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河東網

鎖定
大河東網由著名書畫經紀人策展人書畫家子翼先生開創,立足於最古老文明的山西文化,傳承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精神;弘揚河東文化;記載河東歷史、遊覽名勝古蹟;是河東名家展望交流的網絡平台。
公司名稱
大河東網
成立時間
2013年
總部地點
北京
經營範圍
名家書畫
公司口號
琴棋書畫中國風

大河東網基本信息

大河東網是立足於最古老文明的山西文化,傳承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精神;弘揚河東文化;記載河東歷史、遊覽名勝古蹟;是河東名家展望交流的網絡平台 [1] 

大河東網網站職能

網站分為,大河東書畫院、河東名家、名勝古蹟、河東論壇四大板塊 [2] 

大河東網大河東書畫院

以弘揚中國傳統書畫文化為載體,推崇山西書畫名家,書寫描繪美麗大河東。

大河東網河東名家

河東名家
河東名家(6張)
記述“天下第一兵程志強、航天英雄景海鵬、著名歌唱家詠峯等河東文化名人的奮鬥歷程,聯誼河東在外有志之士,譜寫、傳承河東文化,共建大河東文化大發展、大進步、大繁榮,為豐富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做出應有貢獻。

大河東網名勝古蹟

名勝古蹟
名勝古蹟(13張)
山西曆史悠久,人文薈萃,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迄今為止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美稱,還被譽為“華夏文明的搖籃”。晉東南更是被譽為神話傳説之鄉,女媧補天(傳説中華人文始祖女媧氏煉石補天遺址和棲息地——媧皇窟,也在澤州縣水東鄉丹河北岸浮山北谷)、神農播種(中華第一大帝神農氏採五穀嘗百草的羊頭山和古墓冢也在高平市境內)、愚公移山(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即今天的晉城)等歷史傳説都有實地可指。古書《墨子》中曾有“舜耕於歷山”(今沁水縣境內有歷山舜王坪),“漁於獲澤”(今陽城縣城東有獲澤河)的記載。“精衞填海”、“女媧補天”、“禹鑿孟門”的傳説就發生在山西。中國上古時代的三個帝王堯、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為“堯都平陽(今臨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濟市)”、“禹都安邑(今夏縣)”。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北魏時,大同(當時稱平城)曾作為北魏的都城名重一時,且此後做過遼金及元初的陪都,素有“三代京華”之稱。省會城市太原,被譽為“龍脈”所在地,向來乃兵家必爭之地,山西曾向外移民十幾次。洪洞縣大槐樹是當時一個主要移民站。全國不少地方流傳的“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即由此而來。明清時期,講究誠信無欺騙行為的晉商山西票號的崛起,著稱中外。

大河東網組織機構

詠峯-這裏最早叫中國 詠峯-這裏最早叫中國
名譽顧問:李太陽李世英、張千裏
總策劃:王好收
執行策劃:王軍強子翼
形象代言人:詠峯
大河東之歌:這裏最早叫中國

大河東網發展方向

總的思路是,實現“五個轉變”:即由“文化搭台、經濟唱戲”,向經濟文化一體化轉變;由做大文化產業,向做強、做長文化產業轉變;由發現資源,向開發、利用、整合資源轉變;由提高城市知名度,向提高城市美譽度、和諧度轉變;由實現經濟強市目標,向實現經濟強市、文化強市雙目標轉變。把文化生產力當做城市的核心競爭力,把運城文化作為城市的第一品牌,把文化創新作為推動運城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科學發展的強大動力。

大河東網打資源牌

資源,是一個城市制定發展戰略的前提。文化資源豐厚是運城的一大優勢。要充分利用“源頭文化”,全面開發文化產業,使之成為運城的主體產業之一。首先要發現資源,對運城文化資源進行全面評估。建議將源頭文化8個方面的貢獻作為研究課題,組織國內外、省內外、市內外專家學者進行詳細論證。特別要在考古上下工夫,提供更多更有力的史證。其次要利用資源,要以旅遊業為突破口,積極拓展會展、影視、戲劇、動漫、書法、繪畫、網絡創意等多種產業,把打造“文化名城”作為優化投資環境的重要抓手。要確立新的資源觀。資源不等於財富,只有資源被利用和開發,才能變為文化生產力,才能變為財富。滿足於文化資源的豐富,止步於文化資源的展示是不夠的。再次要整合資源。整合資源的關鍵是文化要開放,要打破行政區劃造成的“文化割據”。晉南文化是一個特色文化區域,應統籌考慮。在開發手段上,要藉助強勢文化生產力,實行跨國度、跨區域合作。

大河東網打精神牌

運城諸多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都具有公認的精神品格。比如,以“社稷”為標誌的愛國主義精神,大禹的敬業精神,關羽的忠義精神,荀子、司馬遷、司馬光的治學精神等。這是一般城市不具備的精神財富。叫響這“四大精神”,弘揚民族文化,對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着不可估量的意義,對運城增強聚合力、向心力也有着積極作用。

大河東網打名城牌

像古希臘、古羅馬一樣,國家概念首先是城市的印象,而城市的印象首先是這個城市的歷史與文化。運城是古中國的代表城市,這是不爭的事實。要在更大範圍內強化運城是文明古城的概念,全面提升運城的知名度、美譽度、和諧度。這是運城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的戰略支點,也是運城走現代化、國際化道路的通行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