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司空見慣

(漢語成語)

鎖定
司空見慣(拼音:sī kōng jiàn guàn)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唐·孟棨本事詩·情感》。 [1] 
司空見慣(司空:古代官職)指某事常見,不足為奇;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賓語。 [4] 
中文名
司空見慣
拼    音
sī kōng jiàn guàn
近義詞
不足為奇習以為常
反義詞
鮮為人知
出    處
本事詩·情感》
注音字母
ㄙ ㄎㄨㄙ ㄐㄧㄢˋ ㄍㄨㄢˋ
語法結構
主謂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賓語

司空見慣成語出處

唐·孟棨《本事詩·情感》載劉禹錫詩:“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江南刺史腸。”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司空見慣”。 [1] 

司空見慣成語故事

詩人劉禹錫(772一842年)出身書香門第,深受家風影響,政治上主張革新。他中進士後,在京當着監察御史,參與了王叔文發起的“永貞革新”(805年)。這次革新只堅持了七個月即告失敗。革新失敗後,革新派被貶斥,劉禹錫被趕出京城。不久又奉詔還京,但因“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這樣自我表彰的詩句而得罪了新貴,又一次被貶,派往蘇州任刺史。當時蘇州發生了嚴重水災,他開倉賑饑、免賦減役,深受民眾的愛戴。民眾把他與韋應物白居易並稱,贊之為“蘇州三賢”,還建有“三賢堂”呢! [2] 
就在蘇州刺史任內,他與曾任司空的李紳交好。李紳邀他去飲酒,還請了歌妓即席作陪。劉禹錫有所感而作詩一首,其中有這樣四句:“高髻雲鬟官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江南刺史腸。”意思是説,李司空對歌妓作陪這樣的場景已經司空見慣了,不覺得奇怪,我劉禹錫對此卻有斷腸刻骨之痛。據傳,李紳為了表明自己並非迷戀女色,不久要將歌妓送給劉禹錫,劉禹錫婉謝了。 [2] 
李紳憫農》詩傳世。“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此事發生在史稱“永貞革新”和“元和之治”(805-820年)時期,“司空見慣”作為一種社會現象,是足以證明當時的社會風氣是那樣委靡不振了。 [2] 

司空見慣成語寓意

當寫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紳也對歌妓作陪這樣的場景已經司空見慣,不覺得奇怪時,足以證明當時的社會風氣是怎樣委靡不振。而在社會,老人摔倒沒有人扶、行人隨意闖紅燈、垃圾隨手丟地上等一系列不正常的事物逐漸被人們“司空見慣”時,應當警醒,無論一件事物是否被大眾“司空見慣”,人們都不應該隨波逐流。 [2]  [3] 

司空見慣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司空見慣”指某事常見,不足為奇;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賓語。 [4] 
運用示例
宋·蘇軾《滿庭芳》:“人間何處有?司空見慣,應謂尋常。” [4] 
清·李伯元《官場現形記》:“幸虧洋提督早已司空見慣,看他磕頭,昂不為禮。” [4] 
現代·梁實秋《西雅圖雜記·社會不安》:“報紙登載了好幾次搶當地銀行的新聞,用小字登在重要的版面上,寥寥三二十字,顯然這是司空見慣引不起大家注意的事。” [4] 
現代·郭沫若《革命春秋·創造十年續篇》:“‘帝國主義’這種字樣,在現今已是司空見慣了,但在當年卻幾乎是一種諱名。” [4] 

司空見慣成語辨析

司空見慣—習以為常
“司空見慣”和“習以為常”意義相近,兩者都有“看慣了,不感到奇怪”之意;區別在於“司空見慣”多用於書面語,“習以為常”多用於口語。 [4] 
參考資料
  • 1.    王濤主編. 中國成語大辭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4:1018
  • 2.    郭志坤,陳雪良著. 成語裏的中國通史 中[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07:814-815
  • 3.    陳營編著. 開闊閲讀 讓孩子更聰明的成語故事 中華成語故事[M]. 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2014:561
  • 4.    王俊編著. 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生活篇 2[M]. 北京:開明出版社, 2015.09: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