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天一

(詞語)

鎖定
天一又稱青龍太陰陰德歲陰太歲。是漢朝皇家祭祀的三一主神之一,也是晉朝官方祭祀的北極紫宮天帝之一, [1]  也是唐宋兩朝祭祀的九宮貴神之一。祭祀的傳統節日即今天的元宵節。漢武帝時,“三一主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三一主神:天一、地一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另有一説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説”;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中文名
天一
拼    音
tiān yī
記    載
莊子·大宗師》
別    稱
青龍、太陰、陰德、歲陰、太歲

天一詞語解釋

1.謂與天合而為一。2.星名。3.神名。4.太歲的別名。

天一引證詳解

1.謂與天合而為一。
莊子·大宗師》:“安排而去化,乃入於寥天一。” 郭象 注:“安於推移而與化俱去,故乃入於寂寥而與天為一也。”
2.星名,位於北極紫宮門右星南,漢武帝時,畫登龍於靈旗,以象徵鬥口天一三星。
淮南子·天文訓》曰:“天神之貴者,莫貴於青龍,或曰天一,或曰太陰太陰所居,不可背而可向。”天一作為星名最早出自漢朝皇族劉安漢高祖之孫、漢武帝的皇叔)主持編纂的《淮南子》,此書撰著於漢景帝一朝的後期,而於漢武帝劉徹即位之初的建元二年進獻於朝廷。天一星之名在後來被太史公司馬遷錄入《史記·天官書》中。
史記·天官書》:“前列直鬥口三星,隨北端兑,若見若不,曰陰德,或曰天一。” 張守節史記正義》:“天一一星,疆閶闔外,天帝之神,主戰鬭,知人吉凶。明而有光,則陰陽和,萬物成,人主吉;不然,反是。”
兩漢刊誤補遺》:“《天文志》:歲星曰東方。晉灼曰:太歲四仲,則歲星行三宿,在四孟四季,則歲星行二宿。仁杰按《淮南書》論,太陰四仲四鈎,與晉説同,則太陰太歲也。《天官書》:攝提之歲,歲陰左行在寅,則歲陰太歲也。《淮南書》又謂太陰或曰青龍,或曰天一,則青龍、天一亦太歲也。凡《天官書》所謂歲陰,《淮南》所謂太陰青龍、天一,皆為太歲之異名。而天一又謂之陰德,其名之不一,如此。” [2] 
史記·孝武本紀》:“其秋,為伐南粵告祝泰一,以牡荊畫幡日月北斗登龍,以象天一三星,為泰一鋒,名曰靈旗。”
晉書·天文志上》:“天一星在紫宮門右星南,天帝之神也,主戰鬥,知人吉凶者也。”
宋史·志第二·天文二》:“天一一星,在紫微宮門右星南,天帝之神也,主戰鬥,知吉凶。明,則陰陽和,萬物盛,人君吉;亡,則天下亂。”
3.神名。
淮南子·天文訓》:“天神之貴者,莫貴於青龍,或曰天一,或曰太陰太陰所居,不可背而可向。”
《史記·封禪書》:“天神貴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東南郊。……其後人有上書,言‘古者天子三年壹用太牢祠神三一:天一、地一太一 ’。” 司馬貞《史記索隱》引宋均曰:“天一、太一,北極神之別名。”春秋佐助期曰:「紫宮,天皇曜魄寶之所理也。」石氏雲:「天一、太一各一星,在紫宮門外,立承事天皇大帝。」 [3] 
史記·孝武本紀》:“天神貴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東南郊,用太牢,七日,為壇開八通之鬼道。於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長安東南郊,常奉祠如忌(指謬忌)方。其後人有上書,言‘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具祠神三一:天一,地一泰一。’”
隋朝蕭吉五行大義》:“《世記》雲:天皇太帝(為)曜魄寶,地皇為天一,人皇為太一。《甘公星經》雲:天皇太帝,本秉萬神圖,一星在勾陳中。名曜魄寶,帝之尊祖也。天一、太一主承神。承,猶侍也。有兩星在紫微宮門外,俱侍星。天皇太帝天一,主戰鬥,知吉凶。 [4] 
舊唐書·卷二十四·志第四·禮儀四》:“天寶三年,有術士蘇嘉慶上言:「請於京東朝日壇東,置九宮貴神壇,其壇三成,成三尺,四階。其上依位置九壇,壇尺五寸,東南曰招搖,正東曰軒轅,東北曰太陰,正南曰天一,中央曰天符,正北曰太一,西南曰攝提,正西曰咸池,西北曰青龍。五為中,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上,六八為下,符於遁甲。四孟月祭,尊為九宮貴神,禮次昊天上帝,而在太清太廟上。用牲牢、璧幣,類於天地神祇。」玄宗親祀之。”到了唐朝玄宗皇帝時期,天一與其別名、化身——青龍、太陰,被一分為三,同時編入九宮貴神之中。
宋史·志第五十六·禮六·吉禮六》:“景佑二年,學士章得像等定司天監生於淵、役人單訓所請祀九宮太一依逐年飛移位次之法:「案卻良遇《九宮法》,有《飛棋立成圖》,每歲一移,推九州所主災福事。又唐術士蘇嘉慶始置九宮神壇,一成,高三尺,四陛。上依位次置九小壇:東南曰招搖,正東曰軒轅,東北曰太陰,正南曰天一,中央曰天符,北曰太一,西南曰攝提,正西曰咸池,西北曰青龍。五數為中,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上,六八為下,符於遁甲,此則九宮定位。歲祭以四孟,隨歲改位行棋,謂之飛位。自乾元以後,止依本位祭之,遂不飛易,仍減冬、夏二祭。國朝因之。今於淵等所請,合天寶初祭之理,又合良遇《飛棋之圖》。然其法本術家,時祭之文經禮不載。議者或謂不必飛宮,若日月星辰躔次周流而祭有常所,此則定位之祀所當從也。若其推數於回覆,候神於恍忽,因方弭沴,隨氣考祥,則飛位之文固可遵用。請依唐禮,遇祭九宮之時,遣司天監一員詣祠所,隨每年貴神飛棋之方,旋定祭位。仍自天聖己巳入歷,太一在一宮,歲進一位,飛棋巡行,週而復始。」詔可。慶曆儀,每坐籩、豆十二,二。皇佑增壇三成。又禮官言:「歲祀外,水旱稍久,皆遣官告天地、宗廟社稷及諸寺觀、宮廟,九宮貴神今列大祀,亦宜准此。」”
4.太歲的別名。
東漢《論衡》:“且太歲,天別神也,與青龍無異。之體不過數千丈,如令神者宜長大,饒之數萬丈,令體掩北方,當言太歲,在北方,不當言在子。”
民國黃暉論衡校釋》注:“《淮南天文訓》曰:天神之貴者,莫貴於青龍。或曰天一,或曰太陰。錢塘補註:古亦以青龍為太歲王引之《太歲考》曰:古者天一、太歲、太陰,名異而實同。”
魏國張揖廣雅·釋天·異祥》: “雨師謂之屏翳雲師謂之豐隆,日御謂之羲和,月御謂之望舒。青龍,天一、太陰、太歲也。”
宋朝《太平御覽·時序部二·歲》: “《廣志》曰:青龍,天一、太陰、太歲也。”
近代袁珂山海經·海經新釋》:“太歲有年太歲、月太歲、旬中太歲之別。年太歲亦名歲陰太陰,亦曰青龍、天一,昔時所稱以紀歲者。此所謂太歲,即年太歲。” [5] 
清代王引之經義述聞·太歲考上》:“論太歲之名有六,名異而實同”。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