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津中醫藥大學

鎖定
天津中醫藥大學(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簡稱天中(TUTCM) [93]  [95]  ,是位於天津市靜海區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 [34]  ,由天津市人民政府領導和管理 [94]  ,是“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高校、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天津市政府共建高校 [34]  [95]  ,也是“教育援外基地”“中國東盟教育培訓中心”等 [34] 
天中始建於1958年,原名天津中醫學院 [16]  [23]  。1969年11月遷至石家莊 [18]  ,並在次年6月撤銷建制 [17-18]  ;1978年6月恢復重建天津中醫學院 [17]  。1979年,天津中醫藥大學開始招收研究生 [24]  ,1982年在全國首創實驗針灸學課程 [25]  。1988年,天津中醫學院中醫針灸學科開始招收中醫博士研究生 [24]  ;1992年,該校成為全國唯一一所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批准的中國傳統醫藥國際學院 [17]  ,並開始建班招收本科留學生,開啓留學生中醫藥學歷教育模式 [25]  。1998年,天津中醫學院基本建立了研究生培養體系。2006年6月,天津中醫學院更名為天津中醫藥大學 [17]  。2017年,天中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序列 [16]  ,並在2022年成為“雙一流”建設高校 [6]  [16] 
截至2024年5月,天中有靜海團泊校區、南開玉泉路校區和4所直屬附屬醫院 [16]  [34]  ,有15個學院 [35]  、32個本科專業 [34]  ,其中臨牀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化學進入ESI全球前1%行列 [29]  [45]  。還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7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並建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以及1箇中醫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8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34] 
中文名
天津中醫藥大學
外文名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16] 
簡    稱
天中(TUTCM) [93]  [95] 
創辦時間
1958年 [16] 
辦學性質
公辦大學 [34] 
學校類別
醫學類 [34] 
學校特色
雙一流(2017年、2022年入選) [6]  [34] 
省部共建高校 [16] 
國家卓越型拔尖型中醫藥人才培養基地 [36] 
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 [73]  [98] 
教育部中藥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36]  展開
學校特色
雙一流(2017年、2022年入選) [6]  [34] 
省部共建高校 [16] 
國家卓越型拔尖型中醫藥人才培養基地 [36] 
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 [73]  [98] 
教育部中藥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36] 
現代中醫藥海河實驗室 [36] 
教育部中藥製藥現代產業學院 [36] 
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 [97] 
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 [98]  收起
主管部門
天津市 [16] 
現任領導
張伯禮(名譽校長)
高秀梅(校長)
劉革生(書記) [13] 
本科專業
32個(截至2024年5月) [34]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截至2024年5月)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5個(截至2024年5月)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8個(截至2024年5月) [34]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截至2024年5月)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7個(截至2024年5月)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個(截至2024年5月) [34]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3個(截至2024年5月) [1]  [34] 
國家重點學科
2個(截至2024年5月) [34]  [48-49] 
院系設置
15個學院(截至2024年5月) [35] 
校    訓
進德修業,繼承創新 [16] 
地    址
天津市靜海區團泊新城西區鄱陽湖路10號 [34] 
院校代碼
10063 [74] 
主要獎項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1項(截至2023年12月)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4項(截至2023年12月)
國優秀教材(高等教育類)特等獎1項(截至2023年12月)
國家級大學生醫學技術技能大賽專業賽道金獎2項(截至2023年12月)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項(截至2023年12月) 展開
主要獎項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1項(截至2023年12月)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4項(截至2023年12月)
國優秀教材(高等教育類)特等獎1項(截至2023年12月)
國家級大學生醫學技術技能大賽專業賽道金獎2項(截至2023年12月)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項(截至2023年12月)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2項(截至2023年12月) [16]  收起
知名校友
於文明 [61] 
石學敏 [4] 
張伯禮 [5] 
ESI全球前1%
臨牀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化學(截至2024年3月) [29]  [45] 
佔地面積
2600 畝(截至2023年12月) [16] 
院士數量
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截至2024年5月) [31] 
在編職工
4041人(截至2024年5月) [34] 
學生人數
全日制本科生12396人,研究生4417人,留學生700人(截至2024年5月) [34] 
“101”計劃
中藥學、物理學、化學等9個基礎學科 [97] 

天津中醫藥大學歷史沿革

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中醫學院

天津中醫藥大學始建於1958年年8月1日,原名天津中醫學院 [16]  [23]  ;由天津市中醫學校、天津市中醫進修學校、中醫研究班、天津市中醫醫院合併而成,校址在和平區睦南道20號 [17]  。同年,有“津門第一家”之稱的天津市立中醫醫院更名為天津中醫學院附屬醫院 [20] 
天津中醫學院舊照 天津中醫學院舊照 [25]
1962年天津中醫學院與河北中醫藥大學的前身河北中醫學院合併,仍稱“天津中醫學院” [18]  ,隸屬河北省 [19]  。1964年5月,天津中醫學院附屬王串場醫院試診,其行政隸屬天津中醫學院,專業隸屬天津市衞生局 [21] 
1969年11月,天津中醫學院西遷至石家莊 [18]  。次年6月,與河北醫學院組建河北新醫大學,天津中醫學院建制撤銷 [17-18]  ;天津中醫學院附屬王串場醫院劃歸天津市河北區衞生局領導,並更名為“天津市河北區王串場中醫醫院” [21] 

天津中醫藥大學新天津中醫學院

1978年6月,經國務院、天津市政府批准,在天津市南開區西湖村玉泉路88號恢復重建天津中醫學院 [17]  ,該校址是原河北大學舊址,佔地面積153畝,建築面積44970平方米 [24]  。當年天津中醫學院設有中醫系中醫學專業 [17]  ,此外還有針灸學專業等6個專業 [22]  [24]  。同年,天津中醫學院附屬醫院更名為天津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20] 
天津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的前身 天津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的前身 [20]
1979年,天津中醫學院開始招收研究生,有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中醫針灸學、中醫眼科學、中醫基礎理論、中醫醫史文獻8個有權授予碩士學位的學科 [22]  。1980年,天津中醫學院建針灸系 [17]  ,並組織自編了全國第一套針灸專業教材(藍皮教材) [25]  ;次年天津市河北區王串場中醫醫院定名為天津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即重新歸屬天津中醫學院 [21]  。1982年,天津中醫學院在全國首創實驗針灸學課程,使從臨牀實踐發展起來的針灸醫學,進入到一個傳統實踐與現代實驗相結合的發展階段;也因此於1989年榮獲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 [25] 
1988年,天津中醫學院中醫針灸學科開始招收中醫博士研究生 [24]  ,至1998年研究生培養體系基本建立 [17]  。1988年,受國家教委委託,承辦一年制國際針灸班,為第三世界國家培養針灸醫生,該課程採用英語、日語直接教學 [22] 
1992年,國家教育委員會批准該校加掛中國傳統醫藥國際學院校牌,成為全國唯一一所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批准的中國傳統醫藥國際學院 [17]  ;同年開始建班制招收本科留學生,開啓留學生中醫藥學歷教育模式。1999年,根據國家教育部專業目錄,天津中醫學院針灸專業更名為針灸推拿學專業 [25] 

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

2006年6月,天津中醫學院更名為天津中醫藥大學 [17]  ;同年天津中醫藥大學針灸實驗教學中心被評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並在日本神户成立天津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 [25]  。這一年,教育部高等學校中醫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教育指導委員會分別成立,這2個委員會均設在天津中醫藥大學 [17] 
天津中醫藥大學泰國孔子學院於2015年成立 [25]  。同年,天津中醫藥大學與諾丁漢大學合作開辦的臨牀藥學(中外合作辦學)專業通過教育部審批,並於同年9月招收第一批學生 [26] 
天津中醫藥大學雙峯道校區於2016年8月1日正式清校移交 [25]  。次年,天津中醫藥大學與諾丁漢大學合作開辦的臨牀藥學(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榮獲“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獎”最佳國際合作項目提名,被列入中英兩國衞生領域國家合作項目 [26] 
2018年3月,天津中醫藥大學入選教育部的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27]  ;次月,天津中醫藥大學搬遷至天津市靜海區團泊湖畔新校區 [28]  ,即靜海團泊校區 [16] 
2020年,天津中醫藥大學成為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高校 [16]  ;同年5月,張伯禮院士領銜的組分中藥實驗室獲批省部共建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是中國中醫藥系統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29] 
2021年11月30日,現代中醫藥海河實驗室在天津中醫藥大學正式揭牌,是天津市首個正式揭牌的海河實驗室 [29] 
2022年,天津中醫藥大學成為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 [6]  [16]  。天津中醫藥大學於2023年9月23日成立骨傷研究所 [30]  ,於2024年4月成立長期照護研究院 [15] 

天津中醫藥大學辦學條件

天津中醫藥大學院系設置

截至2024年5月,天津中醫藥大學設有15個學院 [35]  ,設有醫、理、文、管、工、教育6個學科門類,共計32個本科專業 [34] 
專業設置
教學機構
本科專業
學制
中醫學院
中醫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中醫學(5+3一體化)
中醫學(5+3一體化、中醫兒科學)
中醫學類-中醫學
針灸推拿學院
中醫學類-針灸推拿學
中西醫結合學院(臨牀醫學院)
中醫學類-中醫骨傷科學
中醫學類-中醫養生學
中醫學類-中醫康復學
臨牀醫學
中西醫臨牀醫學
醫學技術學院
醫學實驗技術
醫學檢驗技術
醫學影像技術
康復治療學
公共衞生與健康科學學院
醫學信息工程
食品衞生與營養學
預防醫學
應用統計學
護理學院
護理學類-護理學
護理學類-護理學(涉外英語班)
護理學類-護理學(老年護理班)
中藥學院
臨牀藥學
臨牀藥學(中外合作辦學)
中藥學類-中藥學
中藥學類-中藥資源與開發
中藥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班)
藥學類-藥學
藥學類-藥物製劑
中藥製藥工程學院
中藥學類-中藥製藥
製藥工程
管理學院
應用心理學
工商管理類-市場營銷
工商管理類-市場營銷(國際營銷方向)
公共管理類-公共事業管理
公共管理類-健康服務與管理
公共管理類-勞動與社會保障
文化與健康傳播學院
中國語言文學類-漢語言
中國語言文學類-漢語國際教育
傳播學
體育健康學院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研究生院
-
-
繼續教育學院
-
-
國際教育學院(國際交流與合作處)
-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
資料來源: [35-36]  ,以上數據截至2024年5月,注:表格內容與學校官網簡介頁面數據不一致

天津中醫藥大學學科建設

截至2024年5月,天津中醫藥大學擁有中藥學“雙一流”建設學科,中醫內科學和針灸推拿學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23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9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高水平中醫藥重點學科,9個天津市重點學科,2個天津市一流學科,3個天津市頂尖學科,3個天津市優勢特色學科羣,6個天津市服務產業特色學科羣 [34] 
此外,截至2024年5月,天中擁有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並建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7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箇中醫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5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34]  。且臨牀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化學進入ESI全球前1%行列 [29]  [45] 
重點學科
學科類型
學科名稱
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
中藥學 [2]  [47] 
國家級重點學科
中醫內科學、針灸推拿學 [34] 
ESI全球前1%
臨牀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化學 [29]  [45]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中醫藥重點學科
中醫痹病學、中醫血液病學、中醫瘡瘍病學、中醫護理學、推拿學、中醫神志病學 [3]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中醫藥重點學科
針灸學、中醫心病學、中醫兒科學、中醫腎病學 [3]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與一級學科碩博學位授權點
學科類型
學科名稱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 [34]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
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 [34]  [46] 
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中醫 [46]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藥學、醫學技術、護理學 [46]  [75]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生物與醫藥、藥學 [46]  [76]  、中醫、中藥、護理、漢語國際教育、應用心理 [46]  、國際中文教育 [36]  [75] 
學科評估
2017年,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佈的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中,學校學科評估結果為:
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
序號
一級學科代碼
一級學科名稱
評選結果
1
1005
中醫學
B+
2
1006
中西醫結合
B+
3
1007
藥學
C+
4
1008
中藥學
A-
5
1011
護理學
C+
資料來源 [51] 

天津中醫藥大學師資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天津中醫藥大學(含附院)現有在編教職工4041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副高及以上職稱人員為55.9%、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為69.3% [34]  。天津中醫藥大學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其中1人為兼聘)、國醫大師2人、全國名中醫5人、教學大師獎獲得者1人、岐黃學者6人等近百名知名中醫藥專家學者。現有教育部創新團隊3個、科技部創新團隊2個,國家中醫藥多學科交叉創新團隊2個、傳承創新團隊2個 [16]  [34]  ,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學團隊1個 [34] 
天中師資(部分)
類別
名單
中國工程院院士
國醫大師
石學敏、阮士怡 [20]  、張伯禮 [32] 
全國名中醫
張伯禮、武連仲、陳寶貴、黃文政、賈英傑、毛靜遠 [32] 
岐黃學者
馬融、毛靜遠、劉維、張軍平、王金貴等 [50] 
第二屆教學大師獎獲得者
張伯禮 [33] 

天津中醫藥大學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截至2024年5月,天津中醫藥大學入選首批“101計劃”建設項目共9個基礎學科 [97]  ,擁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9個、國家級一流課程13門,天津市一流本科專業7個、一流課程67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家級虛擬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 [34] 
截至2024年5月,天中還有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3個,教育部中藥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1個;教育部工信部中藥製藥現代產業學院1個;“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2項,“新文科”項目1個;擁有國家級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3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6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1門、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項目2項、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 [16] 
截至2023年11月,天中共有596處校內外實習、實踐、實訓基地,有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259個 [79]  ,其中包括直屬附屬醫院4所,非直屬附屬醫院7所 [34]  ,教學醫院31所,實習醫院8所,穩定的藥學類、管理類等校外實踐教學基地141個 [79] 
天中已入選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 [98]  ,且自2018年起,天中每年舉辦‘暢想團泊湖’創新訓練營,截至2023年12月,該校已有170個科技創新基金項目入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247個科技創新基金項目入選天津市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 [97] 
天中教學質量
類別
名稱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
中醫學專業 [37]  、中藥學、臨牀藥學專業 [38]  、中西醫臨牀醫學專業 [39]  、護理學專業 [40]  、中藥製藥專業 [41]  、市場營銷專業 [42]  、康復治療學 [43]  、針灸推拿學 [44] 
國家級一流課程-線上、線下或線上線下混合課程
中醫內科學、中醫兒科學、實驗針灸學、針灸學、中藥化學、思想道德與法治、經絡腧穴學實驗、中藥藥理學、生物化學 [78] 
國家級一流課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
現代中藥製藥過程虛擬仿真實驗項目、基於“陽虛寒積證”的辨治及含附子方劑的安全使用和中毒診治 [78] 
國家級一流課程-社會實踐
勇搏勵志課程、中醫藥文化青少年傳播實踐 [78] 
省級一流本科專業
藥學、中藥資源與開發、藥物製劑、醫學實驗技術、食品衞生與營養學、應用心理學、漢語國際教育 [8] 
教育部中藥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中藥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36] 
國家卓越醫生(中醫)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專業
中醫學專業 [37]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針灸實驗教學中心、臨牀技能實訓中心 [25] 
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天士力集團有限公司中藥學實踐教育基地 [38] 
教學成果
截至2024年5月,天津中醫藥大學先後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4項、二等獎2項;全國優秀教材(高等教育類)特等獎1項;學校“勇搏勵志班”榮獲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成果一等獎、國家級社會實踐一流本科建設課程。學生連續5年獲評天津市大學生年度人物暨王克昌特等獎學金。學生榮獲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1項 [34]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部分)
項目名稱
獲獎類別
實驗針灸學新學科研究
國家教委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 [25] 
開闢教學新途徑,培養針灸新人才
國家教委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中醫學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36] 
匯通融合、創新實踐——實驗針灸學可持續發展的探索與實踐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天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截至2024年5月,天津中醫藥大學擁有4所直屬附屬醫院,7所非直屬附屬醫院 [34] 
其中,第一附屬醫院是全國首批三級甲等醫院,也是天津歷史上第一所具有現代意義的中醫院,建築面積26萬平方米,編制牀位2600張,年門急診量300萬餘人次,是國家中醫臨牀研究基地、國家中醫應急醫療隊伍和疫病防治及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等 [20] 
天中第一附屬醫院
第二附屬醫院是綜合性三級甲等中醫院,也是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重點中醫醫院”、天津市三個中醫醫療中心之一、天津市九個區域醫療中心之一 [80] 
天中第二附屬醫院 天中第二附屬醫院

天津中醫藥大學合作交流

教學交流
天津中醫藥大學已入選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是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 [98]  截至2024年5月,大學以中醫藥對外教育為特色,已與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 [34]  ,是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計劃”項目唯一中醫藥院校、“教育援外基地”、世界中聯“一帶一路”中醫藥教育師資培訓基地(天津)等,入選教育部中阿高校“10+10”合作計劃牽頭高校 [16]  [34]  ,與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合作共建“中醫藥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入選商務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首批“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 [16] 
1992年,原國家教委批准在原天津中醫學院加掛中國傳統醫藥國際學院,由時任衞生部長陳敏章兼任院長,從事中醫藥對外教育 [34] 已深耕中醫藥國際教育30餘年 [16] 
天津中醫藥大學於2008年成立全球首家中醫孔子課堂——日本神户東洋醫療學院孔子課堂,2016年成立泰國首家中醫孔子學院——泰國華僑崇聖大學中醫孔子學院 [16]  。天中與英國諾丁漢大學合作舉辦臨牀藥學專業本科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榮獲“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獎”最佳國際合作項目提名,兩校國際教育合作被列入中英兩國衞生領域國家合作項目 [16]  [34]  。2022-2023年間,天津中醫藥大學與越南、馬來西亞、泰國、蒙古等高校繼續推進聯合培養境外消費留學生等 [79] 
學術交流
天津中醫藥大學是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教育指導委員會會長單位 [16]  、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 [34]  ,也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和“中醫藥國際合作專項建設單位” [16]  。組織研究制定的《世界中醫學本科(CMD前)教育標準》已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正式發佈,成為全球第一個中醫藥教育國際標準 [34] 還制定了《世界中醫學專業核心課程》《世界中醫學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大綱》,編譯《世界中醫學專業核心課程教材》,明確了世界中醫學專業內涵,規範了核心課程教學內容 [16] 
截至2008年,天津中醫藥大學先後舉辦了中國·天津國際中醫藥學術會議、中國·天津國際針灸臨牀學術會議、中醫藥現代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等國際學術會議 [17] 
2022-2023年間,天中派遣“世界中醫學專業認證專家委員會”認證專家工作組赴加拿大對安大略中醫學院進行了世界中醫學專業的第三方認證,完成了首次對海外中醫院校進行世界中醫學專業權威認證。同時,天中參加亞洲校園線上國際研討會等,因公派出29個團組合計71人次,赴荷蘭、泰國、英國等多個國家以及港澳等地區進行學術交流及洽談合作等 [79] 

天津中醫藥大學學術研究

天津中醫藥大學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2月,天津中醫藥大學擁有現代中藥創制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中醫針灸臨牀醫學研究中心、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中意中醫藥聯合實驗室、工信部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教育部退行性疾病中醫藥防治醫藥基礎研究創新中心、方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現代中藥發現與製劑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現代中藥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現代中醫藥海河實驗室、2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7個天津市重點實驗室、3個天津市臨牀醫學研究中心、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中醫藥循證評價重點實驗室、天津市高校智庫——中醫藥戰略發展研究中心、天津市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2個國家中醫臨牀研究基地(冠心病、中風病)、2個國家藥物臨牀研究基地等一批國家級、省部級高水平科研創新平台 [16] 
現代中醫藥海河實驗室 現代中醫藥海河實驗室 [16]
天中部分科研平台
類別
名稱
國家臨牀醫學研究中心
國家中醫針灸臨牀醫學研究中心 [16] 
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中意中醫藥聯合實驗室 [16] 
國家級臨牀研究中心
全國中醫針灸臨牀研究中心 [16] 中國臨牀試驗核心指標集研究中心 [81] 
國家中醫臨牀研究基地
冠心病中醫臨牀研究基地、中風病中醫臨牀研究基地 [79] 
國家重點實驗室
海河實驗室
現代中醫藥海河實驗室 [29]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方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82] 
教育部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現代中藥發現與製劑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16]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
腦病針刺療法重點研究室、方劑組分配伍重點研究室 [35] 
國家藥監局重點實驗室
中醫藥循證評價重點實驗室 [9] 
創新中心
現代中藥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國家地方共建現代中藥創新中心 [16]  [35] 
天津市高校智庫
中醫藥戰略發展研究中心、天津市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 [79] 
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
天津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文化研究與傳播中心 [7] 
直屬研究院所
中醫藥研究院、中醫醫學工程研究所 [35] 
其它科研平台
天津市中藥藥理學重點實驗室、天津市針灸學重點實驗室、天津市中藥化學與分析重點實驗室、天津市中醫方證轉化研究重點實驗室、天津市組分中藥技術工程中心、天津市中醫內科臨牀醫學研究中心、天津市慢性腎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天津中醫藥大學科技園、天津中醫藥大學循證醫學中心(教育部網上合作中心)、中藥注射劑產學研合作組織 [35] 

天津中醫藥大學研究成果

天津中醫藥大學制定了《世界中醫學本科(CMD前)教育標準》,並於2009年5月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正式發佈,成為全球第一個中醫藥教育國際標準 [25] 
截至2023年12月,天津中醫藥大學連續承擔國家“973計劃”項目、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醫藥現代化”重點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重大科研任務。近三年新增縱橫向課題1000餘項、科研經費7億餘元 [16] 
截至2024年5月,天津中醫藥大學獲得了一批標誌性成果,包括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12項;省部級科技重大成就獎1項,天津市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一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各類科技獎項100餘項 [34] 
國家級科學技術獎(部分)
項目名稱
獲獎類別
血沉曲線檢測分析方法及儀器研製
1999國家技術發明四等獎 [52] 
2002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53] 
2004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53] 
中西醫結合治療SARS的臨牀研究
2005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11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54] 
中藥安全性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2013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64] 
參附註射液品質控制與產業化關鍵技術應用
2013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65-66] 
2014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16] 
基於‘物質-藥代-功效’的中藥創新研發理論與關鍵技術及其應用(合作)
2020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10] 

天津中醫藥大學學術資源

圖書館
截至2023年11月,天津中醫藥大學校圖書館總面積24372.4平方米,擁有紙質圖書125.42萬冊、電子期刊113.69萬冊、學位論文1077.45萬冊、音視頻97397.19小時。天津中醫藥大學校圖書館館現有古籍特藏文獻2.7萬餘冊,出版年代自15-19世紀,包括元、明、清等朝代的木刻、銅活字、木活字、刻石拓片、手抄本及未曾刻印的稿本,裝幀形式多為線裝。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顧從德影宋刻本《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明刻本《文獻通考》和《文苑英華》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77] 
學術期刊
截至2024年5月,天津中醫藥大學出版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天津中醫藥 [55]  、《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 [57]  、英文期刊Acupuncture and Herbal Medicine《針灸和草藥(英文)》 [56] 
《天津中醫藥》
學術期刊
學術期刊(2張)
天津中醫藥》由天津市衞生局主管,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中醫藥學會、天津中西醫結合學會主辦,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連續5次獲得天津市一級期刊,2次評為天津市優秀期刊,2004年8月被教育部科學技術司評為全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二等獎,2007年5月獲“以嶺杯”第三屆全國中醫藥優秀期刊三等獎,於2012年進入天津市衞生局職稱評審核心期刊 [55] 
《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
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創刊於1982年9月 [11]  ,自1990年學報向全國公開出版發行 [24]  ,是由天津市教育委員會主管,天津中醫藥大學主辦的綜合性中醫藥學術性期刊,為天津市教委職稱評審認定的核心期刊。學報被美國化學文摘》(CA)源期刊、俄羅斯文摘雜誌》(AJ)源期刊、波蘭《哥白尼索引》(IC)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統計源期刊(光盤版)等多家中國國內外知名檢索系統及數據庫收錄 [11] 
Acupuncture and Herbal Medicine(《針灸和草藥》)
Acupuncture and Herbal Medicine(《針灸和草藥(英文)》)是由天津中醫藥大學和中華中醫藥學會共同主辦的國際化英文期刊(OA)。本刊主編為張伯禮院士,於2019年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高起點新刊項目 [56]  ,是中醫藥院校科技類期刊中唯一一項 [29] 

天津中醫藥大學校園文化

天津中醫藥大學學校標誌

校名
天津中醫藥大學中文校名為中國書法家、南開大學教授範曾先生手書惠贈的“天津中醫藥大學”,英文校名為Arial 字體的“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12] 
校名 校名
校徽
校徽 校徽
校標為圓形徽標,圓環上方為書法家、南開大學教授範曾先生手書惠贈中文校名,下方為英文校名(Times New Roman字體);中間背景為象徵中醫藥國際化的地球儀,中心圖案以“植物枝葉”和“中醫針灸”為基本元素,構成“中”字變化與胚胎、太極圖形融合的創意圖形,意在象徵生命之太極,醫藥之本源;校標主色採用“植物綠色”(C:100,M:0,Y:100,K:20),藴含中國傳統醫藥哲學思想和崇尚自然、關愛生命的職業精神 [12] 
校旗
天津中醫藥大學校旗旗面為白色,長寬比例為3︰2,旗面印綠色中英文校名,左邊印校標 [12] 
校旗 校旗

天津中醫藥大學精神文化

校訓:進德修業,繼承創新。
天中精神:守正創新,追求卓越;勇於擔當,善作善成;求真務實,甘於奉獻;團結協作,雷厲風行。
發展方針:傳承與創新協同,科研與服務並舉,以質量求內涵,全面協調發展。
發展戰略:精醫學,做強藥學,做實健康相關專業,做大社會服務 [16] 

天津中醫藥大學社團文化

天津中醫藥大學的學生會下設大型活動事務部、組織宣傳部、綜合事務部三個部門;而學生社團工作中心、學生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學生志願服務指導中心、校青年媒體中心、大學生藝術團和“杏林之聲”廣播站則是獨立於校學生會之外的六大校級學生組織 [91] 
此外,天中還擁有Y&Msdance街舞社、就業創業發展協會、本科招生宣傳志願者協會、醫覽華夏協會、科技協會等社團。其中醫覽華夏協會成立於2014年,由中醫專業教師闞湘苓教授、李鑫舉老師和團幹部張晶老師擔任指導教師,以本科生為主體,深入中小學、留學生、基層社區等進行中醫藥文化宣傳。截至2024年4月,該協會累計開展公益宣講活動210餘次,授課時長9000餘分鐘,覆蓋人羣近萬餘人次,已形成以中醫藥文化公益宣講、中醫藥健康知識推廣、愛心醫療服務三位一體的志願服務模式 [92] 

天津中醫藥大學校區情況

天津中醫藥大學靜海團泊校區

天津中醫藥大學主校區坐落於天津市靜海區靜海團泊校區 [16]  ,地址是天津市靜海區團泊新城西區鄱陽湖路10號 [34] 
靜海團泊校區佔地2600餘畝,建築面積60餘萬平方米,是中國最大的中藥植物園、全國最先進的中醫藥科技園以及在國際上具有影響的中醫藥國際教育中心。 [16]  靜海團泊校區毗鄰天津醫科大學和天津體育學院 [83]  ,坐落着全市第一個揭牌的海河實驗室──現代中醫藥海河實驗室 [84]  ,於2018年完成整體搬遷 [28] 
天中靜海團泊校區 天中靜海團泊校區

天津中醫藥大學南開玉泉路校區

地址是天津市南開區鞍山西道玉泉路88號 [85] 
天中南開玉泉路校區 天中南開玉泉路校區

天津中醫藥大學行政管理

天津中醫藥大學現任領導

天中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黨委書記
名譽校長
校長
黨委副書記
張華泉
副校長
參考資料 [13-14] 

天津中醫藥大學歷任領導

歷任校長/院長(部分)
任職時間
職務
姓名
1958年起
天津中醫學院院長
哈荔田 [58] 
1983年起
天津中醫學院院長
戴錫孟 [59] 
2002年-2021年
天津中醫學院院長/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
張伯禮 [60] 

天津中醫藥大學校園環境

天津中醫藥大學是園林式高等學府 [36]  ,以湖水景觀為特點、中藥植被為標誌、中醫藥文化為主線 [16]  [36]  ,建有品類多樣、兼具觀賞與教學用途的中藥植物園、先進的中醫藥科技園及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醫藥國際教育中心。截至2024年4月,學校擁有佔地面積67000平方米、藥用植物超400種的如意藥嶺,遠觀如太極陰陽相抱、又如豎琴的體育館,觀眾座位超過5000,設有升降舞台的國家級標準劇場的大學生活動中心以及三個大食堂 [36] 
天津中醫藥大學的各個學院分佈在湖心島教學區的天圓地方廣場四周,整體採用藍瓦紅牆園林式建築風格,所有教學場所都實現多媒體教學,擁有全智能自動錄播教室,為教師同學提供微課、慕課、在線課程、視頻直播等服務,所有教學場所都實現多媒體教學,擁有全智能自動錄播教室,為教師同學提供微課、慕課、在線課程、視頻直播等服務 [36] 
天津中醫藥大學的環境

天津中醫藥大學校友情況

天中部分校友
姓名
備註
於文明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農工黨中央專職副主席 [61-62] 
王擁軍
博士生導師,上海中醫藥大學副校長 [88] 
楊振寧
醫學教授,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副校長 [89] 
楊少琴
主任醫師,北京中關村醫院業務副院長 [90] 
方嘉珂
天津延安醫院院長,中國生命關懷協會第一屆理事 [63] 
劉玉珍
主任醫師,曾任全軍中醫藥學會中醫骨傷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軍區康復與理療專業委員會委員等 [96] 
周慶
天津市中青年名中醫,天津市周慶傳承工作室導師,曾擔任天津市河西區下瓦房醫院院長 [96] 
張允嶺
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導師,曾任北京中國藥大學東方醫院境長,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常務副院長;是國家王點學科中醫腦病帶頭人 [96] 
李淵何
中醫主任醫師,曾任天津市東麗區中醫醫院院長、中華中醫學會糖尿病分會全國委員、天津市中醫學會理事 [96] 
熊傑
教授、主任醫師,武警部隊高級職稱評審專家,現任武警後勤學院附屬醫院中醫康復理療科主任 [96] 
師建平
碩士研究生導師,內蒙古醫科大學中醫學院黨總支書記,內蒙古自治區中醫藥學會副會長,世界中醫聯合會中醫診斷專業委員會會員等 [96] 
李國霞
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天津醫科大學國際醫學院副院長,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國際醫學教育分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等 [96] 
毛秉豫
教授、主任醫師、醫學博士,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教育部高等學校中醫學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等 [96] 
朱明軍
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現任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國家臨牀重點專科心血管科學術帶頭人 [96] 
刁殿軍
研究生導師,天津針灸學會刺絡拔罐分會會長,天津市中西醫結合學會第二屆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等 [96] 
張宗禮
天津市名中醫、碩士生導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第三批老中醫學術經驗優秀絕承人。現任天津市中國藥研究院副院長,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背病科首席專家 [96] 
倪光夏
博士生導師,江蘇省中醫藥領軍人才,江蘇省中醫藥重點學科及重點臨牀專科——針灸學學科帶頭人 [96] 
劉立安
研究生導師,國家“十一五”重點專科學科帶頭人,首批山東省高層次優秀中醫臨牀人才(學科帶頭人),山東名中醫藥專家 [96] 
郭春彪
世中聯主席團執委,中華醫藥學會中醫微創國際聯盟副主席等 [96] 
蔣戈利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頸腰椎脊柱專病中心首席專家,台灣中山醫學科學院院士 [96] 

天津中醫藥大學所獲榮譽

天津中醫藥大學學校榮譽

天津中醫藥大學所獲榮譽(部分)
時間
榮譽
2014年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16] 
2017年
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行列 [16] 
2017年
“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獎”最佳國際合作項目提名 [16]  [26] 
2018年3月
入選教育部的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27] 
2019年
“2019優秀中國-東盟教育培訓中心”獎 [16] 
2020年4月
第一附屬醫院援鄂醫療隊被授予“天津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榮譽稱號 [68] 
2020年9月
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得“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稱號 [67] 
2020年10月
位列天津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模範集體名單 [69] 
2020年
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 [6]  [16] 

天津中醫藥大學學校排名

天津中醫藥大學所獲榮譽(部分)
時間
榮譽
2007年
學歷留學生數居中國高校第5名 [17] 
2018年5月
藥理學與毒理學(Pharmacology & Toxicology)首次進入ESI全球前1% [45] 
2018年11月
天津中醫藥大學臨牀醫學(Clinical Medicine)首次進入ESI全球前1% [45] 
2023年
天津中醫藥大學位列2023年US世界大學排名第1938名 [87] 
2024年1月
校友會2024年中國大學排名第113位 [71] 
2024年2月
校友會2024中國中醫藥大學排名第三位 [72] 
2024年3月
2024中國醫藥類大學一流專業排名第七位 [70] 
2024年3月
天津中醫藥大學化學(Chemistry)學科首次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45] 
2024年
2024軟科中國醫藥類大學排名:天津中醫藥大學位列全國第23名,全國參考排名第167名 [8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