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際地理奧林匹克競賽

鎖定
國際地理奧林匹克競賽(International Geography Olympiad,簡稱IGEO)是一個為中學生舉辦的國際地理學奧林匹克競賽 [6]  活動。比賽一般分為三個部分:主觀筆試,現場問答和野外考察。競賽在空間理解能力上對每一個參賽者進行全面的測試,其內容包括了地理前沿,旅遊,難民,食品、服裝和藥品貿易,人口增長,厄爾尼諾現象,海嘯和地震等。競賽由國際地理聯合會地理教育委員會(IGU-CGE)與國際地理聯合會國際地理教育奧林匹克委員會合作舉辦。
中文名
國際地理奧林匹克競賽
外文名
International Geography Olympiad
別    名
國際地理奧賽 [6] 
性    質
國際奧林匹克競賽 [6] 
內    容
主觀筆試、現場問答、野外考察
舉辦目標
激發對地理與環境學習的興趣

國際地理奧林匹克競賽競賽概況

中國區第九屆選拔賽 中國區第九屆選拔賽
1994年,在布拉格舉行的國際地理聯合會上,波蘭荷蘭提議舉辦地理奧林匹克競賽。1996年,第一屆國際地理奧林匹克競賽在荷蘭舉辦,當時有5個國家參與。2008年,在突尼斯舉辦的競賽中,參與國達到了24個。
2010年,國際地理奧林匹克競賽在台北舉行,參與國的數量為27個國家,再加上2區。具體的參與者有:澳大利亞白俄羅斯比利時巴西保加利亞,中國,中國台灣中國香港克羅地亞捷克共和國丹麥,德國,愛沙尼亞芬蘭匈牙利,日本,拉脱維亞立陶宛墨西哥,荷蘭,新西蘭尼日利亞,波蘭,羅馬尼亞俄羅斯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突尼斯,英國。

國際地理奧林匹克競賽舉辦目標

國際地理奧林匹克競賽的舉辦目標是:
  1. 激發年輕人對地理與環境學習的興趣。
  2. 積極討論地理作為高中課程的重要性,並吸引年輕人注重地理技能。
  3. 為各國青年接觸溝通提供條件,增強國與國之間的瞭解。
  4. 國際地理競賽官方語言是英語。

國際地理奧林匹克競賽競賽內容

IGEO競賽包括3個部分:主觀筆試部分,現場問答和野外考察任務。
IGEO的官方語言是英語。以英語形式提問並要求學生以英語做答。將會為非英語為母語的學生提供額外的幫助。

國際地理奧林匹克競賽競賽主旨

國際地理奧賽是由國際地理聯合會地理教育委員會(IGU-CGE)與國際地理聯合會國際地理教育奧林匹克委員會合作舉辦的。
其競賽的主旨是:
激發學生對地理及環境研究的主動興趣;
培養學生在地理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提供正式接觸環境以及建立來自各地年輕學生間的友好關係,進而促進國家彼此間的瞭解。
國際中學生國際地理奧林匹克競賽開始於1996年,每兩年舉辦一次。
與數學、化學、物理等學科的奧林匹克競賽相比,地理奧林匹克競賽的發展時間和參加國的數目都要少得多。
據資料顯示 [1]  ,世界上只有美國有具規模和影響的國內地理奧林匹克競賽(國家地理奧林匹克亞競賽、美國國家地理小蜜蜂競賽)。

國際地理奧林匹克競賽競賽方式

國際地理競賽是一種學生之間的競賽。每一個參加國或地區需派一隊由四位學生組成的參賽隊伍。
參賽者必須是就讀於中等學校的學生,或尚未開始高等教育的學生,在參賽當年的六月三十日前,年齡必須未滿二十歲。
除了參賽學生外,還必須有兩名成人代表,其中一位將代表全隊為領隊;另一位需負責參賽選手之特殊的任務,如翻譯等。
由於國際地理競賽是以英語為正式語言的,競賽的問題及解答以英文呈現,故參賽選手必須掌握英語。
IGEO競賽包括3個部分:主觀筆試部分,現場問答和野外考察任務。 [2] 

國際地理奧林匹克競賽命題依據

國際地理競賽根據IGU的1992年的國際地理教育憲章,測試一般中學所教授的知識和技能。1992年的國際地理教育憲章規定的地理教育內容包括三個方面:基本態度和價值觀念、知識、技能。

國際地理奧林匹克競賽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教育培養人們對自身所處周圍環境以及地球表面上各種不同的自然人文特徵的興趣,一方面具備鑑賞世界的審美能力,另一方面能夠正確評價人們不同的生活條件,為了未來的一代關注環境質量和人類的棲息地,在個人生活中,在職業經歷中,在社會生活中能夠利用足夠而可靠的地理知識,願意在《世界人權宣言》的基礎上承擔解決當地以及地區性和國際性問題的責任。

國際地理奧林匹克競賽知識

掌握關於地理位置和地方的一般知識,有能力在地理框架結構內解決國家和全球性的問題;
理解基本空間上的相互關係,掌握地球上主要自然系統的知識(地形,土壤,水體,氣候,植被)以理解生態系統內部及不同生態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
掌握地球上主要的社會經濟系統的知識(農業,村落,交通,工業,貿易,能源,人口及其它),以獲得關於地方特徵的知識.如,一方面理解自然條件人類活動的影響,另一方面理解按照不同的文化價值觀念,宗教信仰,技術經濟和政治體制創造人文環境的不同途徑;
掌握地球上人民和社會在社會,經濟,政治和種族上的差異,以鑑賞人類豐富的文化;
掌握本地區和本國的結構和發展過程方面的知識,以及生存在"地球飛船"上人們的相互依存,面臨的挑戰和變化方面的知識。

國際地理奧林匹克競賽技能

利用由文字,圖片,數字和符號資料構成的教科書,圖畫,圖表,文獻,示意圖和地圖,以及通過野外觀察和製圖,會見採訪,解釋第二手資料,應用統計數據等形式進行地理主題和有關問題的研究學習。
學生們將能夠發展和形成以下方面的能力:明確問題和爭端;發展一般性結論;收集組織信息;應用一般性結論;處理資料;做出判斷;解釋資料;做出決策;評價資料;根據調查結果和價值觀念採取行動。

國際地理奧林匹克競賽賽題特點

  1. 題目新穎。首先,從競賽題型上看,IGEO競賽引入了野外考察題、現場問答題、角色扮演題等,這在其他科目的考試和一般的地理測試中是不常見的,可以發揮選手的多項潛能和提高他們參加的興趣。其次,地理奧林匹克競賽題是由各國的地理專家精心設計和創造的,具有新穎性。
  2. 關注熱點。地理學是在人類與自然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地理學家也始終關注着人類和自然的熱點問題,如資源段短缺、環境破壞和保護、人口問題、糧食問題等,這些也很大的反映在IGEO的試題中。但是所有的考題都不涉及意識形態、宗教矛盾和地區衝突的敏感問題。
  3. 注重實踐。這主要是指IGEO的野外考察題。競賽的主旨之一就是提供學生正式接觸環境的機會,讓學生在實際運用中提高自己的地理理論知識和技能。這也體現了地理教育要在環境中教育的要求。
  4. 鼓勵合作。這與一般的考試是不同,IGEO的考題不僅有隊員單獨完成題,還有代表隊集體題,相應的獎勵也分個人獎和團隊獎。後一種考題的完成需要小組隊員的分工與合作,這就需要小組隊員的密切配合和團隊精神。
  5. 強調交流。舉辦IGEO的目的之一就是加強國際間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瞭解。為此,在IGEO舉辦期間,舉辦國安排了文化晚會,參觀觀光,交流活動等等。為了能自由的交流,參賽選手最好能熟練運用官方語言----英語。 [3] 

國際地理奧林匹克競賽舉辦地點

屆次
時間
城市
國家或地區
第一屆
1996
荷蘭
第二屆
1998
第三屆
2000
首爾
韓國
第四屆
2002
第五屆
2004
波蘭
第六屆
2006
澳大利亞
第七屆
2008
迦太基
第八屆
2010
台北
中國
自2012年開始,國際地理奧林匹克競賽改為每年舉辦一次。
屆次
時間
城市
國家
第九屆
2012
德國
第十屆
2013
日本
第十一屆
2014
波蘭
第十二屆
2015
俄羅斯
第十三屆
2016
北京
中國
第十四屆
2017
貝爾格萊德
塞爾維亞
第十五屆
2018
魁北克
加拿大
第十六屆
2019
香港
中國
第十七屆
2020
伊斯坦布爾
土耳其
第十八屆
2022
巴黎
法國 [4] 

國際地理奧林匹克競賽相關資訊

2021年11月17日,從宜春教育體育局獲悉宜春中學代表隊在11月6日舉行的第十八屆國際中學生地理奧林匹克競賽中國大陸地區選拔賽中喜獲1金1銀2銅的佳績,其中,高二年級學生黃文豪榮獲金牌併入選國家集訓隊,李睿迪同學獲得銀牌,李佳羽、周曉東同學獲得銅牌。
此次大賽是中國地理學會主辦的,共有來自全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39所中學245支隊伍的930名學生參賽,其中有78名同學獲得金獎。宜春市是第一次參加此項比賽,宜春中學首次組織學生參賽就取得佳績,實現了宜春市中學生地理奧林匹克競賽歷史上“零”的突破。
宜春中學被評為全國地理奧賽“優秀團隊”,指導老師張軍和劉紹蕾被評為全國地理奧賽“優秀指導教師”。 [5] 
2022年,在第十八屆國際地理奧林匹克競賽中,來自54個國家和地區的209名學生激烈角逐,中國隊摘取一金兩銅。其中,中國隊兩名獎牌得主均出自山東省實驗中學王康展摘金、張峨圖奪銅。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