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和周廉彥

鎖定
《和周廉彥》是北宋詩人張耒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是一首和詩,寫傍晚郊外景色的優美和攜酒遊春的歡娛,詩人採用了襯托的藝術手法寫景狀物,明快地傳達出了生活美感。前四句描寫暮景,用對比手法,或以靜襯動,或以小顯大。第一句以不動的天光襯托正向西方天邊飄落下去的晚雲;第二句以剛長長一點點的春草襯托輕快踏行的馬蹄;第三句以飛鳥小顯示新月大;第四句以落霞漸遠漸小顯示夕陽大。後四句寫遊樂。五六兩句對比寫出兩種景況,第五句寫今日偕友攜酒遊春的情形;第六句寫平日門前冷落的狀況;末二句具體描寫春遊場景。這首詩前四句用詞自然奇逸,清新流暢,後四句則草率直露,甚至連對仗亦不工整。
作品名稱
和周廉彥
作    者
張耒
創作年代
北宋
作品出處
張右史文集
作品體裁
七言律詩

和周廉彥作品原文

和周廉彥
天光不動晚雲垂,芳草初長襯馬蹄
新月已生飛鳥外,落霞更在夕陽西
花開有客時攜酒,門冷無車出畏泥
修禊洛濱期一醉,天津春浪綠浮堤 [1] 

和周廉彥註釋譯文

和周廉彥詞句註釋

①和(hè):依照別人作品的格律或內容寫作。周廉彥:即周鍔,作者的朋友,鄞縣(浙江寧波)人。
②天光:天之亮光。此指晴明的天空。
③長(cháng):長度。襯:襯托。
④新月:初出的月芽。飛鳥:歸巢的飛鳥。
⑤落霞:落山的彩雲,即第一句中的下垂晚雲。
⑥花開:指花開的時節。
⑦門冷:門弟貧寒冷落。畏泥:春暖雪消,道路泥濘。
⑧修禊(xì):中國古代,陰曆三月上旬巳日(魏以後始固定為三月三日),人們結伴嬉遊水畔,以消除不祥。這種古代習俗稱修禊。洛濱:洛水岸邊。
⑨天津:即天津橋。此橋橫跨洛陽洛河上,唐以來就是名勝之地。綠:指綠水。 [2-4] 

和周廉彥白話譯文

天色尚明,晚霞已現,我騎着馬兒前去踏青,吐綠髮芽的芳草正好映襯馬蹄。
歸飛孤鳥的那邊,新月流輝;西沉夕陽的西邊,落霞散綺。
春暖花開待客須攜美酒;天氣轉冷,出門無車我害怕道路泥濘。
修楔的日子,期望在洛河之濱酩酊大醉,醉賞天津橋畔被春潮吹綠的浮堤。 [5] 

和周廉彥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給好友周廉彥的和詩,同時約周廉彥修楔踏青,初春時節,詩人攜酒踏春,觀賞到洛陽郊外傍晚時的優美景色,遂作此詩,抒發賞遊的快樂心情,表達對生活的美感體驗。 [6] 

和周廉彥作品鑑賞

和周廉彥文學賞析

在張耒的詩篇中,有不少信手拈來,妙筆偶成的佳句。但他構思過於隨便,難免存在平直而不耐尋味的弊病,從《和周廉彥》這首詩中,讀者可以深刻體會到這一點,此詩雖無完篇,卻有佳句。
此詩中寫得比較成功的是前兩聯,首聯作者以明快清新的筆調自然地勾畫出修禊時洛河之畔的景色及出遊的時間。頷聯繪景生動別緻,出人意表,清麗脱俗,饒有情趣。前句提到暮雲低垂,但天色尚未變暗,詩人大約是下午四、五點鐘騎馬出遊。後句化用了白居易《錢塘湖春行》中的名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表明小草初長,剛好可與淺踏的馬蹄相互掩映,點明瞭詩人踏青的時間是初春時節。
頷聯“新日已生飛鳥外,落霞更在夕陽西”是全詩的點晴之筆。賀裳評價説:“蘇門六君子,文潛(張耒字)尤可喜,其七言律多秀句”(《載酒園詩話》),此聯就是這樣的絕妙佳句,詩以小襯大描寫夕陽下游春所觀賞的美麗景象:新月與夕陽同現,這一邊初生的新月清寂流華,幾隻孤鳥倦飛歸巢;另一邊殘陽欲去還休,彩霞滿天,絢麗鮮豔,變幻莫測。宋代有人以為張耒此聯是模仿唐人郎士元“河源飛鳥外,雪嶺大荒西”(《送楊中丞和蕃》)的詩句,其實不然。郎士元這兩句是遙想番地的僻遠,指出楊中丞要出使的番地,連飛鳥也飛不到,大概是最荒涼的區域,這與此詩的意境並不相符。如果真要尋其出處,倒是可以與梅堯臣“夕陽鳥外落,新月樹端生”(《中秋新霽壕水初滿自城東隅泛舟回》)的詩句相提並論。梅詩亦為寫景:夕陽在遙遠的天地落下,詩人透過樹木似乎看到一輪新月從樹梢升起,這樣的描寫也頗有情趣。相形而下張耒的“新月已生飛鳥外,落霞更在夕陽西”更顯得明麗圓轉意韻十足。新月、飛鳥、落霞、夕陽,在詩人筆下構成了一幅流動變幻、氣象萬千、令人陶醉的畫面。此聯被譽為“自然奇逸,非他人所及”(《童蒙詩訓·張文潛詩》)。
正當讀者陶醉於這神奇美妙的自然景色時,詩中自然生動的氣韻到頸聯戛然而止,詩人轉而寫下詞意淺露的詩句“花開有客時攜酒,門冷無車出畏泥。”花開時節,應以美酒待客;門前泥濘,出門怕濺踏泥污。這兩句文意淺顯,詩韻全無,流於草率直露,甚至連對仗亦不工整,“時”與“出”是不能成對的。尾聯“修禊洛濱期一醉,天津春浪綠浮堤”更是虛晃一槍,便匆匆收兵。
詩人的風格或沉鬱頓挫,或雄健高峻,或奇硬拗澀,或清麗自然,千變萬化,各成一家,不可強求。“晚愛肥仙詩自然,何曾繡繪更雕鐫”(楊萬里誠齋集・讀張文潛詩》,因張耒體胖,故稱肥仙)。詩文不事雕琢自然成篇,清新流暢,也是一種創作風格,但“自然”並非是隨便,草率的代名詞。一個詩人如不用心從詩的整體角度出發,不在語言錘鍊上苦下功夫,即便詩中有一、二秀句,也難免有瑕瑜並見強差人意之感,也會影響詩篇的整體藝術效果。《和周廉彥》就體現了這一點。 [7] 

和周廉彥名家點評

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吳錦宋詩鑑賞辭典》:這首詩的寫景狀物,避免了單調、孤立的靜態描寫,成功地採用了襯托筆法,明快地傳達出生活的美感。他以“晚雲垂”映襯“天光不動”,以“芳草初長”烘托馬蹄輕快。這句近似白居易寫西湖早春的名句“淺草才能沒馬蹄”,但略有變動,點明季節已到清明時節了;特別是“新月已生飛鳥外,落霞更在夕陽西”兩句,更是在襯托的運用上妙筆翻新,取得了特異的效果。但張耒的詩每有秀句孤拔而通篇不稱之累,“新月”、“落霞”再接下去,“花開”、“門冷”一聯,讀來便覺得淺露無味,不如上聯的氣韻自然生動。這就不免令人遺憾。 [8] 

和周廉彥作者簡介

張耒(1054年—1114年),字文潛,號柯山,人稱宛丘先生、張右史,生於楚州淮陰(今江蘇淮安),北宋詩人。熙寧年間(1068年—1077年)進士,歷任臨淮主簿、著作郎、史館檢討。宋徽宗初,召為太常少卿。崇寧五年冬至大觀元年(1106年—1107年)左右,歸居淮陰。晚年留居陳州(今河南淮陽)。早年以文章受知於蘇軾兄弟,與黃庭堅秦觀晁補之並稱“蘇門四學士”。張耒擅長詩詞,其詩學白居易張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詞流傳很少,語言香濃婉約,風格與柳永秦觀相近。政和四年(1114年)卒,年六十一。著有《張右史文集》。 [9] 
參考資料
  • 1.    田曉娜編 .四庫全書精編·集部: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6.09:第499頁
  • 2.    胡光舟,張明非主編 .新編千家詩.廣西: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05:第1182頁
  • 3.    王季宣編 .宋詩宋詞三餘選讀.重慶 :重慶出版社 ,2009.08:第115頁
  • 4.    杜茂功選注 .九都洛陽曆史文化叢書 九都詩韻 .北京:中國科學文化出版社,2001.10:第327頁
  • 5.    葉桂剛,王貴元主編 .中國古代十大律詩精品賞析.北京 :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3.04:第569頁
  • 6.    王昶著 .詩詞曲名句賞析:商務印書館,2015.10:第359頁
  • 7.    葉桂剛,王貴元主編 .中國古代十大律詩精品賞析.北京 :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3.04:第569-571頁
  • 8.    繆鉞著 .宋詩鑑賞辭典.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06:第745頁
  • 9.    繆鉞 等. .宋詩鑑賞辭典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474-1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