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濤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北京軍區原副政委、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原書記)

鎖定
吳濤(1912年5月14日—1983年11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遼寧省瀋陽市人。1928年參加革命,1935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前曾擔任中共綏西墾區工委秘書長、組織部部長、宣傳部部長,綏西墾區抗日先鋒隊中隊長,抗日先鋒總隊組織科科長、參謀長,冀熱察挺進軍抗聯支隊政治部副主任,晉察冀軍區第十團政治處主任、政治委員兼中共豐(寧)灤(平)密(雲)中心縣委書記,平北軍分區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員,晉察冀邊區熱西地分委書記、冀察熱遼軍區熱西支隊政治委員,晉察冀野戰軍第八旅政治委員,東北佳木斯衞戍司令部政治委員,合江軍區第三軍分區(富錦)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東北野戰軍炮兵縱隊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第四野戰軍特種兵政治部副主任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第四野戰軍炮兵政治部主任,中央軍委直屬政治部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政治部主任,內蒙古軍區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中共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北京軍區副政治委員兼內蒙古軍區第一政治委員等職。他還是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屆中央委員。 [1]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 
1983年11月4日,吳濤同志在北京病逝,享年71歲。 [1] 
中文名
吳濤
別    名
吳文啓
性    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蒙古族
出生地
奉天省(今遼寧省)瀋陽市施家寨村
出生日期
1912年5月14日
逝世日期
1983年11月4日
畢業院校
中國大學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學    位
學士(法學)
軍    銜
少將(1955年)

吳濤人物生平

吳濤早年經歷

1912年5月14日,吳濤生於奉天省瀋陽市東郊施家寨村一個蒙古族家庭,原名吳文啓。九一八事變前,吳濤家庭是經營地主,有土地約250畝,房屋15間,養騾馬6匹,僱長工7人,每年經濟收入除請僱長工及衣食花用外尚有餘裕。吳濤家中有12口人(父、母、兄二、嫂二,侄子侄女等五)。吳濤是晚生子,兩個哥哥大他20歲左右,因此受到母親的溺愛,家裏人除父親以外,遇事都讓他幾分,養成一種自尊心好面子,不屈服於旁人。由於從小沒有參加過勞動,沒受過苦,不知物力艱難,用錢手大。 [2] 
1918年,吳濤7歲時入施家寨村國民小學讀書,在家住宿,每日走讀。 [2] 
1923年,吳濤12歲時入古城子高級小學校讀書,在校住宿。讀小學時,吳濤課外好看舊小説,如精忠説岳,岳飛母親在他背上刺“精忠報國”,後來岳飛做了民族英雄的故事,給他留下很深印象。吳濤在高小讀書的時候,日本軍經常在南滿鐵路兩側進行軍事演習,拉着大炮,騎着大馬,隨便斷絕交通,任意糟蹋莊稼,對中國人態度蠻橫。南滿鐵路兩側不準小孩玩耍,不準橫穿鐵路,違者非打即罵,甚至灌煤油灌涼水。吳濤對這些事情非常痛恨。 [2] 
1925年,吳濤14歲時高小畢業。同年考入奉天省立第一中學讀書。當時正處在東北軍連年出兵作戰,增加了東北人民繁重的捐税負擔。同時日本加緊對東北的經濟掠奪,獨霸東北市場。農產品對外銷路很少,特產大豆只能銷給日本,價格壓得很低,穀賤傷農,農村多破產。此時江南正處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反對軍閥、反對帝國主義的思想經常由進步教員向同學們灌輸。吳濤在初一時,一位史地教員程先生,經常教育同學,對內要民主自由、對外要獨立平等。 [2] 
1928年秋,吳濤在瀋陽參加了拒絕日本在臨江設立領事館的遊行示威運動,初步啓發了民族民主的革命思想。 [2] 
1929年,吳濤18歲時上高中一年級。同年夏,吳濤入關內考入北平中國大學預科(北平中國大學大學部法預科第十三班學生)。 [2] 
1931年9月,吳濤20歲時升入大學本科法政系政治專業(大政十三班)。九一八事變後,日寇侵佔東北,家鄉淪陷,山河破碎,民族義憤,怒髮衝冠。吳濤當時積極參加反日救國運動,奔走呼號,罷課遊行,貼標語,撒傳單,向羣眾宣傳,向政府請願出兵東北收復失地。當時,吳濤班政治經濟學、政治思想史、哲學教授有李達呂振羽黃松齡,再有魯迅施存統的臨時講學,對他的教育很大。吳濤對範長江有關蘇聯社會主義的報道尤為印象深刻。 [2] 
1935年7月,吳濤獲中國大學法學學士學位 1935年7月,吳濤獲中國大學法學學士學位
1935年7月,吳濤24歲時大學本科畢業,獲法學學士學位。在校期間,吳濤積極參加中共地下黨領導的抗日救亡學生運動。10月,一二·九運動前夕,吳濤在北平由齊志仁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無候補期。吳濤積極參與之後的一二·九運動和一二·一六運動,遊行示威以後又參加了各校學生救亡大會。 [2] 
1936年2月5日,吳濤參加學聯在北平大學法學院召開的救亡大會。學生剛散會出校門被軍警包圍,當場逮捕20餘同學,其他學校也逮捕一批。吳濤被押解到東北憲兵第三大隊(東北憲兵未隨張學良南下,當時憲兵司令是邵文凱,受宋哲元指揮),罪名是集眾宣傳,侮辱國家。當晚由該大隊副過了一次堂,問誰領導開的會,哪裏通知的。吳濤答是看學校學生會通告欄上寫的開救亡會議,東北已經淪亡五年,抗日救亡人人有責。第三天送到憲兵司令部看守所羈押。同時被捕的有白乙化,到看守所住一個房子裏有徐明。在憲兵司令部又過了一堂。問你什麼時候參加共產黨?吳濤説我不是共產黨員。問共產黨好不好?吳濤説不知道。接着他説我們家鄉淪亡五年,誰抗日我贊成誰。問你以後還侮辱政府不?吳濤説要求政府抗日並不是侮辱。2月12日,吳濤一批學生被學校出保釋放。因為同時被捕多人,吳濤未暴露身份。被捕時間一共8天,沒有失掉黨的關係。3月,吳濤由組織上介紹到綏西東北墾區工作(綏遠包頭以西河套地區,東北義勇軍退至關內的一部分在河套開墾,北平200多名青年學生到該處工作,名義上是實業部領導,實際上是共產黨領導)。吳濤在黨內擔任墾區工委秘書長、組織部長、宣傳部長。在將近兩年的過程中,吳濤參加過挖渠(從黃河引水經過水渠灌溉土地)、割麥子、打場、修建房屋等勞動。黨在墾區是秘密的活動,宣傳羣眾抗日救亡。吳濤等曾發動羣眾慰勞綏東抗戰,西安事變後還在扒子補隆鎮(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新安鎮)召開了羣眾大會,公開擁護張、楊反對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他們對青年學生出身的墾民進行了一些社會科學教育,如大眾哲學、政治經濟學、歷史唯物論等。當時墾區已藴藏大批革命青年。 [2] 

吳濤全面抗戰時期

1937年,“七七”事變後,我黨發動全面抗戰,號召地方黨組織抗日武裝。9月,日寇佔領歸綏,吳濤等在墾區組織暴動,成立抗日先鋒隊,吳濤任總支委員和中隊長。部隊經蒙古到陝北府谷、神木,進至晉西北河曲偏關岢嵐一帶,受山西省委及一二〇師領導。當時部隊有200餘人,有60餘名大、中學生,40幾名黨員。墾區其餘有一批派到傅作義軍工作(後來也都退出),婦女兒童及一部分不適軍隊工作的同志均送到延安。 [2] 
1938年春,部隊擴大改為抗日先鋒總隊,進至雁北三五九旅領導。吳濤擔任組織科長和參謀長,負責收編部隊等工作。王震同志親自給吳濤等上課。在旅政治部組織科工作期間,吳濤隨王恩茂主任到七一七團見習檢查部隊政治工作,對於軍隊黨政工作開始有了認識。 [2] 
1939年3月,先鋒總隊奉命撥給冀熱察挺進軍蕭克部,與李運昌支隊合編,改為華北人民抗日聯軍(簡稱抗聯)支隊,由李運昌任司令員、白乙化為副司令員,朱其文為政治部主任,吳濤為政治部副主任,負責參加平西反敵人十路圍攻的戰鬥,及開闢永定河北地區,擴大房(山)、淶(水)、涿(縣)地區等戰鬥。 [2] 
1940年1月,抗聯支隊改編為晉察冀軍區第十團,白乙化任團長,吳濤任政治處主任(當時無政委)。4月,為了完成冀熱察挺進軍三位一體任務,鞏固平西,堅持冀東,開闢平北,吳濤團奉命於4月20日通過平綏鐵路進至平北察哈爾省的延慶、赤城,河北省的昌平、順義、懷柔密雲,偽滿熱河的豐寧、灤平等地。當時抗日戰爭已進入相持階段,開闢地區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平北地區處於平綏路以北、平古路以西,北邊是偽滿洲國,西邊是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南邊是北平城,,敵人統治很嚴。北部地瘠民貧,人口稀少,南部面臨大城市地處平原不易站住腳。但也有它的有利一面,那就是三個偽政權的結合部(偽滿政權、偽蒙疆政權、偽汪精衞政權)。平北敵人均是聯繫較差,這邊掃蕩那邊不掃蕩,給我軍以活動空隙。由於1938年鄧、宋支隊(鄧華宋時輪支隊)往返路過平北,給人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共產黨八路軍抗日堅決是老百姓的隊伍,愛護老百姓,給我軍開闢工作造下了很好的條件。並且事前已經有一個小遊擊隊和一個工作組在該地區活動,這樣吳濤等就開始了軍事行動和地方工作。由於我軍一到新地區就乘敵不備打下據點,取得連續的軍事勝利,在勝利的形勢下立即開闢羣眾工作建立政權,因此站住了腳。 [2] 
1941年2月,吳濤擔任第十團政治委員,11月後兼中共豐(寧)灤(平)密(雲)中心縣委書記。在軍分區和地委的領導下殘酷的鬥爭開始了,敵人連續的掃蕩,使我軍不能休整。尤其是敵人“三光”政策(燒光、殺光、搶光)在偽滿邊境造成長300裏,縱深60裏的無人區。羣眾無處安身,部隊經常流動,戰鬥頻繁,部隊傷亡大,羣眾情緒低落,地方工作基礎是很薄弱的。根據上級黨的指示,十團下了最大的決心堅持豐(寧)灤(平)密(雲)和灤(平)昌(平)懷(柔)地區的鬥爭。首先由團機關抽調四十餘名幹部帶領工作人員有計劃的開展地方工作。當時把團政治處組織股長、民運股長和十幾名幹事,由團參謀處抽調參謀副官,供給員等幹部,抽調一部分部隊分散到縣區組織游擊隊。幾個月後各區都建立起抗日政權和縣區武裝,團結了羣眾,摧毀了敵人區村政權,打擊了漢奸特務的活動。在無人區地帶設立若干交通聯絡站,由外區運進糧食在山溝隱蔽。平時做情報及交通工作,並逐漸爭取羣眾回來堅持生產鬥爭,部隊通過無人區時供給糧食情報,減少了部隊行動的困難,工作轉向勝利。為了紮下根鞏固下去,接着大量開辦各種訓練班,訓練積極羣眾參加工作,地方工作有了本地人工作也逐漸生根了。冬季農閒進行擴軍工作,部隊得到補充。部隊還開始以連為單位分散行動,有時適當集中再分散,開展積極的游擊戰,積小勝為大勝,並爭取到兩個偽軍連隊的反正,一個是偽警防隊一箇中隊,一個是偽滿通化大隊的一個連,增長了羣眾的勝利信心,提高了部隊的戰鬥情緒。由於敵人對遊擊根據地經常反覆的侵擾,時間長了羣眾無法生產,結果羣眾主動的支應敵人,甚至對我軍隱瞞。後來我軍又將類似這樣地區的村莊,主動的建立起兩面政權,並確定靠近敵區的村莊,建立單一的兩面政權,一套村幹部做抗日工作允許其應付敵人。靠近根據地的村莊建立雙重的兩面政權、兩套幹部,一套抗日干部敵人來了就跑,一套應付敵人的幹部受抗日村幹部領導。這樣羣眾感到既能抗日又能生產。吳濤團參加了開闢平北抗日根據地的鬥爭,並在鬥爭中不斷的取得勝利,戰鬥中繳獲較多,部隊武器裝備加強了,比其他團的武器裝備較好,經常單獨活動,受到挺進軍司令部的電報表揚。 [2] 
1942年早春,十團政委吳濤(左一)和戰友在密雲縣長城合影 1942年早春,十團政委吳濤(左一)和戰友在密雲縣長城合影
1942年1月,吳濤任晉察冀軍區步兵第十團政治委員。 [2] 
1943年3月,吳濤被調到晉察冀軍區平北(第十二)軍分區擔任政治部副主任。5月,吳濤任晉察冀軍區平北支隊政治部副主任(第十二軍分區改為平北支隊)。  [2] 
1944年秋,擔任平北軍分區政治部主任的吳濤 1944年秋,擔任平北軍分區政治部主任的吳濤
1944年1月,吳濤改任平北支隊政治部主任。7月,吳濤任晉察冀軍區冀察軍區平北(第十二)軍分區政治部主任(冀察軍區成立,平北支隊恢復為第十二軍分區)。同年夏,吳濤參加晉察冀中央局黨校的整風運動,學習毛主席的整風文件,從思想上展開了反對主觀主義、教條主義的批判,對個人歷史進行了審查。8月,吳濤參加了晉察冀軍區在阜平白崖召開的高級幹部會議,會上總結了軍事政策,批判了當時的正規化集中作戰的思想,號召開展廣泛羣眾性的游擊戰爭,並提倡主力部隊地方化,大膽向敵人縱深敵區發展開闢新敵區,拔出敵人孤立據點擴大根據地。總結了統一戰線工作,對以前的右傾機會主義作了批判。同時總結和批判了過去鋤奸政策的過左,批判了對民運工作的取消思想,提倡開展大生產運動。會後吳濤參加領導了平北的整風運動,開展熱西地區工作。 [2] 
平北軍分區副政委吳濤在赤城縣大海陀南碾溝駐地 平北軍分區副政委吳濤在赤城縣大海陀南碾溝駐地
1945年3月,吳濤改任平北軍分區副政委兼中共晉察冀邊區平北地委熱西地分委書記、晉察冀軍區冀察軍區熱西支隊政委。日本投降後,10月,晉察冀野戰軍組建,平北四個團組建成野戰軍第八旅,吳濤到該旅擔任政治委員。 [2] 
1946年春,吳濤結婚照,攝於晉察冀軍區所在地張家口鵰鶚堡 1946年春,吳濤結婚照,攝於晉察冀軍區所在地張家口鵰鶚堡
1946年7月,吳濤調到東北工作。當時正處四平失守長春撤退,吳濤被分配在佳木斯衞戍司令部任政治委員。9月,吳濤兼任東北民主聯軍合江軍區第三軍分區(富錦)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 [2] 
1947年8月,吳濤調任東北民主聯軍炮兵司令部政治部副主任。 [2] 
1948年1月,吳濤任東北野戰軍炮兵司令部政治部副主任。8月,吳濤改任東北野戰軍炮兵縱隊政治部主任。10月1日,在錦州外圍作戰時,炮兵配合第三縱隊攻打義縣城,炮兵司令員朱瑞不幸犧牲,吳濤也負重傷。 [2] 
1949年3月,四野特種兵司令部成立,吳濤在特種兵政治部任副主任。7月,吳濤任第四野戰軍特種兵團青年幹部學校(武漢)校長。 [2] 

吳濤建國之後

1950年5月,四野特種兵司令部改為炮兵司令部,吳濤改任四野炮兵政治部主任。10月,吳濤任松江省哈爾濱市人民政府委員。 [2] 
1951年2月,四野炮兵政治部撤銷,吳濤被調到軍委直屬政治部工作。 [2] 
1951年2月至1955年9月,吳濤先後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直屬政治部主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直屬機關黨委副書記。 [2] 
1954年7月, 吳濤當選為北京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2] 
1955年9月,吳濤被中央軍委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2] 
吳濤少將1955年授銜照
吳濤少將和夫人 吳濤少將和夫人
1955年9月至1959年2月,吳濤先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政治部主任、總參黨委副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黨委委員。 [2] 
1955年9月,吳濤任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監察委員會委員。 [2] 
1956年12月,吳濤當選為北京市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市政府委員。 [2] 
1958年6月,吳濤當選為北京市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市政府委員。 [2] 
1959年,吳濤任中共中央華北局委員。 [2] 
1960年2月,出席軍委擴大會議領導合影,紅圈處為吳濤 1960年2月,出席軍委擴大會議領導合影,紅圈處為吳濤
1959年2月至1967年4月,吳濤先後任內蒙古軍區副政治委員、黨委副書記。 [2] 
1960年10月,出席軍委擴大會議領導合影,紅圈處為吳濤 1960年10月,出席軍委擴大會議領導合影,紅圈處為吳濤
1963年4月,吳濤任中共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 [2] 
1967年4月至1972年5月,吳濤先後任內蒙古軍區政治委員、黨委書記。 [2] 
1969年4月,吳濤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2] 
1971年5月,吳濤任中共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 [2] 
1980年,吳濤書法 1980年,吳濤書法
1972年5月至1978年3月,吳濤先後任北京軍區副政治委員兼內蒙古軍區第一政治委員、黨委書記。 [2] 
1973年8月,吳濤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十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2] 
1975年1月,吳濤當選為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2] 
1977年8月,吳濤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2] 
1983年11月4日,吳濤在北京病逝,享年71歲。 [2] 

吳濤詩詞

十三陵
一九四五年秋
依然松柏青,沖天曉日紅,
高歌戰馬背,直上十三陵。
轉移
一九七八年九月一日
落日照征途,轉移行蒼暮。
軍食午未炊,飢腸鳴轆轆。
百里半九十,山村鵲歸樹。
夜襲白馬關,朝發石磄路。
奮起揮干戈,誓死殲倭奴。
(1978年回憶平北抗戰)
四海冶
一九四六年春
老嶺盤道狹,滿山放桃花,
汗汲戰馬背,北望是故家。
返東北
一九四六年四月
家逾十年別,人經百戰歸,
烽煙猶未熄,不能解征衣。
紀念白乙化暨戰死平北諸烈士
1963年12月9日
綏西共起先鋒隊,平北同徵燕山碎。
戰旗鮮明為解放,直搗黃龍志堅最。
冬邁黃河風雪暖,春踏長城江山媚。
抗戰烽火燎原起,廝殺倭寇如狂醉。
破曉殺敵古北口,黃昏又戰青龍背。
大隊躡腳夜入營,鬼子漢奸貪酣睡。
刃卷力竭恨未消,那抵“三光”滔天罪。
燕山兄弟喜白龍,白河兩岸旌旗會。
崢嶸乙化雄膽略,艱險當前不後退。
雷厲風行似閃電,堅定頑強智聰慧。
敵後艱危共甘苦,飲冰吞雪眠無被。
鬥爭誰敢談生死,前赴後繼不灑淚。
(注:為紀念1935年12月9日北平爆發的抗日愛國學生運動28週年而作。)
吳濤詩詞手稿

吳濤所獲榮譽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2] 

吳濤墓址

吳濤將軍墓 吳濤將軍墓
吳濤將軍墓位於赤城功勳園內。
參考資料
  • 1.    高文、王水等.《遼寧文史資料選輯 第39輯 遼寧文史人物錄》:遼寧人民出版社,1993.12:第404頁
  • 2.    吳濤將軍自傳  .北京市密雲區人民政府.2022-04-27[引用日期2023-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