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應箕

鎖定
吳應箕(1594年-1645年),始字風之,後更字次尾,號樓山,南直隸貴池縣興孝鄉(今屬安徽省池州市石台縣大演鄉高田)人。明末著名社會活動家、文學家、復社領袖和抗清英雄。 [3]  [6] 
吳應箕幼從學於舅父李首川,16歲參加科舉考試,20歲補為博士弟子生員。八試南闈不第,49歲中副榜,與侯方域、陳定生、冒闢疆、方以智結為摯友,成為“復社”領袖人物之一。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執筆撰寫了有140名士子署名的《留都防亂公揭》,揭露鞭撻了魏忠賢黨羽阮大鋮持權當道,破壞抗清的罪惡勾當。明亡後,阮大鋮受南明皇帝朱由崧重用,捕殺復社文人,吳應箕躲避回鄉。清順治二年(1645年),清兵渡江,朱由崧被俘,應箕在家鄉起兵,與徽州金聲相呼應,配合抗清,一度佔領貴池、石埭等地。是年冬,率義軍在貴池泥灣山口阻擊渡江南下的清軍,因寡不敵眾,敗退回山,後退守壓氣培(今稱烏鴉培)兵敗被擒,十月十七日就義於池州城外石灰衝,其家人百餘口和義軍將士全部殉難。 [5] 
吳應箕曾參加復社,起草《留都防亂公揭》揭露討伐阮大鋮。清兵破南京後,在其家鄉堅持抗清,被執不屈死。 所著《讀書止觀錄》,輯匯中國先秦以來讀書古訓和讀書掌故,既昭示了讀書之法,又可察為人之道。與張溥張採、陳子龍、夏完淳併為復社領袖。 [2-4]  吳應箕著述甚豐,主要有《國朝記事本未》《東林本末》。 [5] 
次尾
樓山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南直隸貴池縣興孝鄉(今屬安徽省池州市石台縣大演鄉高田)
出生日期
1594年10月24日 [1] 
逝世日期
1645年12月4日 [1] 
主要作品
國朝記事本末
東林本末
嘉朝忠節傳
留都見聞錄
讀書止觀錄 展開
主要作品
國朝記事本末
東林本末
嘉朝忠節傳
留都見聞錄
讀書止觀錄
樓山堂集 收起
本    名
吳應箕
屬    相

吳應箕人物生平

吳應箕因兄弟五人排行第四,故字次尾。
幼小聰明好學,師從舅父、源頭李人李首川(貢士,授海州訓導,善課)。李首川見其才氣過人,日後必成大器,以女許配之。
吳應箕 吳應箕
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吳應箕赴南都直隸句容應童子試,未中而歸。
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上江分設提學,應池州府試補博士弟子生員。
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始至金陵赴南都試,未入考場而歸。以後又七試南都不第。直至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49歲時才以鄉試副榜貢入京。
明崇禎三年(1630年)秋,吳應箕五應南都試不第,大會復社之士張溥等,並與同鄉劉誠在南京創立“國門廣業社”。與有“明季四公子”之稱的方以智、陳定生、侯方域冒闢疆成為好友。
明崇禎十年(1637年)正月,回到家鄉,親眼目睹因久旱無收,百姓挖食觀音土的慘景,悲憤而作《食土行》。其大量詩作如《無雞行》《有客》《耕田苦》等表達了對百姓深切的同情,對明末黑暗社會的有力控訴。
明崇禎八年(1635年),曾因製造“明末六君子”慘案臭名昭著遭削職的阮大鋮避居南京,後在南京組織“羣社”,與復社相抗衡。
明崇禎十一年,吳應箕與顧杲、陳定生三人共同商議並親自執筆撰寫《留都防亂公揭》,經140餘名士署名,公開發表。曰:“其惡愈甚,其焰愈張,歌兒舞女充溢後庭,廣廈高軒照耀街衢,日與南北在案諸逆交通不絕,恐嚇多端。”公揭發表後,阮大鋮“潛跡南門之牛首,至不敢入城。向之裘馬馳突,廬兒崽子,焜耀通衢,至此奄奄氣盡矣!”(陳定生《防亂公揭本末記》)。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破北京,明亡。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五月,福王朱由崧南逃至南京,建立南明政權,阮大鋮因鳳陽總督馬士英的舉薦,被起用為兵部右侍郎,不久晉為兵部尚書。阮大鋮以為《留都防亂公揭》為周鑣(南都禮部郎中)所倡,先下週鑣和雷縯祚入獄,造《蝗蝻錄》,捕殺復社人士,吳應箕冒險入獄探望,險遭阮大鋮急遣的騎兵抓捕,躲避回鄉。
順治二年(1645年)閏六月,吳應箕被南明隆武皇帝朱聿鍵授以池州推官監紀軍事。同月,原明僉都御史金聲在績溪起兵抗清,吳應箕在貴池舉兵響應,以計連復建德、東流等縣,聲勢大振。九月金聲兵敗被俘,十月十七日應箕因寡不敵眾,在壓氣培(今石台縣牯牛降)被清兵擒獲,行至池州城外石灰衝(雞罩山)被殺,流下絕命詩一句:“半世文章百世人”。 [4] 

吳應箕後世紀念

吳應箕殉難後,當地羣眾紛紛披麻帶孝到其就義處弔唁,後人將雞罩山改名為麻衣灣,並豎立“吳次尾先生殉難處”石碑,將池州城西大街改名為“樓山街”,將其遺產立為“樓山助學基金會”,並在池州城東的白牙山下建造“吳公祠”。
明史》稱他:“善今古文,意氣橫厲一世。”事蹟編入《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諡忠節,又諡文列先生,並被孔尚任寫入《桃花扇》。 [4] 

吳應箕著述名錄

吳應箕著《讀書止觀錄》 吳應箕著《讀書止觀錄》
吳應箕著述甚豐,有《國朝記事本末》《東林本末》《嘉朝忠節傳》《留都見聞錄》《讀書鑑》二卷、《讀書種子》二十卷、《復社姓氏錄》二卷、《友鑑錄》《續觚不觚錄》《宋史》五十卷、《盛事集》三十卷、《讀書止觀錄》等等,今傳有《樓山堂集》二十七卷。

吳應箕相關文獻

吳應箕明史

吳應箕,字次尾,貴池人。善今古文,意氣橫厲一世。阮大鋮以附璫削籍,僑居南京,聯絡南北附璫失職諸人,劫持當道。應箕與無錫顧杲、桐城左國材、蕪湖沈士柱、餘姚黃宗義、長洲楊廷樞等為《留都防亂公揭》討之,列名者百四十餘人,皆復社諸生也。後大鋮得志,謀殺周鑣,應箕獨入獄護視。大鋮聞,急遣騎捕之,應箕夜亡去。南都不守,起兵應金聲,敗走山中,被獲,慷慨就死。其同時舉兵者有尹民興、吳漢超、龐昌胤、謝球、司石磐、王湛、魯之璵

吳應箕南疆繹史

吳應箕字次尾,號樓山;貴池人。善今古文辭,意氣橫厲一世;復社領袖也。崇禎壬午,以鄉試副榜貢入京,公卿以下鹹加禮異,視其臧否為榮辱。先,阮大鋮在南都,應箕集諸名士出「防亂公揭」噪逐之。大鋮弗敢較;然憤甚,欲得而甘心焉。後周鑣下獄,應箕入視,大鋮急捕之;乃乘夜亡命去。左兵南下,獄始解。
南都不守,起義旅應金聲攻池州,復建德、東流數縣。大兵逼戰,潰;匿婺源、祁門界。被獲不屈;將戮之市,應箕曰:『此非死所』!至松林,曰:『可矣』!一卒以刀擬之;叱曰:『吾頭豈汝可斷邪』!乃伸頸,謂總兵黃某曰:『以此煩公!然毋去吾冠,將以見先朝於地下也』。其就刑處,至今血跡猶存,灑之不去。
「勘本」曰:如皋冒襄序「樓山文集」有云:『樓山之為人,卓犖淹通,豪俊負大志。一貧諸生,揮金帛娛聲色。好面折人過,與公卿大夫辯論是非得失;赴人患難,緩急如不及。至經史證據、國家關係、時勢安危、方輿形勝以及兵賊戰守攻擊之成敗,無不抵掌而談,掀髯長嘯,唾罵痛哭而後已。又議者謂:崇禎間處士橫議,擅操國政、要挾公卿,為漢亡故事。試思甕牖繩樞,幹螢朽蠹,與朝廷似有間;乃一聞國變,皆譭棄身家,上滅宗祀、下殺妻子,斷頭碎骨,浩然不顧以報二祖、列宗之教養,自非讀書明道、窮理養氣、羣居確然、切磋砥礪,安能以天下己任、以綱常名教共肩至此』!小東林,樓山所首倡。方大鋮之必欲殺之也,嘗語歸德侯方域曰:『今有欲吾謝大鋮而可轉禍為福者,豈不為範滂所笑哉』!

吳應箕國壽錄

應箕,字次尾,貴池人,以文章名世,好交天下士。有所點定古今書,後學得其筆墨,引以為重。乙酉閏六月,各郡縣兵起,應箕傾家,募士數千,復貴池。久之,各師潰,貴池亦遂陷。應箕被執,從容謂主將曰:“吾分必死,但有三事得相假,即地下無所恨。”主將問曰:“何?”應箕曰:“起義自我,無與百姓事,我以身殉,諸可勿問。二曰,我有遺書若干藏某處,願得付某生,勿並災身後筆墨。三曰,我有弱女,已字某,未歸,願得吾目前觀其成偶。”主將高其義,皆如應箕言,因欲曲宥之,應箕曰:“即生我我必自殺。”於是正襟南向而遇害。
參考資料
  • 1.    王寶先.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輯 750 歷代名人年譜總目.台灣:文海出版社,1980:130
  • 2.    《吳應箕研究》 章建文著 安徽大學出版社
  • 3.    從性情之正到性情之美 ——吳應箕的性情詩論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12-08]
  • 4.    吳應箕  .石台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9-16]
  • 5.    戎毓明主編;王儀之,方平,葉洪渠等副主編.安徽人物大辭典.北京:團結出版社.1992.第302頁
  • 6.    傅璇琮,許逸民,王學泰等主編.中國詩學大辭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第55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