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外藩

鎖定
外藩,讀音是wài fān,漢語詞語,意思是有封地諸侯王
中文名
外藩
拼    音
wài fān
釋    義
有封地的諸侯王
出    處
晉書·禮志上》

外藩詞語解釋

  • 有封地的諸侯王。亦指地方上的高級官吏。
  • 外部的屏藩
  • 外國;藩屬 [1] 

外藩詞語出處

《晉書·禮志上》:“哀帝以外藩援立。”

外藩運用示例

宋史·孝宗紀贊》:“然自古人君起自外藩,入繼大統,而能盡宮庭之孝,未有苦帝。”
明·沈德符野獲編·禮部一·邱侍郎獻諛》:“邱竟以外藩再斥,蓋兩番貢諛,皆不得厚償。”
三國志·魏志·陳矯傳》:“矯説太祖曰:‘鄙郡雖小,形便之國也,若蒙救援,使為外藩,則吳人銼謀,徐方永安。”
《明熹宗實錄》卷三十三:“登州巡撫袁可立上言:‘李琿襲爵外藩已十五年,於茲矣倧即系親派,則該國之臣也。君臣既有定分,冠履豈容倒置。即琿果不道,亦宜聽大妃具奏,待中國更置。’”
清·程恩澤《粵東雜感》詩:“外藩吉利最雄猜,坐卧高樓互市開。”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一:“蓋本朝龍興之初,喇嘛效順最早,而其術盛行東土,又夙為蒙古諸部落所崇信,故優禮彼教政,以羈縻外藩。”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