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皮埃爾·皮維·德·夏凡納

鎖定
皮埃爾·皮維·德·夏凡納(Pierre Puvis de Chavannes,1824-1898年),法國19世紀後期的重要壁畫家。在很大程度上獨立於當時的藝術主流之外,受到一羣不同風格藝術家和批判家的支持。
中文名
皮埃爾·皮維·德·夏凡納
外文名
Pierre Puvis de Chavannes
國    籍
法國
出生日期
1824年
逝世日期
1898年
畢業院校
巴黎綜合工科學校
職    業
法國壁畫家
主要成就
象徵主義大畫家
代表作品
《文學
科學和藝術》《文藝女神在聖林中》《窮漁夫》《聖林》《希望》
流    派
象徵主義

目錄

皮埃爾·皮維·德·夏凡納生平

皮埃爾·皮維·德·夏凡納 皮埃爾·皮維·德·夏凡納
夏凡納是法國19世紀後期的重要壁畫家。 早年入巴黎綜合工科學校就讀,後隨他人遊訪意大利,受到意大利藝術的感染,立志做一名畫家。
相繼師從於謝弗爾、歐仁·德拉克羅瓦和庫退爾,但都不能適應。以後主要走自學之路。當他第二次赴意大利時,深刻地感受到威尼斯畫派的色彩表現力。在他28歲時回到法國就在皮加爾廣場租了一間畫室開始了職業畫家的生涯。
1861年他的作品《戰爭》與《和平》出展沙龍時獲得成功。此後夏凡納主要從事壁畫創作。在壁畫創作中他大多采用象徵手法,以表達對生活的寓意。他為巴黎大學圓廳畫的《文學、科學和藝術》、為里昂藝術宮畫的《文藝女神在聖林中》以及受法國政府委託在巴黎先賢寺畫的一系列壁畫,確立了他作為象徵主義大畫家的地位。
其壁畫和油畫深得學院派前衞藝術家的讚賞。雖然他以古典學院派手法創作寓言和歷史題材的作品,但簡化了形狀並使用大塊色彩繪製裝飾性平面圖案。《窮漁夫》、《聖林》和許多其他作品影響了保羅·高更喬治·修拉和眾多象徵主義畫家。
壁畫作品包括巴黎索邦大學的《科學、藝術與文學》、巴黎先賢祠的《聖·熱那維埃夫的一生》(Life of St. Geneviève)及波士頓公共圖書館的《田園詩》。 [1] 

皮埃爾·皮維·德·夏凡納作品

皮埃爾·皮維·德·夏凡納油畫作品 皮埃爾·皮維·德·夏凡納油畫作品
夏凡納的藝術具有三大特徵:他改變了直觀感覺,簡化了素描和裝飾性的傾向。
夏凡納發現和創造了獨特的美的境界:在他的畫面上往往把寧靜莊重的人物安排在近景,人物造型一般偏於修長,多采用古希臘羅馬服飾,姿態典雅,無論是站還是卧,都顯示出一種風姿綽約的美感;構圖上往往將視平線抬高,天空佔得很少;他從不用強烈的對比色,柔和、淡雅始終是他作品的主情調;其作品的題目往往只是構思中的一個楔子或者引言,畫中真正的涵義,則主要來自觀者心理上的作用;夏凡納把裝飾藝術引進到詩的境界,他那藴含着崇高與温和的詩意、文學的想像和象徵的精神,具有永恆的意義。
《希望》
夏凡納作品《希望》 夏凡納作品《希望》
法國在1870年的普法戰爭中失敗了,政府處於一蹶不振的狀態之中。人民看到這樣的社會現實,希望自己的民族能夠奮發振興起來。
《希望》正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下創作出來的。畫中描繪了一位坐在荒野廢墟上的美麗純潔的少女,她身着潔白的衣裙,手持着橄欖枝,儀態端莊嫺靜,給人一種通過戰爭之後希望和平的理想,少女形象本身也給人以青春長存的感覺。畫家以少女的形象象徵法蘭西祖國,她滿懷希望地憧憬着未來,並堅信一切痛苦和哀傷都會過去,陰雲去後必將是充滿美好的陽光。畫面色調純靜柔和,荒涼的廢墟上點綴着孕育新生命的小花草,佈滿朝霞的天空被推向畫面上方邊緣,這使輕淡的畫面內涵有力度的分量感。
這幅畫作於法國在普法戰爭中失敗後的第二年。
《貧窮的漁夫》
夏凡納作品《貧窮的漁夫》
夏凡納作品《貧窮的漁夫》(1張)
早在1863年夏凡納就曾畫過兩幅組畫,即《勞動》和《休息》。他十分熟悉漁民的勞動與生活,也十分同情這些處於社會底層的勞動者的苦難處境,為了從事這方面的題材創作,曾畫了很多速寫,最終完成了這幅代表名作。畫中塑造了一位立於小漁船上的漁夫,低頭祈禱求魚的情態。
夏凡納作品《漁夫》 夏凡納作品《漁夫》
皮埃爾·皮維·德·夏凡納作品 皮埃爾·皮維·德·夏凡納作品
他處於近景,大塊水面上岸坡交錯,分割的水面產生構圖變化的美感,中景草地上有采集野花的妻子和入睡的孩子,給人一種寄美好希望於後代的意趣。整個畫面肅穆沉靜,優美的自然和貧窮的人生同時展現在人們面前,既是畫又是詩。
皮埃爾·皮維·德·夏凡納作品 皮埃爾·皮維·德·夏凡納作品
這幅畫在沙龍展出時曾遭到評論界的攻擊,説是對米勒《晚鐘》一畫的模仿。其實在法國畫家的眼裏,農民和漁民的命運是相同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