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力矩分配法

鎖定
用一般的力法或位移法分析超靜定結構(見杆繫結構的靜力分析)時,都要建立和解算線性方程組。如果未知數目較多,計算工作將相當繁重。H.克羅斯於1930年在位移法的基礎上,提出了不必解方程組而是逐次逼近的力矩分配法。它在1930年發表在ASCE期刊,該方法僅考慮彎曲效應,忽略軸向和剪切效應。 從20世紀30年代到電腦開始廣泛應用於結構設計和分析中,力矩分佈法是最廣泛應用的方法。 [1] 
中文名
力矩分配法
外文名
moment distribution method
領    域
力學
提出者
Hardy Cross
優    點
不必解方程組而是逐次逼近
應用場合
廣泛應用於結構設計和分析中
性    質
結構分析位移法

力矩分配法簡介

位移法為基礎的一種數值漸近方法,是美國H.克羅斯於1932年發表的,主要用於杆系剛結結構(如連續梁和剛架)的受力分析
設想將結構承載後能產生位移的節點(杆件的連接點)用相應的假想約束固定,在假想約束處就產生不平衡力矩(或力),然後逐個放鬆附加約束,消除不平衡力矩(或力),恢復真實變形狀態。若首先放鬆節點i的附加約束,則i點的不平衡力矩Mi就會使剛結於i點的所有杆件變形,不平衡力矩Mi隨即消失,這就是把Mi分配給節點i備杆件的近端,而各杆件遠端由於受到i端分配力矩的影響也得到一定的力矩,前者稱為分配力矩,後者稱為傳遞力矩。然後再將節點i固定住。在消除同節點i相鄰的節點j的不平衡力矩時,節點i得到了節點j端傳來的力矩,以此作為i節點新的不平衡力矩,再次放鬆約束,將不平衡力矩分配給節點i各杆的近端。如此循環進行,直到各點不平衡力矩都趨於零為止。循環中,節點i處第k個杆的分配力矩為Mik=-μikMi,其中分配係數,Kik為第k個杆的彎曲剛度,表示連接於節點i處所有杆的彎曲剛度的總和。第k個杆在i端分配到的力矩對遠端(即節點k)的影響就是傳遞力矩,它等於CikMik,其中Cu稱為傳遞係數,其值為:
循環計算完畢後,將各杆端各次的分配力矩、傳遞力矩和最初的不平衡力矩(稱為固端力矩)相加,即得各杆端的實際力矩值。此法適用於計算連續粱和無側移剛架 [2] 

力矩分配法數學原理

力矩分配法 力矩分配法
相關書籍 相關書籍
具有四根等截面杆的剛架(圖a,圖中i代表各杆的線性剛度,i=EI/l,E為材料的彈性模量,I為杆件的截面慣性矩l為杆長),若在點O作用一外力矩MO,使結點O發生單位轉角嗘0=1,則結構的變形如圖a虛線所示,相應的彎矩圖如圖b(轉角及彎矩均以順時針方向為正。習慣上把每一杆件的轉動端稱為近端,另一端稱為遠端)。由圖可看出,作用於點O的力矩MO將由各杆近端共同承擔,並傳遞到遠端。各杆的遠端彎矩與近端彎矩之比稱為該杆的傳遞係數C,對於等截面杆,它僅與遠端的支承情況有關。各杆的傳遞係數分別為CO1=1/2,CO2=0,CO3=-1,CO4=0。
根據靜力平衡原理,MO應等於各近端彎矩之和,即MO=4i1+3i2+i3,如圖c。杆端發生單位轉角時的近端彎矩稱為該杆的轉動剛度Ki,各杆轉動剛度之和 ∑Ki稱為結點O 的轉動剛度。圖中任一杆的近端彎矩可表
力矩分配法 力矩分配法
因子 Ki/∑Ki稱為分配係數Di。它表明當點O受到MO作用時,i杆所分配到的力矩與該杆轉動剛度Ki對結點O轉動剛∑Ki的比值有關。由此可知,點O 受任一確定的外力矩M作用時,任一杆的近端彎矩MiO=DiM;遠端彎矩為MiO=CiMOi=CiDiM

力矩分配法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思路

①固定結點,在結點O上加一剛臂控制轉動,分別求出各杆端由荷載產生的固端彎矩,作用於一結點上的各杆固端彎矩的代數和稱為不平衡力矩
②放鬆結點,取消本不存在的剛臂,讓結點轉動,將不平衡力矩按各杆的分配係數求得各杆的分配力矩;
③傳遞力矩,按分配力矩和各杆的傳遞係數向各杆遠端傳遞,得各傳遞力矩。循此規則,分配、傳遞、反覆計算,直至得到足夠精度的杆端力矩數值為止。
最後,杆端力矩等於固端力矩、分配力矩、傳遞力矩之和。
對於有側移剛架,也可以應用由力矩分配法發展出來的方法計算,如無剪力分配法計算單跨剛架、附加剪力平衡方程的力矩分配法等,但其應用範圍受到限制或不很方便,所以對於一般有側移剛架,常採用迭代法
力矩分配法 力矩分配法

力矩分配法應用

為了應用力矩分佈法分析結構,必須考慮以下幾點。 [3] 

力矩分配法固定最終力矩

固定的最終力矩是當接頭固定時通過外部載荷在構件端產生的力矩。

力矩分配法彎曲剛度

構件的彎曲剛度(EI / L)表示為彈性模量(E)和第二力矩(I)除以構件長度(L)的乘積。時間分配方法所需要的不是精確值,而是所有成員的彎曲剛度比。

力矩分配法分佈因子

當關節釋放並在不平衡時刻開始旋轉時,在每個構件在接頭處構成一體的阻力發展。儘管總阻力等於不平衡力矩,但是在每個構件上產生的阻力的大小不同於構件的彎曲剛度。分佈因子可以定義為每個成員攜帶的不平衡矩的比例。在數學術語中,在聯合j處構造的成員k的分佈因子給出為:
其中n是在聯合框架的數量。

力矩分配法殘留因子

當釋放接頭時,發生平衡力矩以平衡不平衡力矩,其最初與固定時刻相同。 然後將這個平衡時刻轉移到會員的另一端。 另一端的轉移力矩與初始結束的固定力矩的比值是殘留因子。

力矩分配法公約

一旦選擇了標誌公約,就必須為整個結構維護。 傳統工程師的符號約定不用於計算力矩分佈法,儘管結果可以用常規方式表示。 在BMD情況下,左側力矩為順時針方向,其他方向為逆時針方向,因此彎曲為正,稱為下垂。

力矩分配法框架結構

可以使用矩分佈法分析具有或不具有側面的框架結構。
參考資料
  • 1.    Błaszkowiak, Stanisław; Zbigniew Kączkowski (1966). Iterative Methods in Structural Analysis. Pergamon Press, Państwowe Wydawnictwo Naukowe.
  • 2.    《中國大百科全書》74卷(第一版)力學 詞條:固體力學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87 :295頁
  • 3.    Norris, Charles Head; John Benson Wilbur; Senol Utku (1976). Elementary Structural Analysis (3rd ed.). McGraw-Hill. pp. 327–345. ISBN 0-07-0472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