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空探索

(科學技術)

鎖定
太空探索是指以物理手段探索地球以外物體以及探索太空,涉及到的連續演化和成長的民用航天技術。雖然太空研究主要是由天文學家望遠鏡實施的,但是太空的物理勘探是由無人駕駛的機器人探測器和載人航天兩者實施的。
太空探索經常被用作地緣政治對抗,例如冷戰時期的代理競爭。太空探索的早期時代主要是被蘇聯美國之間的“太空競賽”驅動的。在1957年10月4日發射進入地球軌道的第一個人造物體,蘇聯的人造地球衞星斯普特尼克1號,和在1969年7月20日第一次登上月球的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通常被作為是這個初始階段的里程碑。
在前20年的探索之後,重點從一次性的飛行轉移到可重新使用的硬件,例如航天飛機計劃,並從競爭走向合作,建立了國際空間站(ISS)。
在2000年代,中國啓動了成功的載人航天計劃,而歐盟,日本和印度也計劃未來的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在21世紀,中國,俄羅斯,日本和印度都倡導到月球的載人航天飛行任務,而歐盟在20/21世紀倡導到月球和火星的載人航天飛行任務。
從1990年代起,私人集團開始推動太空旅遊和月球私人空間探索(參見Google月球X大獎)。中國正成為太空探索的領導者。
中文名
太空探索
外文名
Space exploration

太空探索相關新聞

美國東部時間2010年4月15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就美國21世紀太空探索戰略發表演講。他首先肯定了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工作對社會進步的貢獻,然後再次強調對美國航空航天局未來使命的支持,並提出在21世紀30年代中期實現環繞火星的載人航天飛行。 [1]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在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的託舉下點火升空,開始中國迄今時間最長的載人飛行。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的第21次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階段的第二次載人飛行任務。對此,海外專家和媒體認為,中國朝着建設空間站邁出了重要一步,再次表明中國航天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2] 
北京時間2021年12月25日20時20分,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JWST) 預計在法屬圭亞那庫魯的歐洲太空港發射升空。 [3] 

太空探索簡史

1957年-1975年
日期
第一次成功
國家
任務名稱
1946年
動物進入太空(果蠅
USA-ABMA
1957年8月21日
R-7/SS-6 Sapwood
1957年10月4日
人造衞星
蘇聯
1957年11月3日
動物進入軌道(
蘇聯
斯普特尼克2號
1958年1月31日
USA-ABMA
1958年12月18日
USA-ABMA
Project SCORE
1959年9月15日
月球探測器
蘇聯
1959年2月17日
USA-NASA(NRL)
Vanguard 2
1959年8月7日
第一張地球的照片
USA-NASA
探險者六號
1960年8月18日
USA-Air Force
KH-1 9009
1961年4月12日
人類進入軌道
蘇聯
1965年3月18日
航天器外活動
蘇聯
上升2號
1965年12月15日
軌道集合
USA-NASA
1966年3月1日
另一行星探測器
蘇聯
1969年7月21日
人類登月
USA-NASA
1971年4月23日
太空站
蘇聯
1975年7月15日
第一次美蘇聯合任務
蘇聯USA-NASA
1975年至今
日期
第一次成功
國家
任務名稱
1981年4月12日
USA-NASA
1983年6月13日
外太陽系飛船
USA-NASA
1985年9月11日
彗星探測器
USA-NASA
2001年4月28日
Soyuz TM-32
2004年6月21日
私人開發載人航天器
USA-MAV
航天器一號

太空探索可回收航天器

參見

太空探索上過太空動物

太空探索宇航員

主條目:宇航員
主條目:載人航天

太空探索將來的發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