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唐納德·諾曼

鎖定
唐納德·諾曼(Donald Arthur Norman,1935年12月25日-),為美國認知心理學家、計算機工程師、工業設計家,認知科學學會的發起人之一,關注人類社會學、行為學的研究。代表作有《設計心理學》、《情感化設計》等。 [1] 
中文名
唐納德·諾曼
外文名
Donald Arthur Norman
別    名
Don Norman
國    籍
美國
出生日期
1935年12月25日
出生地
紐約
代表作品
《設計心理學》

唐納德·諾曼個人經歷

唐納德·諾曼 唐納德·諾曼
1957 年在麻省理工學院(MIT)獲電子工程學士學位,1959 年獲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電子工程學士碩士學位。他的興趣是計算機,但他發現計算機用於研究人類比用於研究機器更為有用,從而促使他進入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攻讀心理學博士學位,1962 年獲數學心理學哲學博士學位。之後的 4 年在哈佛大學成為一名博士後研究人員和講師。1966 年成為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心理學教授,1974-1978 年間擔任該校心理系主任,1988-1993 年建立了認知科學系並任教授及主任,1993 年成為該校榮譽退休教授 [1] 

唐納德·諾曼個人事蹟

諾曼是創立認知科學學會的發起人之一,1980 年後,擔任加利福尼亞大學認知科學研究計劃的負責人,同時還擔任幾家專業期刊和出版社的編委,負責編輯《認知科學》雜誌。在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工作期間,諾曼組織開展了一項認知科學的研究和教學計劃。他的工作從理論角度來説是為心理學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研究課題集中在記憶、注意和學習等方面,以及人類的活動與工作,包括意識和潛意識機制的作用。這些研究對分析人們的失誤、正確地進行機械設計以提高人的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後來,他的研究興趣集中在產品設計的人性化及可用性(Usability) 。
早在 20 世紀 70-80 年代,認知心理學家就已經關注人機交互。諾曼的理論尤其有啓發性。80 年代,他在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建立了一個實驗室,取得了相關的研究成果。在所著《設計心理學》中,諾曼使人理解這一點:設計一個有效的界面,不論是計算機或門把手,都必須始於分析一個人想要做什麼,而不是始於有關屏幕應該顯示什麼的一個隱喻或者一種觀念。諾曼的目標不僅是幫助企業製造出滿足人們的理性需求,更要滿足情感需求的產品。他認為,一個良好開發的完整產品,能夠同時增強心靈和思想的感受,能夠使用户擁有愉悦的感覺去欣賞,使用和擁有它。1999 年,Upside 雜誌並提名他為世界 100 精英之一。諾曼為設計每天的日常事物帶來了社會科學工程學的混合意識。作為一個以人為中心的設計的倡導者,諾曼最著名的書就是《設計心理學》。
諾曼在很多公司和教育機構擔任董事和理事,包括芝加哥設計學院。是美國西北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和心理學教授 [2-3]  ,是尼而森 - 諾曼集團(Nielsen Norman Group)諮詢公司的創辦人之一,這是一家幫助企業設計製造以人為中心的產品和服務的商務諮詢公司。他還曾任蘋果計算機公司先進技術部副總裁。1995 年,他得到了意大利帕多瓦大學榮譽學位。 2002 年,諾曼獲得了由人機交互專家協會(SIGCHI)授予的終身成就獎。諾曼出版了大量的書籍和研究報告,至 2004 年止,他已經出版了 13 本書。 [1] 

唐納德·諾曼主要著作

唐納德·諾曼心理學方面

Memory and attention. 1969
Hum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1975
Learning and memory. 1982
The Psychology of Everyday Things. 日常生活心理學,1988
The Psychology of Everyday Actions.

唐納德·諾曼計算機方面

Direct manipulation interfaces. 1985
User Centered System Design: New Perspectives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1986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1988,中譯《設計心理學》,2003
Turn signals are the facial expressions of automobiles. 1992
Things That Make Us Smart. 1993
The Invisible Computer. 1999
Emotional Design. 2003,中譯《情感化設計》,2006
The Design of Future Things, 2007,中譯《未來產品的設計》,2009
Living with Complexity, 2010;2011年中譯《設計心理學2:如何管理複雜》;2015年再版譯作《設計心理學2:與複雜共處(修訂版)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