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冀熱察挺進軍

鎖定
冀熱察挺進軍,是抗日戰爭時期成立的一支革命隊伍。1939年2月7日,為開闢冀熱察地區,在八路軍第4縱隊的基礎上組建冀熱察挺進軍,歸晉察冀軍區指揮。肖克任司令員,陳漫遠任政治委員,程世才任參謀長,伍晉南任政治部主任。下轄鄧華指揮的第十一支隊,宋時輪指揮的第十二支隊。同年9月,以冀東抗日聯軍編為第十三支隊。挺進軍成立後,粉碎了敵人對平西抗日根據地的5路進攻,相繼開闢了平西、冀東、平北地區,創建了冀熱察根據地。1942年2月,晉察冀軍區精簡整編,挺進軍番號撤銷,所屬部隊分別編為第十一軍分區(平西)、第十二軍分區(平北)、第十三軍分區(冀東),歸晉察冀軍區直接指揮,挺進軍司令員肖克任晉察冀軍區副司令員。 [1] 
中文名
冀熱察挺進軍
成立時間
1939年2月7日
司令員
肖克

冀熱察挺進軍組建背景

1938年5月,八路軍為執行中共中央關於開展冀東敵後游擊戰爭,創建以霧靈山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的戰略任務,以第120師和晉察冀軍區部隊各一部在平(今北京)西地區組成八路軍第4縱隊。6月,第4縱隊挺進冀東,配合中共冀熱邊特委於7月發動冀東20餘縣20餘萬人舉行暴動,組成約10萬人的抗日武裝。10月,第4縱隊和冀東抗日武裝在西移途中遭受重大損失。 [2] 
1938年11月25日,中共中央決定成立冀熱察(熱察,即熱河、察哈爾,今分屬河北、遼寧、山西、內蒙古)挺進軍和中共冀熱察區委,擔負繼續開闢平西、平北、冀東抗日根據地的任務。 [2] 

冀熱察挺進軍部隊組建

1939年2月7日,由第4縱隊和冀東抗日武裝正式組成冀熱察挺進軍,歸晉察冀軍區領導,蕭克任司令員,程世才任參謀長(後徐德操),伍晉南任政治部主任。第4縱隊番號撤銷,其第11、第12支隊和冀東抗日武裝依次改編為冀熱察挺進軍第11、第12支隊和冀熱察抗日聯軍,共5000餘人。同時,成立以蕭克為書記的冀熱察軍政委員會和以馬輝之為書記的中共冀熱察區委,統一領導創建抗日根據地的工作。 [2] 

冀熱察挺進軍對敵鬥爭

1939年4月,挺進軍遵照八路軍總部關於暫停進軍冀東,以鞏固與發展平西抗日根據地為當前任務的指示,分兵兩路開闢新區:一路東出永定河以北地區;另一路南進淶水、房山、涿縣(今涿州)平原,相繼建立了5個聯縣政府,部隊發展到1.2萬餘人。 [2] 
1939年9月,冀熱察軍政委員會提出“鞏固平西、堅持冀東、開展平北”的方針。11月,挺進軍按照晉察冀軍區的整編計劃,將第11支隊與房淶涿遊擊支隊編為第6、第7團;第12支隊及平西遊擊支隊一部編為第9團;冀熱察抗日聯軍及平西遊擊支隊一部編為第10團;由冀東調到平西整訓的部隊編為第12團;冀東包森支隊編為第13團。整編後,各主力團和部分地方游擊隊,進行了近3個月的政治、軍事訓練,部隊日益鞏固,戰鬥力進一步提高。 [2] 
1940年3月,平西的部隊粉碎了日偽軍9000餘人的“十路圍攻”。4~7月,第10、第7團相繼挺進平北,第12團回到冀東。7月、12月,分別成立冀東軍分區和平北軍分區,隸屬挺進軍,分轄第12、第13團和第10團。至1942年初,挺進軍在冀熱察邊界地區共建立3個專員公署、19個聯縣政府和兩個辦事處,轄區人口約250萬,主力部隊發展到2萬人,地方武裝發展到1萬餘人,先後粉碎日偽軍1000餘人至4萬餘人的“掃蕩”近30次。 [2] 

冀熱察挺進軍部隊改編

1942年2月2日,冀熱察挺進軍番號撤銷,在平西成立第11軍分區,轄第7、第9團;平北、冀東軍分區分別改稱第12、第13軍分區,均歸晉察冀軍區直接指揮。 [2] 

冀熱察挺進軍機構舊址

八路軍冀熱察挺進軍司令部舊址,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門頭溝區齋堂鎮。1939至1940年冀熱察挺進軍司令部設在馬欄村一四合院中,院坐北朝南,大門位於東南角,共有瓦房十間,保存完好。后辟為陳列館。陳列館佔地面積680平方米,建築面積131平方米,展陳面積48.2平方米。分4個展室,第一展室陳列內容為冀熱察挺進軍成立前後開闢平西抗日根據地的過程;第二展室陳列內容為挺進軍戰鬥歷程,重點反映挺進軍粉碎日寇十路“圍剿”,實現“鞏固平西,堅持冀東,開闢平北”的戰略意圖;第三展室陳列內容為馬欄村抗戰鬥爭史,展示了馬欄村人民在抗戰時期進行遊擊戰、破襲戰、地雷戰的史實;第四展室恢復司令部舊址原貌,以陳列馬燈、八仙桌、太師椅、檔案櫃、文件罐等實物為主,另有反映馬欄村村貌的沙盤。全部展覽資料照片135幅、文字介紹16幅、圖表3幅、油畫4幅、連環畫2組8幅、拓片2張、沙盤1個,實物108件。陳列館外圍有張蘭珠就義遺址、張秀林跳崖遺址、扔地雷遺址和多處抗戰時期的防空洞。舊址東北側另建有錄像室。 [3] 
參考資料
  • 1.    鄭惠等主編.中國共產黨通志 中.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1601
  • 2.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委員會編.中國軍事百科全書 第二版.北京: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14:407
  • 3.    段柄仁主編;《北京文物百科全書》編輯部編.北京文物百科全書.北京:京華出版社,2007: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