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礦業大學環境與測繪學院

鎖定
中國礦業大學環境與測繪學院是中國礦業大學下設的二級學院,2000年6月中國礦業大學從採礦系、資源學院和化工學院抽調相關學科、專業組建了環境與測繪學院。
據2022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設有4個教學系,5個本科專業;有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7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領域,1個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類別;有教職工135人,其中教授34人,副教授46人;有在校學生2277人,其中本科生1476人,博士研究生170人,碩士研究生620人,留學生17人。 [1]  [5] 
中文名
中國礦業大學環境與測繪學院
外文名
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Spatial informatics,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簡    稱
中國礦業大學環測學院
創辦時間
2000年6月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中國礦業大學
現任領導
書記:王守剛、院長:李德仁
專職院士數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1人
本科專業
5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8個
專業學位授權領域2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個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7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2個
院系設置
測繪工程系、環境科學與工程系、遙感與地理信息系、國土工程系
地    址
江蘇省徐州市大學路1號中國礦業大學南湖校區

中國礦業大學環境與測繪學院歷史沿革

1953年,創辦測繪工程專業。
1985年,創辦環境工程專業。
1993年,創辦環境科學專業。
1999年,設立測繪科學與技術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2000年,測繪科學與技術獲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同年6月,中國礦業大學從採礦系、資源學院和化工學院抽調相關學科、專業組建了環境與測繪學院。
2001年,創辦地理信息科學專業。
2006年,環境科學與工程獲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
2007年,設立環境工程與科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同年,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入選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2011年,公共管理獲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
2020年,創辦遙感科學與技術專業。 [1]  [5-6] 

中國礦業大學環境與測繪學院辦學條件

中國礦業大學環境與測繪學院院系專業

截至2021年3月,學院設有4個教學系,5個本科專業。 [1] 
教學系:測繪工程系、環境科學與工程系、遙感與地理信息系、國土工程系 [1] 
本科專業:測繪工程、環境工程、環境科學、地理信息科學、遙感科學與技術 [1] 

中國礦業大學環境與測繪學院師資力量

截至2021年3月,學院有教職工135人,其中專任教師109人,教授34人,副教授46人;博士生導師33名,碩士生導師89名,專任教師中有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1人,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全國煤炭教學名師1人,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2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獲得者3人,江蘇省雙創人才3人、雙創博士3人,江蘇社科優青1人,江蘇省特聘教授1人,江蘇省產業教授4人,江蘇省“333人才培養工程”、夏堅白獎獲得者等人才稱號40多人次。 [1]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專職):李德仁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專職):薛勇
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卞正富、胡振琪
中國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入選者:李增科
全國優秀教師:汪雲甲 [17-18]  、高井祥 [19-20] 
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高井祥 [20]  [23] 
全國煤炭教學名師:張書畢 [21-22] 
全國百篇博士論文獲得者:卞正富、汪雲甲
教育部跨世紀、新世紀人才工程入選者:卞正富、胡振琪、張紹良、雷少剛、張明青
江蘇省“雙創博士”:趙東昇、羅萍、黃赳
江蘇省特聘教授:李松年
江蘇省產業教授:薛楊、左都美、季順海
江蘇省“333工程”青年科技領軍人才:卞正富、汪雲甲
江蘇省“青藍工程”省高校跨世紀學術帶頭:汪雲甲、卞正富、吳侃、陳國良
江蘇省“青藍工程”省高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高井祥、吳侃、郭廣禮、雷少剛 [3] 
學院教職工大會暨2021年度工作總結大會 學院教職工大會暨2021年度工作總結大會 [12]

中國礦業大學環境與測繪學院學科建設

  • 學位點
據2022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7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領域,1個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類別。 [1]  [5]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測繪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 [1]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測繪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 [1]  、公共管理 [5]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攝影測量與遙感、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工程、環境工程、數字礦山與沉陷控制工程、環境科學、土地資源管理 [5]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測繪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 [1]  、公共管理 [5]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環境工程、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攝影測量與遙感、環境科學、土地資源管理、數字礦山與沉陷控制工程、自然地理學 [5] 
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領域:測繪工程、環境工程 [5] 
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類別:公共管理(含土地資源管理) [6] 
  • 重點學科
截至2021年3月,學院有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江蘇省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1個,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入選學科7個。 [6]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
江蘇省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建設點:測繪科學與技術
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入選學科:測繪科學與技術、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含環境科學與工程)、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環境工程、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攝影測量與遙感、數字礦山與沉陷控制工程 [6] 
  • 學科評估
學院學科在教育部2017年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測繪科學與技術學科被評為A-(全國排名第三);2019年環境科學與生態學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1] 

中國礦業大學環境與測繪學院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21年3月,學院有“雙萬計劃”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個,國家品牌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入選專業1個,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業2個,江蘇省品牌專業2個,江蘇省“十二五”高等學校重點專業1個,省級精品(優秀)課程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有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江蘇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有江蘇省空間與國土資源信息國際化人才培養基地。 [1]  [8] 
“雙萬計劃”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測繪工程、環境工程 [1] 
國家品牌特色專業建設點:測繪工程、環境工程 [1] 
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礦山測量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16] 
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業:測繪工程、環境工程 [1]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入選專業:測繪工程 [1] 
江蘇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測繪與國土信息江蘇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環境科學與工程江蘇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1] 
江蘇省品牌專業:測繪工程、環境工程 [1] 
江蘇省“十二五”高等學校重點專業:測繪類(含測繪工程、地理信息科學)、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含環境工程、環境科學) [1] 
  • 教學成果
截至2021年3月,學院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省級教學成果獎特等獎1項、二等獎2項;有國家級規劃教材11部,國家級精品教材1部,省部級優秀教材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省級精品教材一等獎3項。 [1] 
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煤炭行業應用型緊缺人才培養體系的創新與實踐、構建多元化教學與實踐體系,培養行業特色測繪創新型專業人才 [25] 
國家級規劃教材:公共管理與土地管理 [24] 
國家級精品教材:測量學 [25] 
省級精品教材:數字測圖原理與方法 [25] 
省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礦業特色的環境類創新人才培養體系與教學模式研究 [15] 

中國礦業大學環境與測繪學院學術研究

中國礦業大學環境與測繪學院科研平台

據2022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有礦山生態修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自然資源部國土環境與災害監測重點實驗室、江蘇省資源環境信息工程重點實驗室、江蘇省老工業基地資源利用與生態修復協同創新中心、江蘇國土資源智庫中國礦業大學研究基地、中非礦山空間信息國際合作研究中心、太空採礦國際研究中心、能源與環境遙感大數據中心、徐州市北斗衞星導航工程研究中心、徐州市環境能源技術研發工程研究中心;有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江蘇省雙創團隊2個。 [1]  [8] 
自然資源部國土環境與災害監測重點實驗室 自然資源部國土環境與災害監測重點實驗室

中國礦業大學環境與測繪學院科研成果

截至2021年3月,學院十二五”以來,共承擔包括國家“973計劃”、“863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部基礎性工作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專項、國家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131項,省部級科研項目60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發明)獎7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6項,行業協會獎51項,其中,一等獎18項,二等獎31項,三等獎21項;在包括Science等重要影響刊物上發表論文兩千餘篇;年均科研經費約4000萬元。 [1] 
重大項目
項目名稱
項目負責人
立項時間
項目類型
集成北斗/Galileo/LiDAR/傾斜攝影的智慧城市三維場景重建關鍵技術研究
卞正富
2019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室內混合智能定位技術——課題
汪雲甲
2016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大型煤電基地景觀生態恢復關鍵技術——課題
雷少剛
2016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災害環境下快速應急定位組網技術——課題
王堅
2016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西部重點礦區土地退化數據庫建設與共享發佈
張書畢
2014
國家科技部基礎性工作專項
西部重點礦區自然地理與環境本地調查
閆慶武
2014
國家科技部基礎性工作專項
重點煤礦區土地退化因素調查
卞正富
2014
國家科技部基礎性工作專項
高強度開採下礦區環境損傷的形成機理與預測
雷少剛、牟守國
2013
973計劃-課題
特大城市室內外無縫定位信號體制與系統構建
汪雲甲
2013
863計劃-課題
典型城市碳核查遙感方法研究
張紹良
2013
863計劃-課題
煤礦採選充採一體化關鍵技術開發與示範
郭廣禮
2012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煤礦區國土資源協調與調控研究
李鋼
2012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中美二氧化碳捕集與封存技術的聯合研究
張紹良
2013
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專項
面向地理國情服務的資源開發地表沉降監測
汪雲甲
2014
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
生態化綜合開發的土地利用規劃技術研究
陳龍乾
2014
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
煤礦區國土資源管理一張圖關鍵技術開發
李鋼
2012
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
資料來源: [9] 
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項目類別
項目名稱
項目負責人
立項時間
重點項目
GNSS+水汽探測研究及其在極端天氣和氣候變 化中的創新應用
/
2017
重點項目
風積沙區超大工作面開採后土地損傷與生態演變 規律及其修復對策研究
卞正富
2013
面上項目
風雲三號C星掩星數據誤差特性和優化算法研究
/
2018
面上項目
基於星載SAR的煤層隱蔽火源探測相關問題研究
汪雲甲
2018
面上項目
乾旱半乾旱閉坑礦山開採後效應及其對植被恢復力 的影響研究
張紹良
2018
面上項目
煤礦區污染場地特徵識別與廢棄植物炭化調控研究
董霽紅
2018
面上項目
基於力學視角的中心城市擴張慣性模擬與調控
李效順
2018
面上項目
煤泥浮選中黏土的表/界面動態特徵及PEO抑制泥化機理
張明青
2018
面上項目
BDS-3/BDS-2衞星聯合精密定軌關鍵技術研究
王潛心
2018
面上項目
城區複雜建築環境下GNSS/UWB/INS/機會信號 協同連續定位關鍵模型研究
李增科
2018
面上項目
關閉礦井地表沉陷機理、規律及預測方法研究
鄧喀中
2017
面上項目
基於自適應節點與降相關技術的GNSS實時水汽 層析理論與方法
張書畢
2017
面上項目
基於代謝途徑的高效微生態菌系降解二氯苯的機理 及過程調控
王麗萍
2017
面上項目
大角度對稱Helmert轉換問題的求解、誤差評估、 更新與組合
常國賓
2017
面上項目
基於格網動態劃分與優化的電離層層析方法
餘接情
2017
面上項目
面向大範圍礦區的BDS非差非組合精密單點定位 模型研究
高井祥
2016
面上項目
煤炭地下氣化高温-地應力耦合環境岩層移動機理與控制
郭廣禮
2016
面上項目
基於空天地監測數據的地下非法開採識別問題研究
汪雲甲
2015
面上項目
基於碰撞理論下多尺度固-液相粒羣形成過程的流 體傳遞機制
湛含輝
2015
面上項目
廢棄礦井瓦斯-水-煤巖相互作用及其兩相流動力學
周 來
2015
面上項目
礦山土地生態系統恢復力研究
張紹良
2014
面上項目
基於多視圖協同訓練的高光譜遙感影像分類
譚 琨
2014
面上項目
基於系統建模的土地非農化碳收支調控研究
李效順
2014
面上項目
礦區復墾土壤重金屬光譜解析及遷移特徵研究
董霽紅
2013
面上項目
傾斜攝影測量多元影像特徵融合匹配策略與方法研究
楊化超
2013
面上項目
基於GNSS/MEMS/WiFi/UWB優化組合的自適應 室內外無縫定位
陳國良
2013
面上項目
顧及採動後多源數據融合的礦區大比例尺地形圖更 新方法研究
王中元
2013
面上項目
廢棄柱式採空區塌陷風險性評價理論和應用研究
鄧喀中
2012
面上項目
基於領域知識的礦山災害感知數據時空演變過程的 聚類模型及應用
閆志剛
2012
面上項目
基於廣義SIFT特徵驅動的LiDAR點雲嚴密配準/平 差模型研究
王永波
2012
面上項目
PS-DInSAR提取山區煤礦開採沉陷參數的方法與 精度研究
卞正富
2011
面上項目
採煤塌陷地泥漿泵復墾土壤肥力退化機理與修復效應研究
陳龍乾
2011
面上項目
煤礦採動區土壤濕度GNSS反射信號遙感模型方法研究
鄭南山
2011
面上項目
數字攝影測量影像目標精密定位與精度估計研究
孫久運
2011
面上項目
GNSS多系統實時釐米級非差定位模型及其質量控制
高井祥
2010
面上項目
面向礦區沉陷監測的SAR影像信息提取關鍵技術研究
鄧喀中
2010
面上項目
煤炭開採的碳效應研究
張紹良
2010
國際合作
特大型橋樑變形監測中單頻GNSS精密定位的可靠 性研究
張秋昭
2018
應急項目
多元介質支撐覆巖移動機理及地表變形調控方法研究
查劍鋒
2016
創新研究羣體
充填採煤的基礎理論與應用研究-2
卞正富
2014
聯合基金
煤炭開發對礦區資源環境的影響模型及應用研究
汪雲甲
2011
聯合基金
黃土丘陵煤礦區採動地裂縫早期發育規律與實時 監測方法研究
黃 赳
2017
資料來源: [7] 
國家科學技術獎(部分)
獎勵類別
獲獎等級
獲獎項目名稱
獲獎年度
國家科技進步獎
二等
土地調查監測空地一體化技術開發與裝備研製
2018
國家科技進步獎
二等
InSAR毫米級地表形變監測的關鍵技術及應用
2018
國家科技進步獎
二等
大型鐵礦山露天井下協同開採及風險防控關鍵技術與應用
2014
國家科技進步獎
二等
全數字化土地資源評價關鍵技術與工程應用
2012
國家科技進步獎
二等
千萬噸礦井羣資源與環境協調開發技術
2012
國家技術發明獎
二等
綜合機械化固體廢棄物密實充填與採煤一體化技術
2012
國家科技進步獎
二等
大同礦區複雜開採條件煤炭火災防治關鍵技術
2012
國家科技進步獎
二等
時空數據挖掘關鍵技術與應用
2010
資料來源: [4] 

中國礦業大學環境與測繪學院合作交流

截至2021年3月,學院與美、德、英、法、加、澳、意、西、俄、波、日、韓、新等2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協作關係,每年有20人次以上教師出國訪學學術交流,每年有5-10名研究生公派海外大學進行聯合培養,有一批本科生按“2+2”、“3+1”、“4+1”等模式與海外名校進行聯合培養或攻讀碩士學位,有30多名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在海外名校深造。 [1] 
學院參加聯合國亞太經濟社會委員會組織的線上研討會並作學術報告 學院參加聯合國亞太經濟社會委員會組織的線上研討會並作學術報告 [10]

中國礦業大學環境與測繪學院文化傳統

  • 文化活動
據2022年2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曾舉辦“為宿舍貼封條,維護假期校園安全”活動、應急疏散逃生演習、“情暖冬日”寒衣補助發放活動等活動。 [11]  [13-14] 
學院應急疏散逃生演習 學院應急疏散逃生演習
學院“情暖冬日”寒衣補助發放活動 學院“情暖冬日”寒衣補助發放活動

中國礦業大學環境與測繪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院長
黨委書記
王守剛
執行院長
鄭南山
副書記
韓福順
教學副院長
周來
科研副院長
王潛心
行政副院長
郭東
資料來源: [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