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分析化學

(廣東工業大學建設的慕課)

鎖定
分析化學課程是廣東工業大學建設的慕課,於2022春夏在智慧樹網首次開課,授課教師為彭進平、遊洋、林玲、廖偉名、程高。據2023年1月智慧樹網顯示,該課程已開課3學期、累計選課693人,累計學校2所,累計互動153次 [1-2] 
分析化學課程共十章,講述了誤差及分析數據的統計處理、滴定分析、酸鹼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還原滴定法、重量分析法、沉澱滴定法、電位分析法、吸光光度法及原子吸收光譜法 [3] 
中文名
分析化學
外文名
Analytical Chemistry
類    型
慕課
建設院校
廣東工業大學
授課平台
智慧樹網
首開時間
2022春夏
授課教師
彭進平、遊洋、林玲、廖偉名、程高

分析化學課程性質

分析化學課程背景

分析化學是發展迅速的學科之一,這是同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的。其是研究物質的組成、含量、結構等化學信息的學科,其在科學的應用中佔有顯著的地位,被稱為科學和技術的眼睛。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也給分析化學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同時,各學科向分析化學滲透,也向分析化學提供了新的理論、方法和手段,使分析化學不斷豐富、完善和發展 [4] 

分析化學課程定位

分析化學是化學化工及相關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 [4] 

分析化學適應專業

分析化學課程適合輕工類專業學習 [4] 

分析化學課程簡介

分析化學課程共十章,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介紹定量分析中的誤差、分析結果的數據處理及有效數字及其運算規則,第三章為滴定分析的介紹,第四章至第十章分別介紹了不同的化學分析法:酸鹼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還原滴定法、重量分析法、沉澱滴定法、電位分析法、吸光光度法及原子吸收光譜法,包括它們的基本原理、影響因素、滴定曲線、指示方法及各類方法的應用 [3] 

分析化學課程大綱

第一章緒論
1.1緒論
第二章誤差及分析數據的統計處理
2.1定量分析中的誤差
2.2分析結果的數據處理
2.3有效數字及其運算規則
第三章滴定分析
3.1滴定分析
第四章酸鹼滴定法
4.1酸鹼平衡的理論基礎
4.2不同pH溶液中酸鹼存在形式的分佈情況--分佈曲線
4.3酸鹼溶液的pH值計算
4.4酸鹼滴定終點的指示方法
4.5滴定曲線
4.6酸鹼滴定法的應用遊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
5.1配位滴定法概述
5.2EDTA與金屬離子的配合物及其穩定性
5.3外界條件對EDTA與金屬離子配合物穩定性的影響
5.3.1外界條件對EDTA與金屬離子配合物穩定性的影響(1)
5.3.2外界條件對EDTA與金屬離子配合物穩定性的影響(2)
5.4滴定曲線
5.5金屬指示劑
5.6混合離子的分別滴定
5.7配位滴定的方式和應用
第六章氧化還原滴定法
6.1氧化還原反應平衡
6.2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的程度彭進平
6.3氧化還原反應的速率與影響因素
6.4氧化還原滴定曲線及終點的確定
6.5主要氧化還原滴定法的原理、特點及應用
第七章重量分析法和沉澱滴定法
7.1重量分析對沉澱的要求
7.2沉澱完全的程度與影響沉澱溶解度的因素
7.3影響沉澱純度的因素
7.4常用沉澱滴定法(莫爾法、佛爾哈德法、法揚司法)
第八章電位分析法
8.1電位分析法概述
8.2參比電極,指示電極,電位測定法
8.3電位滴定法
第九章吸光光度法
9.1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9.2顯色反應及顯色條件的選擇
9.3吸光度測量條件的選擇
9.4吸光光度法的應用
第十章原子吸收光譜法
10.1原子吸收光譜法基本原理
10.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程高
10.3原子吸收光譜法的定量分析方法
(注:課程大綱排版從左到右排列 [3] 

分析化學開課信息

開課次數
開課時間
參與人數
第1次開課
2022春夏
55
第2次開課
2022秋冬
638
第3次開課
2023春夏
待定
該課程第1~3學期開課授課教師均為彭進平、遊洋、林玲、廖偉名、程高,學分均為2學分,學時安排均為28學時 [1-2] 

分析化學課程特色

設計原則
  1. 從理論拓展到應用;
  2. 基於應用引領科學的人生;
  3. 夯實基礎、探索未來 [4] 

分析化學教學目標

  1. 掌握分析化學的有關理論、方法構建及應用等。
  2. 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科學分析能力、綜合評價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實事求是的作風,使學生具備開展科學研究等科學技術工作的樣品分析和分析方法構建的能力 [4] 

分析化學考核標準

平時成績50分
平時成績=學習進度分(15.0分)+學習習慣分(25.0分)+學習互動分(10.0分)
章測試成績10分
單項類目名稱
卷面分
單項滿分
第一章 單元測試
4
0.2
第二章 單元測試
20
1.2
第三章 單元測試
11
0.6
第四章 單元測試
20
1.2
第五章 單元測試
12
0.7
第六章 單元測試
46
2.7
第七章 單元測試
20
1.2
第八章 單元測試
10
0.6
第九章 單元測試
10
0.6
第十章 單元測試
12
1.0
期末考試成績40分
期末考試得分=期末考試實際得分/期末考試總分*權值。
採用線上期末考試形式作為期末考試成績。
試卷:教程考試 [5] 

分析化學教師簡介

彭進平,廣東工業大學輕工化工學院副教授,博士後 [6]  ,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功能材料開發與應用、工業廢水處理與回用及微污染物(微塑料)環境行為等方面的研究開發工作 [8] 
遊洋,廣東工業大學輕工化工學院講師 [7]  ,主要從事分析化學理論與實驗教學工作,研究領域涉及無機納米材料的合成與性質研究、新型陶瓷材料的合成等 [8] 
林玲,廣東工業大學輕工化工學院講師 [7]  ,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能源電催化(燃料電池、電解水)材料和光催化轉化燃料合成的研究 [8] 
廖偉名,廣東工業大學輕工化工學院特聘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光催化、納米材料和晶體工程方面的研究 [8] 
程高,廣東工業大學輕工化工學院講師 [7]  ,主要從事錳氧化物催化劑的製備及其在環境催化領域中的應用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