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津中醫藥大學

鎖定
天津中醫藥大學(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簡稱“天中”,位於天津市,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32]  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天津市三方共建高校,是教育部高等學校中醫學、醫學人文素質教指委主任委員單位,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世界一流中醫藥大學建設聯盟成員單位,是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中國-東盟教育培訓中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和“中醫藥國際合作專項建設單位”、世界中聯“一帶一路”中醫藥教育師資培訓基地(天津);入選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 [1] 
天津中醫藥大學始建於1958年,原名天津中醫學院。2006年更名為天津中醫藥大學。2017年,學校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行列。2020年,學校成為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高校。2022年,學校成為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有靜海團泊、南開玉泉路2個校區,佔地2600餘畝,建築面積60餘萬平方米;設有16個學院(部),直屬附屬醫院3所,開設32個本科專業;有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6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6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4個二級學科碩士點,8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有在編教職工4035人,全日制本科生12342人。 [2] 
中文名
天津中醫藥大學
外文名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簡    稱
天中(TUTCM)
創辦時間
1958年
辦學性質
公辦大學
學校類別
醫學類
學校特色
雙一流(2017年、2022年入選) [9]  [32] 
省部共建高校
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2015年)
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
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 展開
主管部門
天津市
現任領導
張伯禮(名譽校長)
劉革生(黨委書記)
高秀梅(校長)
專職院士數
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
本科專業
32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4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8個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6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3個 [2] 
國家重點學科
二級學科2個
院系設置
16個學院(部) [17] 
校    訓
進德修業,繼承創新
校    歌
《天津中醫藥大學校歌》
地    址
天津市靜海區團泊新城西區鄱陽湖路10號
院校代碼
10063
主要獎項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5項(截至2016年12月)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項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5項
知名校友
於文明石學敏張伯禮吳鹹中曹開鏞

天津中醫藥大學歷史沿革

  • 原天津中醫學院(今河北中醫藥大學)
天津中醫藥大學
天津中醫藥大學(6張)
1958年8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建立天津中醫學院。原天津市中醫學校併入,在天津市河北區王串場建立新校舍(原址改為中醫研究班)。10月11日,天津中醫學院正式建立,校址在天津市和平區睦南道20號。學院是由天津市西醫學習中醫班、中醫進修班、天津市中醫醫院、天津中醫學校合併建立的。 [3-4] 
1962年,天津中醫學院與河北中醫學院合併,稱“天津中醫學院”,隸屬河北省。 [45-46] 
1964年,天津中醫學院附屬王串場醫院建成投入使用,行政隸屬天津中醫學院,專業隸屬天津市衞生局。 [5] 
1969年11月,天津中醫學院西遷石家莊。 [45] 
1970年6月,天津中醫學院與河北醫學院合併,組建河北新醫大學,後恢復獨立設置,發展為河北中醫藥大學 [45-46]  同年,天津中醫學院附屬王串場醫院改為隸屬天津市河北區衞生局領導,更名為“天津市河北區王串場中醫醫院”。 [5] 
  • 新天津中醫學院
1978年4月25日,國務院批准重建天津中醫學院。 [5] 
1979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學院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設中醫基礎、中醫內科、中醫外科、中醫婦科、中醫兒科、針灸學、醫史文獻七個碩士研究生學位點。中醫醫院劃歸中醫學院,改為天津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3] 
1981年2月,天津市河北區王串場中醫院重新歸屬學院,定名為天津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3]  [5] 
1988年,經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准,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成為全國針灸臨牀研究中心。
1992年,經國家教委批准,加掛中國傳統醫藥國際學院校牌,是唯一一所加掛此校牌的中醫藥高等院校。
2001年,經教育部批准,成為首批88所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之一。 [6] 
  • 天津中醫藥大學
2006年,經教育部和天津市委、市政府批准,正式更名為天津中醫藥大學。同年10月,學校成為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
天津中醫藥大學 天津中醫藥大學
2007年,經教育部批准,成為教育部高等學校中醫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主任委員單位。1月,中意中醫藥聯合實驗室協議簽字及揭牌儀式在津舉行。
2008年,經教育部批准,入選國家十大“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同年。
2010年,入選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同年,入選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計劃”。
2012年,天津中醫藥大學與天津醫院聯合成立了天津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骨科學院。
2013年1月,成為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入選高校。4月,成為教育部醫學人文素質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7月,天津中醫藥大學與天津市人民醫院簽署長期合作協議,共同組建了天津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學院。
2014年1月,學校入選第二批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成為首家獲批“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的天津市屬高校。
2015年,天津中醫藥大學大學入選教育部和外交部“中國-東盟教育培訓中心”承辦單位。同年,成為中醫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五年制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高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首批中醫藥國際合作專項建設單位”在學校正式掛牌。 [7] 
校園環境
校園環境(3張)
2016年,學校成功申報第一個海外中醫孔子學院-泰國華僑崇聖大學中醫孔子學院。同年8月1日,天津中醫藥大學雙峯道校區正式清校移交。
2017年9月,學校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12月,天津中醫藥大學與英國諾丁漢大學的聯合辦學入選中英兩國衞生領域的5項國家級戰略合作項目。 [8-10] 
2018年,學校現代中藥協同創新中心成功入選首批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認定名單。3月,學校入選教育部首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4月,學校整體搬遷至天津市靜海區團泊湖畔天津中醫藥大學新校區。7月,學校成為世界一流中醫藥大學建設聯盟成員。同年,學校成為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天津市政府三方共建高校。11月,學校獲批國家中醫臨牀醫學研究中心 [11-13] 
2019年,天津中醫藥大學和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入選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單位。 [14]  12月,學校被商務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准為首批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 [14]  同年,學校成為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身醫學專業委員會掛靠單位。
2021年12月,入選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佈的首批現代產業學院公示名單。 [29] 
2022年2月,學校入選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 [32] 
2023年9月23日,天津中醫藥大學骨傷研究所成立。 [47]  12月,被推選為全國中醫藥數字化教學聯盟副理事長單位。 [48] 
2024年4月,天津中醫藥大學成立長期照護研究院。 [51] 
天津中醫藥大學 天津中醫藥大學

天津中醫藥大學辦學規模

天津中醫藥大學師資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含附院)現有在編教職工4035人。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其中1人為兼聘),國醫大師2人,全國名中醫5人,教學大師獎獲得者1人,擁有國家“特支計劃”領軍人才、國家“特支計劃”教學名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特支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全國模範教師、全國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等一批高層次人才。現有教育部創新團隊3個,科技部創新團隊2個,國家中醫藥多學科交叉創新團隊2個、傳承創新團隊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 [2] 
類別
名單
中國工程院院士
國醫大師
石學敏、阮士怡
全國優秀教師
肖照岑(2001年)、範英昌(2004年)、張軍平(2009年)
全國名中醫
張伯禮、黃文政、武連仲、陳寶貴 [15] 
天津市教學名師
範英昌、馬融、石學敏
天津市優秀教師
沙明榮、韓景獻、孫蘭軍、李新民、侯冬芬、尹新中、王秀蓮、苗戎、郭義、王學嶺、馬琳、夏西薇、於虹、應森林、馬融、張虹、宋俊生、張國霞、戚愛棣、王衞、龐曉麗、張麗萍、崔建明、劉金鵬、程燕
教學團隊
類別
團隊名稱
帶頭人
審批時間
國家級教學團隊
針灸學教學團隊
石學敏
2008年
天津市級教學團隊
醫學人文素質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張金鐘
2010年
病理學教研室
---
2009年
實驗針灸學教學團隊
郭義
2015年
中醫兒科學教學團隊
---
2013年
中醫基礎理論教學團隊
---
2014年
中藥學教學團隊
---
2013年
藥學教學團隊
---
---
資料來源: [16]  備註:天津市級教學團隊資料不全,故列舉部分。

天津中醫藥大學院系專業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設有16個學院(部),直屬附屬醫院3所,開設32個本科專業。 [31] 
組織機構
類別
名稱
教學機構
天津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學院
天津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
天津中醫藥大學體育健康學院
天津中醫藥大學健康科學與工程學院
天津中醫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天津中醫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天津中醫藥大學社會科學部
天津中醫藥大學實驗教學部
天津中醫藥大學臨牀實訓教學部
附屬醫院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在建)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四附屬醫院(濱海新區中醫醫院
天津中醫藥大學附屬保康醫院
天津中醫藥大學附屬武清中醫醫院
天津中醫藥大學附屬北辰中醫醫院
天津中醫藥大學附屬南開區中醫醫院
資料來源: [17-18] 
專業設置
學院
本科專業
學制
中醫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中醫學(5+3一體化)
中醫學類(本碩連讀)
中醫學(中醫臨牀傳承班)
中醫學(美容方向)
中西醫臨牀醫學
中醫學(中西醫骨傷方向)
中醫學(涉外針灸方向 英語)外院
中醫學(涉外針灸方向 日語)外院
中醫學(康復醫學方向)
針灸推拿學
康復治療學
中藥學
藥學
藥物製劑
中藥資源與開發
臨牀藥學
臨牀藥學(與英國諾丁漢大學合作辦學)
製藥工程
中藥製藥
天津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學院
中西醫臨牀醫學
醫學實驗技術
應用心理學
市場營銷
勞動與社會保障
公共事業管理
健康服務與管理
護理學(涉外護理方向 英語)
護理學(涉外護理方向 日語)
護理學
護理學(特需護理方向)
漢語言
漢語國際教育
傳播學
天津中醫藥大學健康科學與工程學院
醫學信息工程
食品衞生與營養
天津中醫藥大學體育健康學院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資料來源: [19]  備註: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具體專業設置及招生專業信息以學校招生網站信息為準。

天津中醫藥大學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擁有國家級一流專業9個,一流課程13門,天津市一流專業7個,一流課程46門,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3個,教育部中藥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1個;教育部工信部中藥製藥現代產業學院1個;“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2項,“新文科”項目1個;擁有國家級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3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6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1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項目2項、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 [2] 
類別
名稱
國家級特色專業
針灸推拿學、中藥學、中醫學 [16]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中醫學、中藥學、護理學 [30]  、針灸推拿學、中西醫臨牀醫學、臨牀藥學、中藥製藥、市場營銷、康復治療學 [34] 
天津市高等學校“十二五”綜合投資規劃品牌專業
藥學、中藥資源與開發、中藥製藥、中藥學
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針灸學實驗中心、中醫臨牀技能實訓教學中心
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中醫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中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研究型中藥產業拔尖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16] 
教育部“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天士力集團有限公司中藥學實踐教育基地(建設項目) [16] 
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2020年度)
中藥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28] 
天津市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中醫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基礎醫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中藥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天津市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藥學、中藥資源與開發、藥物製劑、醫學實驗技術、食品衞生與營養學、應用心理學、漢語國際教育 [34] 
天津市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中藥學實驗教學中心、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康復醫學實驗教學中心、中藥製藥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管理學綜合實驗教學中心、藥學實驗教學中心、中醫信息應用實驗教學中心、臨牀醫學實驗教學中心、推拿實驗教學中心、護理學實驗教學中心
精品課程
類別
課程名稱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中醫內科學、中醫兒科學、針灸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臨牀技能實訓
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
中醫學概論
天津市級精品課程
中醫診斷學、温病學、實驗針灸學、中醫基礎理論、病理學、中醫各家學説、傷寒論選讀、經絡腧穴學、生理學、預防醫學 [20] 
  • 教學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先後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4項、二等獎2項;全國優秀教材(高等教育類)特等獎1項。 [2]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部分)
項目名稱
獲獎類別
實驗針灸學新學科研究
國家教委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
開闢教學新途徑,培養針灸新人才
國家教委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中醫學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匯通融合、創新實踐—— 實驗針灸學可持續發展的探索與實踐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36] 

天津中醫藥大學學科建設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擁有中藥學“雙一流”建設學科,中醫內科學和針灸推拿學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23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9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高水平中醫藥重點學科,9個天津市重點學科,2個天津市一流學科,3個天津市頂尖學科,3個天津市優勢特色學科羣,6個天津市服務產業特色學科羣。擁有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6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箇中醫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4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學校在第五輪學科評估中取得優異成績,中藥學、中醫學等骨幹學科取得顯著進步。藥理學與毒理學、臨牀醫學進入ESI前1%。 [2] 
類別
名稱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
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中醫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中醫、中藥學、護理、應用心理、漢語國際教育、應用心理 [37]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中醫學
中藥學
中西醫結合 [37]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中醫理論基礎
中醫臨牀基礎
中醫醫史文獻
方劑學
中醫診斷學
中醫內科學
中醫外科學
中醫骨傷科學
中醫婦科學
中醫兒科學
中醫五官科學
針灸推拿學
民族醫學
中醫預防醫學▲
臨牀評價▲
中西醫結合基礎
中西醫結合臨牀
中醫工程學▲
康復醫學
中藥學
中藥製藥工程學▲
---
---
--
資料來源: [37]  ▲為自主設置目錄外二級學科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中醫學
藥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中西醫結合
基礎醫學
生物醫學工程
中藥學
護理學 [37] 
---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診斷學
中醫骨傷科學
中醫五官科學
中醫臨牀基礎
中醫內科學
中醫婦科學
針灸推拿學
中醫醫史文獻
中醫外科學
中醫兒科學
民族醫學
方劑學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老年醫學
中西醫結合基礎
中醫預防醫學▲
免疫學
神經病學
中西醫結合臨牀
臨牀評價▲
病原生物學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康復醫學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放射醫學
腫瘤學
中藥學
中藥製藥工程學▲
藥物分析學
藥物化學
微生物學與生化藥學
生藥學
藥理學
藥劑學
食品藥學▲
護理學
管理科學與工程
健康管理●
生物醫學工程
護理教育學▲
醫療安全與風險管理●
醫院管理●
中醫工程學▲
臨牀護理學▲
醫藥產業戰略●
診療儀器▲
中國古典文獻學
應用心理學
-
資料來源: [37]  ●為自主設置交叉學科,▲為自主設置目錄外二級學科
  • 重點學科
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中藥學 [7]  [9]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中醫藥重點學科:中醫痹病學、中醫血液病學、中醫瘡瘍病學、中醫護理學、推拿學、中醫神志病學、温病學、中醫各家學説等 [2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中醫藥重點學科:針灸學、中醫心病學、中醫兒科學、中醫腎病學等 [21] 
國家重點學科
學科名稱
所屬一級學科
學科帶頭人
針灸推拿學
中醫學
石學敏
中醫內科學
中醫學
張伯禮 [35] 
  • 學科評估
2017年,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佈的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中,學校學科評估結果為:
序號
一級學科代碼
一級學科名稱
評選結果
1
1005
中醫學
B+
2
1006
中西醫結合
B+
3
1007
藥學
C+
4
1008
中藥學
A-
5
1011
護理學
C+ [22] 

天津中醫藥大學學術研究

天津中醫藥大學科研機構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擁有現代中藥創制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中醫針灸臨牀醫學研究中心、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中意中醫藥聯合實驗室、工信部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教育部退行性疾病中醫藥防治醫藥基礎研究創新中心、方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現代中藥發現與製劑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現代中藥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現代中醫藥海河實驗室、2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7個天津市重點實驗室、3個天津市臨牀醫學研究中心、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中醫藥循證評價重點實驗室、天津市高校智庫——中醫藥戰略發展研究中心、天津市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2個國家中醫臨牀研究基地(冠心病、中風病)、2個國家藥物臨牀研究基地等一批國家級、省部級高水平科研創新平台。 [2] 
類別
名稱
國家臨牀醫學研究中心
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中意中醫藥聯合實驗室
國家級臨牀研究中心
國家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方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現代中藥發現與製劑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研三級實驗室
中藥藥理實驗室、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細胞生物學實驗室、病理實驗室、醫用化學傳感器實驗室、呼吸功能實驗室、中藥製劑實驗室、中藥毒理實驗室、中藥化學實驗室、中藥製劑實驗室、針刺量效關係實驗室、認知和運動分析實驗室、腎臟組織生物學實驗室、推拿手法生物效應實驗室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
針刺效應重點研究室、方劑配伍重點研究室
國家藥監局重點實驗室
中醫藥循證評價重點實驗室 [38] 
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現代中藥協同創新中心 [24] 
天津市技術工程中心
天津市組分中藥技術工程中心
天津市重點實驗室
天津市中藥藥理學重點實驗室、天津市針灸學重點實驗室、天津市中藥化學與分析重點實驗室
天津市高校智庫
中醫藥發展戰略研究中心 [39] 
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
天津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文化研究與傳播中心 [33] 
直屬研究院所
中醫藥研究院、中醫醫學工程研究所

天津中醫藥大學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連續承擔國家“973計劃”項目、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醫藥現代化”重點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重大科研任務。近三年新增縱橫向課題1000餘項、科研經費7億餘元。 [2] 
國家級科學技術獎
項目名稱
獲獎類別
血沉曲線檢測分析方法及儀器研製
1999國家技術發明四等獎
2002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04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中西醫結合治療SARS的臨牀研究
2005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11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中藥安全性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2013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參附註射液品質控制與產業化關鍵技術應用
2013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14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25] 
基於‘物質-藥代-功效’的中藥創新研發理論與關鍵技術及其應用(合作)
2020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40] 

天津中醫藥大學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20年12月,天津中醫藥大學校圖書館有紙質圖書107.13萬冊,當年新增35313冊,生均紙質圖書63.16冊;有電子期刊137.11萬冊,學位論文1249.72萬冊,音視頻190316.26小時。古籍2.7萬餘冊,出版年代自15-19世紀,包括元、明、清各代的木刻、銅活字、木活字、刻石拓片、手抄本及未曾刻印的稿本,裝禎形式多為線裝。其中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顧從德影宋刻本《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明刻本《文獻通考》和《文苑英華》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44] 
  • 學術期刊
根據2022年11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天津中醫藥大學期刊編輯部編輯出版《天津中醫藥》、《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2種期刊,和一種英文期刊Acupuncture and Herbal Medicine(《針灸和草藥》)。 [2] 
《天津中醫藥》
學術期刊
學術期刊(2張)
天津中醫藥》由天津市衞生局主管,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中醫藥學會、天津中西醫結合學會主辦,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連續5次獲得天津市一級期刊,2次評為天津市優秀期刊,2004年8月被教育部科學技術司評為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2007年5月獲“以嶺杯”第三屆全國中醫藥優秀期刊三等獎,於2012年進入天津市衞生局職稱評審核心期刊。 [41] 
《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
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創刊於1982年9月,是由天津市教育委員會主管,天津中醫藥大學主辦的綜合性中醫藥學術性期刊,為天津市教委職稱評審認定的核心期刊。學報被美國化學文摘》(CA)源期刊、俄羅斯文摘雜誌》(AJ)源期刊、波蘭《哥白尼索引》(IC)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統計源期刊(光盤版)等多家中國國內外知名檢索系統及數據庫收錄。 [42] 
Acupuncture and Herbal Medicine(《針灸和草藥》)
Acupuncture and Herbal Medicine(《針灸和草藥》)由天津市教育委員會主管、天津中醫藥大學主辦。2019年11月,在中國科協、財政部、教育部、科學技術部、國家新聞出版署、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聯合實施的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中,共有30本刊物榮獲高起點新刊類項目資助,學校主辦新刊Acupuncture and Herbal Medicine(《針灸和草藥》)獲此殊榮,是中醫藥院校科技類期刊中唯一一項。

天津中醫藥大學合作交流

新校區
新校區(4張)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以中醫藥對外教育為特色。學校的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發軔於上世紀80年代,特別是1992年加掛中國傳統醫藥國際學院院牌以來,深耕中醫藥國際教育30餘年。作為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教育指導委員會會長單位,組織研究制定的《世界中醫學本科(CMD前)教育標準》已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正式發佈,成為全球第一個中醫藥教育國際標準。制定了《世界中醫學專業核心課程》《世界中醫學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大綱》,編譯《世界中醫學專業核心課程教材》,明確了世界中醫學專業內涵,規範了核心課程教學內容。學校是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教育部和外交部“中國東盟教育培訓中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和“首批中醫藥國際合作專項建設單位”、世界中聯“一帶一路”中醫藥教育師資培訓基地(天津)。與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合作共建“中醫藥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入選商務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首批“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榮獲“2019優秀中國—東盟教育培訓中心”獎,探索“互聯網+中醫藥”服務貿易新模式,成功入選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業態創新示範案例。學校是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計劃”項目唯一中醫藥院校,入選教育部中阿高校“10+10”合作計劃牽頭高校。學校於2008年成立全球首家中醫孔子課堂——日本神户東洋醫療學院孔子課堂,2016年成立泰國首家中醫孔子學院——泰國華僑崇聖大學中醫孔子學院。學校與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與英國諾丁漢大學合作舉辦臨牀藥學專業本科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榮獲“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獎”最佳國際合作項目提名,兩校國際教育合作被列入中英兩國衞生領域國家合作項目。 [2] 

天津中醫藥大學文化傳統

天津中醫藥大學學校標識

  • 校名
天津中醫藥大學中文校名為中國書法家、南開大學教授範曾先生手書惠贈的“天津中醫藥大學”,英文校名為Arial 字體的“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43] 
校名 校名
  • 校徽
校徽 校徽
校標為圓形徽標,圓環上方為書法家、南開大學教授範曾先生手書惠贈中文校名,下方為英文校名(Times New Roman字體);中間背景為象徵中醫藥國際化的地球儀,中心圖案以“植物枝葉”和“中醫針灸”為基本元素,構成“中”字變化與胚胎、太極圖形融合的創意圖形,意在象徵生命之太極,醫藥之本源;校標主色採用“植物綠色”(C:100,M:0,Y:100,K:20),藴含中國傳統醫藥哲學思想和崇尚自然、關愛生命的職業精神。 [43] 
  • 校旗
天津中醫藥大學校旗旗面為白色,長寬比例為3︰2,旗面印綠色中英文校名,左邊印校標。 [43] 
校旗 校旗

天津中醫藥大學精神文化

  • 校訓
進德修業,繼承創新
進德:就有為醫學獻身的職業操守,有良好的醫德,有為大眾服務的精神。
修業:就是要不斷進取、不斷學習、不斷研究、不斷實踐,通過學習掌握不斷更新的醫藥學知識和臨牀經驗,給患者提供最好的幫助。
繼承:“師承”是學好中醫藥的重要手段,中華民族中醫精粹需要通過繼承傳統才能發揚光大。
創新: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實踐、總結和昇華,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傳統中醫藥研究方法,開展中醫藥科學研究,加強中西醫結合研究,促進中醫藥理論和技術方法的不斷完善,推動中醫藥現代化發展。

天津中醫藥大學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黨委書記
名譽校長
校長
黨委副書記
張華泉
副校長
參考資料 [49-50] 

天津中醫藥大學知名校友

姓名
備註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農工黨中央專職副主席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醫針灸專家,國醫大師,現代中國針灸奠基人 [26]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醫內科專家,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 [27] 
中國工程院院士,腹部外科專家,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名譽會長
國際中醫男科學會主席,中國中醫藥學會男科學會理事長
國務院政府特殊貢獻津貼專家,中國針灸學會天津分會副會長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全國針灸臨牀研究中心副主任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華中醫藥學會兒科分會副主任委員
天津中醫藥大學中醫藥研究院副院長、循證醫學中心主任
天津中醫藥大學針灸研究所常務副所長
高文柱
華夏出版社社長,中國康復研究所所長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身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天津延安醫院院長,中國生命關懷協會第一屆理事
陸小佐
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分會全國委員,臨牀診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王運奇
國家重點肝病專科建設單位河北中醫肝病醫院遠程診療中心首席專家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河南協和醫院結石病科研基地特聘專家
中醫文獻學專家,天津中醫藥大學中醫各家學説教研室主任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廊坊市中醫院名譽院長
王秀蓮
中華中醫藥學會感染分會常委
楊建輝
馬來西亞中醫師針灸分會主席,馬來西亞中醫學院董事
趙成彬
韓國大韓中醫協會副會長
林良字
馬來西亞中醫師公會副會長,針灸學會副主席
伊萬諾夫
澳大利亞中醫學會副會長,世界中聯教育指導委員會常務理事
弗拉基米爾-那恰託依
俄羅斯巴甫洛夫醫科大學中醫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