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德不官

鎖定
《大德不官》出自《禮記·學記第十八》
禮記》彙編了中國古代許多重要的典章制度。該書編定是西漢禮學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聖戴德選編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禮記》,在後來的流傳過程中若斷若續,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聖選編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禮記》,即我們今天見到的《禮記》。這兩種書各有側重和取捨,各有特色。
東漢末年,著名學者鄭玄為《小戴禮記》作了出色的註解,後來這個本子便盛行不衰,並由解説經文的著作逐漸成為經典,到唐代被列為“九經”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經”之中,為士者必讀之書。
中文名
大德不官
拼    音
dà dé bù guān
出    處
禮記
性    質
漢語詞彙

大德不官出處

本詞出自戰國時期儒家學派著作《禮記》中的《學記第十八》一章。

大德不官原文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約,大時不齊。察於此四者,可以有志於本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後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謂務本。 [1] 

大德不官譯文

君子説:聖人之德盛大,不但偏治一官之事;大道之體,不偏主一器;至誠感物,不待有所要約,而人無不信之;天之四時,寒暑錯行,未嘗齊一,而卒未嘗有所違也。能懂得這四種道理,就能立志於根本。夏、商、週三代君王先祭祀大河而後祭海,因為河是海的來源,海是河的彙集處。這就叫做致力於根本。 [1] 

大德不官作品解讀

這段作品主要闡述了:立足治學的根本,才能在治學之道上隨心所欲。
有句話叫做“天馬行空”,是説可以為所欲為地任來任往,不受任何阻礙。這是一種很高的境界。只有超越了“技”的侷限,達到了“神”的高度,才可以隨心所欲。
如何超越?只有抓住根本,立足根本,才有可能。正象俗話説的一樣:“挽弓當挽強,擒賊先擒王”,也像毛澤東在《矛盾論》中所説,只有抓住主要矛盾,其他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所謂“大德”、“大道”、“大信”、“大時”等等,正是抓住了根本、主要矛盾,才上升到“大”的境界的,才可以無所阻礙,所向披靡。
天馬行空的境界並非人人都可能達到。它需要有非凡的悟性、氣質、遠見卓識。但它也不是可望不可及,憑悟性可達到,憑勤奮同樣也可以達到。 [2] 

大德不官作品出處

禮記》的內容主要是記載和論述先秦的禮制儀,解釋儀禮,記錄孔子和弟子等的問答,記述修身作人的準則。實際上,這部九萬字左右的著作內容廣博,門類雜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學歷史祭祀文藝、日常生活、曆法地理等諸多方面,幾乎包羅萬象,集中體現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學和倫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
《禮記》全書用記敍文形式寫成,一些篇章具有相當的文學價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動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氣勢磅礴、結構謹嚴,有的言簡意賅、意味雋永,有的擅長心理描寫和刻畫,書中還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闢而深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