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吐哺握髮

(漢語成語)

鎖定
吐哺握髮,是漢語的一則成語,語出西漢·司馬遷史記·魯周公世家》。 [1] 
這則成語意謂洗髮時多次挽束頭髮停下來不洗,進食時多次吐出食物停下來不吃,急於迎客;後用於形容為延攬人才而忙碌操心。其結構為聯合式,在句子中可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1] 
中文名
吐哺握髮
拼    音
tǔ bǔ wò fà
近義詞
握髮吐哺禮賢下士揮沐吐餐吐哺捉髮
反義詞
目中無人盛氣凌人居高臨下
出    處
《史記·魯周公世家》
注    音
ㄊㄨˇ ㄅㄨˇ ㄨㄛˋ ㄈㄚˋ

吐哺握髮成語出處

“我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史記·魯周公世家》) [1] 
後人據此提煉出“吐哺握髮”這則成語,也作“握髮吐哺”。

吐哺握髮成語典故

周朝最早的王是周文王,他的兒子周武王推翻了殷紂王。武王快要病死時,把江山傳給了兒子周成王,但成王年幼,因此,武王臨危之際,就把弟弟周公召來,託付説:“你可要好好協助你侄兒執掌天下啊!”於是,成王成年以前,就由周公處理政事。
周公不但足智多謀,而且為人忠誠,過去協助武王討伐紂王,如今代替武王執掌江山,心裏卻毫無竊奪之意。可是朝廷裏卻有人非議説:“總有一天,他會把王廢了,自己來當王。”於是,真的有人打着防止周公篡奪天下的旗號,起來叛亂,想把周公推翻,把周朝的江山據為己有。周公憑藉自己的能力,還是把他們全都鎮壓了下去;周公還制訂了國家的禮法,使得長幼、君臣有序,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周公“制禮作樂”。等到侄子長大成人,天下安定,周公便將朝政還給了他。周成王知道自己能執掌天下,全靠叔叔的輔佐,故而對周公非常敬重。周公有個兒子,叫伯禽。周成王為了表達對周公的感激之情,打算把魯國封給伯禽。
伯禽臨出發時,周公把兒子叫到跟前説:“你到魯地後一定要記住,要勤於政事,你知道我是怎麼管理周朝天下的嗎?只要有人來找我,哪怕我正在吃飯,也立刻接待。有時飯剛到嘴邊,有賢臣求見,馬上又把飯碗放下,先出來接待;有時正在洗髮,有人求見,顧不上束頭髮,就趕緊先把頭髮攥在手裏,先出來迎接。‘一飯三吐哺,沐浴三握髮。’這樣才能把國家治理好。” [4] 

吐哺握髮成語寓意

吐哺握髮這個典故表明了人才的重要性。誰能得到人才,並能正確發揮人才的作用,誰就會由衰而盛,由弱變強;如果失去人才,則會由盛而衰,由強變弱,直至滅亡。管子説:“爭天下者, 必先爭人。”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引才的關鍵是引心。引心,首在知心。要贏得人才的信任和嚮往,先得貼近人才,瞭解人才,懂得人才的心願與需求,尊重人才的特殊稟賦和個性,主動與人才交朋友。這種情感上的投入,往往要勝過千金萬銀。貴在誠心。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周公“吐哺握髮”,憑的就是誠意和真情。對人才若虛情假意,將敬才愛才僅掛在嘴上,把人才只當作招牌和擺設,真正的人才是不會來的,即使來了也還是要走的。引心,重在用心。成事之道,在於用心。只有用心為人才打造事業發展的平台,營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人才的聰明才智才能發揮出來。也惟有如此,人才才能引得來,留得住,幹得好。 [2-3] 

吐哺握髮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吐哺握髮比喻為了招攬人才而操心忙碌,形容禮賢下士,求才心切。這則成語在句子中可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1]  [5] 
運用示例
宋·陸游《謝費樞密啓》:“雖吐哺握髮之勞,曾靡遺於一士,然引坐解顏之遇,顧豈在於他人。” [1]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八回:”周公在周盛時,天下太平,四夷賓服,猶且吐哺握髮,以納天下賢士。”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