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在彭總身邊

鎖定
《在彭總身邊》是1979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圖書名,彭德懷原警衞參謀景希珍口述,丁隆炎執筆,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本書分作“警衞參謀的回憶”(1950—1966)以及“最後的年月”(1967—1974)兩冊;2011年,兩冊文章彙總,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再次出版,改名為《在彭德懷身邊的日子》;另有同名連環畫以及油畫作品。其中油畫作品《在彭總身邊》是當代著名油畫家白仁海畫於七十年代末期的代表性作品。
中文名
在彭總身邊
別    名
在彭德懷身邊的日子
作    者
景希珍
丁隆炎 [1] 
出版時間
1979年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頁    數
160 頁
類    別
回憶錄
定    價
0.58 元 [1] 
開    本
32 開
統一書號
10118-160 [1] 

在彭總身邊人物回憶錄

《在彭總身邊》(第一版)封面 《在彭總身邊》(第一版)封面
在彭總身邊(1950—1966)(警衞參謀的回憶)
作者:景希珍(原彭德懷警衞參謀)口述、丁隆炎整理
目錄
前記
朝鮮戰場
《在彭總身邊》插圖“在朝鮮戰場” 《在彭總身邊》插圖“在朝鮮戰場”
見面
慰問品指揮所
仗打得很緊張的時候
他沒有時間照顧自己
途中
彭總幫我寫家信
我見到了毛主席
朝鮮同志在一起
在停戰以後的前沿陣地
國防部長任期內
《在彭總身邊》插圖“和戰士在一起” 《在彭總身邊》插圖“和戰士在一起”
守好大門
要多為戰士們想想
高山兵站
海軍基地
酷熱的沙灘
不能叫一個同志受委屈
毛主席瞭解我
照相的故事
我父親來了
彭總和我一家
不要脱離羣眾
“小氣”和大方
我們不是帝王將相
老帥之間
這樣會把我們的家底燒光
我要給毛主席報告的
廬山上書
《在彭總身邊》插圖“補舊” 《在彭總身邊》插圖“補舊”
鋤頭一拿 有吃有穿
補舊
一份實驗地
同農民交朋友
高牆擋不住
他愛孩子
再次回湖南
二十多箱書
“我們……會説通的”
再點將
在大西南
《在彭總身邊》插圖“會見老船工” 《在彭總身邊》插圖“會見老船工”
初到
在建設工地
會見老船工
會理城下
貴州的萬山叢中
去鄧華駐地
羣眾我不怕
會見紅衞兵
要警惕敵人
被“揪”
告別
在彭總身邊(1967—1974)(最後的年月)
《在彭總身邊》續《最後的年月》 《在彭總身邊》續《最後的年月》
作者:丁隆炎
開本:32開
頁數:57頁
印刷時間:1980年4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印數:40萬冊
原書定價:0.18元
出版説明:本書是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在彭總身邊》一書的續集,丁隆炎同志繼續整理出彭德懷同志於1966年11月從成都被迫去北京後,直至1974年11月29日永遠離開了我們的這段期間的一些片段。
目錄
開始過“囚犯”生活
他在戰士心裏“爆炸”
我沒有別的要求,只希望學習
中央未來的“代表”
烈士鮮血決沒有白流
這是我們的彭老總呀
夫妻重逢
周總理的關懷
梅魅終於見到了伯伯
我只怕,我的話再也找不到地方説了
手術之後
彌留時刻

在彭總身邊圖書前記

作者:丁隆炎
這是一篇回憶錄,是講者在不敢講的時候講出來的;記者在不敢記的時候記錄下來的。這是一個偉大而又不幸的革命家生活的一個方面,是真實的記錄。
事情的緣起是這樣的:1975年秋天,我同景希珍同志在一個縣人民武裝部工作,我們工作在一起,業餘時間也常在一起擺“龍門陣”。我知道他跟彭德懷同志多年,很想從他那裏知道一些彭總的事情,特別是廬山會議之後的情況對我有極大的吸引力;可是景希珍同志怎麼也不開口,他避諱這個話題,而且是很警惕的避諱着。後來我們很熟悉了,他告訴我:“我不講彭某的事情,不是怕自己如何,而是怕連累別人。”我説:“我不怕連累,我也不連累你,我們約法三章,絕對保密,絕不外傳,留作學習。”他算勉強同意了,有空就給我講一些彭總的事情。
時常,我被這些故事攪得徹夜不寐,忍不住在腦子裏一再的回味、思索,把一部分記在一個小本子上。
這年冬天,“四人幫”再度囂張起來,我們的這類談話終止了,因為那是有更多的迫在眉睫的使人焦慮的問題。
1976年春天……我們又恢復了關於彭總的談話。打倒四人幫,思想大解放,我破了我們的約法三章。我把和老景關於彭總的談話記錄,念給了一些領導和同事們聽,他們聽了也掉下眼淚,並指出這是珍貴的材料,應當整理出來。我和老景商量,他也同意,於是我便把所得的材料按時間順序做了初步的整理……

在彭總身邊出版歷程

《在彭總身邊》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後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後來該書的作者又根據掌握的材料寫了一本《最後的年月》,記述了彭德懷元帥在“文革”中蒙冤而死之前的最後歲月。
這部作品感人至深,李致和出版社的工作人員流着眼淚讀完書稿,甚至連撿字工人都是一邊對着書稿撿字一邊流淚。隨後,該書首印40萬冊,歷經9天時間而後出版,書剛剛上架,書店就排起了購買的長隊。
但天有不測風雲,新書剛剛面世第一天,上級就打來電話要求立即停止發行《最後的歲月》;一個原因是,作者當時為彭德懷傳記組成員,違背了個人不能發表文章的規定,當然還有另外一些現在看來不是理由的理由。
一本《最後的歲月》不僅在出版界,而且在中央有關部門、軍隊都鬧得沸沸揚揚,甚至一度有一位高級領導提出要開除作者的黨籍。
四川人民出版社總編輯李致又一次成為了矛盾的焦點。但他沒有躲避,而是親自登門拜訪作者所在的單位——成都軍區的司令員政委,並説:“我是總編輯,如果上面要追究,就追究我和出版社的責任。把關的是我和出版社,是我們鼓勵和動員作者出書的。”
作者的黨籍總算是保住了。李致又給時任中宣部部長寫了一封信,意思是這本書內容很好,不應該叫停。雖然幾經周折,但禁令依然沒有解除,李致沒有放棄,他想到了胡耀邦。
李致曾在共青團中央工作,是胡耀邦的老部下,“文革”時曾經一起被關過“牛棚”。李致到出版社工作後曾經給胡耀邦送過書,胡耀邦委託秘書寫信給李致:“書收到了,耀邦同志要我給你寫一封信,向你表示感謝。如來京辦事,歡迎來家説話。”
為了一本書的命運,李致找上了胡耀邦的家門。他知道胡耀邦不喜歡唯唯諾諾的人,李致開門見山:“耀邦同志,您號召我們出好書,現在出了好書又被禁,禁又沒有正當的理由。我們該怎麼辦?”
錯綜複雜的關係,使胡耀邦也有些為難,他想了想對李致説:“我給你出個主意。”他看着李致,左手向外一揚,右手又向外一揚。李致看不明白,問是什麼意思,胡耀邦帶着濃濃的湖南口音説道:“你們自己拿去發嘛。”不過,幾十萬冊的書怎麼能發得完呢?
好在經過一年的奔走,中宣部終於來了通知,同意《最後的歲月》可以內部發行,由這本書引發的風波也算塵埃落定了。

在彭總身邊彭德懷生平簡介

彭德懷元帥像 彭德懷元帥像
彭德懷(1898年10月24日-1974年11月29日),原名彭得華,湖南湘潭人。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家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領導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大三線建設副總指揮等職務。
彭德懷於1898年10月24日出生於湖南湘潭縣彭家圍子,按族譜所排,彭德懷取名清宗,字懷歸,號得華;原名得華,號石穿;他幼年讀過兩年書,因家貧輟學務農,下煤窯做工;十五歲參加饑民鬧糶,被官府通緝,逃到洞庭湖當堤工。
1916年加入唐生智湘軍第二師當士兵。後逐級升任連長。因殺死駐地一惡霸被通緝,改名彭德懷。1922年被保送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堂,1923年畢業。1926年任營長,不久湘軍加入國民黨北伐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軍,任八軍一師一團一營營長,參加北伐戰爭。1927年冬任一團代理團長。1928年1月任團長。
彭德懷與朱德被授予元帥軍銜 彭德懷與朱德被授予元帥軍銜
1928年2月彭德懷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介紹人為北伐軍八軍一師的政治部秘書長段德昌;一團書記官共產黨員鄧萍他和共產黨員張榮生主持了彭德懷的入黨儀式,代表中共南華安特委發展彭德懷加入中共組織。
同年7月率部發動平江起義,創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紅五軍。同年12月,與朱德毛澤東領導的紅四軍在井岡山勝利會師。1930年6月,紅五軍擴編為紅三軍團,任總指揮,是紅軍的主要指揮員之一,屢建戰功。
在第五次反“圍剿”中,批評李德的錯誤指揮為“崽賣爺田心不痛!”1934年10月,率部參加長征,是毛澤東復出後所倚重的主要軍事指揮員之一;長征途中,毛澤東對彭德懷的軍事才能和作戰精神十分讚賞,贈詩:“山高路險溝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1945年06月當選為中共第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解放戰爭期間,任西北野戰軍(後為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
毛澤東與彭德懷 毛澤東與彭德懷
1947年03月初,國民黨軍胡宗南等部20多萬人重點進攻陝甘寧解放區時,指揮僅2萬餘人的陝北部隊和後勤機關,同十倍於己的敵軍作戰。在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主動撤出延安後,根據毛澤東提出的作戰方針,採取拖疲敵人的“蘑菇戰術”,伺機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在一個半月內連續於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三戰三捷,後又在沙家店殲敵兩個旅,挫敗國民黨軍對陝北的重點進攻,扭轉了西北戰局,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軍在其他戰場的作戰。
1948年2、3月間率部在宜川瓦子街一舉殲敵五個旅,於4月22日收復延安。彭德懷出奇制勝,以劣勢兵力戰勝優勢兵力的指揮藝術,豐富了毛澤東軍事思想。
1949年在解放軍向全國進軍的形勢下,運用軍事進攻與和平談判方式,解放西北五省。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書記、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西北軍區司令員。
彭德懷回鄉視察時會見羣眾 彭德懷回鄉視察時會見羣眾
1950年10月,當美帝國主義侵略朝鮮、嚴重威脅中國邊境安全時,他堅決擁護抗美援朝的決策,出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指揮中國人民志願軍,同朝鮮人民軍一起。在七個月內連續進行五次戰役,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趕回到“三八”線,迫使其轉入戰略防禦,接受停戰談判。經過兩年邊打邊談,於1953年7月簽訂停戰協定。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務委員會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
1952年4月回國,主持中共中央軍委日常工作。
1959年7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廬山會議)期間,他為民請命,勇於直言,寫信給毛澤東主席,對“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錯誤提出批評,遭到錯誤的批判,並在中共八屆八中全會上被錯定為“右傾機會主義反黨集團”的首領,免去國防部長職務。
1962年06月,他給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寫信,反駁廬山會議強加給他的不實之詞,堅持真理,再次受到錯誤的批判和審查。
1965年09月,彭德懷被毛澤東派往四川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線”建設委員會第三副主任,仍顧全大局兢兢業業地工作。
“文化大革命”中,彭德懷紅衞兵從成都押回北京,慘遭批鬥和嚴重迫害,他據理鬥爭,堅貞不屈;由於長期的摧殘和折磨,他身患結腸癌,不幸於1974年11月29日在北京逝世。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為他平反昭雪,恢復名譽;同月24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為他與陶鑄同志同時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鄧小平同志親致悼詞,在悼詞中他稱道:“彭德懷同志熱愛黨,熱愛人民,忠誠於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事業。他作戰勇敢,耿直剛正,廉潔奉公,嚴於律己,關心羣眾,從不考慮個人得失。他不怕困難,勇挑重擔,對革命工作勤勤懇懇,極端負責。”
彭德懷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國防建設事業,建立了不朽的歷史功勳;他有着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和堅強的黨性原則,始終保持坦蕩的革命胸懷,保持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他極其關心人民羣眾的疾苦,他始終保持勞動人民之本色,一直受到全黨、全軍和全國各族人民的無限敬仰、愛戴和懷念。

在彭總身邊油畫作品

在彭總身邊作品簡介

油畫《在彭總身邊》 油畫《在彭總身邊》
《在彭總身邊》是當代著名油畫家白仁海畫於七十年代末期的代表性作品,畫的是新中國元帥彭德懷和他的警衞員在朝鮮戰場時的情景——在指揮所裏的彭元帥身披軍大衣,一手執筆,一手持信封,滿臉笑容的幫着年輕幹部書寫家信。
這是一件與白仁海的代表作品《軍代表在車間》(收藏在中國美術館)一樣著名的作品,也是紅色經典時期的代表作,白仁海還創作有《高山仰止——彭德懷在廬山》等油畫作品。

在彭總身邊作者簡介

白仁海,1940年生於上海,祖籍江蘇南通;1959—1964年就讀於浙江美術學院油畫系;1964—1984年在濟南軍區政治部、山東省軍區政治部從事美術創作和雜誌美編工作,此間油畫《人民的戰士》、年畫《請教》和油畫《一袋乾糧》分別人選全國美展和全軍美展。
1985年,調入浙江美術學院,任圖書館館長;此間油畫《晨曲》、《洗紗幼教湖畔》參加中國油畫精品大賽、西湖美術節,作品分別為日本千代田俱樂部和香港東方藝術基金會收藏。
1991年5月隨中國美術教育考察團出訪阿爾及利亞,並赴法國巴黎觀摩考察。
曾任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現為中國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此間油畫《遠望》、《古鎮》在印尼雅加達國際會議中心展出,作品被印尼迴廊收藏。
油畫《彝海情》、《四大寇》分別人選“中國美術學院作品展”和“孫中山與華僑”國際美術巡迴展。1993年先後赴俄羅斯印度尼西亞考察。
1997年至今在中國美術學院成教分院執教;多次深入邊疆採風,傾心創作一批反映西域風情的油畫,作品有《峽谷煙雲》、《夏日》、《多雲的天空》、《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峯》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