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環境質量

鎖定
環境質量,顧名思義即是指環境素質優劣的程度。其中優劣是質的概念,程度是量的概念。具體地説,環境質量是指在一個具體的環境內,環境的總體或環境的某些要素對人類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的適宜程度。地質環境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地球物理因素和地球化學因素決定的。
環境質量評價實際上是對環境質量優與劣的評定過程,而且是一種有方向性的評定過程。這個過程包含有多個層次,如環境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的確定、環境監測、環境識別等,最終的方向是評定人類活動與環境質量之間的價值關係。 [1] 
中文名
環境質量
外文名
environmental quality
包    括
自然環境質量和社會環境質量
釋    義
是環境系統客觀存在的一種屬性
特    點
環境質量和環境質量標準相輔相成
歸    屬
環境科學

環境質量基本介紹

環境質量是環境系統客觀存在的一種本質屬性,可以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環境系統所處狀態。是在一個具體的環境內,環境的總體或環境的某些要素,對人羣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的適宜程度,是反映人類的具體要求而形成的對環境評定的一種概念。到20世紀60年代,隨着環境問題的出現,常用環境質量的好壞來表示環境遭受污染的程度。例如對環境污染程度的評價叫做環境質量評價,一些環境質量評價的指數,就稱為環境質量指數
我們要以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為出發點,實施最嚴格環保標準,建立垃圾清運、資源回收、利用處置新體系,實現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同時,加強流程管理和環境監測,保持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和諧發展,切實提升環境質量和人民品質。 [2] 

環境質量評定標準

評價環境質量的優劣,應以國家頒佈的環境質量標準為依據。
在一個特定的、具體的環境中,環境不僅在總體上,而且在環境內部的各種要素都會對人羣產生一些影響。因此,環境對人羣的生存和繁衍是否適宜,對社會經濟發展是否適宜,適宜程度怎麼樣等等,都反映了人對環境的具體要求,於是就產生了人對環境的一種評價。從這種意義上來説,環境質量優劣是根據人類的某種要求而定的。我們所説的環境有很多類比如我們評價一個地方的環境時,不僅僅要考慮這個地方的氣候、綠化程度、工廠佈置等等,還要考慮這個地方的經濟文化發展程度及美學狀況。這也就是平常所説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之分,相應地,環境質量也分為自然環境質量社會環境質量

環境質量自然環境質量

自然環境質量又可分為大氣環境質量、水環境質量土壤環境質量、生物環境質量等。
自然環境質量再往細分就可分為物理環境質量、化學環境質量及生物環境質量。
物理環境質量是用來衡量周圍物理環境條件的,比如自然界氣候、水文、地質地貌等自然條件的變化,反射性污染、熱污染噪聲污染微波輻射、地面下沉、地震等自然災害等等。
環境質量標誌 環境質量標誌
化學環境質量是指周圍工業是否產生化學環境要素,如果周圍的重污染工業比較多,那麼產生的化學環境要素就多一些,產生的污染比較嚴重,化學環境質量就比較差。
生物環境質量可以説是自然環境質量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鳥語花香是人們最嚮往的自然環境,生物環境質量是針對周圍生物羣落的構成特點而言的。不同地區的生物羣落結構及組成的特點不同,其生物環境質量就顯出差別,生物羣落比較合理的地區,生物環境質量就比較好,生物羣落比較差的地區生物環境質量就比較差。

環境質量社會環境質量

社會環境質量主要包括經濟、文化和美學等方面的環境質量。由於各地發展的程度不同,社會環境質量有明顯的差異。同時隨着科學的發展,人類將不斷地改變着周圍的環境質量,環境質量的變化又不斷地反饋用於人,人和環境的關係猶如魚和水、子與母,我們要善代環境,尊重自然環境,創造更好的社會環境。

環境質量質量評價

環境是由各種自然環境要素社會環境要素所構成,因此環境質量包括環境綜合質量和各種環境要素的質量,如大氣環境質量,水環境質量,土壤環境質量,生物環境質量,城市環境質量,生產環境質量,文化環境質量等。而各種環境要素的優劣,都是根據前述的人類各種要求而進行評價的。所以環境質量又是同環境質量評價聯繫在一起的,即確定具體的環境質量要進行環境質量評價;而評價的結果就表徵了環境質量。
所以環境質量評價是確定環境質量的手段、方法,環境質量則是環境質量評價的結果。在環境的研究與開發、利用中,人類要確定環境質量就必須進行環境質量評價,要進行評價就必須有標準,這樣就產生了環境質量標準的體系。由於環境質量是依據人類的各種要求來評價的,所以環境質量標準也依不同的要求而有許多種。可見,環境質量和環境質量標準是不能分開的。

環境質量監測管理

要全面準確地反映環境質量,切實做好環境管理、環境規劃、污染防治等工作,必須要加強環境監測。只有切實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全面提升環境監測整體水平,才能為政府決策和環境管理等提供科學依據。
1、增強做好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2、加強監測技術研究
3、做好內部監督管理工作
4、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人才隊伍建設
5、建立環境監測工作評價體系和質量管理體系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