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明尊

(《倚天屠龍記》中明教教徒所信奉的最高神祗)

鎖定
明尊,是金庸武俠小説《倚天屠龍記》中明教教徒所信奉的最高神祗。《倚天屠龍記》中三處説明了明教的來歷,其中兩處闡明瞭明教信奉的叫“明尊”,一處是《倚天屠龍記》第11章 “有女長舌利如槍”,一處是《倚天屠龍記》第19章“禍起蕭牆破金湯”。
現實中明教是從波斯傳入中國宗教,他們崇拜的是光明王國的統治者,波斯稱為察宛(意為永恆),東土稱為明父、大明尊。黑暗王國到處充滿煙火、悶氣、颶風、污泥、毒水,由黑暗魔王統治,住着五類魔,整天沉溺在情慾、爭吵之中。光明與黑暗數次大戰,黑暗魔王讓惡魔生下了人類的祖先。因為人類是黑暗之魔的子孫,大明尊便派遣光明使者,用光明分子來拯救人類的靈魂。
中文名
明尊
別    名
火神
別    名
善神
察宛
職    業
火神

明尊相關簡介

《倚天屠龍記》第11章 “有女長舌利如槍”記載 [1]  :張三丰和張無忌離開少林寺,返回武當山,途經漢水,救了常遇春,常遇春説自己是明教中人,張三丰便想:魔教所奉的大魔王叫做摩尼,教中人稱之為“明尊”,該教於唐朝憲宗元和年間傳入中土,當時稱之為“摩尼教”,又稱“大雲光明教”,教徒自稱“明教”,旁人卻稱之為“魔教”。
《倚天屠龍記》第19章“禍起蕭牆破金湯”記載 [2]  :説不得和楊逍等人被暗算,一個個動彈不得,希望張無忌學雷鋒,助他們一臂之力。為了證明自己並非惡人,説不得對張無忌説:“小兄弟,我明教源於波斯國,唐時傳至中土。當時稱為祆教。唐皇在各處敕建大雲光明寺,為我明教的寺院。我教教義是行善去惡,眾生平等,若有金銀財物,須當救濟貧眾,不茹葷酒,崇拜明尊。明尊即是火神,也即是善神。只因歷朝貪官污吏欺壓我教,教中兄弟不忿,往往起事,自北宋方臘方教主以來,已算不清有多少次了。”

明尊相關教派

金庸小説中的介紹
金庸筆下的明教,他們崇拜的神祗是火神“明尊”。先是被人稱為「魔教」,因為他們長期受到朝廷壓抑,行事不免詭秘,江湖中人對其知之甚少,故視之為「魔」。
金庸小説中的明教第三十四代教主張無忌 金庸小説中的明教第三十四代教主張無忌
宋徽宗年間,朝廷派兵圍剿明教高手,卻遭受重創。北宋文官黃裳以一己之力殺死明教眾多高手,後將其自創武功寫成《九陰真經》。
因為明教教徒的志向是在行善去惡,拯救世人,堅決對抗朝廷,和一般江湖門派夢寐以求的首先是稱雄江湖、對朝廷主要是不合作的態度不同,他們的志趣、行為自然與一般江湖有異,明教教徒吃素,死時「裸葬」認為人赤條條的來,應該赤條條的去,行為異於常人,故被視之為「魔」;又因他們久受壓抑,行事不免乖張,氣氛不免神秘,與一般江湖格格不入,甚至多造殺孽、多有得罪,故被視之為「魔」;再加上朝廷和有些壞人從中挑唆、破壞;再加上教內高手如雲,惹得江湖中人心中嫉妒(如峨眉滅絕師太便有此嫌疑)等等;他們的名聲便完全被江湖中人傳壞了。
所以,明教隨即遭到了江湖六大「名門正派」——少林武當、峨眉、華山、崑崙、崆峒的圍攻。
到這時,明教總壇光明頂高手盡皆遭成昆暗算負傷,無力抵抗,面臨毀滅之時,人們才逐漸開始認識到明教的真面目。
金庸在這裏有一段很精彩的描寫:
當此之際,明教和天鷹教教眾俱知今日大數已盡,眾教徒一齊掙扎爬起,除了身受重傷無法動彈者之外,各人盤膝而坐,雙手十指張開,舉在胸前,作火焰飛騰之狀,跟着楊逍唸誦明教的經文:「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惟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明教自楊逍、韋一笑説不得諸人以下,天鷹教自李天垣以下,直至廚工仗役,個個神態莊嚴,絲毫不以身死教滅為懼。
空智大師合十道:「善哉!善哉!」俞蓮舟心道:「這幾句經文,想是他魔教教眾每當身死之前所誦的了。他們不念自己身死,卻在憐憫眾人多憂多患,那實在是大仁大勇的胸襟啊。當年創設明教之人,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只可惜傳到後世,反而變成了為非作歹的淵藪。」
這樣,金庸筆下的明教,既有明顯的魔性,行為、信仰都與中原武林各大門派的華夏中心傳統意識大為不同,在各派的圍剿中不免出手狠辣,行事乖張詭秘,多造殺孽;同時他們也有明顯的合理性,比如對理想世界光明前景的追求,抗元的堅決性,自身求生存、求發展的權利等。或者説,所謂「魔性」,只是因為個別喪心病狂、處心積慮的人,才引起一場江湖武林中的浩劫。
在許多武俠小説裏,這種「魔性」在 魔教裏似乎代代相傳,這其實也是片面的看法,張無忌作了明教教主,仍是性情中人;光明左、右使楊逍、範遙,豈不正意味着自由、逍遙?「魔」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不同的人看來有不同的含義和傾向,這形成了歷史與小説相結合的神秘教派的複雜性。
順便再説到金庸所寫明教的組織機構,也深受秘密教派的啓發。總教中神的象徵是一位聖處女,中土明教教首為教主,他必須學會獨門心法「乾坤大挪移」,也只有他才可以學這套武功
金庸小説中明教第三十五代教主朱元璋 金庸小説中明教第三十五代教主朱元璋
協助教主的是「光明左使」楊逍、「光明右使」範遙,再往下是四大護教法王「紫白金青」:「紫衫龍王」黛綺絲、「白眉鷹王」殷天正、「金毛獅王」謝遜、「青翼蝠王」韋一笑;再下有「五散人」。
總壇的武裝為五行旗使率領的五行旗,各地有分壇。像這種組織形式,便跟八卦教等武場秘密教派很相似。
最後,我們説完了秘密教派的風雨歷程,無論是文場或武場教門,還是明教一類的形式,宋代以來,秘密教派在中國農民中很有市場,尤其是在北方。
固定於一處的,形成了強大的地方勢力;散佈各地的,形成了相互呼應縱橫天下的格局。是江湖上的“立強於世”者。
還有另一種説法:焚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惟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秘密教派大多數被朝廷列為「邪教」;在老老實實的順民心中,則是極其神秘的「魔教」;在所謂“名門正派”的眼裏,他們是“外道”,因為他們要宣揚世界的苦難,要拯救眾生,不免以武犯禁,不免人在江湖,於是有血火刀光,「走不盡天涯路,在風雲之中你追我逐」;他們也曾有一番轟烈的抱負,於是「每個人也自稱英雄」。
蒼茫大地,演出着一幕幕驚心動魄、而身不由己的江湖曲。
因為他們信念至深,走一步無怨無悔,死死生生,人在江湖,也曾瀟灑自如。因為他們信念至深,憑一種是非黑白,刀光劍影,人在江湖,也曾俠義幹雲。魔耶?神耶?

明尊宗教簡介

明教創始人——摩尼 明教創始人——摩尼
明教正式名稱為摩尼教,又作牟尼教,發源於古代波斯薩珊王朝,為公元3世紀中葉波斯人摩尼(Mānī)所創立,受基督教與伊朗祆教馬茲達教義所影響,是一種帶有諾斯底主義色彩的二元論宗教。主要教義為“二宗三際論”,崇尚光明。摩尼聲稱自己是神的先知,也是最後一位先知。摩尼教對粟特影響很大,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摩尼教在唐朝傳入了中國,明教一詞特指本土化的摩尼教。
摩尼教在公元3世紀所創立,大約相當於中國的魏晉時期。唐代摩尼教傳入中國,以後逐漸發展起來。在中國,摩尼教被稱為明教、末尼教、明尊教等。摩尼教教義的核心,是説在世界的一開始,就有光明和黑暗兩個王國並存着,光明佔據北、東、西三方,黑暗佔據南方。在光明王國裏,光明、善美、和平、秩序、潔淨,摩尼教經典《下部贊》“嘆明界文”説:
光明普遍皆清淨,常樂寂滅無動詛。
彼受歡樂無煩惱,若言有苦無是處。
常受快樂光明中,若言有病無是處。
如有得住彼國者,究竟普會無憂愁。
處所莊嚴皆清淨,諸惡不淨彼元無;
快樂充遍常寬泰,言有相陵無是處。
光明王國的統治者,波斯稱為察宛(意為永恆),東土稱為明父、大明尊。黑暗王國到處充滿煙火、悶氣、颶風、污泥、毒水,由黑暗魔王統治,住着五類魔,整天沉溺在情慾、爭吵之中。光明與黑暗數次大戰,黑暗魔王讓惡魔生下了人類的祖先。因為人類是黑暗之魔的子孫,大明尊便派遣光明使者,用光明分子來拯救人類的靈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