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衍之數

鎖定
“大衍之數”一詞出自《周易繫辭上傳》:辭曰:“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 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中文名
大衍之數
出    處
周易繫辭上傳》
讀    音
dà yǎn zhī shù
相關資料
魯迅全集

大衍之數大衍之數簡介

大衍之數出處

團正大衍圖 團正大衍圖
周易的魅力在於其藴涵的哲理性周易的哲理性又依附在卦畫的變化上,而卦畫的變化又是基於策數的推演,而策數則是由:“大衍之數五十”和“天地之數”兩組數決定的。我們生活在一個數字化時代,其實早在3000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已經開始用數字來表達這個世界了。

大衍之數內容

由於"天地之數"的來歷在易傳中講的很明白,但"大衍之數五十"的來歷,卻沒有説明。這給後人留下了諸多猜想:
西漢京房曰:“五十者,謂十日、十二辰二十八宿也,合五十”。
東漢馬融曰:“太極生兩儀,兩儀生日月,日月生四時,四時生五行,五行生十二月,十二月生二十四氣,合五十”。
東漢鄭玄曰:“天地之數五十有五,以五行通氣,凡五行減五,合五十”。
東漢荀爽曰:“卦各有六爻,六八四十八,加乾坤二用爻,合五十”。
北宋邵雍曰:“天數二十有五之倍數,合五十”。
南宋朱熹曰:“蓋以河圖中宮天五乘地十而得之”。
清代杭辛齋曰:“勾股自乘合大衍數,既三三見九,四四一十六,五五二十五,巧合五十”。
中華民國金景芳曰:“大衍之數五十”應為“大衍之數五十有五”,古書可能脱“有五”二字。
書籍乾坤譜曰:大:音太,衍:展開。大衍:太極展開之意。“五十”既“太極展開的天地十數中所含雙數之和”見“團正大衍圖”。

大衍之數雙數之和

天一:一單,地二:一雙,天三:一單一雙,地四:二雙,天五:一單二雙,地六:三雙,天七:一單三雙,地八:四雙,天九:一單四雙,地十:五雙。天數一、三、五、七、九共有五單十雙,合二十有五。地數二、四、六、八、十共有十五雙,合三十。天數之中藏十雙與地數十五雙合二十五雙。既“大衍之數五十”也。
為什麼要“用天數之中藏十雙與地數十五雙合二十五雙”為大衍之數呢?這是易經中“數”的特殊意義決定的。易經中“數”的意義,除了具有一般的“數量”意義外,更主要的是“陰陽”意義。單為陽,雙為陰。故“天數二十有五”既“天數五陽藏十陰”,“地數三十”既“地數十五陰”。大衍之數既“天數藏十陰”與“地數十五陰”之和。此既繫辭上傳篇首“方以類聚,物以羣分”之所指也。
為什麼要用天數藏十陰與地數十五陰之和演天地之變呢?這完全是由天地的自然交變決定的。陽為天火,陰為地水。天一既天火,地二既地水。天三就是“天一火”把“地二水”照熱升到天上的熱蒸氣。天三熱蒸氣中的“熱量”就是“天一”,天三熱蒸氣中的“水分”就是“地二”。當天三熱蒸氣遇冷化天雨下落與大地再交時,“熱量”是不會下落的,而只有天三中藏的“地二水”重新回到地面。所以天地之交既陰陽之交,陰陽之交既水火之交,水火之交的實質,是在天火(即日)的作用下,陰的地水與假陽的水蒸氣在不斷的上下對流,冷熱交換,造就了風、雨、雷霆、河流、山川。所以為陰陰相合,故取雙數之和,用於大衍

大衍之數劉氏逆推

這裏的"衍":通“演”,是推演的意思。
關於“大衍之數”,從秦漢至今沒有誰的推想能被超過一半的人認可。而在先秦以前,從來沒有關於“大衍之數”的爭論。
關於大衍之數的由來,易經沒有解釋。就像現在《高等數學》不解釋1+1為什麼等於2一樣,在先秦以前,大衍之數就像我們現在理解1+1=2一樣,認為這是最基本的道理,沒有必要專門解説,因為大衍(演)之數是易經的基礎中的基礎。在古代,各門各家對自己的研究都持保密態度,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特別是先秦以前,易經傳承只在少數的家族之內流傳,甚至有些派系的特別珍貴的內容僅限於口授,而不允許記錄成文字。
經過秦朝的文化斷層,到了漢代,以前研究易經的前人都早已作古,新人們才從一些殘留的資料中重新研究周易,這個時候,人們反而對一些前人認為是常識而沒有進行書面解釋的內容無從理解。就像“大衍之數”的猜想,一直爭論了2000年。
什麼是大衍呢?有些先秦的古籍中是“大演”,辭典裏關於“衍”是這麼解釋的:
“衍”
(7)通“演”。推演;演述
大衍之數五十。――《易·繫辭上》
大衍,就是演天地之變。大衍之數,就是推演天地萬事萬物用的數。
逆推
那麼,什麼又是大衍之數又是什麼數呢?我們可以進行一個逆推就明白了。
大衍之數,可以推演出天地間的萬事萬物,在易經裏,它到底推演出什麼呢?能代表天地間的萬事萬物的,無疑,就是易經中的卦象了。
六十四卦,代表了天地運行的過程,包羅萬象,內含萬事萬物的各種規律和狀態。而六十四卦是這麼來的呢?這個問題就是易經中基礎中的基礎了,甚至連不懂易經的人也能説上個一二三來。六十四卦是由八卦演變而來,而八卦是由四象演化而來,四象又由兩儀演化而來,兩儀來自與太極。
易經》:“易有太極,始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孔穎達疏:“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我們的天地演化完了,那麼演化天地的數也出來了。
太極,也稱“太一”
兩儀:陽一 陰二
四象:太陽一,少陰二,少陽三,太陰四
八卦:乾一、兑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由四象演八卦,是為伏羲先天八卦。後天八卦乾、坤、巽、兑、艮、震、離、坎如果説成:乾一、坤二、巽三、兑四、艮五、震六、離七、坎八,從術數上説不通的。)
這些就是大衍之數,推演出天地萬物,它們的和正好是五十。
其用四十有九,太一不用
這是説周易的求卦方法,為什麼其用四十有九呢?求卦是要問世間的事或物,世間的萬事萬物,與陰陽有關(兩儀),與四象有關,與八卦有關。而太極是恆定不動的,太極是不變的,對事物是沒有任何影響的,故去之不用。
《易經》:“易有太極,始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孔穎達疏:“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它對我們現在的萬事萬物是沒有影響的,因此求卦的時候不用

大衍之數他人看法

在極光下添注
大衍之數:《易》的推衍是用天地之數。天地之數中何為大數?天地之數五十有五。古人計數是以十為基數(十進制)的,哪麼在天地之數中五十就是大數。再有《易》是簡易之學,從而省去‘五十有五’中的‘有五’。
談談我對大衍之數的看法。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關於這個話題,我回答三個問題:
這個大衍之數五十是怎麼來的呢
我認為:是陰陽數相加得來的。天一 地二 天三 地四 天五 地六 天七 地八 天九 地十 可這十個數加起來是五十五,並不是五十。我認為,古人是把天五捨去了。因為五居陽數之中,按照一般事物的發展規律是 產生、發展 、興盛、衰敗、消亡。而這個五可以是説是陽氣達到頂峯的時候,緊接着就出現衰敗。俗話説物極必反,所以在演卦的時候,就把這個預示着衰敗的陽數五捨去了。
我認為之二:在古時沒有結繩記事之前,人類用手指記事。左手記1事,右手1事,十個指頭可以記10件事(十天干),左右手各有14骨節(雙手28個骨節28宿)有19個節點,雙手可以記事38個,2+10+38=50大衍之數50,在這些記事中,總有一隻手在演數(這隻手再做其他不方便記憶),因此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為什麼其用四十有九呢
我認為:根據上述大衍之數本應該是五十五,但是捨去了五。同樣的道理,在正式演卦的時候,又捨去一個陰數六。為什麼要舍六呢?六局陰數之中,和上面講到舍五是一個道理。那麼五十五捨去六等於四十九。(陰陽相對,各舍一個。)
為什麼是大衍之數五十
那麼有一個問題出現了。為什麼是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而不是大衍之數四十九,其用五十呢?
我認為:萬事萬物運動才能永久存在,而運動的主動方是陽。兩儀的觀點也是動為陽,靜為陰。因此,首先確定的大衍之數是五十五舍五等於五十。 (先陽後陰)
周易集解》對此數注為“叁天兩地者,謂從三始順數而至五七九,不取於一也。兩地者,謂從二逆數而至十八六,不取於四。”這樣就出現陽數三五七九;陰數二十八六、共八個數,並與八卦相配。
天地生成之數
天為生數是一,地為成數是五,天數二十五,地數三十,天地生成之數共五十五。大衍之數五十,是已有成數五在其中,故天地生成之數五十五去五為五十。其用四十九者,天地生成之數去生數一與成數五存用數,五十五去六是四十九。天為生數是一,地為成數是五,用數是四十九。天地為父母是生與成,用數是生數與成數產生之數。

大衍之數相關資料

魯迅全集》註釋本從未把“大衍之數”的“通緝令”的歷史真相實事求是地告訴過讀者。例如,2005年版《魯迅全集》書信卷中,魯迅1926年4月9日致章廷謙信中“五十人案”的註釋全文是:“指三一八慘案後,段祺瑞政府秘密制定的通緝魯迅在內的五十人名單。
歷來認為:魯迅一生,兩次被當局通緝;第一次就是1926年“三一八”慘案後,段祺瑞政府對包括魯迅在內的“大衍之數”的通緝。對於這次通緝,魯迅自己説過,不少回憶錄、魯迅年譜魯迅傳以及歷版《魯迅全集》的註釋,也都談及曾有過這次通緝,幾乎已成定論。但對於這次通緝的歷史真相,似還可作進一步的探討。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