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立新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測繪科學與技術專家)

鎖定
吳立新,1966年11月生,江西宜春人,中共黨員,九三學社社員,測繪科學與技術專家,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南大學地球科學與信息物理學院教授。 [1-2] 
吳立新於1988年6月獲得中國礦業學院物測系礦山測量專業學士學位;1991年6月獲得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研究生部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碩士學位;1991年3月—1993年12月任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助教;1994年1月—1996年11月任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講師;1997年6月獲得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博士學位;1996年12月—2000年11月任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00年12月—2005年2月任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地理信息學系副主任;2005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05年3月—2008年4月任東北大學特聘教授、測繪遙感與數字礦山研究所所長;2008年5月—2012年4月任北京師範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民政部教育部減災與應急管理研究院空間所所長;2012年5月—2016年11月任中國礦業大學首席教授、物聯網(感知礦山)中心執行主任;2016年10月起任中南大學地球科學與信息物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1]  ;2021年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2] 
吳立新長期從事礦山測量、地球空間信息、地災感知認知研究。 [1] 
中文名
吳立新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66年11月
畢業院校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21年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籍    貫
江西宜春

吳立新人物經歷

吳立新 吳立新
1966年11月,吳立新出生。
1984年9月—1988年6月,就讀於中國礦業學院物測系礦山測量專業。
1988年9月—1991年6月,就讀於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研究生部,畢業後獲得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碩士學位。
1991年3月—1993年12月,任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助教。
1994年1月—1996年11月,任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講師。
1994年9月—1997年6月,就讀於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畢業後獲得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博士學位。
吳立新 吳立新
1996年12月—2000年11月,任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2000年12月—2005年2月,任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地理信息學系副主任。
2004年,受聘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2005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2005年3月—2008年4月,任東北大學特聘教授、測繪遙感與數字礦山研究所所長。
2008年5月—2012年4月,任北京師範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民政部教育部減災與應急管理研究院空間所所長。
2012年5月—2016年11月,任中國礦業大學首席教授、物聯網(感知礦山)中心執行主任。
2016年10月起,任中南大學地球科學與信息物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1] 
2021年,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2] 

吳立新主要成就

吳立新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吳立新 吳立新
吳立新主要研究領域為:
①、遙感科學與技術:面向地災感知認知及地應力衞星遙感,研究固體地球對象暨岩石受力輻射變化規律與機理、地表蓋層對輻射傳輸的影響特徵,豐富和發展遙感—岩石力學及應用。 [14] 
②、地球空間信息學:面向地礦岩土與城市真三維建模及地球系統空間數據集成共享,研究自適應三維建模方法、地球系統空間格網與大數據融合技術,豐富和發展三維地學建模及應用。 [14] 
③、礦山測量與數字礦山:面向礦山綠色、安全與智能開採,研究礦區環境災害多源遙感與協同觀測技術、數字礦山與智能礦山理論及關鍵技術,豐富和發展礦山測量新理論新技術。 [14] 
  • 學術論著
吳立新 吳立新
截至2022年11月,吳立新已發表論文400餘篇,其中SCI收錄50餘篇,EI收錄160餘篇,出版專著10部、譯著1 [1]  ,其主要論著有《城市內澇淹沒建模與過程模擬》《地震遙感熱異常時空分析方法與檢驗》《地球系統空間格網技術》《三維空間信息系統模型與算法》《遙感岩石力學引論:岩石受力災變的紅外遙感》《岩石受力災變的紅外輻射》《地理信息系統原理與算法》《煤柱設計與監測基礎》《礦山開採沉陷及其損害防治》《建(構)築物下壓煤條帶開採理論與實踐》《工程巖體分類(譯著)》等。 [5] 
  • 知識產權
截至2022年11月,吳立新已獲得國家軟件登記著作權13項。 [1] 
項目名稱
著作權登記號
三維地學建模系統GeoMo3DV1.0
2005SRBJ1164
城市地下空間資源評估系統CityUSES V1.0
2007SRBJ1418
構造活動及地震遙感分析系統TAERSA V1.0
2007SRBJ1738
吉思三維地上下集成建模與應用系統Geos3D V1.0
2009SR053081
基於NCEP數據的地震熱紅外遙感逐像元分析系統V1.0
2012SR043599
城市暴雨內澇淹沒模擬推演系統CityFlood V1.0
2013SR059703
無人機影像拓撲分析系統ITA-UAV V1.0
2014SR011717
無人機影像災場三維重建系統DR3D-UAV V1.0
2014SR011721
網絡最大流並行計算中間件系統NMFPaC V1.0
2014SR014542
礦區典型地物波譜庫RoclSL操作軟件
2021SR0722724
地震及構造活動地表微波輻射異常提取與對比分析軟件
2021SR0916095
參考資 [28] 
  • 發明專利
截至2022年11月,吳立新已獲得中國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 [1] 
專利名稱
專利類型
專利號
一種利用飛控數據的低空影像快速匹配方法 [7] 
發明專利
ZL201110026667.5
滑坡體位移和姿態遠距離快速監測報警裝置及方法 [6] 
發明專利
ZL200910091967.4
一種利用影像拓撲骨架的無人機影像快速匹配方法 [8] 
發明專利
ZL201310264647.0
車載式礦區沉陷三維動態監測系統 [9] 
實用新型專利
ZL201120023630.2
一種無人機與地面激光掃描儀的聯合標定裝置 [10] 
實用新型專利
ZL201420410421.7
一種實現地球空間三維格網剖分的方法 [11] 
發明專利
ZL200810114539.4
一種基於三角形面片的匯水區劃分方法 [12] 
發明專利
ZL201210384805.1
基於地理網絡的最短路徑並行雙向搜索通信方法 [13] 
發明專利
ZL201310006533.6
  • 承擔項目
截至2022年11月,吳立新已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面上項目,國家973與863課題,省部級重大、重點課題等項目30餘項。 [1] 
時間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1996年—1999年
礦區Q系含水砂層失水壓縮機理與地表沉陷研究
煤炭科學基金項目
1997年—2000年
厚沖積層下放頂煤開採地表沉陷規律及其影響特徵的模擬研究
煤炭部重點項目
1999年—2001年
利用3DGM和3DGIS改良有限元前後處理的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1999年—2001年
礦山岩石受力的紅外輻射規律及其遙感研究
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
2000年—2003年
岩石剪切紅外成像實驗及首都圈地震遙感預報基礎研究
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2001年—2005年
岩石、混凝土應力與災變遙感遙測的基礎理論與實用技術
教育部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專項基金項目
2002年—2006年
21世紀數字礦山的關鍵理論與技術:3S應用與集成
教育部第三屆“高校青年教師獎”支持專項
2002年—2004年
岩石撞擊的熱輻射特徵及其反演問題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面上項目
2003年—2006年
岩石、混凝土應變與災變遙感遙測的基礎研究
中國科學院武漢岩土力學研究所領域前沿基金項目
2004年—2006年
煤礦區開採沉陷D-InSAR監測與數據處理研究
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課題
2004年—2006年
北京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容量評估的基礎研究
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2006年—2008年
真三維地學建模實體無縫表達與拓撲描述研究
國家自然基金課題面上項目
2006年—2009年
基於3S集成應用的數字礦山理論與關鍵技術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課題
2007年—2009年
地上下無縫集成的三維空間數據模型與關鍵技術
國家863高技術課題
2008年—2012年
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衞星星座減災應用系統:災情評估分系統災情與救災效益綜合評估軟件包
國家減災委/民政部重大項目
2010年—2013年
地球系統三維格網與中-大尺度對象表達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課題
2011年—2013年
城市城區內澇模擬推演方法與隱患分析模型研究
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2011年—2015年
事件驅動的空天地多傳感器協同觀測方法
國家科技部973課題
2011年—2015年
地理空間計算並行算法與中間件
國家科技部863重點課題
2017年—2021年
地災協同感知與災變過程認知
中南大學領軍人才項目
參考資 [4] 
  • 科研獎勵
截至2022年11月,吳立新已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一等獎5項等獎項。 [1] 
時間
獲獎項目
獎勵名稱
1994年
峯峯礦區建築物下條帶開採試驗研究
煤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5年
芙蓉礦務局杉木樹礦山區岩層與地表移動及村舍下采煤研究
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5年
《建(構)築物下壓煤條帶開採理論與實踐》
國家教委第二屆全國高等學校出版社優秀學術著作優秀獎
2000年
《煤巖強度機制及礦壓紅外探測基礎實驗研究》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
2000年
條帶開採優化設計及其地表沉陷託板控制技術
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0年
《建(構)築物下壓煤條帶開採理論與實踐》
國家煤炭工業局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6年
三維複雜空間目標集成建模關鍵技術與應用
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7年
岩石受力紅外輻射變化規律與機理
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
2012年
煤礦井上下多維集成建模技術及應用
中國煤炭工業科學技術二等獎
2012年
礦山地質災害集成探測技術及應用
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2年
地礦三維空間建模與數字礦山應用關鍵技術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中國GIS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2年
礦山採動災害多源遙感關鍵技術與應用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中國測繪科技進步一等獎
2014年
大型鐵礦山露天井下協同開採及風險防控關鍵技術與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6年
國家電子政務協同式空間決策服務關鍵技術與應用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7年
露天礦山環境與災害空天地協同監測關鍵技術及應用
中國測繪地理信息科技進步一等獎
2021年
一種實現地球空間三維網格剖分的方法
中國發明專利優秀獎
2021年
全球地理信息資源建設核心技術研發及應用
中國測繪科技進步一等獎
參考資料 [3] 

吳立新人才培養

  • 講授課程
2022年12月4日,吳立新在安徽理工大學空間信息與測繪工程學院講授線上課程“光學與微波成像遙感”。 [22] 
吳立新在北京師範大學任教期間,講授“GIS原理與算法”等課程。 [27] 
  • 學術講座
時間
講座名稱
合作院校
2012年12月
“地理礦情空天地採成監測技術”學術報 [17] 
2014年5月
“應力與遙感信號變化問題”學術 [21] 
2015年11月
“礦區環境與災害的遙感觀測”學術報告 [19] 
2019年5月
“遙感—岩石力學與地應力場變化遙感衞星”學術報告 [23] 
2022年7月
“測繪學科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學術報告 [25] 
2022年10月
“多維多尺度數據空間數據可視化技術及應用”學術講座 [26] 
西南石油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

吳立新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98年
中國煤炭青年科技獎 [16] 
2021年
-
中國高校青年教師獎 [20] 

吳立新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97年—2002年
中國煤炭學會青年工作委員委員、秘書長 [1] 
1997年—2005年
中國測繪學會礦山測量專業委員會委員 [1] 
2000年
中國煤炭學會煤礦開採損害技術鑑定委員會委員 [1] 
2001年—2005年
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深層岩石力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1] 
2001年—2010年
中國煤炭學會礦山測量專業委員會委員 [1] 
2003年
《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副主編 [1] 
2003年—2010年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理事 [1] 
2003年—2010年
中國煤炭學會青年工作委員副主任 [1] 
2004年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理論與方法委員會副主任 [1] 
2005年—2007年
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地學與遙感學會遙感用户應用委員會合作主席 [15] 
2006年
2006年—2008年
2006年—2009年
科技導報》編委 [1] 
2006年—2009年
IEEE地學與遙感學會遙感應用委員會共同主席 [1] 
2006年—2011年
國際地球觀測聯盟(GEO)用户接口委員會委員 [1] 
2006年—2017年
中國測繪學會礦山測量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1] 
2008年—2010年
中國地震學會空間對地觀測委員會委員 [1] 
2008年—2012年
國際地球觀測聯盟(GEO)用户委員會委員 [1] 
2008年—2012年
中國煤炭技術委員會環境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 [1] 
2009年—2014年
2010年
中國煤炭學會礦山測量專業委員會榮譽委員 [1] 
2010年
《科技導報》常務編委 [1] 
2010年—2014年
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ISPRS)WebGIS工作組共同組長 [1] 
2011年
中國地震學會空間對地觀測委員會副主任 [1] 
2011年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常務理事 [1] 
2011年
神華集團建設數字礦山專家委員會委員 [1] 
2012年
中國地質學會地質災害研究分會委員 [1] 
2012年—2016年
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ISPRS)WebGIS工作組(IV-WG5)合作組長 [1] 
2013年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地質礦產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1] 
2014年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衞星應用委員會委員 [1] 
2014年
國際地球觀測聯盟(GEO)基礎設施局(GEO IIB)成員 [1] 
2014年
國際地球觀測聯盟(GEO)煤炭—環境工作組(GEO WGCE)組長 [1] 
2014年
國際地球觀測聯盟(GEO)能源—環境工作組(GEO WGCE)副組長 [1] 
2014年
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礦山信息化智能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 
2015年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七屆學科評議組成員 [18] 
2016年
中國地震電磁衞星(CSES)任務國際科學家委員會委員 [1] 
2016年—2020年
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ISPRS)大氣環境遙感工作組(WG III-3)組長 [1] 
2017年
國際數字地球學會(ISDE)中國國家委員會委員 [1] 
-
《地球空間信息學、自然災害與風險(Geomatics, Natural Hazards and Risk)》副主編 [1] 
-
中國煤炭學會礦山測量專業委員會名譽委員 [1] 
-
中國地理信息系統協會理 [15] 
-
中國地理信息系統協會理論與方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5] 
-
礦山測量》編委 [15] 
-
地理信息世界》編委 [15] 
-
-

吳立新人物評價

吳立新 吳立新
“吳立新是中國數字礦山的倡導者和國際遙感—岩石力學的引領者。”中南大學評) [1] 
“吳立新與時俱進、審時度勢,他是數字礦山理念的倡導者與數字礦山科研的踐行者。”中國礦業大學環境與測繪學院評) [2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