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初出濟州別城中故人

鎖定
《初出濟州別城中故人》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詩作。此詩表現了作者被貶謫的怨憤和歸期難測的愁情。首聯點題,隱含了對執政者為所欲為的怨憤之情;頷聯託諷,委婉地批評了唐玄宗的偏聽偏信;頸聯筆鋒一轉,由眼前的離別懸想濟州的風土情況;尾聯表示自己負罪不輕,遠愁邈無歸期。全詩用筆曲折委婉,慨嘆遙深。
作品名稱
初出濟州別城中故人
作品別名
被出濟州
作    者
王維
創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五言律詩

初出濟州別城中故人作品原文

初出濟州別城中故人
微官易得罪,謫去濟川陰
執政方持法,明君照此心
閭閻河潤上,井邑海雲深
縱有歸來日,各愁年鬢侵 [1] 

初出濟州別城中故人註釋譯文

初出濟州別城中故人詞句註釋

⑴題注:一作“被出濟州”。
⑵微官:小官。晉歐陽建《臨終詩》:“諮餘衝且暗,抱責守微官。”獲罪。《尚書·康誥》:“凡民自得罪:寇攘奸宄,殺越人於貨,暋不畏死,罔弗憝。”
⑶濟川:濟水,為中國歷史上的四大河流之一,後被黃河奪道,濟水上游成為黃河支流,而濟水中下游已難覓蹤影。陰:水南為陰。
⑷執政:掌握國家大權的人。《左傳·襄公十年》:“晨攻執政於西宮之朝。”持法:執法。《漢書·黃霸傳》:“會宣帝即位,在民間時知百姓苦吏急也,聞霸持法平,召以為廷尉正。”
⑸明君:賢明的君主。《左傳·成公二年》:“大夫為政,猶以眾克,況明君而善用其眾乎?”照:一作“無”。
⑹閭閻:里巷內外的門。後多借指里巷,也用來泛指民間。河潤:指沿河濕潤之地;河流沿岸。
⑺井邑:市井,城鎮。語本《周禮·地官·小司徒》:“九夫為井,四井為邑。”唐杜甫題忠州龍興寺所居院壁》詩:“忠州三峽內,井邑聚雲根。”海雲深:近海雲氣濃重。
⑻歸來:指回到京城。
⑼各:一作“多”。年鬢:年齡與鬢髮。這裏指隨着年齡增長鬢髮變灰白。南朝梁蕭子範《到臨賀王府箋》:“老少異時,盛衰殊日,雖佩恩寵,還羞年鬢。” [2]  [3] 

初出濟州別城中故人白話譯文

官職卑微容易獲罪,被貶謫到了濟水之南。
掌握國家大權的人按照法度執法,英明的君主能夠洞察我的心意。
百姓街巷散落在被濟水浸潤的岸邊,市井近海,雲層濃深。
即使有歸來的日子,恐怕到時候我們各自感傷年歲增長,鬢髮變灰白。 [3] 

初出濟州別城中故人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於唐玄宗開元九年(721)。是年王維進士及第,授太樂丞一職,然入仕僅數月就因“黃獅子案”獲罪。古代演樂有嚴格的禮制規範,因為手下之人逾制舞黃獅子,被人抓住把柄,王維被貶謫到濟州任司倉參軍,管理倉庫。《新唐書》稱維“調太樂丞,坐累為濟州司倉參軍”。《集異記》記載:“及為太樂丞,為伶人舞黃獅子坐出官。黃獅子者,非一人不舞也。”《唐語林》亦記載道:“黃獅子者,非天子不舞也,後輩慎之。”這是唐王朝內部複雜的政治鬥爭所致。唐玄宗從武則天手中奪取皇權,為鞏固自己的地位而採取的措施。據《資治通鑑》記載:“上(玄宗)禁約諸王,不使與羣臣交結”。與岐王、薛王等王宮交往的一批官吏輕者貶、流,重者杖死。王維被貶即與此有關。王維入仕躊躇滿志,但僅數月就遭遇突如其來的打擊,使毫無政治經驗和心理準備的王維對此頗感突然與迷茫。這首詩是王維赴濟州前的留別之作。 [2]  [3] 

初出濟州別城中故人作品鑑賞

初出濟州別城中故人整體賞析

這首詩用曲折委婉的筆法,表現了作者被貶謫的怨憤和歸期難測的愁情。
首聯“微官易得罪,謫去濟川陰”二句點題,首句寫自己官職卑微,動輒得咎,言外之意,執政者為所欲為,怨憤之情已溢於言表。這以現代的俗話表述,即“我官小被拉出來背鍋”,可見王維心中對這次貶謫處理決定非常不滿、不服,但也沒辦法。而且按照法度來説,王維手下的伶人確實逾制了。故云:“執政方持法”,自己的心意是潔白無瑕的;皇帝應該是明白這一點的,故云“明君照此心”。這是就忠厚一面解釋這首詩。實際上,一件小事被髮酵,與京城的權力鬥爭有關。王維作為初入仕途的年輕人,一個在京城中無關緊要的人,被這些鬥爭牽連,有些莫名其妙,有些怨情,“持法”“明君”又帶有一定的諷刺意味。
頸聯“閭閻河潤上,井邑海雲深”作跌宕之氣,由眼前的離別展開對濟州風情的想象:百姓安寧地生活在被河水滋潤的土地上,靠近海的市鎮白雲濃厚。濟州人文、景色俱佳,既是聊以自慰,也是安慰朋友。然而畢竟要與朋友分離,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到長安。尾聯“縱有歸來日,各愁年鬢侵”則又進一步表示自己負罪不輕,正當年少,卻遠愁年鬢之改,邈無歸期,慨嘆轉深。結句形象而貼切地寫出了與朋友久別的傷感。
全詩充分反映了王維對此次獲罪被貶的打擊心有餘悸,然而又並非完全心灰意冷的心情。 [2]  [3] 

初出濟州別城中故人名家點評

明代鍾惺譚元春唐詩歸》:鍾雲:“易”字可憐(“微官”句下)。鍾雲:“持法”二字周旋感慨,立言甚妙!譚雲:極忠厚,極不忠厚(“執政”句下)。鍾雲:細(“閭閻”句下)。鍾雲:交情在“各”字,若單愁自己則淺矣(末句下)。 [4] 
明代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出調悽愴,寄情婉轉,如此題必如此作,方得“可以怨”之旨。周珽極靈透,極藴藉,妙在心手之間。徐充曰:起句並三四俱佳。 [4] 
清代黃生唐詩矩》:尾聯進步格。淺淺數語,關係時事,含蓄深至,怨而不怒,視拾遺之慷慨茛陳。固有間矣。 [4] 
清代屈復唐詩成法》:意猶諺雲“閒將冷眼觀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也。語氣和平,令人不覺,妙極。 [4] 

初出濟州別城中故人作者簡介

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開元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着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 [5]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93
  • 2.    鄧安生 等.王維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0:100-102
  • 3.    張晨.王維詩全鑑.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20:57-58
  • 4.    陳伯海.唐詩匯評(上).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309-310
  • 5.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