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商歌

(漢語詞語)

鎖定
商歌,典故名,典出《淮南子》卷十二〈道應訓〉。春秋時甯戚想向齊桓公謀求官職,在齊桓公路經的地方“擊牛角而疾商歌”,引起齊桓公的注意,後成就大業。商聲淒涼悲切,後遂以“商歌”指悲涼的歌,亦比喻自薦求官。另宋代詩人羅與之有詩《商歌》。
中文名
商歌
拼    音
shāng gē
定    位
漢語詞彙
解    釋
悲涼的歌。商聲淒涼悲切,故稱
引申義
“商歌”比喻自薦求官
出    處
《淮南子》卷十二〈道應訓〉
同源典故
叩牛 叩牛歌 叩角哀 等
示    例
“每識飯牛下,有作甯戚歌。”

商歌釋義

典源譯文
甯戚想向齊桓公謀求官職,以便能施展自己的才能,但是窮困得沒有辦法去齊國見桓公,於是給去齊國經商的商人趕運貨車,晚上停宿在齊國都城外。這時,齊桓公去郊外迎接客人,打開城門後,隨從讓甯戚趕的那輛車迴避到一邊去;桓公一行人所舉的火把將四周照得如同白晝,而隨從的人又很多。在車旁給牛喂草料的甯戚看了後,悲從心中起,於是敲擊着牛角唱起悲悽激越的歌曲,桓公聽到這突如其來的悲曲,情不自禁地拍着僕人的手説:“奇妙,那唱歌的人一定是位不尋常的人。”於是命令隨從的車將甯戚載返回去。
釋義
“甯戚飯牛車下﹐望見桓公而悲﹐擊牛角而疾商歌。”甯戚敲擊着牛角唱起悲悽激越的歌曲,引起了桓公的注意,後來被桓公帶走了。商歌即悲涼的歌。商聲淒涼悲切,故稱。後亦以“商歌”比喻自薦求官。

商歌典源

《淮南子》卷十二〈道應訓〉
甯越欲幹齊桓公,困窮無以自達,於是為商旅,將任車,以商於齊,暮宿於郭門之外。桓公郊迎客,夜開門,闢任車,爝火甚盛,從者甚眾。甯越飯牛車下,望見桓公而悲,擊牛角而疾商歌。桓公聞之,撫其僕之手曰:“異哉,歌者非常人也!”命後車載之。
《淮南子》卷十三《氾論訓》
“夫百里奚之飯牛,伊尹之負鼎,太公之鼓刀,甯戚之商歌,其美有存焉者矣。”東漢·高誘注:“甯戚衞人也,商旅於齊,宿郭門外,疾世商歌以幹桓公。”

商歌同源典故

叩牛 叩牛歌 叩角哀 叩角歌 商歌 商聲謳 嘆短衣 寧子商歌 甯戚歌 甯戚牛 甯戚飯牛 寧牛 悲牛角 扣牛角 扣角 扣角歌 扣角而歌 擊角歌 [1] 

商歌示例

三國 魏 曹植《七啓》:“此寧子商歌之秋,而 呂望 所以投綸而逝也。”
晉 陶潛《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詩:“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杜甫《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鄭少尹審》詩:“濫竊商歌聽,時憂卞泣誅。”
葉適題賈儼不忘室》詩:“每識飯牛下,有作甯戚歌。”
許渾送李文明下第鄜州覲兄》詩:“ 寧歌還夜苦, 宋賦更秋悲。” [1] 

商歌人物簡介

甯戚,春秋時齊國大夫。其籍貫説法不一,道光《平度州志》認為:“甯戚,萊之棠邑人”(古城在今平度門村鎮唐田村)。《管子》《呂氏春秋》《史記》則認為:“甯戚,衞人”(今河南境內)。甯戚出身微賤,早年懷才不遇,曾為人挽車喂牛。直到有一天得遇慧眼識英才、不拘一格選人才的齊桓公管仲,才被齊桓公舉火授爵,拜為大夫,後又官授大司田,分管齊國農業,成為齊桓公的股肱之臣,與管仲、鮑叔牙等一起輔佐齊桓公建立了“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赫赫霸業,使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