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咁是一個漢字詞語,拼音是xián,gān,釋義:粵語中“咁”作指示代詞粵語拼音為(gam2)。其意義等於“那麼”。例如 “咁大” ,即 “那麼大” ; “咁快” ,即 “那麼快” 。
中文名
拼    音
xián,gān
部    首
五    筆
kafg
鄭    碼
JEB
筆    順
豎、橫折、橫、橫、豎、豎、橫、橫
意    義
這麼、那麼
作    用
指示代詞
注    音
ㄍㄢ
粵語拼音
gam3
U
5481
GBK
85EE
總筆畫
8
筆順編號
25112211

歷史寫法

粵語中“咁”是個記音俗寫,本詞是宋元間中原口語“恁”,音yem6。 [1]  “恁”作為詞形市個上古字,《説文》雲:“下齎也”。唐代李善訓為“念也”,可能就是“諗”的異體。徐鉉段玉裁均注音為“如甚切”。
宋代以後出現的“恁”,是用作記錄口語的記音字,用的語義與古恁字無關,而語音亦有衍變,讀如日飲切、日蔭切。這個字在宋代有兩種用意: [2] 
一、作問詞用,意即如何,與唐宋間的“爭”、“怎”相互通用(三字讀音相近);
二、作指示代詞用,意即如此、這般。兩者既可作單音詞用,亦可加語尾“的、底、地、般、樣”使用,在古籍、詩詞裏面要視語句加以區別。
宋·黃機《水龍吟》:“恨荼蘼吹盡,櫻桃過了,便只恁成孤負。”
金·董解元董西廂》卷一:“張生見了,五魂悄無主,道:"不曾見,恁好女!普天之下,更選兩個應無。"”
明·湯顯祖紫釵記》四《少年遊》:“個底韶華,阿誰心緒?禁得恁無聊!” [3] 
宋代以後的俗文學作品裏面,“恁般”、“恁樣”、“恁地”等用例隨處可見。”例如《水滸傳》第一回:“既然恁地,依着你説,明日絕早上山。”如果將上述例子的“恁”換成“咁”字,意思基本可以對等。

釋義

(2)粵語釋義:這麼,那麼。不與“噉”通用。
(3)贛語釋義:這,這樣,這麼。例:1、咁樣嘅啊(這樣的啊)2、咁是何人呀(這是誰呀)
(5)用法舉例:
咁都得?(這樣都行?)
乜原來佢咁犀利噶?(原來他這麼厲害的?)

方言音韻

◎贛方言:gɔm1 就咁話
◎客家話:[沙頭角腔] an2 [寶安腔] gam1 | an5 an2 gan5 [梅縣腔] an3 gan3 gan2
◎粵語:gam2 gam3
越南語:căm [4] 

資料校正

參考資料中提到:不少人將“咁”寫作“噉”,噉正音為澹,其實連記音的作用都沒有,出現這種誤寫可能多數是濫用“有邊讀邊,沒邊讀橛”的錯誤 [2] 
經查“噉”和“澹”僅在普通話中讀音相同,“噉”在廣州音字典中的發音為gem2,而“澹”的發音為dam6,可見發音不相同。
結論, [5]  廣州音字典中對“噉”的解釋為“這樣”、“那樣”, [6]  對“咁”的解釋僅為“這麼”,儘管兩者讀音意思相近,但不能互相替換。

古籍解釋

【醜集上】【口字部】咁 ·康熙筆畫:8 ·部外筆畫:5
集韻》與嗛同。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