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

鎖定
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主要用於匯聚和疏通區域乃至全國網間通信流量,是國家重要通信樞紐、互聯網網間互聯架構的頂層關鍵環節,關係到我國互聯網網絡安全、網絡效率、產業佈局及發展。 [20] 
2013年10月2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北京上海廣州三個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外,增設成都武漢西安瀋陽南京重慶鄭州等七個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 [1]  ,形成十大國家級骨幹網互聯樞紐。 [20]  之後陸續批覆同意增設杭州 [4] 貴陽·貴安 [32] 福州 [3] 呼和浩特 [6] 南寧 [7] 太原 [30] 南昌 [31] 濟南 [8] 青島 [8] 哈爾濱 [16] 長沙 [11] 昆明 [13] 西寧 [14] 合肥 [15] 寧波 [34]  等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
中文名
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
外文名
The National Internet Backbone Straight Point

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重要意義

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以下簡稱骨幹直聯點)作為國家重要通信樞紐,主要用於匯聚和疏通區域乃至全國網間通信流量,是我國互聯網網間互聯架構的頂層關鍵環節。建設好、管理好、利用好骨幹直聯點,關係到我國互聯網網絡安全、網絡效率、產業佈局及發展。面對當前我國互聯網迅猛發展,網絡數據快速增長,網絡流量、流向及其產業佈局發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除現有北京、上海、廣州三個骨幹直聯點外,在成都、武漢、西安、瀋陽、南京、重慶、鄭州增設七個新的骨幹直聯點,有利於改善我國互聯網絡性能,推動互聯網產業向中西部聚集,是既利當前又利長遠,既能推動行業發展又能更好服務國家戰略、國家中心工作的重要舉措。 [2] 
這次增設七個國家級的骨幹直聯點,使直聯點由原來的三個增加到十個,不僅數量上有大幅的增加,而且優化了整個互聯網的佈局,減少了廣大的中西部地區互聯網流量的長途繞轉。過去中西部的互聯網流量需要到北京、上海和廣州進行轉接,這次增設直聯點能大量減少繞轉,有利於提高網間流量疏通能力,提高網絡安全性能,提升我國互聯網間的通信質量,有利於推動雲計算、數據中心以及各種互聯網信源向廣大中西部地區的聚集,優化我國互聯網產業的佈局,加快中西部地區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這也是我們通信業服務國家戰略、支撐地方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 [2] 

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歷史沿革

2013年10月2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批覆同意設立成都、武漢、西安、瀋陽、南京、重慶、鄭州等7個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 [20] 
2014年6月30日,南京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開通。 [28] 
2014年8月20日,重慶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開通。 [27] 
2014年8月28日,西安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開通。 [21] 
2014年8月29日,武漢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開通。 [21] 
2014年9月11日,鄭州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開通。 [22] 
2014年11月28日,瀋陽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開通。 [25] 
2016年1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批覆同意設立杭州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 [4] 
2016年11月1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批覆同意設立貴陽·貴安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 [32] 
2017年6月6日,杭州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開通。 [4] 
2017年6月16日,貴陽·貴安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開通。 [5] 
2017年8月18日,福州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開通。 [29] 
2020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批覆同意設立呼和浩特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 [6] 
2021年1月1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批覆同意設立南寧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 [7] 
2021年1月15日,呼和浩特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開通。 [9] 
2021年4月2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批覆同意設立太原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 [30] 
2021年9月29日,太原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開通。 [10] 
2021年8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批覆同意設立南昌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 [31] 
2021年1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批覆同意設立濟南、青島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 [8] 
2022年5月5日,南昌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開通。 [31] 
2022年5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批覆同意設立長沙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 [11] 
2022年5月25日,哈爾濱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開通。 [16] 
2022年9月9日,長沙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開通。 [12] 
2022年10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批覆同意設立昆明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 [13] 
2023年1月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批覆同意設立西寧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 [14] 
2023年5月17日,合肥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開通。 [15] 
2023年11月2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批覆同意設立寧波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節點。 [34] 
2023年12月17日,西寧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正式開通運行 [33] 
2024年5月,寧波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正式開通。 [35] 

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各點定位

骨幹直聯點網間流量疏通區域劃分及互為備份表
直聯點
總帶寬
疏通區域
安全備份點
北京
/
北京、天津、內蒙古、河北
上海、廣州
上海
/
上海、浙江
廣州、北京
廣州
/
廣東、福建、海南、廣西
北京、上海
成都
1130G [24] 
四川、雲南、西藏
廣州、上海
武漢
2070G [19] 
湖北、湖南、江西
上海、廣州
西安
760G [23] 
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
北京、廣州
瀋陽
/
遼寧、黑龍江、吉林
北京、上海
南京
/
江蘇、安徽
上海、廣州
重慶
900G [26] 
重慶、貴州
廣州、上海
鄭州
2620G [18] 
河南、山東、山西
北京、廣州 [17] 

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將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與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相結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遵循網絡規模經濟規律,緊緊圍繞構建面向未來的安全高效、相互支撐、互為一體的互聯網網間互聯架構,強化科學規劃,強化標準規範,強化依法管理,強化統籌協調,積極穩妥,規範有序地做好新增點設立工作,為維護我國互聯網持續健康發展,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促進信息消費,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作出積極貢獻。
(二)基本原則
需求牽引。從改善網絡性能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需求出發,統籌部署、分步實施,發揮政策引導作用,採用市場化運作方式,充分發揮骨幹直聯點的主渠道作用,推進安全高效互聯進程;借鑑現有骨幹直聯點運行管理經驗,發揮後發優勢,不斷提升骨幹直聯點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輻射力和影響力。
改革創新。既要尊重互聯網全程全網特性,維護網絡統一性、完整性、先進性,也要轉換觀念,簡政放權,重心下移,充分發揮地方作用;要適應經濟社會和互聯網產業發展需求,把改革創新貫穿在新增點建設、管理和利用各關鍵環節,突出監督管理、服務模式創新。
統籌配套。準確把握影響新增點設立關鍵問題,統籌市場和政府、部省兩級監管、建設和維護、當前和未來等諸多關係,找準定位,在充分調查、預測評估基礎上,着重做好頂層設計;按照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運營要求,做好網間通信質量監測、應急保障、安全運行維護保護及管理、網絡信息安全等配套系統建設和維護管理,突出同步配套、整體協同推進。
安全穩妥。強化安全意識,將網絡運行安全置於首位,切實做好設立方案設計,加強新增點安全評測、風險評估,把安全管理要求落實新增點設立的各個環節,做好安全保護、攻擊防護和應急保障,突出統籌部署、規範有序推進;充分發揮專家作用,做好相關方案論證、驗收等工作,強化安全責任和考核,健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狠抓安全管理,確保網絡安全萬無一失。
(三)主要目標
總體目標。新增點高效穩定運行,互聯帶寬擴容及時,網間通信安全暢通,各骨幹直聯點之間相互支撐、均衡協調、互為一體的全國互聯網間通信格局基本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骨幹直聯點管理配套政策法規、管理手段、標準體系基本建立;長距離繞行迂迴和非法第三方轉接基本消除,網間通信質量基本達到國際水平;雲計算、數據中心、內容服務等互聯網產業呈現集羣規模化發展態勢,新增點所在地區互聯網產業聚集能力、規模化發展水平明顯提升。
近期目標。未來1到2年,完成新增七個骨幹直聯點的設立工作並投入運行;完成總共不少於700G的骨幹網間互聯,基本消除網間通信質量障礙;骨幹網絡節點升級改造全面完成,相關網間通信質量監測、應急保障、安全運行維護及保護、網絡信息安全等配套系統完成建設並投入運行;相關配套管理制度初步建立,管理流程順暢,基本滿足新增點安全平穩運行需要。

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具體任務

(一)儘快出台新增點鼓勵扶持政策。相關省市通信管理局要儘快向地方黨委、政府彙報,積極爭取並落實好地方鼓勵扶持政策,在本意見下發後30日內出台當地新增點的扶持政策並報部。扶持政策應突出保障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及網間通信質量監測、應急保障、安全運行維護及保護、網絡信息安全等配套管理系統建設和日常運行維護所需資金、場地、人員等,確保新增點設立順利和未來安全高效運行;應重點鼓勵互聯單位在新增點互聯並提高互聯帶寬規模,提高新增點網間流量疏通能力和樞紐地位;應鼓勵相關互聯單位加快網絡節點升級改造、傳輸線路及相關配套設施建設,調動相關各方參與新增點設立的積極性;要增強政策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注意對各互聯單位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發揮好政策引導作用。
(二)及時簽訂新增點互聯協議。各互聯單位應抓緊協商,應在本意見下發後20日內向另一互聯方提出各新增點互聯需求,並在本意見下發後60日內形成互聯協議和具體實施方案。各互聯單位提出的互聯需求、互聯協議應及時報部並抄送相關省市通信管理局備案。在規定時間內互聯雙方未能達成協議的,部將會同相關省市通信管理局依法開展督促協調,確保各新增點實施進程。協調確定後的協議和方案,相關互聯單位應抓緊組織實施。在互聯協議和方案協商過程中,各互聯單位要參照流量疏通區域劃分(見附件)以及區域優先、全網疏通的功能定位,立足當地網絡條件和周邊網絡調整進程以及相關產業未來三年發展需要,統籌規劃,明確互聯帶寬、直聯方式和時間節點,突出互聯協議和方案的前瞻性、可操作性。
(三)抓緊制訂新增點設立方案。相關省市通信管理局應牽頭組織各互聯單位當地分支機構,在本意見下發後60日內,研究提出新增點工程實施方案並報部。在方案制訂過程中,各地通信管理局應按照確保安全、協調配套、適度超前、厲行節約的原則,統籌謀劃,科學設計;要準確把握集中組網、分散組網技術及其管理特性,根據自身條件和管理方式,合理選擇組網方式;要保障配套管理系統符合相關接口規範要求,能接入部互聯網互聯互通監測中心繫統;要結合自身條件以及未來三年電信監管需求,因地制宜,明確具體任務、投資預算、時間進度和相關責任人等,着力提高設立方案的整體性、系統性和協調性。對地方通信管理局提出的新增點設立方案和組網方式,相關互聯單位要予以支持並認真組織實施。
(四)切實抓好新增點工程建設。各相關單位要分工協作,各負其責,協同推進工程建設。相關省市通信管理局要牽頭組織協調,加強日常監督管理,督促各互聯雙方做好具體工程建設、日常運行維護工作。相關互聯單位作為直聯點建設工程的實施主體,要着眼未來三年做好各新增點直聯工程以及延伸到本網內配套管理系統工程的建設,嚴格執行工程項目建設相關管理規定,鼓勵利舊,避免重複投資、重複建設,做好項目安排、工程預算,加強監督管理,確保工程質量。對延誤工程項目進度、工程質量存在問題的,電信監管部門要及時督促通報,必要時要依法追究具體負責人責任。
(五)做好新增點測試、試運行和聯合調試。工程建設網絡條件較為完善的新增點,應在本意見下發後6個月內開通互聯鏈路;網絡條件仍待完善的新增點,應根據各互聯單位網絡條件按照分類處理、抓緊完善、分步實施原則儘早開通互聯鏈路。各新增點流量疏通應按照就近、高效、易於實現原則,先本地後逐步擴大到區域,並在本意見下發12個月內達到規劃目標。新增各點功能測試、試運行由當地通信管理局牽頭組織,相關單位應積極配合,試運行時間不得少於2個月;各新增點統一聯合調試由部統一組織,各互聯單位應積極參與,並根據測試情況不斷優化調整互聯架構,爭取在一年內形成負載合理、利用均衡、相互備份的骨幹網間直聯架構;具體測試標準及方法由部組織制定。
(六)做好骨幹直聯點運行維護。各互聯單位應按照部相關規定,落實網間運行維護責任,定期協同分析網間通信質量,建立網間通信障礙處理制度;網間通信出現障礙的,互聯雙方應按照規定的程序和要求及時組織互聯帶寬擴容;出現互聯帶寬擴容爭議要及時向電信監管部門反映,由電信監管部門依照程序協調和處理互聯爭議;對電信監管部門提出的協調處理意見,相關互聯單位應認真執行。相關省市通信管理局要加強對新增點管理,督促相關互聯單位落實部有關重要電信設施安全保護和網絡防護的政策法規和標準要求,切實維護骨幹新增點安全運行。
(七)發揮骨幹直聯點的輻射帶動作用。骨幹直聯點具有快速疏通流量、信息高效通達的網絡優勢,有利於雲計算、數據中心、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等互聯網產業和視頻、遊戲、動漫等文化產業聚集發展。相關省市通信管理局應加強新增點對當地ICT產業發展輻射帶動作用的宣傳工作,在當地黨委、政府領導下,積極獻言獻策,結合本地區位優勢,推動互聯網產業集羣規模化發展;應按照有利於加快當地互聯網產業發展進程的要求,積極探索骨幹直聯點利用的新方式、新方法、新途徑,把設立新增點的比較優勢,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服務於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國家級互聯網骨幹直聯點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單位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從行業發展大局出發,強化社會責任,積極做好新增點設立工作。相關省市通信管理局應牽頭組織各互聯單位當地分支機構成立專門的工作組,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精心組織,科學謀劃,分工協調,着力推進,爭取當地新增點早日設立並投入運行。各互聯單位總部要成立專門工作組,指定專門部門組織協調相關分支機構,服從電信監管部門的管理,理順內部管理流程,進一步增強和完善相關省級分支機構的權利、責任和義務,積極做好新增點設立相關工作。各相關單位應儘快明確本單位新增點設立具體措施、工作任務、具體時間節點和責任人,並在本意見下發後一週內報部。
(二)落實配套管理要求。各相關單位要把握設立骨幹直聯點的技術特性,落實新增點相關配套管理要求。在新增點骨幹直聯路由宣告方式要繼續按照現有骨幹直聯點方式執行,備份路由由各互聯單位在現有骨幹直聯點中就近選擇;經營性互聯單位必須兩兩互聯;各互聯單位互聯帶寬規模不得低於規劃疏通區域內當前網間忙時流量所需帶寬,且當地主導經營性互聯單位互聯帶寬最低不得少於50G;對非經營性互聯單位提出互聯要求,經營性互聯單位必須予以配合;新增點試運行和正常運行期間,網間結算政策與京滬穗保持一致;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和教育網間為對等互聯互不結算,其他互聯單位與上述單位互聯結算,本着公平公正、非歧視性原則,由雙方按相關規定協商確定,未來如有調整按調整後的政策執行。
(三)依法開展監管。相關通信管理局要嚴格依據《公用電信網間互聯管理規定》、《互聯網骨幹網網間通信質量監督管理辦法》、《電信網間互聯爭議處理辦法》等相關規章、政策及配套管理要求開展監管,要及時化解骨幹直聯點設立、互聯帶寬擴容爭議,依法處置違規行為;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監管方式,提升互聯監管公信力和執行力;相關互聯單位要依法開展網間互聯設施建設,及時做好互聯帶寬擴容,自覺維護網間互聯秩序,確保網間互聯安全暢通。
(四)強化協同協作。對現有京、滬、穗三個骨幹直聯點,相關省市通信管理局要比照本意見加強管理,借鑑新增點設立經驗,積極爭取地方政策支持,抓緊完善相關配套監測管理系統。在新增點測試、試運行和聯合調試過程中,各通信管理局應積極協助做好相關工作,加強對本地互聯網網間通信質量監測,如果出現異常或網間通信質量長期難以得到改善的,應及時向部反映,部將組織專家全面分析,並通知相關互聯單位不斷優化網間流量、流向,確保全國所有地區互聯網網間通信質量同步改善。
(五)建立工作機制。為了確保新增點設立工作平穩順利推進,部將在本意見下發之日起至各新增點投入正式運行期間,建立骨幹直聯點信息通報制度、重大問題協調解決機制和工作人員聯絡制度,反映各新增點設立進展情況、交流經驗,及時編寫信息通報,協調處理新增點建設中出現新情況、新問題,指導、督促相關單位加快直聯點設立進程,出現重大問題及時報告並組織專家論證解決。各相關單位要加強溝通協調,及時向部上報相關材料,及時反映新增點設立進展情況、存在的問題,交流新增點設立的好經驗、好做法,協同做好新增點設立工作。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