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奉城鎮

鎖定
奉城鎮隸屬於上海市奉賢區,位於上海市郊南部奉賢區境內東部。由奉城、洪廟、塘外三個城鎮型社區組成。鎮域範圍東西約11.5公里,南北約8.5公里,總面積109.91平方千米。
截至2014年,奉城鎮有常住人口22萬,有一箇中心城區,2個產業園區和5個社區,有59個村。奉城鎮是是奉賢東部地區經濟、文化和居住中心。
鎮城境內地形平坦,土地資源豐富,河道縱橫,水網完整。
2020年7月,獲得2017-2019週期國家衞生鄉鎮榮譽稱號。
舊名青墩、青林、青村。北宋設青墩鹽場。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築城防倭,翌年設青村千户所。清雍正九年(1731年)奉賢縣駐地移此,始稱今名。 [11] 
中文名
奉城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中國上海市
地理位置
奉賢區東部
面    積
109.91 km² [1] 
下轄地區
奉城、洪廟、塘外等
電話區號
021
氣候條件
中緯度地帶海洋性氣候
人口數量
148886人(2017年) [1] 
車牌代碼
滬C
方    言
吳語

奉城鎮建制沿革

奉城西部(即高橋一帶)地區,在唐代初年(613年)成陸,北宋皇佑年間(1052年~1054年)修築吳及海塘,後稱裏護塘。
北宋元豐年間,今奉城地區已有青墩(後改青村)鹽場。場署設東皋,居塘內側。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漸成集鎮,易名青村。
洪武十九年(1386年)大將湯和督築青村堡(即奉城)防倭寇,翌年設青村千户數。
雍正四年(1726年),析華亭東南境設立奉賢縣。清雍正九年(1731年)縣治設在奉城(今鎮東街影劇院地址)。
民國元年(1912年)縣治西遷南橋,奉城設立縣治達181年,後成為城鎮建制。
1986年5月16日,奉城鎮正式成立。至此,在奉城的歷史上,再度以鎮的稱謂與建制出現在東海之濱。並實行鎮管村體制。 [2] 

奉城鎮行政區劃

奉城鳥瞰 奉城鳥瞰
截至2013年,奉城鎮轄:老區新區、塘外、洪福、頭橋5個居委;燈民、高橋、陳橋、八字、路口、覺民、久茂、愛民、永益、共耕、啓民、太平、一致、東門、城東、南街、奉城、北門、白衣聚、鹽行、墩外、團結、大門、褚聚、衞季、勝利、三角洋、海民、護海、盤灶、柴場、洪北、洪廟、洪西、洪南、協新、同心、朱新、鎮北、集賢、陸橋、花廳、紅旗、和平、馮家、幸福、戴家、新亞、水墩、聯工、民愛、二橋、蔡橋、新市、新北、朝陽、南宋、建國、北宋59個村。

奉城鎮地理環境

奉城鎮位置境域

奉城鎮中心座標為東經121°39′30″,北緯30°55′00″。距治南橋鎮17千米,距上海市區56.70千米。地勢平均高度為吳淞零上4.20米。奉城鎮東鄰洪廟鎮的洪西村、洪南村、協新村、同心村;南以人民塘為界與燎原、五四農場相望;西南與塘外鎮的勝利村、海民村、護海村連接;西以航塘公路為界與青村鎮的唐家村毗鄰;北與頭橋鎮的幸福村、紅旗村、陸橋村接壤。總面積109.91平方千米。 [2] 

奉城鎮地勢地貌

奉城鎮境內地勢呈淺碟狀,灘塗向南不斷延伸,海塘東西綿亙,形成了該鎮主要地貌特徵。古海塘——裏護塘(現已闢為川南奉公路和奉柘公路)從鎮西南的燈民村進入鎮境,逶迤穿過南街、城東、東門、白衣聚,東入洪廟鎮域。 [2] 

奉城鎮氣候特徵

奉城鎮屬中緯度地帶海洋性氣候。春季温涼多雨;夏季炎熱濕潤,多吹濕熱的東南風和悶熱的西南風,高温日曆年僅10余天,但從90年代後期起略有增多;秋季先濕後旱;冬季寒冷乾燥,常刮乾冷的西北風,但嚴寒不長期。 [2] 

奉城鎮人口

1985年,奉城鄉户籍人口3667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172人。隨着計劃生育政策實施,人口數量得到控制,1987年始,人口自然增長率逐年下降,2001年,全鎮户籍人口2894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070人。80年代中後期始,到奉城打工的外來人口逐漸增多,1990年,外來人口357人。至2000年,外來人口增至9809人。是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奉城鎮總人口38610人,由漢族、回族等18個民族組成。2001年7月,根據國務院有關政策、部署,經市、縣政府安排,重慶市雲陽縣雙江鎮16户、69人遷徒奉賢落户奉城鎮。至2001年未,人口年齡結構呈老齡化發展態勢,60週年以上老年人4620人,佔户籍總人口的15.96%。 [3]  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148886人。 [1] 

奉城鎮交通

奉城是該縣東鄉陸路交通樞紐。位於裏護塘外側的奉城汽車站,為1982年新建,屬二級汽車站,是上海市郊鄉鎮集鎮中最大的汽車站。公共交通線有西奉線、西團線、西五線、西燎線、奉柘線和塘四線,呈蜘蛛網形,可東達四團、團東,南至平安、五四農場,西趨南橋、西渡,北通市區塘橋,西南通柘林和燎原農場80多班次,日均運量1萬多人次。 [4] 

奉城鎮經濟

奉城鎮綜述

2010年完成現行價工業總產值102.96億元,其中,規模企業完成產值82.09億元,比上年增長12.30%;各項税收收入完成7.36億元,比上年增長22.47%;地方税收收入完成1.88億元,比上年增長31.16%;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1億元,比去年增長11.1%。 [5] 

奉城鎮第一產業

奉城農業 奉城農業
2010年水稻平均畝產590公斤,總產量達到1.524萬噸,均創歷史新高。認真做好蔬菜安全監管,設立53個聯組户、與2200多户農户簽訂安全生產承諾書。完成蔡家橋、東新市、北宋、洪西等4個村共2424畝蔬菜設施基地建設。建設洪西村塘外村等4個為農綜合服務站,開設永民村、北宋村兩家田頭超市和蔡家橋村聯民村兩所田頭學校,成立了甜油桃和滕豐葡萄田頭研究所。新建專業合作社5家,累計已建立了43家。完成農業產值8.41億元,比2009年增長8.13%。 [5] 

奉城鎮第二產業

2010年完成現行價工業總產值102.96億元,其中,規模企業完成產值82.09億元,比上年增長12.30%;完成塘外化工區調整工作之後,完成了7家“三高一底”企業的調整工作,其中6家企業已停止生產,1家企業調整了產品。基本完成重點區域內5家企業資產評估和職工人數的核準工作。萬元產值綜合能耗比上年下降6.4%,居全區首位。開展企業技術改造,總投入資金達1.84億元。完成企業專利申報140 項、科技項目申報20 項、農業科技項目申報3項。申報市級高新技術企業3家。注重企業誠信建設,17家企業被評為上海市“重合同、守信用”企業。 [5] 

奉城鎮第三產業

2010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8億元,增長17%。小税源徵收完成589.5萬元。上海海台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順利開業,已有820多户經營户落户。上海箱包城轉制轉型為上海祥奉鋼材市場。改造洪廟、高橋農貿市場,加強各農貿市場周邊的管理。利用現有旅遊資源發展旅遊業,奉賢縣委舊址、萬佛閣洪福寺和蘭布拉景觀公園等旅遊景點共接待遊客5.3萬人次。 [6] 

奉城鎮社會事業

奉城鎮社會保障

2011年推行“農村養老保險繳費卡”按月扣繳制度,投保人數達17620人,發放養老金3971萬元。辦理新增失地農民鎮保227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投保人數3.35萬人,投保率達到98%以上。實行醫療費用銀行卡統一結報制度,加強合作醫療基金的監管。全力做好社會救助工作,全年共救助城鄉低保家庭769户、重殘無業人員469人、90週歲以上老人380人、大病醫療救助666人次、困難大學生(高中生)教育救助140人,累計發放生活救助、醫療慈善救助、市民幫扶等各類救助金1852萬元,31064人次獲得幫助。高度重視雙擁優撫工作。累計發放烈屬、傷殘軍人、老復員軍人等重點優撫對象撫卹補助和醫療救助、義務兵優待金等522萬多元、累計撫卹4842人次。開展“藍天下的至愛慈善一日捐活動,籌集捐款110萬元。開展青海玉樹地區地震賑災活動,捐款23.6萬元。 [5] 

奉城鎮文化事業

2011年奉城鎮組織開展“三下鄉”和“豐收之歌”羣文創作活動,深入村、社區開展巡迴演出122場次、觀眾達5.5萬多人次。完成8個村有線電視户户通工程,做好41個村農民信息化工程。全面完成農業農村檔案工作升級達標任務。做好萬佛閣洪福寺的測量、定位等工作,對散落文物進行登記、統計,製作電子文檔。對古高橋、新市橋、弘智橋等15個文物點進行補充登記。做好奉城刻紙、木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工作。加強社區體育協會和設施的建設和管理,組織開展豐富多樣的羣眾性體育比賽,做好70多個健身點設施的維護和更新,被評為上海市羣眾體育先進鎮。 [5] 

奉城鎮教育衞生

曙光中學舊址 曙光中學舊址
奉城也是奉賢區文教、衞生中心。學校有曙光中學奉城高級中學奉城小學、東門小學和幼兒園。曙光中學是縣重點中學,學生招自東鄉各地,歷年來升學率較高。醫院有縣屬奉城醫院和鄉衞生院。奉城醫院是東鄉地區性綜合醫院,有29個科室、250個牀位,能施行骨科、胸外科、泌尿科及臟器等各種手術。原舊縣署址建有奉城影劇院。1983年新建文化中心大樓。

奉城鎮特產

奉城鎮奉城木雕

奉城木雕起源於清朝光緒年間。奉城木雕以上等的檀木、柚木、樟木、椴木作原料,進行精雕細作。產品在繼承傳統藝術的基礎上,不論是題材、構圖、線條、刀法及品種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創新。有山水人物的屏風,歷史題材的插牌,飛禽走獸的掛屏,百子鬧春、吉祥如意的白木組雕,愛情故事的白木合雕,專門供寺廟、賓館用的各類物件、飾具,中高檔的嫁妝箱,各式仿古玩製品等。奉城木雕有立體雕刻和浮雕,一般以立體雕刻為主。先有圖樣、尺寸然後進行雕刻。 [7] 

奉城鎮奉城刻紙

奉城刻紙是從民間盛行的龍船貼花、窗欞裝飾、鞋花、肚花等剪紙花演變而來的。民間藝人以“刻”代“剪”,令作品的刀法精妙入微,挺拔有力,線條更明快豐富,構圖雋秀優美。
奉城刻紙用的主要工具有刻刀和油盤。刻刀刀鋒厚度僅0.35毫米,油盤則是在刻紙時墊襯在紙的下面,以便於鏤空和剔去不需要的部分。紙張分樣紙和色紙。樣紙用來描繪圖樣,從打初稿開始,不斷修改到最後定樣。色紙即彩色油光紙,也是被刻成成品的紙張。創造一副作品需要先構圖,然後修改潤色,再進行刀刻,要求刻者具備一定的繪畫、雕刻功底和豐富的想象力。 [8] 

奉城鎮人文歷史

奉城是歷史古鎮 奉城是歷史古鎮
據元代徐碩《至元嘉禾志》等記載,該地原名青墩,又名墩明,因海寇來犯時,墩上舉火為號,因此得名。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地設青墩鹽場,後綠樹成蔭,改稱青林。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築裏護塘後,鹽民、漁民羣居,漸成村落,青林遂改名青村。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築青村城堡御倭,置守禦千户青村所。明正德年間,改稱守禦青村中前千户所。清雍正四年(1726年)建縣時,縣署初居南橋,雍正九年遷青村所城,從此奉賢縣城一名代替青村所城。民國元年(1912年)縣署復遷南橋後,該地為城廂、城市建制,設有縣司法署。後設區、鎮公所和奉城坊等行政機構,轄區廣至今頭橋、分水墩、東新市、蔡橋、梁典、周家弄和塘外一部分。
古城築有城牆。明正德《松江府志》載:“青村城在金山城東一百里,周圍六里,高二丈五尺。池廣二十有四丈,深七尺餘。城門四,上各有樓,外各有月城樓四,敵台十有一,箭樓二十八”。清光緒《重修奉賢縣誌》載:“周圍六里,高二丈五尺,雉堞一千七百六十六。旱門四:東曰朝陽,西曰阜城,南曰鎮海,北曰拱辰,其上各有麗譙。入城皆陸地,故無水門;外有月城四座,窩鋪一百三十座”,縣署,清雍正十年(1732年)起建,有照牆、儀門、大堂、二堂、燕室及牢獄等。文廟,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建,有萬仞宮牆、欞星門、泮池大成殿,東附建學署等。言子祠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建,有頭門、道南學舍及附惜字局等。肇文書院,清嘉慶十年(1805年)建,有照牆、頭門、儀門、講堂及文昌閣等建築。城隍廟,明洪武十九年建,有照牆、頭門、儀門、歌台、大堂、二堂、寢宮等。萬佛閣,明化建,有大殿、樓閣等建築,環垣踞堞,戍樓屏前。此外,還有魁星閣、同善堂、先農壇、武廟等明清古典建築。
奉城街呈“十”字形,有東街、南街、西街、北街之分。舊時大街之北又有一街東西綿亙,曰奉賢街,後稱古遊裏,相傳子游曾到此,故名。
民國26年(1937年)11月,奉城遭日軍炮轟,古建築精品縣署、文廟、學署、書院及部分城垣毀於一旦。
奉城是該縣早期共產黨地下活動中心。土地革命期問,中共黨員劉曉、李主一等在潘公祠內創辦曙光中學,建有中共曙光中學中心支部、中共浦東縣委和共青團組織,民國17年(1928年)被當局查封。 [9] 

奉城鎮榮譽記錄

2020年7月,獲得2017-2019週期國家衞生鄉鎮榮譽稱號。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