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為人知足,樂於愛人,貌若放蕩不檢點,然內心卻謹慎周密,得信於漢成帝。漢成帝賞賜累計千金,僮奴數百,妻妾數十人,在家奢侈過分,好飲酒,極盡美味音樂女色之樂。擔任將軍前後十六年。
- 本 名
- 史丹
- 字
- 君仲
- 所處時代
- 西漢
- 民族族羣
- 漢族
- 出生地
- 魯國(今山東濟北)
- 職 業
- 官員
- 官 職
- 左將軍、光祿大夫
- 爵 位
- 武陽侯
- 諡 號
- 頃侯
史丹人物生平
編輯史丹家世背景
漢宣帝即位後,史恭已經去世,史恭有三個兒子:史高、史曾、史玄。史曾、史玄都因外戚舊恩封侯,史曾為將陵侯,史玄為平台侯。史丹的父親史高為侍中,僥倖顯貴,因揭發大司馬霍禹反叛有功,封為樂陵侯。漢宣帝病重,任命史高為大司馬、車騎將軍,統領尚書事。
史丹解圍太子
漢元帝當太子時,史丹因父史高緣故而擔任中庶子,侍從漢元帝十餘年。漢元帝即位後,史丹擔任駙馬都尉、侍中,漢元帝出行,史丹常為驂乘,很受寵幸。漢元帝以史丹是舊臣,而且還是父親外戚,因此很親信他,詔令史丹護衞太子家。當時,漢元帝的妃子傅昭儀生子定陶王劉康,劉康有才藝,子母都受到漢元帝愛幸,而太子劉驁有酒色過失,其母皇后王政君亦無寵幸。
[2]
建昭年間(公元前38年―公元前34年),漢元帝患病,不親臨政事,留意於音樂,有時置鼙鼓於殿下,漢元帝自臨前欄杆上,下銅丸以投鼓,音合莊嚴的鼓節奏。後宮及左右懂音律的沒有人能作,可是劉康也能這樣,漢元帝稱讚他的才藝。史丹進言:“凡所謂才藝,敏而好學,温故知新,皇太子就是這種人。如果從絲竹、鼓鼙之間取人器能,那就是陳惠、李微比匡衡才藝高,可以擔任丞相了!”於是漢元帝不語而笑。
[3]
建昭四年(公元前35年),中山哀王劉竟去世,太子劉驁前往弔喪。劉竟是漢元帝的幼弟,和劉驁遊學一塊長大。漢元帝望見劉驁,感動懷念劉竟,悲傷不能自止。劉驁到了跟前,沒有哀傷。漢元帝很遺憾地説:“哪有人不慈仁而可以供奉宗廟作民父母的!”漢元帝把責言告訴史丹。史丹脱下帽子向漢元帝謝罪説:“臣的確見陛下哀痛中山王,到了因為感傷而傷身的情況。早上太子準備進見,臣私自囑咐不要哭泣,以免陛下感傷。罪在臣下,當死。”漢元帝聽後,責怪的意思才消失。史丹輔佐朝政,多如此類之事。
[4]
史丹力保太子
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漢元帝卧病,傅昭儀和定陶王劉康常在左右,而皇后王政君、太子劉驁卻很少進見。漢元帝病情漸重,思想迷惑不清,多次拿漢景帝時立膠東王劉徹舊事詢問尚書。當時劉驁的長舅陽平侯王鳳擔任尉衞、侍中,與皇后王政君、太子劉驁憂愁,不知計從何出。史丹以親密之臣得到侍奉探病的機會,等候漢元帝單獨睡着時,直入卧內,頓首伏在青蒲席上,涕泣説:“皇太子以嫡長立,積至今十餘年,名號被百姓掛着,天下沒有不歸心於他。見定陶王雅素寵幸,現在道路流言,為國擔心,以為太子有動搖之議。確實如此,公卿以下必以死爭,不奉詔。臣願先賜死來給羣臣看!”漢元帝一向仁慈,不忍心見史丹涕泣,談話真切至誠,漢元帝大為感動,喟然嘆息説:“我一天天精力不濟,而太子、兩王幼少,思想中戀戀,又怎麼不念叨呢?但無動搖之議。皇后謹慎,先帝又愛太子,我豈敢違旨!駙馬都尉從何處聽到此語?”史丹即後退,頓首説:“愚臣妄聞,罪當死!”漢元帝便納史丹之言,對史丹説:“我病漸重,恐不能再愈,君好好地輔導太子,不要違揹我的意思!”史丹噓唏而起。太子劉驁由此便成為繼承人。
[5]
史丹封爵增邑
史丹為人知足,樂於愛人,貌若放蕩不檢點,然而內心卻很謹慎周密,所以特別得信於漢成帝。史丹兄長繼承其父爵位,謙讓不受分給他的遺產。史丹盡得父財,自身又食大國封邑,又因舊恩,漢成帝賞賜累計千金,僮奴百數人,後房妻妾數十人,在家奢侈過分,好飲酒,極盡美味音樂女色之樂。擔任將軍前後十六年。
永始年間(公元前16年―公元前13年)因病請求退職,漢成帝賜策書説:“左將軍卧病不減,准許回家治病,朕憐憫因官職之事久留將軍,使身體不能痊癒。派光祿勳賜將軍黃金五十斤、駟馬安車,希望你上交將軍印綬。宜專注精神,就醫吃藥,來輔助不衰。”史丹回府第數月後去世,諡號頃侯。
[8]
史丹主要成就
編輯史丹歷史評價
編輯史丹史籍記載
編輯《漢書·卷八十二王·商史丹傅喜傳第五十二》
[10]
史丹家庭成員
編輯史丹父祖
- 祖父
史恭,官至中郎將、涼州刺史。
- 父親
史高,官至大司馬,封樂陵侯。
- 叔父
史曾,封將陵侯。
史玄,封平台侯。
史丹妻妾
史丹子女
- 參考資料
-
- 1. 《漢書·卷八十二王·商史丹傅喜傳第五十二》:史丹字君仲,魯國人也,徙杜陵。祖父恭有女弟,武帝時為衞太子良娣,產悼皇考。皇考者,孝宣帝父也。宣帝微時依倚史氏。語在《史良娣傳》。及宣帝即尊位,恭已死,三子,高、曾、玄。曾、玄皆以外屬舊恩封:曾為將陵侯,玄平台侯。高侍中,貴幸,以發舉反者大司馬霍禹功封樂陵侯。宣帝疾病,拜高為大司馬、車騎將軍,領尚書事。帝崩,太子襲尊號,是為孝元帝。高輔政五年,乞骸骨,賜安車駟馬、黃金,罷就第。薨,諡曰安侯。
- 2. 《漢書·卷八十二王·商史丹傅喜傳第五十二》:自元帝為太子時,丹以父高任為中庶子,侍從十餘年。元帝即位,為駙馬都尉侍中,出常驂乘,甚有寵。上以丹舊臣,皇考外屬,親信之,詔丹護太子家。是時,傅昭儀子定陶共王有材藝,子母俱愛幸,而太子頗有酒色之失,母王皇后無寵。
- 3. 《漢書·卷八十二王·商史丹傅喜傳第五十二》:建昭之後,元帝被疾,不親政事,留好音樂。或置鼙鼓殿下,天子自臨軒檻上,隤銅丸以擿鼓,聲中嚴鼓之節。後宮及左右習知音者莫能為,而定陶王亦能之,上數稱其材。丹進曰:“凡所謂材者,敏而好學,温故知新,皇太了是也。若乃器人於絲竹鼓鼙之間,則是陳惠、李微高於匡衡,可相國也。”於是上嘿然而笑。
- 4. 《漢書·卷八十二王·商史丹傅喜傳第五十二》:其後,中山哀王薨,太子前吊。哀王者,帝之少弟,與太子游學相長大。上望見太子,感念哀王,悲不能自止。太子既至前,不哀。上大恨曰:“安有人不慈仁而可奉宗廟為民父母者乎!”上以責謂丹。丹免冠謝上曰:“臣誠見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損。曏者太子當進見,臣竊戒屬毋涕泣,感傷陛下。罪乃在臣,當死。”上以為然,意乃解。丹之輔相,皆此類也。
- 5. 《漢書·卷八十二王·商史丹傅喜傳第五十二》:竟寧元年,上寢疾,傅昭儀及定陶王常在左右,而皇后、太子希得進見。上疾稍侵,意忽忽不平,數問尚書以景帝時立膠東王故事。是時,太子長舅陽平侯王鳳為衞尉、侍中,與皇后、太子皆憂,不知所出。丹以親密臣得侍視疾,侯上間獨寢時,丹直入卧內,頓首伏青蒲上,涕泣言曰:“皇太子以適長立,積十餘年,名號繫於百姓,天下莫不歸心臣子。見定陶王雅素愛幸,今者道路流言,為國生意,以為太子有動搖之議。審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爭,不奉詔。臣願先賜死以示羣臣!”天子素仁,不忍見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曰:“吾日困劣,而太子、兩王幼少,意中戀戀,亦何不念乎!然無有此議。且皇后謹慎,先帝又愛太子,吾豈可違指!駙馬都尉安所受此語?”丹即卻,頓首曰:“愚臣妾聞,罪當死!”上因納,謂丹曰:“吾病浸加,恐不能自還。善輔道太子,毋違我意!”丹噓唏而起。太子由是遂為嗣矣。
- 6. 《漢書·卷八十二王·商史丹傅喜傳第五十二》:元帝竟崩,成帝初即位,擢丹為長樂衞尉,遷右將軍,賜爵關內侯,食邑三百户,給事中,後徙左將軍、光祿大夫。
- 7. 《漢書·卷八十二王·商史丹傅喜傳第五十二》:鴻嘉元年,上遂下詔曰:“夫褒有德,賞元功,古今通義也。左將軍丹往時導朕以忠正,秉義醇一,舊德茂焉。其封丹為武陽侯,國東海郯之武強聚,户千一百。”
- 8. 《漢書·卷八十二王·商史丹傅喜傳第五十二》:丹為人足知,愷弟愛人,貌若儻蕩不備,然心甚謹密,故尤得信於上。丹兄嗣父爵為侯,讓不受分。丹盡得父財,身又食大國邑,重以舊恩,數見褒賞,賞賜累千金,僮奴以百數,後房妻妾數十人,內奢淫,好飲酒,極滋味聲色之樂。為將軍前後十六年,永始中病乞骸骨,上賜策曰:“左將軍寢病不衰,願歸治疾,朕愍以官職之事久留將軍,使躬不瘳。使光祿勳賜將軍黃金五十斤,安車駟馬,其上將軍印綬。宜專精神,務近醫藥,以輔不衰。”丹歸第數月薨,諡曰頃侯。
- 9. 《漢書·卷八十二王·商史丹傅喜傳第五十二》:有子男女二十人,九男皆以丹任併為侍中、諸曹,親近在左右。史氏凡四人侯,至卿、大夫、二千石者十餘人,皆訖王莽乃絕,唯將陵侯曾無子,絕於身雲。
- 10. 《漢書·卷八十二王·商史丹傅喜傳第五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1-13]
- 詞條統計
-
- 瀏覽次數:次
- 編輯次數:18次歷史版本
- 最近更新: 白度一下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