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目中無人

(漢語成語)

鎖定
目中無人(拼音:mù zhōng wú rén)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馮夢龍東周列國志》。 [1] 
目中無人指眼中沒有別人。形容驕傲自大,看不起人。偏正式結構,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1] 
中文名
目中無人
拼    音
mù zhōng wú rén [1] 
近義詞
目空一切、狂妄自大
反義詞
謙虛敬慎
出    處
《東周列國志》
注音字母
ㄇㄨˋ ㄓㄨㄙ ㄨˊ ㄖㄣˊ
語法結構
偏正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

目中無人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十七回:“趙盾廢置自由,目中無人。今聞秦以重兵送公子雍,若兩軍相持,急未能解。”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目中無人”。 [1] 

目中無人成語故事

周襄王三十三年(公元前620年),在晉秦爭霸戰爭中,晉卿士趙盾率軍在令狐(今山西臨猗西南)擊敗秦軍,史稱“令狐之戰”。令狐之戰中,晉軍大獲全勝,只有蒯得這一支人馬貪功冒進,反而受損,丟失了五輛駟馬戰車。副帥先克要按軍法處斬,在諸將的哀求下才得到赦免。先克向趙盾建議,奪了他的田地和爵祿,蒯得因此懷恨在心。 [2] 
晉軍的將領中,箕鄭父和士谷、梁益耳關係親密,自從趙盾做了中軍元帥,土谷、梁益耳失了兵權,連箕鄭父也為他們打抱不平。這時箕鄭父在朝居守,和士谷、梁益耳聚在一起,議論起趙盾一手遮天,目中無人,又言而無信,就想乘趙盾帶兵拒秦的機會在家做亂。想不到趙盾很快打敗了秦軍,回師歸晉,他們想謀劃叛亂沒得機會實施。 [2] 
公元前618年,先克去箕城祭祖,“反趙同盟”秘密安排了殺手,提前埋伏在了箕城,殺死了先克。趙盾聞之大怒,嚴令司寇五日為期捉拿兇手。他派出臾駢,帶着兵馬,包圍了先都的住處,把先都抓起來,關到了獄中。梁益耳、蒯得、箕鄭父、士穀這四大家族馬上召集各自的私家軍隊,一同發起叛亂,來攻打趙盾,營救先都。然而叛亂前後只延續了十幾天,就結束了。梁益耳等五人俱被抓獲,被定了“謀反罪”,全部要處死。太后聞之向趙盾求情,趙盾假意聽從,卻將一干人等全部處死。 [2] 
趙盾目中無人的對政敵大肆殺戮導致晉國元氣大傷,各諸侯國認識到晉國已經沒有打擊楚國的魄力和能力,開始離晉向楚。楚國在中原的控制力越來越強,各諸侯國紛紛棄晉投楚。 [2] 

目中無人成語寓意

老子曾説:“以其終不自大,故能成其大。”歷史上,自大的人留給我們的教訓是血淋淋的。有道是:“明者自謙,愚者自傲。”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須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一旦狂妄自滿,逾越雷池,那麼災難就隨之而來。成語告訴人們,任何人都不是“萬能”的,多少會有一些屬於自己的軟弱和缺陷。縱然自身有他人不懂的,不會的,但與此同時,他人也有自己不懂的,不會的。不要因為自己懂一些別人不懂的就沾沾自喜,無論什麼時候都不可目中無人。 [3] 

目中無人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目中無人”指眼中沒有別人。形容驕傲自大,看不起人。偏正式結構,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1] 
運用示例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九十六回:“趙奢子趙括,自少喜談兵法,家傳《六韜》、《三略》之書,一覽而盡;嘗與父奢論兵,指天畫地,目中無人,雖奢亦不能難也。” [1]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三:“嚴家夫妻嬌養了這孩兒,到得大來,就便目中無人。” [1] 
清·歸莊《再答汪苕文》:“蓋欲使執事知區區布衣亦有不可犯者,毋遂目中無人而慨凌轢之也。” [4]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回:“秦鐘不過是賈蓉的小舅子,又不是賈家的子孫,附學讀書,也不過和我一樣。因他仗着寶玉和他相好,就目中無人。” [4] 
參考資料
  • 1.    目中無人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26]
  • 2.    蕭史,蕭心著. 春秋戰國那點事兒 上[M]. 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2013.09:86-88
  • 3.    田維強主編. 北大人文課[M]. 北京:團結出版社, 2018.02:163-164
  • 4.    顏毓書主編;馬又宸,王中,王可文等編纂. 萬條成語詞典[M]. 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86.02: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