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合成青黴素

鎖定
半合成青黴素 由於天然青黴素存在有抗菌譜窄、不耐胃酸口服無效及不耐酶易被水解等缺點,因此,通過改變天然青黴素G的側鏈可獲得耐酸、耐酶、廣譜抗銅綠假單胞菌及主要作用於G+菌等等一系列不同品種的半合成青黴素
藥品名稱
合成青黴素
外文名
syncillin

合成青黴素來歷

由於天然青黴素存在有抗菌譜窄、不耐胃酸口服無效及不耐酶易被水解等缺點。因此通過改變天然青黴素G的側鏈可獲得耐酸、耐酶、廣譜、抗銅綠假單胞菌及主要作用於G-菌等等一系列不同品種的青黴素,這些青黴素統稱為半合成青黴素
半合成青黴素相對於青黴素來説,半合成青黴素擴大了抗菌性、克服了耐藥性、有效提高了青黴素的生物利用度,它的產生使得本來就很神奇的青黴素顯得更加“神奇”。我國半合成青黴素主要有六大品種,分別是阿莫西林美洛西林阿洛西林氯唑西林以及哌拉西林
半合成青黴素的這六大品種中,阿莫西林所佔的份額最高,阿莫西林在我國醫院的用量約佔六大品種的八成左右,銷售額超過五成。而從我國半合成青黴素總體的情況來看,現在市場已趨於飽和,這也使得半合成青黴素出現了一些類似青黴素的尷尬局面:價格下跌、利潤下滑,增速趨向緩慢。隨着青黴素的耐藥性增強以及我國現行的醫藥衞生體制的不足,青黴素已經漸漸失去了昔日的輝煌。而半合成青黴素雖然在城市及社區醫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不加大創新,降低成本,提高技術水平,未來很有可能將走向青黴素的老路。

合成青黴素發展態勢

國內常用廣譜半合成青黴素製劑給藥方便,在臨牀上具良好的效果,適中的價位已普遍被人們所接受,因此,是我國近年臨牀用藥上發展最快的藥物,在2004年7月1日前的OTC零售市場上已呈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 [1]  。在主要抗生素處方藥物實行單軌制後,消費用量減少已不容置疑,但是經過醫院終端分流,在一定時期內用藥金額不降反升的可能性也在預料之中。總體來説,這類藥物在相當一個時期內仍處於平穩態勢,。
在全國重點城市典型醫院抗感染用藥中,半合成青黴素類藥物用藥量始終處於重要地位,阿莫西林/克拉維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兩個複方製劑用藥金額居於前位,而單品種市場份額仍非阿莫西林莫屬。2003年列入全國重點城市典型醫院用藥前200個品種內有5個,用藥金額3.2億元,而臨牀中氨苄西林、替卡西林阿洛西林氯唑西林哌拉西林相對較少,儘管這類藥物已多次降價,全國半合成青黴素類藥市場份額仍達30多億元。
雖然在半合成青黴素及其複方製劑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但是從總體上看抗感染藥物市場比重並不會攀升,在單品種上看,只不過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呈現出抗感染藥物中你升我降的浮動局面。我國半合成青黴素中基本過關的是低端競爭性產品,高精尖方面的技術突破較少,尚落後於歐美許多先進國家,尤其是阿莫西林複方製劑中克拉維酸鉀的生產,國外生產工藝已經很成熟,但是在國內尚有較大的差距,實現β-內酰胺酶抑制劑原料藥工業化、推進阿莫西林複方製劑的發展仍需努力。
國內企業生產的阿莫西林製劑產品,近5年中產量增長了6倍,2001年阿莫西林膠囊產量已超過了頭孢氨苄。此外,由阿莫西林與β-內酰胺酶抑制劑組成的複方製劑,由於具備抑制β-內酰胺酶的特殊作用,臨牀應用中得到了普遍認可,據資料介紹,其生產廠已近百家,客觀上循序漸進地推動了市場的發展。

合成青黴素製劑市場成熟

阿莫西林在市場上已是成熟期品種,在抗生素用量中居於首位。據中數網統計表明:2002年國內77家制藥廠生產阿莫西林膠囊已達98.85億粒,與上一年相比,不管是生產企業數量,還是藥品產量都有了大幅提高,生產廠家同比增加了22%,產量增加了32.89%,其中哈藥集團、石藥集團、華北製藥、廣州白雲山、魯抗醫藥5家企業產量達59.45億粒,佔總產量的60%,比上一年增長了43.24%,而2003年製藥企業通過GMP改造,從軟件到硬件都得到了提升,從而使產能獲得了釋放,阿莫西林膠囊產量達到135.9億粒,達到了該產品的峯值,已漸漸的步入規模化生產的方向。
進入2004年後,在抗生素藥品不斷調低價格的同時,上游原料藥也在降價,因此製劑仍有可觀的利潤,進一步激勵着膠囊產量的增長,從2004年1~3季度產量看,阿莫西林膠囊雖已達到了105.6億粒,而發展趨勢已在下滑。而且阿莫西林顆粒劑生產企業也擴展到20家,前3季度產量5億包,同比增長1.8%,但是比上一年增長率小,生產量較大的廠商有海南海富製藥、珠海聯邦中山分公司、大同雲華藥業、山東新華醫藥。

合成青黴素複方成生力軍

半合成青黴素使用多年後,其弱點已暴露出來,從而促使了β-內酰胺複方製劑的快速發展,其主要產品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是市場上極具潛力的品種,葛蘭素史克1981年開發成功後臨牀應用,商品名安美汀1984年8月6日獲得FDA批准。從而開拓了克拉維酸鉀的使用價值,改善了β-內酰胺類的抗菌作用,保護阿莫西林免受酶的破壞,發揮和增強了抗菌效力,在治療呼吸系統、泌尿生殖系統和手術後感染中具有顯著的作用。在釋藥技術方面從單一的片劑、膠囊,發展到顆粒劑、糖漿、針劑、咀嚼片、混懸劑多個品種。
我國在上世紀90年代已開發了克拉維酸鉀,福建微生物研究所、四川抗菌素研究所研製後,與江西製藥廠進行了產品開發,並於1993年獲得生產批文,山西威奇達藥業、張家口國際製藥、上海安替比奧先鋒製藥、河北張藥股份等企業已獲得生產批文,自1995~2002年國家有關部門批准了25個文號,其中:幹混懸劑8個、咀嚼片6個、顆粒劑4個、膠囊劑1個、分散片和片劑各3個。此外斯洛文尼亞萊柯公司、史克必成、DSM、Depa公司的克拉維酸鉀/二氧化硅和克拉維酸鉀/微晶纖維素原料藥也輸入我國。
2003年,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在我國大城市樣本醫院用藥金額排名30位,用藥金額達9100多萬元,2004年仍列為暢銷藥品中,其中進口藥品佔據一半左右的份額,山東魯南製藥廠的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佔據了26.38%份額,其他國產複方製劑所佔比例較少。此外還有阿莫西林/舒巴坦鈉,該產品是哈藥集團製藥總廠的主打產品之一,2004年上半年在醫院用藥中佔據了23.49%的份額。
β-內酰胺複方製劑在國內市場具有一定的潛力,近兩年,藥品雖然多次降價,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複方製劑價格仍然偏高,因此在第三代喹諾酮以及頭孢類藥物的角逐下,國產藥物在質量突破後,方能做強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