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和碩嘉親王

鎖定
和碩嘉親王,清朝親王爵位。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清高宗乾隆帝弘曆十五子永琰(後改名顒琰)被封為和碩嘉親王,後顒琰即皇帝位,此爵位未有繼承。愛新覺羅·顒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乾隆帝第十五子。年號嘉慶,1795年~1820年在位。在位前四年是太上皇乾隆帝發號施令,嘉慶帝並無實權。乾隆帝死後才獨掌大權。他懲治貪官和珅,肅清了吏治。他在位期間是世界工業革命興起的時期,也是清朝由盛轉衰的時期。內憂外患此起彼伏,國內爆發了白蓮教起義,清朝統治危機出現。他繼續推行閉關鎖國重農抑商政策,導致清朝落後世界大潮,留下千古遺恨。廟號仁宗,諡號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光裕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葬於清西陵昌陵
本    名
愛新覺羅· 永琰 (顒琰)
別    名
和碩嘉親王
所處時代
民族族羣
滿族
出生日期
1760年11月13日
逝世日期
1820年9月2日

和碩嘉親王生平經歷

和碩嘉親王親王時期

1760年11月13日(乾隆二十五年十月初六日)顒琰出生,初名永琰,是乾隆帝第十五子,母魏佳氏。乾隆五十四年,封永琰為嘉親王。清代以秘密建儲制指定皇位繼承人,乾隆連兩次建儲,惜指定人選均早早去世;到乾隆晚年才第三次立儲,為十五子永琰。

和碩嘉親王執政時期

乾隆皇帝晚年畫像 乾隆皇帝晚年畫像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辛亥,乾隆帝在勤政殿,召皇子、皇孫、王公大臣等入見,宣示十五子永琰為皇太子,第二年傳位為於他,為嘉慶元年。而太子永琰及王公大臣等到相繼上奏請求等到乾隆帝“壽躋期頤”(乾隆帝一百歲時),再舉行歸政典禮。
雖最終乾隆帝禪位永琰,但最初四年,乾隆帝仍以太上皇名義掌朝;至嘉慶四年(1799年)乾隆去世,顒琰開始親政,是為嘉慶帝,時已39歲。
嘉慶帝任期內顯著政績不多,比較值得一提的乃其親政僅五天,即逮捕乾隆朝大權臣和珅,迅即下詔宣佈其二十大罪,將和珅賜死抄沒其家產。親政第十五天,就將和珅一黨全部打倒。政府歲入七千萬兩白銀,而和珅以二十年之閣臣,其所蓄當一國十五年歲入半額而強。此後嘉慶就沒有其他顯著治績。
嘉慶帝對貪污深惡痛絕,翰林院侍講梁同書“恭錄嘉慶七年御製罵廷臣詩”:“滿朝文武著錦袍,閭閻與朕無分毫;一杯美酒千人血,數碗肥羹萬姓膏。人淚落時天淚落,笑聲高處哭聲高;牛羊付與豺狼牧,負盡皇恩為爾曹。”但他卻拿不出治貪的辦法,他的治貪方式僅針對和珅一人,不肯擴大掃蕩層級,以致於收效有限,更無以改變朝廷全面性的腐化。嘉慶四年(1799年),白蓮教首領王三槐在北京受審時的供詞提到“官逼民反”,嘉慶知道後受到很大震動。嘉慶八年(1803年),爆發陳德紫禁城門口行刺嘉慶案。嘉慶十八年(1813年),發生了天理教民攻入皇宮事件。
終嘉慶一朝,貪污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倒更加嚴重。這時期還爆發了白蓮教、天理教等農民抗爭,社會衝突激化,鴉片流入中國、八旗的生計問題、錢糧的虧空、河道漕運的難題,清朝國勢日非。清朝傾全部的軍事、財政力量,全力平定叛亂。嘉慶在天理教起義平定後,頒佈“罪已詔”,當然不會有任何收效,歷史學家稱這時期為“嘉道中衰”。
1820年秋季,嘉慶帝木蘭秋獮(秋季打獵)。在到達熱河避暑山莊的次日,即1820年9月2日(嘉慶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嘉慶帝因天氣暑熱,旅途勞頓,誘發心腦血管病而猝死。

和碩嘉親王政治成就

和碩嘉親王鎮壓起義

嘉慶帝祭祀時的龍袍 嘉慶帝祭祀時的龍袍
乾隆末年以來,國內階級矛盾尖鋭,乾隆剛退位,川、楚、陝等地就爆發了大規模的白蓮教起義,到乾隆去世前,朝廷多次派兵圍剿,起義軍雖然受到一些打擊,但仍然如火如荼。嘉慶親政後,他通過誅殺和珅,緩解民怨,並把幾年來鎮壓起義不力的責任推給和珅,説他欺罔擅專,以至將領在他庇護下虛冒功績,坐糜軍餉;另一方面更易統兵大員;獎懲分明,逼將領用命;嚴密軍事部署;實行剿撫兼施的兩手政策,分化瓦解起義軍;推廣寨堡團練,堅壁清野的做法,割斷了起義軍與人民的聯繫,經過六年艱苦努力才在嘉慶十年(1805年)將起義鎮壓下去,在歷時九年多的戰爭中,白蓮教起義軍佔據或攻破州縣達204個,抗擊了滿清政府從十六個省徵調來的大批軍隊,殲滅了大量清軍,擊斃副將以下將弁400餘名,提鎮等一、二品大員二十餘名,清政府耗費軍費二億兩,相當於四年的財政收入。這次起義使清王朝元氣大傷,此後清朝的統治逐漸走向衰落。
由於清政府對民眾的壓榨加劇,東南沿海部分民眾被迫下海為盜,從乾隆五十九年起蔡牽在東南海上劫船越貨,封鎖航道,收“出洋税”,後來進一步發展為反清起義。清政府命浙江水師提督李長庚赴閩造大艦,鑄炮負責鎮壓,後來李長庚陣亡,直到嘉慶十五年(1810年),起義才被鎮壓。嘉慶十八年(1813年),趁嘉慶帝離京前往熱河圍獵,北京防務空虛,北方爆發天理教起義,部分天理教徒在太監接應下衝進皇宮,當時正在宮內的皇次子綿寧用鳥槍打死了兩個天理教徒,鎮國公奕灝調來火器營健鋭營兵入宮,義軍終因寡不敵眾,被全部消滅。獲悉事變後,嘉慶帝下詔罪己,同時嚴令對沖進皇宮的起義軍血腥屠戮,並誘捕在城外的頭目林清等。隨後,各地的天理教起義陸續被鎮壓。

和碩嘉親王改革政治

和珅 和珅
在政治上,面對乾隆末年的種種弊端,嘉慶帝也努力扭轉:乾隆末年權臣當道,言路堵塞。嘉慶帝首先“詔求直言,廣開言路”,鼓勵大家向皇帝提意見,翰林洪亮吉上書直言不遜,激怒了嘉慶帝,先判處斬首,後改判流放伊犁。
第二年京師大旱,無論如何祈雨就是不下,嘉慶帝最終決定赦免洪亮吉,結果下詔當晚天真的下雨了。更值得一提的是嘉慶帝決定結束文字獄,還褒獎起復了部分乾隆朝以言獲罪的官員。乾隆後期吏治敗壞,貪污腐敗嚴重。對此,嘉慶帝一方面繼續重用乾隆後期重用的王傑、朱珪、董誥等清廉的老臣,他還聽從老師朱珪“身先節儉,崇獎清廉”的建議,限制地方向他呈送寶物,“詔罷貢獻,黜奢崇儉”,平時生活也比較節儉,五十大壽禁止民間演戲慶賀,六十大壽又禁止給他送金珠玉器。
另一方面,他“整飭內政,整肅綱紀”,除和珅及其黨羽外還陸續懲治了好些貪官:嘉慶五年,處死了向糧道、衞弁索取數萬兩銀錢的漕運總督富綱,十一年四月十六日,革去勒索錢財的河東河道總督職務,十一年九月,查處了直隸司書王麗南侵吞帑銀31萬兩大案,獲銀萬兩以上的斬首,萬兩以下的遣戍黑龍江。十四年五月,巡漕御史英綸以貪污卑污處以絞刑,七月處死貪污救災款並殺害前來查賑官員的安徽山陽縣知縣王伸漢,為此還革職流放了兩江總督鐵保江蘇巡撫汪日章。對於官員的翫忽職守之風,嘉慶帝首先從自己做起,學習先帝,勤於政事。每天一大早就起身閲讀祖宗實錄,批閲奏章,早飯後還召見大臣。對於拖拉延擱的現象嚴斥不貸。十三年四月,皇孫出世,內閣考慮到嘉慶帝正高興,怕送奏摺影響他,他知道後就對這種做法進行了斥責。嘉慶八年(1803年)閏二月二十日,嘉慶帝在從圓明園回宮時在神武門遇刺,隨從上百名侍衞只有幾位反應過來出手相救,所幸嘉慶帝未受傷,刺客陳德當場被擒,後被凌遲處死,兩個兒子也被處絞。事後嘉慶帝懲罰了失職的官員,侍衞,加強了紫禁城的門禁制度。十五年正月嘉慶帝斥責部院衙門因循怠玩,二十三年十一月,嘉慶帝又下令查部院疲玩現象,十二月初九規定了部院行查時間逾限處分:嗣後逾限11~20案,罰俸6個月;逾限21~40案,罰俸2年;逾限40~60案,降一級留任;……
和珅府花園(今恭王府) 和珅府花園(今恭王府)
他還多次要求地方官員對民隱民情“纖悉無隱”,據實陳報,力戒欺隱、粉飾、怠惰之風。嘉慶時期人多地少的矛盾愈發嚴重,人民普遍吃不飽飯。對此嘉慶帝能採取的只是限制煙草,茶葉等經濟作物的種植;鼓勵漁獵活動,彌補口糧不足;進一步推廣精耕細作,土豆玉米等高產作物的種植等治標不治本的措施。其實當時東北大片土地沒有開發,但滿族統治者出於維護統治等原因,禁止漢人遷居東北,嘉慶帝也未改變這一政策。嘉慶時期皇族墮落嚴重,他們受朝廷包養而不思進取,犯法後還不受司法制裁。嘉慶帝一方面嚴懲皇族不法行為;一方面還親自作了《宗室訓》用於教育皇族。另外,這個時期八旗生計問題也愈發困難,由於八旗子弟由國家供養“以清語騎射為本務”,不仕不農不工不商,時間一長便腐化墮落,一無所能。對此,嘉慶帝也只能延續祖先的做法,一方面用政府的錢替八旗子弟還債;一方面感化教育;嘉慶帝還試圖採用“京旗移墾”的辦法,把部分北京的八旗子弟遷往東北,但由於八旗子弟的抵制而很難推行。雖然嘉慶帝為解決各種社會問題做出了種種努力,但收效甚微。主要原因一是乾隆末年以來清代社會已弊端叢生,積重難返。二是嘉慶帝受時代的侷限,束縛於傳統觀念,祖宗家法,王朝利益,不敢,不願,也沒有能力從體制上做大的,根本性的調整,其對內政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式的整頓,不可能從根本上扭轉清王朝的衰落。三是嘉慶帝個人的性格過於仁慈和謹小慎微,對貪污腐敗等問題打擊還不夠有力,一些力所能及的改革也沒能推行。

和碩嘉親王重農抑商

乾隆帝晚年的'太上皇帝之寶 乾隆帝晚年的'太上皇帝之寶
嘉慶帝和先帝一樣重視治河,賑濟災民。儘管鎮壓白蓮教起義用了兩個億的軍費,他還是為南河工程撥了4000餘萬兩的治河款。他親政後除了他死的那年外,年年都蠲免災區的錢糧;六十大壽還普免全國積欠錢糧,大約有兩千一百多萬兩白銀,四百多萬石米。嘉慶帝重農抑商,他多次申禁開礦。嘉慶帝在位時期正是19世紀初,英國的工業革命已經進行幾十年了,但嘉慶帝對此一無所知,繼續嚴守先君之制,重農抑末,壓制各地工礦業,閉關自守,清朝只能沿着衰微的道路繼續走下去。嘉慶帝在內亂頻仍、外患漸逼中,傾力企圖維護清王朝的穩定鞏固,然而不可逆轉的歷史發展趨勢,使清王朝的敗落於嘉慶末年已完全表面化,並從此日漸走向衰亡。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嘉慶帝在承德避暑山莊突然病死,終年61歲。卒諡“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道光帝即位,於“孝恭”前加上“光裕”二字。廟號仁宗。葬河北易縣清西陵之昌陵

和碩嘉親王外交

英國從雍正朝開始不斷對中國輸入鴉片嘉慶年間嘉慶帝多次重申和進一步嚴格鴉片禁令,對抑制鴉片氾濫有一定作用。在對周邊國家交往中,嘉慶時中國實力雖然有所衰落,但仍以“天朝上國”自居。嘉慶七年十二月,越南新國王阮福映即位之後,請求改“安南”國號為“南越”。因為中國歷史上曾存在過一個“南越國”,地域包括兩廣和越南北部,他懷疑安南國企圖混淆古今,居心叵測,於是加以拒絕。越南國王反覆請求,於是嘉慶帝賜名“越南”,一直延用至今。在和西方國家的交往中,嘉慶帝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嘉慶十三年七月,英國以幫助葡萄牙防禦法國侵佔澳門,保護英國貿易為口實,派兵船9艘入侵廣東香山雞頸洋麪,英軍300人公然登岸,佔據澳門三巴寺、東西炮台等處,又駕舢板3艘駛入省河,至省城外十三行停泊,要求在澳門居住。兩廣總督吳熊光令他們回黃浦候旨。嘉慶帝得報後,諭示吳熊光對英軍嚴加詰責,並命令他們駛離。英軍遲遲不動,清軍封鎖水路,斷絕英軍糧食供應,英軍才在十月間撤離。事後,嘉慶帝以吳熊光在英軍侵佔澳門時表現怯懦,罷免其總督職務,不久又遣戍伊犁;廣東巡撫孫玉庭也被革職,後來嘉慶帝還諭示加強了澳門炮台。
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英使阿美士德訪華,雙方在禮儀問題上發生分歧,在嘉慶帝接見時,由於趕路緊急,載有官服與國書的車輛仍未抵達,加上路途勞累,他堅持稍事休息。結果負責帶領覲見的官員不得要領,向嘉慶帝謊稱英使生病。嘉慶帝以為英使傲慢,龍顏大怒,於是取消覲見,並下令驅逐使團,“貢品”,國書也不要了,第二天嘉慶帝氣消了點,賞了使團一些禮物,收了“貢品”,並送上敕諭一道。嘉慶帝的做法一方面暫時抵制了英國的侵略企圖,然而閉關鎖國,盲目自大的傳統觀念,也使其對外來事物採取盲目排斥態度,失去了一次融入世界的機會。

和碩嘉親王相關評價

終嘉慶一朝,除了殺和珅、斬鄭源鸘、絞富綱之外,明顯的政績實在不多。嘉慶是一位勤政圖治的守成君主,個性循規蹈矩。他曾在《勤政愛民論》寫道:“勤政本來是為了愛民。有實心而後才有實政,有實政才能給百姓以實惠。……內外大臣應該在勤政的同時,實心實意的為百姓辦事才是……”
乾隆晚年好大喜功,重用和珅,造成吏治敗壞。白蓮教起義,在嘉慶時期達到高潮。嘉慶皇帝雖然有心整治國家,接連發布整飭吏治的諭旨,但性情優柔寡斷,對弊政多是懲而不殺,戒而不絕,最後政令不出紫禁城,無力解決其皇父統治期間晚年社會的矛盾,從此清朝進入了嘉道中衰。嘉慶帝一生勤政,也雅好戲劇,洪亮吉上疏指責他“恐退朝之後,俳優近習之人,熒惑聖聽者不少”。

和碩嘉親王大事年表

  • 乾隆二十五年,顒琰出生,初名永琰。
  • 乾隆五十四年,封嘉親王
  • 嘉慶元年正月,乾隆帝禪位永琰,永琰改名顒琰,是為嘉慶帝,尊乾隆帝為太上皇帝。是年“會計天下民數二萬七千五百六十六萬二千四十四名口”(275,662,044人)。嘉慶元年(1796年)十月,四川達州爆發徐天德王登廷領導的起義,東鄉(今宣漢)爆發冷天祿王三槐領導的起義,以及太平孫賜俸、龍紹周等人領導的起義,史稱川楚陝農民大起義。
  • 嘉慶四年正月,乾隆帝去世,和珅被捕,不久賜死。
  • 嘉慶八年(1803年),陳德在紫禁城門口行刺嘉慶帝。
  • 嘉慶十年,是年“會計天下民數三萬三千二百一十八萬一千四百三名口”(332,181,403人)。
  • 嘉慶十八年(1813年)九月十五日,天理教起事,林清率二百名天理教徒在宦官內應下進攻紫禁城,進至隆宗門方被包圍擊敗。當時,嘉慶熱河避暑山莊回京的途中,不在宮內。不成軍的平民,武裝進攻皇城,為唐宋明以來從未見之事。
  • 嘉慶二十年,是年“會計天下民數三萬二千六百五十七萬四千八百九十五名口”(326,574,895人)。
  • 1820年9月2日(嘉慶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嘉慶帝去世。
  • 1821年4月23日(道光元年三月二十三日),嘉慶葬於昌陵清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