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阮士怡

鎖定
阮士怡(1917年2月-2020年2月5日),男,河北省豐南縣人,碩士研究生學歷,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第二屆國醫大師。 [1] 
2020年2月5日,阮士怡因病去世,享年104歲。 [1] 
中文名
阮士怡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17年2月
逝世日期
2020年2月5日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出生地
河北省豐南縣

阮士怡人物生平

阮士怡 阮士怡
1917年2月,阮士怡出生。
1940年,阮士怡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1944年畢業,畢業後繼續研究生學習兩年。
1946年,阮士怡來到天津市,在天津當時的第四中心醫院做內科住院醫師工作。後調入天津市工業局醫院(現天津市濱江醫院的前身)任內科主治醫師
1955年,天津市首先貫徹黨的中醫政策成立天津市中醫醫院,阮士怡奉調協助中醫醫院的籌建工作。天津市中醫醫院成立後,任中醫研究室主任,並拜天津市名中醫陸觀虎、趙寄凡兩位院長為師,邊工作邊學習。
1964年,阮士怡參加天津市第三期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學習兩年,結業後回院工作任綜合科科主任。
1972年,阮士怡擔任內科主任。
1975年,阮士怡擔任天津市中醫醫院副院長,兼任天津市中醫研究所副所長及心血管病研究室主任。
1980年,阮士怡被評為文革後首批教授,主任醫師。
1989年,阮士怡因年齡已高主動請求辭去所有行政職務,專心從事中醫藥的臨牀研究工作。
2014年7月,阮士怡獲第二屆“國醫大師”稱號。
2020年2月5日,阮士怡因病去世,享年104歲。 [1] 

阮士怡主要成就

阮士怡從事中醫、中西醫結合事業近70年,是中國中西醫結合領域的開拓者,推動了天津中醫、中西醫結合學科的分化與發展,創建了天津中西醫結合學科心血管學科、老年病學科。 [1] 
此外,阮士怡倡導並組織了中醫藥科學研究,提出了“心-脾-腎三髒一體”防治心血管病及老年內科病的學術思想,創造性地提出“益腎健脾、軟堅散結”法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的設想,並開展了系統而深入的研究,獲得省部級科學進步二等獎3次、三等獎5次;研製了補腎抗衰片、降脂軟脈靈Ⅰ~Ⅳ號、新生脈散片、活血保心丸、粘脂飲等中藥製劑8種,其中上市一種。 [1] 
阮士怡曾撰寫專著5部,發表學術論文34篇,科普文章65篇;培養研究生數十名,如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院士。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