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東工業大學

鎖定
廣東工業大學(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簡稱“廣工(GDUT)”,學校位於廣東省,由廣東省教育廳主管 [6]  ,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理經管文法藝教結合、多科性協調發展的省屬重點大學、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 [1] 
廣東工業大學由原廣東工學院、廣東機械學院和華南建設學院(東院)於1995年6月合併組建而成;原廣東工學院起始於1952年建立的廣東省廣州水利土木工程學校,原廣東機械學院起始於1956年建立的廣東省機械學校,原華南建設學院(東院)起始於1957年建立的廣東省土木工程學校;學校前身於1958年開始招收本科生;學校2015年入選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 [6] 
截至2024年5月,廣東工業大學校本部位於廣州,擁有大學城、東風路、龍洞、番禺、沙河、揭陽等多個校區,校園佔地總面積5300餘畝。設有25個學院,2個公共課教學部(中心),12個研究機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8個;擁有本科專業9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8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5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98個,博士專業學位授予權1種,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17種,同時具有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在校生超5.3萬人,其中本科生超3.9萬人,研究生超1.3萬人,教職工4200多人。 [1]  [33] 
中文名
廣東工業大學
外文名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6] 
簡    稱
廣工(GDUT) [6] 
所在地
廣東省 [1] 
創辦時間
約 1958年 [1] 
辦學性質
公辦大學 [6] 
學校類別
理工 [6] 
學校特色
省屬重點大學 [1] 
廣東省高水平建設高校(2015年) [1] 
首批廣東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學(2016年) [82] 
國家“111計劃”建設高校(2017年) [81] 
主管部門
廣東省教育廳 [6] 
現任領導
胡欽太(黨委書記) [16] 
邱學青(校長) [16] 
專職院士數
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截至2024年5月) [40]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截至2024年5月) [46] 
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2人(截至2024年5月) [47-48]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1人(截至2024年5月) [49] 
本科專業
92個(截至2024年5月) [1]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5個(截至2024年5月) [1]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98個(截至2024年5月) [1]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7個(截至2024年5月) [1]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8個(截至2024年5月) [1]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35個(截至2024年5月) [1]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個(截至2024年5月) [1]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8個(截至2024年5月) [1] 
院系設置
25個學院、2個公共課教學部(中心)、12個研究機構(截至2024年5月) [1] 
校    訓
團結、勤奮、求是、創新 [34] 
校    歌
逐夢 [34] 
地    址
校本部: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小谷圍街廣州大學城外環西路100號 [6] 
東風路校區: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東風東路729號 [6] 
龍洞校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龍洞街迎龍路161號 [6] 
番禺校區: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鍾村街市廣路鍾三路段11號 [6] 
揭陽校區: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粵東新城大學路 [6]  展開
地址
校本部: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小谷圍街廣州大學城外環西路100號 [6] 
東風路校區: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東風東路729號 [6] 
龍洞校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龍洞街迎龍路161號 [6] 
番禺校區: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鍾村街市廣路鍾三路段11號 [6] 
揭陽校區: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粵東新城大學路 [6] 
沙河校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先烈東路131號 [6]  收起
院校代碼
11845 [164] 
主要獎項
連續5年榮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85] 
2022年度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技進步一等獎 [86] 
榮獲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優秀組織獎 [87] 
知名校友
邱冠周 [88] 
容柏生 [90] 
易建聯 [89] 
朱芳雨 [91] 
知名教師
楊志峯 [92] 
邱學青 [93] 
閔永剛 [94] 
佔地面積
約 5300 畝(截至2024年5月) [1] 
學生人數
53000人(截至2024年5月) [1] 
教職工人數
4200多人(截至2024年5月) [1] 

廣東工業大學歷史沿革

廣東工業大學前身溯源

  • 廣東水利電力學院
1952年,廣州高工、北江高農、興寧高工、海南農校、廣西第六工校合併組建廣州水利土木工程學校。1953年,更名為珠江水利學校。1954年,併入武漢長江水利學校。1955年,更名為廣東省廣州水利學校。1959年1月,廣東電力學校、廣東省水利科學研究所、廣東省廣州水利學校、廣東省電業局廣州中心試驗所合併組建廣東水利電力學院。 [43] 
  • 中南科學技術學院
1958年,成立廣州高等工業學校,同年成立廣州工學院,由曾志同志出任第一任黨委書記。 [95]  1961年6月,湖北科技大學、廣東科技學院、廣州工學院合併組建中南科學技術學院。 [43] 
郭沫若親筆題寫中南科技學院校名 郭沫若親筆題寫中南科技學院校名
  • 廣東工學院
1962年9月,廣東水利電力學院、中南科學技術學院合併組建廣東工學院 。1970年按照上級安排,廣東工學院更名為廣東礦冶學院,由廣州遷往韶關南華寺辦學。 [37]  [39]  1982年6月,廣東礦冶學院恢復校名廣東工學院,在原址辦學。 [38] 
廣州工學院舊校徽 廣州工學院舊校徽 [38]
  • 廣東機械學院
1956年建立的廣東省機械學校,該校原為廣東省重點中專之一,1976年開始辦大專班,1977 年秋正式開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12月28日經國務院批准,以原廣東省機械學校為基礎改建為省屬工科院校——廣東機械學院。校園佔地面積115,969平方米。學院成立初期,行政上級是廣東省機械廳,1988年1月1日正式交由廣東省高等教育局領導。1989年3月,廣東省委高校工作委員會成立後,歸高工委領導。1993年,專業進行改造與調整,由原來的4系1部增加為8系1部:機械工程系、機械電子工程系、材料科學與製冷工程系、工業自動化系、計算機系、外經貿與管理系、會計系、外語系和基礎課部,共17個本專科專業。 [41]  [43] 
廣東機械學院
  • 華南建設學院
1956年,創辦廣東省城市建設局幹部培訓班。1958年,改為廣東省建築工程專科學校,由廣東省城市建設局和廣東省高等教育局雙重主管。1960年,改為廣東省建築工程專科學校,由廣東省城市建設局和廣東省高等教育局雙重主管。1964-1965年,學校停辦。1965年9月,學校復辦,更名為廣東省建築工程學校。1968-1973年,學校停辦。1973年8月,復辦為中專,學校更名為廣東省建築工程學校。1985年經省政府批准復辦廣東省建築工程專科學校,開設了建築學、工民建築和建築設備專業,學制三年。1991學校更名為華南建設學院(東院),於10月5日正式掛牌。 [29]  [43] 
華南建設學院

廣東工業大學合併重組

1995年6月,廣東工學院、廣東機械學院、華南建設學院東院合併組建廣東工業大學。 [43]  1998年,獲博士學位授權。2007年被評為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優秀學校。2008年進入廣東省“211工程”重點學科項目建設行列。 [95]  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155]  2009年,進入廣東省211工程三期重點學科建設行列 [96]  。2011年,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154]  2012年,通過廣東省“211工程”三期建設重點學科建設項目檢查驗收。 [97]  2014年,成為“世界藝術、設計與媒體院校聯盟”成員 [31]  。2015年,進入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11月17日,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聯盟(以下簡稱“聯盟”)正式揭牌成立。 [156]  2016年,入選廣東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學重點建設高校, [96]  併成為首批粵港澳高校聯盟入盟高校。 [27] 
2017年,入選教育部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併成為“大學通識聯盟”成員 [26]  [157]  ;6月,入選“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聯盟”; [161]  同年,成為“大學通識教育聯盟”成員併入選“111計劃”。 [126]  [153]  2018年,進入廣東省“衝補強”重點建設高校。 [24]  2020年10月,被認定為2020年度國家知識產權示範高校。 [25]  2021年,廣東工業大學揭陽校區成立; [30]  同年,加入教育部“2011計劃”併入選為集成電路產教融合發展聯盟成員。 [159-160]  [163]  2022年,獲評首批國家級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單位。 [44]  9月16日,廣東工業大學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共建“鯤鵬&昇騰開發者創享社”。 [54] 
2023年10月22日,廣東工業大學參與發起的新材料先進製造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正式成立; [61]  同年,由廣東工業大學依託粵港澳聯合實驗室,組織粵港澳大灣區2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行業龍頭企業共同發起的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與自動化學會正式獲批成立。 [62]  11月11日,廣東工業大學校史館正式開館。 [63]  同月,坐落於廣東工業大學東風路校區的廣東省工業設計展覽館開館。 [64]  2024年3月20日,廣東省應急管理廳與廣東工業大學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廣東工業大學舉行,“廣東危化品安全技術研究基地”揭牌成立。 [65]  3月29日,大學城校區文化活動中心青春報告廳正式啓用。 [66] 
廣東工業大學歷史沿革圖 廣東工業大學歷史沿革圖 [165]

廣東工業大學辦學條件

廣東工業大學院系設置

截至2024年5月,學校設有25個學院、2個公共課教學部(中心),開設92個本科專業 [1] 
2023年廣東工業大學招生專業
學院
專業名稱
學制
機械電子工程(創新班)
四年
機械電子工程
四年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四年
車輛工程
四年
測控技術與儀器
四年
工業工程
四年
智能製造工程
四年
自動化(創新班)
四年
自動化類(含自動化、機器人工程專業)
四年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四年
物聯網工程
四年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四年
化學工程與工藝(創新班)
四年
化學工程與工藝
四年
能源化學工程
四年
食品科學與工程
四年
應用化學
四年
電子信息工程(騰創辦)
四年
電子信息工程(含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
四年
土木工程
四年
土木工程(創新班)
四年
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四年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四年
城市地下空間工程
四年
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
四年
工程管理
四年
工程造價
四年
交通運輸
四年
測繪工程
四年
工商管理類(含工商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專業)
四年
會計學
四年
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含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
四年
電子商務
四年
土地資源管理
四年
土地資源管理(創新班)
四年
計算機類(含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網絡工程、信息安全專業)
四年
人工智能(創新班)
四年
材料類(創新班)
四年
材料類(含高分子材料與工程、金屬材料工程、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四年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四年
能源動力類(含能源與動力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
四年
環境工程
四年
環境科學
四年
環境科學(創新班)
四年
安全工程
四年
外國語言文學類(含英語、翻譯、商務英語專業)
四年
日語
四年
數學類(含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應用統計學專業)
四年
數學與應用數學(創新班)
四年
電子科學與技術
四年
電子科學與技術(創新班)
四年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四年
應用物理學
四年
工業設計
四年
數字媒體技術
四年
環境設計
四年
視覺傳達設計
四年
產品設計
四年
數字媒體藝術
四年
服裝與服飾設計
四年
美術學
四年
表演
四年
法學
四年
社會工作
四年
城鄉規劃(國土空間規劃創新班)
四年
建築學
四年
城鄉規劃
四年
風景園林
四年
國際經濟與貿易
四年
經濟學
四年
金融工程
四年
數字經濟
四年
生物工程
四年
製藥工程
四年
生物醫學工程
四年
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創新班)
四年
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
四年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四年
環境生態工程(創新班)
四年
環境生態工程
四年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國際班)
四年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中德班)
四年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國際班)
四年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國際班)
四年
土木工程(國際班)
四年
工商管理(國際班)
四年
廣東工業大學先進製造學院
機械電子工程
四年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四年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四年
化學工程與工藝
四年
電子商務
四年
人工智能
四年
土木工程
四年
產品設計
四年
運動訓練
四年
-
-
廣東工業大學國際交流學院
-
-
-
-
參考資料: [36]  [42] 
注:表格內容與學校官網簡介頁面數據不一致

廣東工業大學學科建設

截至2024年5月,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8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5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98個,博士專業學位授予權1種,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17種,同時具有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擁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8個、省重點學科15個,省“衝一流”學科7個、進入ESI全球學科排名前1%行列的學科6個,其中工程學已進入前0.3‰。 [1] 
博士後流動站
設站學院
流動站名稱
學科領域
流動站負責人
機電工程學院
機械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機電、材料、自動化、力學、工業設計、土木工程、數學、物理、能源工程、工業工程
張永康
自動化學院
控制科學與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自動化、信息工程、計算機、光電工程、IC設計、數學、測量、機電、系統工程
徐維超
輕工化工學院
化學工程與技術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化工、環境、材料、製藥、能源工程
王鐵軍
管理學院
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管理、經貿、數學、國土規劃
張德鵬
材料與能源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材料工程、能源工程、物理、化工、微電子、建築材料、光電工程
羅向龍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環境科學與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環境科學與工程、環境規劃與管理、生態學(包括產業生態學)、地理學、系統科學、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海洋科學、水利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生物學、化學科學與工程
寧尋安
信息工程學院
信息與通信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
-
計算機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
-
參考資料: [7]  [67]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按學科排列)
門類代碼、名稱
學科代碼
一級學科名稱
授權年月
08 工學
0802
機械工程
2006.01
0805
材料科學與工程
2011.03
0810
信息與通信工程
2018.03
0811
控制科學與工程
2011.03
0812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2021.11
0817
化學工程與技術
2011.03
0830
環境科學與工程
2018.03
12 管理學
1201
管理科學與工程
2006.01
參考資料: [158] 
廣東工業大學專業學位博士授權點(按單位排列)
學位點管理單位
專業學位博士授權(授權年月)
機電工程學院
085501機械(機械工程 領域) (2021.11)
085502機械(車輛工程 領域) (2021.11)
085503機械(航空工程 領域) (2021.11)
085504機械(航天工程 領域) (2021.11)
085509機械(智能製造技術 領域)(2021.11)
085510機械(機器人工程 領域)(2021.11)
自動化學院
085509機械(控制工程 領域) (2021.11)
085510機械(機器人工程 領域) (2021.11)
信息工程學院
085509機械(智能製造技術 領域) (2021.11)
材料與能源學院
085509機械(智能製造技術 領域) (2021.11)
參考資料: [59] 
廣東工業大學碩士學位授權點(按單位排列)
學位點管理單位
一級學科點碩士學位授權(授權年月)
二級學科點碩士學位授權(授權年月)
機電工程學院
0802機械工程
(2006.01)
080201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1996.09)
080202 機械電子工程 (1993.12)
080203 機械設計及理論 (1998.06)
080204 車輛工程 (2006.01)
0802Z1 工業工程 (2006年學校自設)
0804儀器科學與技術
(2011.03)
080401 精密儀器及機械 (2006.01)
080402 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 (2000.12)
自動化學院
0808電氣工程
(2006.01)
080801 電機與電器 (2006.01)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2003.09)
080803 高電壓與絕緣技術 (2006.01)未招生
080804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1998.06)
080805 電工理論與新技術 (2006.01)
/
080902 電路與系統 (2006.01)
0811控制科學與工程
(2006.01)
081101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1986.07)
081102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1998.06)
081103 系統工程 (2000.12)
081104 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2006.01)
081105 導航、制導與控制 (2006.01)未招生
輕工化工學院
0817化學工程與技術
(2006.01)
081701 化學工程 (2006.01)
081702 化學工藝 (1998.06)
081704 應用化學 (1986.06)
081705 工業催化 (2006.01)
0832食品科學與工程
(2021.11)
083201 食品科學(2003.09 獲得授權,2015年動態調整撤銷;2021.11恢復)
083202 糧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2021.11)
083203 農產品加工及儲藏工程(2021.11)
083204 水產品加工及儲藏工程(2021.11)
信息工程學院
0810信息與通信工程
(2011.03)
081001 通信與信息系統(2006.01)
081002 信號與信息處理(2003.09)
081002 信息獲取與控制(2011年12月學校自設;2020年12月學校撤銷)
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
-
080104 工程力學(2003.09獲得授權,2015年動態調整撤銷)
-
0805Z2 土木材料與工程(2013.12學校自設)
0814土木工程
(2011.03)
081401 岩土工程(2000.12)
081402 結構工程(2003.09)
081403 市政工程(2006.01)
081404 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2011.03)
081405 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2011.03)
081406 橋樑與隧道工程(2006.01)
0814Z1 土木工程測量與災害監測(2014.06學校自設)
0816測繪科學與技術
(2015.11)
081601 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2015.11)
081602 攝影測量與遙感(2015.11)
081603 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2015.11)
管理學院
1201管理科學與工程
(2000.12)
國家目錄中不設二級學科
1201Z2 工業企業管理(2013.12學校自設)
1202工商管理
(2006.01)
120201 會計學(2006.01)
120202 企業管理(1996.11)
120203 旅遊管理(2006.01)
120204 技術經濟及管理(2003.09)
1204公共管理
(2018.03)
120401 行政管理(2018.03)
120402 社會醫學與衞生事業管理(2018.03)
120403 教育經濟與管理(2018.03)
120404 社會保障(2018.03)
120405 土地資源管理(2006.01)
計算機學院
-
0811Z1計算機應用工程(2011年12月學校自設,2021年12月學校撤銷)
0812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2006.01)
081201 計算機系統結構(2003.09)
081202 計算機軟件與理論(2000.12)
081203 計算機應用技術(1996.09)
0835軟件工程
(2011.08)
國家目錄中不設二級學科
材料與能源學院
0805材料科學與工程
(2006.01)
080502 材料學(1996.09)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1998.06)
0805Z1 能源材料與工程(2013.12學校自設)
0805Z3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2014.12學校自設)
0807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2011.03)
080701 工程熱物理(2011.03)
080702 熱能工程(2006.01)
080703 動力機械及工程(2011.03)
080704 流體機械及工程(2011.04)
080705 製冷及低温工程(2011.03)
080706 化工過程機械(2011.03)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
0817Z1 環境化工(2011.12學校自設)
0830環境科學與工程
(2006.01)
083001 環境科學(2003.09)
083002 環境工程(1996.09)
數學與統計學院
0701數學
(2011.03)
070101 基礎數學(2011.03)
070102 計算數學(2011.03)
070103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2011.03)
070104 應用數學(2003.09)
070105 運籌學與控制論(2011.03)
0810Z1 信息處理與優化計算
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
/
080501 材料物理與化學(2000.12)
0809電子科學與技術
(2011.03)
080901 物理電子學(2003.09)
080904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2011.11)
0803光學工程
(2018.03)
國家目錄中不設二級學科
藝術與設計學院
/
0802Z2 工業設計與創意產品(2012.12學校自設)
1305設計學
(2011.08)
國家目錄中不設二級學科
1305Z1 繪畫創作與理論(2012.12學校自設)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0813建築學
(2015.11)
081301 建築歷史與理論(2015.11)
081302 建築設計及其理論(2015.11)
081303 城市規劃與設計(2015.11)
081304 建築技術科學(2015.11)
0833城鄉規劃學
(2018.03)
國家目錄中不設二級學科
/
1305Z2 建築與城市設計(2012.12學校自設)
經濟學院
0202應用經濟學
(2015.11)
020201 國民經濟學(2015.11)
020202 區域經濟學(2015.11)
020203 財政學(2015.11)
020204 金融學(2015.11)
020205 產業經濟學(2015.11)
020206 國際貿易學(2015.11)
020207 勞動經濟學(2015.11)
020208 統計學(2015.11)
020209 數量經濟學(2015.11)
020210 國防經濟(2015.11)
/
0811Z2 數字經濟系統優化(2021.09 學校自設)
法學院
/
120401 行政管理(2018.03)
/
1202Z3 企業合規風險管理(2022.03 學校自設)
生物醫藥學院
/
0817Z2 製藥工程(2012.12學校自設)
/
081703 生物化工(2011.03)
環境生態工程研究院
0830環境科學與工程
(2018.03)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1204Z1 馬克思主義國家治理理論與政務管理(2019.12學校自設)
集成電路學院
1401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
(2022.07)
080903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2003.09)
注:官網簡介頁面和專業介紹頁面數據不一致
參考資料: [8] 
廣東工業大學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按單位排列)
學位點管理單位
專業學位碩士授權(授權年月)
國家對應調整前工程碩士專業學位領域
機電工程學院
機械(機械工程領域)(2021.06)
機械(車輛工程領域)(2021.06)
機械(智能製造技術領域)(2021.06)
機械(機器人工程領域)(2021.06)
電子信息(儀器儀表工程領域)(2021.06)
工業工程與管理 (2019.05)
機械工程(1999.09)
工業工程(2002.05)
儀器儀表工程(2010.09)
自動化學院
電子信息(控制工程領域) (2021.06)
電子信息(人工智能領域) (2021.06)
能源動力(電氣工程領域) (2021.06)
電氣工程(2005.06)
控制工程(2001.04)
輕工化工學院
材料與化工(化學工程領域) (2021.06)
化學工程(1999.09)
信息工程學院
電子信息(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領域)(2021.06)
電子信息(通信工程(含寬帶網絡、移動通信等)(2021.06)
電子信息(集成電路工程領域) (2021.06)
電子信息(光電信息工程領域) (2021.06)
電子與通信工程(2004.06)
集成電路工程(2006.06)
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
土木水利(土木工程領域) (2021.06)
土木水利(海洋工程領域) (2021.06)
土木水利(市政工程(含給排水等)領域)(2021.06)
土木水利(人工環境工程(含供熱、通風及空調等) 領域)(2021.06)
資源與環境(測繪工程領域) (2021.06)
工程管理 (2010.09)
交通運輸 (2021.11)
建築與土木工程(2005.06)
管理學院
工商管理 (2003.09)
會計 (2014.05)
項目管理 (2019.05)
物流工程與管理 (2019.05)
項目管理(2004.06)
物流工程(2006.06)
計算機學院
電子信息(計算機技術領域) (2021.06)
電子信息(軟件工程領域) (2021.06)
電子信息(人工智能領域) (2021.06)
電子信息(網絡與信息安全領域)(2021.06)
軟件工程(2002.03)
計算機技術(2002.05)
材料與能源學院
材料與化工(材料工程領域) (2021.06)
能源動力(動力工程領域) (2021.06)
085204 材料工程(2002.05)
085206 動力工程(2010.04)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資源與環境(環境工程領域) (2021.06)
資源與環境(安全工程領域) (2021.06)
085229 環境工程(2001.04)
數學與統計學院
電子信息(大數據技術與工程領域) (2021.06)
/
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
電子信息(光電信息工程領域) (2021.06)
電子信息(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領域)(2021.06)
/
藝術與設計學院
機械(工業設計工程領域)(2021.06)
藝術(2018.03)
工業設計工程(2010.04)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土木水利(人工環境工程(含供熱、通風及空調等)領域)(2021.06)
風景園林(2021.11)
建築與土木工程(建築與城市規劃方向)(2011.12自設方向)
經濟學院
金融(2018.03)
國際商務(2021.11)
/
法學院
社會工作(2018.03)
/
外國語學院
翻譯(英語筆譯)(2014.05)
翻譯(日語筆譯)(2014.05)
/
生物醫藥學院
電子信息(生物醫學工程領域)(2021.06)
生物與醫藥(2021.11)
/
生態環境與資源學院
資源與環境(環境工程領域)(2021.06)
/
集成電路學院
電子信息(集成電路工程領域)(2021.06)
/
參考資料: [32] 
重點學科
名稱
專業
廣東省重點學科
攀峯重點學科一級學科
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設計學
優勢重點學科一級學科
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特色重點學科二級學科
應用數學、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熱能工程、信號與信息處理、企業管理
廣東省“衝一流”學科
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設計學、化學工程與技術、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
參考資料: [9] 

廣東工業大學師資力量

截至2024年5月,教職工4200多人,擁有各類高層次人才近千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外籍院士5人,省部級以上人才343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8人,廣東省本科高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59人,“廣東特支計劃教學名師”1人,“廣東省教學名師”19人,博士生導師280人,碩士生導師2632人 [1]  [33]  [68] 
高層次人才
類別
名錄
中國工程院院士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謝勝利 [47] 閔永剛 [48]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世界陶瓷科學院院士
國家“傑青”
謝勝利、魯仁全 [15] 
教育部高層次人才
魯仁全 [15] 
國家級高層次人才
付敏躍、賴來利、蘇春翌、劉德榮 [15] 
國家“萬人計劃”
魯仁全、何昭水、李鴻一、吳宗澤、周郭許 [15] 
國家“優青”
何昭水、餘榮、李鴻一、楊祖元、吳元清 [15]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魯仁全、何昭水、李鴻一、劉治、楊祖元 [15] 
“珠江學者”特聘教授
魯仁全、何昭水、周郭許、劉治 [15] 
“珠江學者”青年學者
徐雍、孟偉、吳元清 [15] 
廣東省“傑青”
劉治、劉波、周琪、楊祖元、吳元清、李攀碩 [15] 
“廣東特支計劃”
何昭水、吳宗澤、餘榮、楊祖元 [15] 
廣東省教學名師
章雲、劉旭紅、金朝永 [99]  、杜青平 [100]  、肖小亭 [101]  、張畢西 [102]  、王成勇 [103]  、莫贊 [104] 
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控制科學與工程教師團隊 [14] 
省級學校美育名師工作室
嶺南灰塑名師工作室 [50] 
注:名單不全

廣東工業大學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24年5月,學校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7個、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7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7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教育部等專業認證/評估通過21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8個,省級名牌專業13個、省級特色專業25個、省級重點專業8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4個、國家級課程思政示範課1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含雙語教學示範課程)3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123門、省級精品課程(含雙語教學示範課程)265門;教育部現代產業學院1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7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級研究生聯合培養示範基地2個、國家級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1個,省級示範性產業學院等各類省級實踐教學平台83個 [1]  [33]  [68]  。其中,藝術與設計學院是世界藝術、設計與媒體院校聯盟成員。 [162] 
廣東工業大學本科教學團隊項目立項清單(國家級、省級)
團隊名稱
帶頭人
所在部門
年度
級別
機械基礎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郭鍾寧
機電工程學院
2008
國家級
機械製造基礎教學團隊
王成勇
機電工程學院
2021
化工類專業實驗實踐教學團隊
餘林
輕工化工學院
2011
省級
材料製備與加工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張海燕
材料與能源學院
2011
大學數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金朝永
數學與統計學院
2011
自動化專業主幹課程教學團隊
章雲
自動化學院
2014
信息獲取與處理課程羣教學團隊
駱德漢
信息工程學院
2014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團隊
陳曉茹
外國語學院
2015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教學團隊
張成科
經濟學院
2015
建築設計課程羣教學團隊
朱雪梅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2015
市場營銷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張德鵬
管理學院
2015
應用數學專業教學團隊
王振友
數學與統計學院
2015
機械設計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成思源
機電工程學院
2016
籃球運動教學團隊
唐新發
體育部
2016
機器人項目課程教學團隊
陳瑋
自動化、機電等
2016
大學物理實驗課程教學團隊
吳福根
實驗教學部
2017
土木工程專業主幹課程羣教學團隊
李麗娟
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
2017
科技金融創新班教學團隊
孫有發
經濟學院
2018
體驗設計教學團隊
胡飛
藝術與設計學院
2018
網絡工程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滕少華
計算機學院
2018
製藥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趙肅清
生物醫藥學院
2019
多源融合的建築學在線課程羣教學團隊
劉旭紅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2019
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教學團隊
寧尋安
環境學院
2019
電子信息類專業導論課程教學團隊
韓一石
信息工程學院
2019
土木工程實驗教學團隊
郭永昌
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
2020
化工專業教學團隊
方巖雄
輕工化工學院
2020
生物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團隊
傅明輝
生物醫藥學院
2020
參考資料: [13] 
廣東工業大學國家級優勢專業
類別
專業名稱
設置年份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專業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2011
自動化
2011
化學工程與工藝
2011
信息工程
2011
軟件工程
201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2013
電子科學與技術
2013
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2007
自動化
2007
化學工程與工藝
2008
土木工程
2009
工商管理
2010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2009
環境工程
2010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2013
參考資料: [68] 
廣東工業大學省級以上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專業名稱
級別
立項時間
工商管理、環境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學、製藥工程、土木工程、信息工程、工業設計、環境設計、自動化
國家級
2019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金屬材料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環境生態工程、機械電子工程、建築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通信工程、產品設計、數字媒體藝術、信息與計算科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2020
經濟學、法學、軟件工程、數字媒體技術、給排水科學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城鄉規劃、工程管理、市場營銷、服裝與服飾設計
2021
金屬材料工程、網絡工程、建築學、產品設計、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省級
2019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城鄉規劃、經濟學、城市地下空間工程、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服裝與服飾設計、數字媒體技術、法學、物聯網工程
2020
翻譯、數學與應用數學、應用統計學、測控技術與儀器、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機器人工程、環境科學、人力資源管理、工業工程、電子商務、視覺傳達設計
2021
參考資料: [10] 
廣東工業大學專業認證、專業評估情況表
本科專業
認證單位
認證結論及有效期
建築學
全國高等學校建築學專業教育評估委員會
通過評估,2023年複評通過
2014.05-2026.05
工程管理
住房城鄉建設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專業評估委員會
通過評估
2015.05-2026.05
城鄉規劃
住房城鄉建設部高等教育城鄉規劃專業評估委員會
通過評估,2023年複評通過
2015.05-2027.05
土木工程
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
通過認證
2015.05-2024.12(有條件)
自動化
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
通過認證
2017.01-2025.12(有條件)
製藥工程
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
通過認證
2018.01-2023.12(有條件)
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住房城鄉建設部高等教育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評估委員會
通過評估
2018.05-2023.05
信息工程
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
通過認證
2019.01-2024.12(有條件)
化學工程與工藝
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
通過認證
2019.01-2024.12(有條件)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
通過認證
2019.01-2024.12(有條件)
金屬材料工程
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
通過認證
2019.01-2024.12(有條件)
通信工程
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
通過認證
2020.01-2025.12(有條件)
網絡工程
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
通過認證
2020.01-2025.12(有條件)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
通過認證
2020.01-2025.12(有條件)
環境工程
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
通過認證
2020.01-2025.12(有條件)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住房城鄉建設部高等教育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評估委員會
通過認證
2020.05-2023.05
測控技術與儀器
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
通過認證
2021.01-2026.12(有條件)
電子科學與技
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
通過認證
2021.01-2026.12(有條件)
食品科學與工程
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
通過認證
2021.01-2026.12(有條件)
工業設計
中華工程教育學會
通過認證
2021.01-2023.12(有條件)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
通過認證
2022.01-2027.12(有條件)
參考資料: [53] 
廣東工業大學課程類項目清單
項目類別
課程名稱
負責人
學院
級別
立項年份
雙語教學示範課程
國際貿易實務 [108] 
易露霞
經濟貿易學院
國家級
2010
精品資源共享課
工程製圖 [106] 
馮開平
機電工程學院
國家級
2013
精品視頻公開課
探秘自動化 [107] 
章雲
自動化學院
國家級
2014
社會實踐一流課程
理工科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
許澤浩
創新創業學院
國家級
2020
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
嶺南衣裳
孫恩樂
通識教育中心
國家級
2020
線下一流課程
服務體驗設計(2)
胡飛
藝術與設計學院
國家級
2020
鋼結構設計原理
李麗娟
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
國家級
2020
自動控制原理
章雲
自動化學院
國家級
2020
機械製造基礎
王成勇
機電工程學院
國家級
2020
線上一流課程
海外華僑華人
王文豔
通識教育中心、文化素質教育中心
國家級
2023
音樂漫步
王勇傑
通識教育中心、文化素質教育中心
國家級
2023
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
市場營銷學
張德鵬
管理學院
國家級
2023
機械設計
潘繼生
機電工程學院
國家級
2023
建築設計 (4)
劉旭紅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國家級
2023
建築與城鄉歷史文化遺產保護
朱雪梅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國家級
2023
電路
楊健
自動化學院
國家級
2023
線下一流課程
創業管理
祁明德
管理學院
國家級
2023
高等數學
王振友
數學與統計學院
國家級
2023
創新方法
成思源
機電工程學院
國家級
2023
工程訓練
謝小柱
實驗教學部
國家級
2023
數字電子技術
謝雲
自動化學院
國家級
2023
土力學
劉勇健
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
國家級
2023
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
寧尋安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國家級
2023
社會實踐一流課程
培養鄉村振興人才社會實踐
陳穎
材料與能源學院
國家級
2023
參考資料: [69]  [105] 
廣東工業大學課程思政類項目立項表
項目類別
立項年份
項目名稱
項目負責人
申報人單位
項目級別
課程思政示範課程
2021
機械製造基礎
王成勇
機電工程學院
國家級
課程思政示範教學名師和團隊
王成勇、王啓民、鄭李娟、袁志山、隋建波
王成勇
機電工程學院
國家級
課程思政改革示範高校
2023
廣東工業大學
胡欽太
-
省級
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範中心
新工科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
欒天罡
省級
課程思政示範課程
天然藥物化學
鄭俊霞
生物醫藥學院
省級
課程思政示範課程
土力學
劉勇健
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
省級
課程思政示範課堂
《電力系統分析》課程思政示範課堂
周永旺
自動化學院
省級
課程思政示範課堂
運算放大器的線性應用—模擬電子技術實驗
曾思明
實驗教學部
省級
課程思政示範團隊
《高等數學》課程思政教學團隊
王振友
數學與統計學院
省級
課程思政示範團隊
“以體育人”大學體育課程思政教學團隊
龔建林
體育學院
省級
“粵教閲心”課程思政大家談典型案例
“勇擔工匠使命,助力灣區振興”——《專業調研》
王萍
藝術與設計學院
省級
“粵教閲心”課程思政大家談典型案例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重大風險治理中的人權保障
房亞明
圖書館
省級
“粵教閲心”課程思政大家談典型案例
立德樹人視域下包裝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案例
王娟
藝術與設計學院
省級
“粵教閲心”課程思政大家談典型案例
基於價值塑造與使命擔當為引領的《工程倫理》課程雙重育人新模式
曹鳳霞
通識教育中心、文化素質教育中心
省級
課程思政示範課程
2021
機械製造基礎
王成勇
機電工程學院
省級
課程思政示範課程
鋼結構設計原理
何嘉年
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
省級
課程思政示範課程
生命的環境演繹
杜青平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省級
課程思政示範課程
建築設計(4)
劉旭紅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省級
課程思政示範課程
電路
楊健
自動化學院
省級
課程思政示範課堂
《信號與系統》課程思政示範課堂
譚北海
自動化學院
省級
課程思政示範課堂
《現代傳媒與批判性思維》之“輿論監督與媒介審判”
張麗平
通識教育中心
省級
課程思政示範課堂
公共關係學
朱媛媛
法學院
省級
課程思政示範團隊
設計學課程思政教學團隊
張黎
藝術與設計學院
省級
課程思政示範團隊
機械設計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成思源
機電工程學院
省級
課程思政示範團隊
土木工程專業主幹課程羣課程思政教學團隊
李麗娟
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
省級
課程思政示範課程
畫法幾何與機械製圖
李冰
機電工程學院
省級
課程思政示範課程
固體物理
蔡偉通
材料與能源學院
省級
課程思政示範課程
綜合設計基礎
湯曉穎
藝術與設計學院
省級
課程思政示範課堂
大學物理第十六章第一節
李文華
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
省級
課程思政示範課堂
大學物理實驗 實驗十二:邁克耳孫干涉實驗
龐瑋
實驗教學部
省級
課程思政示範課堂
模擬電子技術第三章第二節
孫粵輝
信息工程學院
省級
課程思政示範課堂
數據結構 第五章(歸併排序)
蘇慶
計算機學院
省級
課程思政示範課堂
管理學第二章(管理環境)
吳江秋
管理學院
省級
課程思政示範課堂
模擬電子技術第七章(正弦波振盪電路)
夏益民
自動化學院
省級
課程思政示範課堂
化工原理第十章(精餾原理及物料衡算)
朱東雨
輕工化工學院
省級
參考資料: [51] 
廣東工業大學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類項目立項清單(國家級、省級)
項目名稱
項目負責人
申報學院
級別
立項年份
廣東工業大學-廣東華南工業設計院藝術學實踐教育基地
方海
藝術設計學院
國家級
2013
環境保護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
湯兵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省級
2012
廣東工業大學中山環宇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梅勝
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
材料加工與能源工程實踐教育基地
肖小亭
材料與能源學院
電氣電子信息實踐教學基地
王欽若
自動化學院
廣東工業大學-廣州醫藥集團工程教育實踐基地
餘林
輕工化工學院
廣東工業大學-廣州飛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郭鍾寧
機電工程學院
廣州廣船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管理類專業實踐基地
張德鵬
管理學院
2013
廣東工業大學—立白集團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杜志雲
輕工化工學院
廣東工業大學-廣東巨輪模具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成思源
機電工程學院
廣東工業大學-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朱雪梅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廣東工業大學-中國電器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王欽若
自動化學院
廣東工業大學-廣州國家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章國豪
信息工程學院
廣東工業大學-廣東省計算中心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
程良倫
計算機學院
廣東工業大學-精電思威特漢威高端電子元器件工程實踐教學基地
李瑜煜
材料與能源學院
2014
廣東工業大學-廣州工程總承包集團有限公司實踐教學基地
朱江
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
廣東工業大學-中國民生銀行實踐教育基地
唐更華
經濟學院
廣東工業大學-大凌公司光電精密製造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吳黎明
信息工程學院
廣東工業大學中海物流(深圳)有限公司物流類專業實踐教學基地
李松慶
管理學院
廣東工業大學數控裝備協同創新中心實踐基地
陳新度、楊海東
機電工程學院
廣東工業大學-廣州市睿合建築設計有限公司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何韶穎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廣東工業大學-廣州太普軟件科技有限公司應用統計專業實踐教學基地
温潔嫦
數學與統計學院
廣東工業大學-廣州市奧威亞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基地
王永華
自動化學院
廣東工業大學-琺瑪珈(廣州)包裝設備有限公司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趙榮麗
機電工程學院
2015
廣東工業大學-廣東道一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凌捷
計算機學院
廣東工業大學-廣東廣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孫玉
信息工程學院
廣東工業大學-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朱雪梅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廣東工業大學-廣東萬和電氣有限公司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劉建強
機電工程學院
廣東工業大學-廣州滄恆自動控制科技有限公司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王桂棠
信息工程學院
廣東工業大學—廣州敏視數碼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基地
王永華
自動化學院
廣東工業大學-廣州市浩洋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唐露新
信息工程學院
廣東工業大學-廣州騰科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
滕少華
計算機學院
廣東工業大學—海信科龍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
肖小亭
材料與能源學院
廣東工業大學-諾金製藥有限公司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趙肅清
輕工化工學院
廣東工業大學-中國對外貿易廣州展覽總公司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陳原
經濟學院
高精輕質化汽車輪轂工程實踐教學基地
李風
材料與能源學院
2016
廣東工業大學-增城普惠金融促進會實踐教學基地
何斌
管理學院
廣東工業大學-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蔡述庭
自動化學院
2017
廣東工業大學-中國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實踐教學基地
黃榮斌
經濟學院
廣東工業大學廣州視源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校外實踐教學基地
張偉
物理與光電學院
2018
廣東工業大學-中廣核核電運營有限公司校外實踐 教育基地
陳思哲
自動化學院
2020
廣東省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項目
李麗娟
教務處
2020
參考資料: [11] 
廣東工業大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級、省級)
學院
示範中心名稱
級別
負責人
所屬年份
獲得時間
實驗教學部
大學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省級
吳福根、周益昌
2005
2006.9
輕工化工學院
基礎化學與化工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省級
餘林、郭建維
2005
2006.9
實驗教學部
工程訓練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省、國級
謝小柱
2005省
2007國
2006.9
2007.11
實驗教學部
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省級
徐小明、馮卓霖
2004
2004
實驗教學部
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省級
禹思敏、彭端
2006
2006.10
自動化學院
電氣與控制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省、國級
章雲
2006省
2015國
2006.10
2016.1
機電工程學院
機械設計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省級
成思源
2007
2007.10
計算機學院
計算機與網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省級
吳偉民
2007
2007.10
信息工程學院
信息技術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省級
徐杜、李揚
2007
2007.10
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省、國級
李麗娟
2009省
2013國
2010.4
2013.7
實驗教學部
機電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省級
駱少明、吳福根、於兆勤
2011
2011.1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省級
劉國光
2012
2012.1
材料與能源學院
材料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省級
張海燕
2012
2012.1
管理學院
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省級
莫贊
2012
2012.1
自動化學院
電力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省級
吳傑康
2013
2013.8
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
工程力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省級
劉鋒
2013
2013.8
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
光電技術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省級
陳麗
2014
2014.7
輕工化工學院
製藥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省級
趙肅清
2014
2014.7
自動化學院
電子系統設計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省級
謝雲
2014
2014.7
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協同設計與管理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省級
馮為民
2014
2014.7
輕工化工學院
輕工化工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省、國級
方巖雄
2015國、省
2016.1
外國語學院、國際教育學院
外語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省級
陳曉茹
2015
2015.7
信息工程學院
移動通信技術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省級
韓國軍
2015
2015.7
實驗教學部
現代製造與智能裝備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省級
何漢武
2016
2016.10
通識教育中心、文化素質教育中心
工科公共藝術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省級
王勇傑
2016
2016.10
計算機學院
軟件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省級
凌捷
2017
2017.1
自動化學院
廣東省物聯網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省級
謝勝利
2017
2017.1
材料與能源學院
材料成形制造與先進模具技術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省級
章崢嶸
2019
2019.12
藝術與設計學院
設計類專業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省級
王娟
2020
2020.12
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
廣東省測繪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省級
吳希文
2020
2020.12
參考資料: [12]  [127] 
廣東工業大學省級協同育人平台立項清單
項目名稱
項目負責人姓名
申報人單位
立項年份
面向製造業的多樣化人才培養協同育人中心
郭鍾寧
機電工程學院
2014
工業設計集成創新人才培養協同育人基地
方海
藝術設計學院
2016
參考資料: [52] 
廣東工業大學省級以上實驗區項目立項清單
項目名稱
項目負責人
申報人單位
立項年份
與國際水準全方位接軌的現代設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方海
藝術設計學院
2011
面向先進製造業的管工融合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張德鵬
管理學院
2011
產學全程結合的地方院校製造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
駱少明
教務處
2011
面向製造專業鎮協同創新平台的材料加工類專業應用型人才創新實驗區
章爭榮
材料與能源學院
2012
地方工科院校應用型本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陳新
廣東工業大學
2012
依託IC產業化基地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章國豪
信息工程學院
2014
面向模具專業鎮的“政產學用”協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肖小亭
材料與能源學院
2014
多專業融合工程實踐能力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徐小明
實驗教學部
2014
基於強化數理基礎的工科拔尖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温潔嫦
數學與統計學院
2014
電氣信息類卓越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及創新平台建設
高軍禮
自動化學院
2014
依託學科競賽的跨學科多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陽林
機電工程學院
2014
創新拔尖人才英語教學實驗區
陳曉茹
外國語學院
2014
以基於OBE的基礎實驗課程羣教改為突破口的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徐海水
實驗教學部
2016
參考資料: [23] 
廣東工業大學研究生聯合培養示範基地(國家級、省級)
單位
級別
牽頭學院
廣東巨輪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國家級
機電工程學院
佛山市南海區廣工大數控裝備協同創新研究院
國家級
機電工程學院
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省級
材料與能源學院
廣東省社會工作師聯合會
省級
法學院
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汽車工程研究院
省級
機電工程學院
廣州中海達衞星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省級
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
深圳蘭度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省級
生物醫藥學院
炬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省級
集成電路學院
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
省級
生態環境與資源學院
廣州集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省級
材料與能源學院
廣州美啊教育有限公司
省級
藝術與設計學院
呈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省級
輕工化工學院
廣州羊城通有限公司
省級
自動化學院
粵芯半導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省級
集成電路學院
汕頭廣工大協同創新研究院
省級
輕工化工學院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
省級
生物醫藥學院
廣州市浩洋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省級
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
佛山輕子精密測控技術有限公司
省級
機電工程學院
佛山智昂科技有限公司
省級
機電工程學院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分行
省級
經濟學院
深圳市理邦精密儀器股份有限公司
省級
自動化學院
廣東百味佳味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省級
輕工化工學院
廣東浩迪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省級
信息工程學院
廣東高而美製冷設備有限公司
省級
材料與能源學院
廣州特種承壓設備檢測研究院
省級
機電工程學院
廣州市增城區城鄉規劃與測繪地理信息研究院
省級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廣東信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省級
材料與能源學院
泰斗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省級
自動化學院
廣州銀禾網絡通信有限公司
省級
信息工程學院
廣東興澤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省級
機電工程學院
廣州歐科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省級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北明軟件有限公司
省級
計算機學院
東莞金研精密研磨機械製造有限公司
省級
機電工程學院
深圳市星源材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省級
材料與能源學院
廣東省河源市源城區工業園
省級
信息工程學院
深圳市金百澤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省級
機電工程學院
廣東瑞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省級
機電工程學院
廣東科盈智能裝備製造有限公司
省級
機電工程學院
廣東萬事泰集團有限公司
省級
機電工程學院
大族激光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省級
機電工程學院
佛山市科萊機器人有限公司
省級
機電工程學院
廣州交通信息化建設投資營運有限公司
省級
自動化學院
廣州瑞立科密汽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省級
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
廣州市昕恆泵業製造有限公司
省級
機電工程學院
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
省級
機電工程學院
廣州天賜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省級
輕工化工學院
廣東博思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省級
信息工程學院
博創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省級
自動化學院
廣州市香港科大霍英東研究院
省級
材料與能源學院
廣東軒轅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省級
計算機學院
廣東廣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省級
信息工程學院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
省級
信息工程學院
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
省級
輕工化工學院
廣州市番禺科騰工業有限公司
省級
機電工程學院
廣東省電信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省級
數學與統計學院
佛山市南海區瀚天科技城
省級
信息工程學院
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
省級
生態環境與資源學院
廣東嶺南通股份有限公司
省級
自動化學院
廣東瑞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省級
信息工程學院
廣東天波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省級
信息工程學院
廣州日寶鋼材製品有限公司
省級
機電工程學院
東莞華中科技大學制造工程研究院
省級
機電工程學院
廣東電子工業研究院有限公司(與廣州大學聯合)
省級
自動化學院
廣東東陽光藥業有限公司(與中山大學聯合)
省級
生物醫藥學院
東莞電子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工程研究院
省級
自動化學院
中國電器科學院
省級
輕工化工學院
廣東省科學院新材料所(原:廣東省工業技術研究院)
省級
材料與能源學院
廣東省科學院化工研究所(原:廣東省石油化工研究院)
省級
輕工化工學院
廣州市諾信數字測控設備有限公司
省級
機電工程學院
參考資料: [70]  (截至2023年9月)
  • 教學成果
截至2024年5月,學校近三屆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獲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11項、二等獎17項 [1] 
教學成果獎獲獎列表
獲獎等級
成果名稱
完成單位
年度
國家級二等獎
發揮社會實踐教育功能,為培養合格人才服務 [109] 
廣東工業大學
1993年
國家級二等獎
高校合併辦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廣東工業大學
2001年
國家級二等獎
廣州石牌六校共建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的探索與實踐(廣東工業大學排名第四)
廣東工業大學
2005年
國家級二等獎
地方工科院校實驗課程化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
廣東工業大學
2009年
國家級二等獎
基於智能教學平台的線性代數課程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武漢科技學院、
廣東工業大學
2009年
國家級二等獎
大眾化教育背景下多樣性本科人才培養機制的創新與實踐
廣東工業大學
2014年
國家級二等獎
面向產業需求、多維協同的地方工科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探索與實踐
廣東工業大學
2018年
注:僅列舉部分
參考資料: [22] 

廣東工業大學合作交流

  • 國際交流
截至2024年5月,學校目前已與全球近40個國家和地區的逾150多所院校簽署了校級合作協議,先後與國(境)外170多所知名大學和機構建立合作關係 [1]  ,開展多層次、寬領域的務實合作 [110] 
國際交流
項目名稱
學校
學期交換項目
韓國檀國大學、日本弘前大學、曼徹斯特大學、日本千葉大學Top-Design頂尖設計專業課程項目(資助項目)、延世大學、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愛丁堡大學、西班牙巴塞羅那自治大學、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愛丁堡大學、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波蘭克拉科夫理工大學 [111] 
學位留學項目
2024法國南特大學聯合培養雙碩士項目(資助項目)、2023法國南特大學聯合培養雙碩士項目、澳大利亞悉尼新南威爾士大學(UNSW)3+1+X及碩士直升項目、2022澳大利亞悉尼新南威爾士大學(UNSW)3+1+X碩士直通項目、廣東工業大學-澳大利亞悉尼新南威爾士大學3+1+X本碩連讀聯合培養項目、廣東工業大學-西澳大學3+2翻譯學本碩連讀聯合培養項目、西澳大學2+2數學與統計專業雙學士聯合培養項目、美國聖托馬斯大學法學院3+1聯合培養項目、西澳大學2+2數學與統計專業雙學士聯合培養項目、2020年美國普渡大學西北校區1+1訪學計劃(研究生)、2020年美國普渡大學西北校區4+0.5+1訪學計劃(本科四年級)、2020年美國普渡大學西北校區3+1訪學計劃(本科三年級)、愛知東邦大學“2.5+2”雙學位留學項目、“3+1”短期留學項目、2019法國南特大學聯合培養雙碩士項目、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UIC)3+2碩士學位項目、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UIC)3+1交換生項目等 [112] 
短期文化交流項目
2024年愛丁堡龍比亞大學夏令營、2024暑期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獎學金項目、2024年暑假美國鮑爾州立大學訪學項目、2024年劍橋大學暑假前沿學科交流項目、2024年慕尼黑工業大學暑期前沿學科交流項目、2024暑假新加坡國立大學線下訪學項目、2024暑假南洋理工大學線下訪學項目、2024暑假日本千葉大學可穿戴設備設計工作坊(資助項目)、愛爾蘭國家科技園世界頂尖高科技企業創新實訓項目、國際組織實習計劃(歐洲實地)項目、2024年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暑期學分項目、2024年暑期牛津大學學術項目(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等方向)、2024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暑期學分項目、2024暑期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訪學項目等 [113] 
中外合作辦學
廣東工業大學與印度韋洛爾理工大學合作舉辦動畫專業本科教育項目、廣東工業大學“2+2”本科國際班 [114] 
注:僅列舉部分項目
  • 國內交流
截至2024年5月,廣東工業大學與國內多個企業、高校進行交流合作,具體如下:
國內交流
項目
名稱
來訪交流
嘉興大學副校長於建明一行來校交流 [128] 
廣東軟件行業協會秘書長呂暉來訪調研創新創業教育工作 [129] 
華為高校人才與科研生態發展部副部長崔玫芳來校推進創享社高質量建設 [130] 
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一行來校交流 [131] 
湖南工業大學到學校交流 [132]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副校長一行訪問廣工並作學術報告 [133]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長魏士強一行到廣東工業大學調研指導 [134] 
浙江師範大學黨委書記蔣雲良一行來校調研 [135] 
惠州學院來校調研創新創業教育工作 [136]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來校調研交流 [137] 
港澳合作
校領導會見香港嶺南大學調研團 [138] 
廣東工業大學與澳門城市大學合作共建首個粵澳創新創業融合服務中心 [139] 
邱學青校長會見香港科技大學李澤湘教授 [140] 
廣東工業大學與嶺南大學共建首個粵港大學生創新創業融合服務中心 [141] 
廣東工業大學聯合香港嶺南大學成功舉辦“粵港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坊” [142]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副校長吳景深來訪 [143] 
香港嶺南大學校董會主席姚祖輝來訪 [144] 
校領導與香港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會談 [145] 
學校創新創業學院榮獲粵澳青創國際產業加速器“十佳合作伙伴” [146] 
廣東工業大學赴香港科技大學交流創新創業工作 [147] 
業界合作
中國建築裝飾協會幕牆工程分會與廣東工業大學達成創新創業框架合作 [148] 
廣東工業大學與廣日電梯工業有限公司共建校企聯合創客空間 [149] 
廣東工業大學與溢思得瑞科技創新集團商談戰略合作 [150] 
廣東工業大學與香港科技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東莞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簽署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151] 
中國體驗設計中心落户廣東工業大學 [152] 
注:僅列舉部分

廣東工業大學學術研究

廣東工業大學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學校擁有省部共建精密電子製造技術與裝備國家重點實驗室、高性能工具全國重點實驗室(廣東工業大學),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發改委現代服務業產業集聚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4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協同創新中心1個、粵港澳聯合實驗室3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等省級科研平台70餘個,廣東省重點智庫等省級人文社科平台25個 [1]  [53] 
自然科學類平台(國家級)
平台類別
機構名稱
依託學院
成立時間
國家重點實驗室
機電工程學院
2019年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製造物聯網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機電工程學院
2013年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智能製造信息物理融合系統集成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自動化學院
2016年
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省部共建3C電子產品製造裝備協同創新中心
機電工程學院
2015年
資料來源: [2] 
自然科學類平台(省部級)
平台類別
機構名稱
依託學院
成立時間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物聯網智能信息處理與系統集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自動化學院
2015年
大灣區城市環境安全與綠色發展
環境生態工程研究院
2019年
智能檢測與製造物聯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自動化學院
2019年
通感融合光子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信息工程學院
2023年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集成電路軟硬件一體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自動化學院、集成電路學院、計算機學院
2022年
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省部共建3C電子產品製造裝備協同創新中心
機電工程學院
2019年
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物聯網智能信息處理與系統集成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自動化學院
2015年
粵港澳聯合實驗室
粵港澳離散製造智能化聯合實驗室
自動化學院
2019年
粵港澳污染物暴露與健康聯合實驗室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2020年
粵港智能製造與協同控制聯合實驗室
自動化學院
2023年
廣東省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計算機集成製造重點實驗室
機電工程學院
1996年
廣東省物聯網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
自動化學院
2011年
廣東省功能軟凝聚態物質重點實驗室
材料與能源學院
2014年
廣東省信息物理融合系統重點實驗室
自動化學院
2015年
廣東省智能決策與協同控制重點實驗室
自動化學院
2018年
廣東省環境催化與健康風險控制重點實驗室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2018年
廣東省流域水環境治理與水生態修復重點實驗室
環境生態工程研究院
2019年
廣東省信息光子技術重點實驗室
信息工程學院
2020年
廣東省微創手術器械設計與精密製造重點實驗室
機電工程學院
2021年
廣東省植物資源生物煉製重點實驗室
輕工化工學院
2021年
廣東省海洋能源裝備先進製造技術重點實驗室
機電工程學院
2022年
廣東省傳感物理與系統集成應用重點實驗室
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
2024年
廣東省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海珠濕地複合生態系統野外觀測站
生態環境與資源學院
2024年
廣東省高等學校基礎研究卓越中心
廣東省高等學校灣區生態安全與綠色發展基礎研究卓越中心
生態環境與資源學院
2023年
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省現代精細化工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
輕工化工學院
2011年
廣東省電化學儲能電池和太陽能轉換與儲存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材料與能源學院
2012年
廣東省工業設計集成創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藝術與設計學院
2013年
廣東省信息存儲與編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信息工程學院
2013年
廣東省建築業土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
2013年
廣東省物聯網與控制專用芯片及系統智能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計算機學院
2013年
廣東省藥食兩用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輕工化工學院
2013年
廣東省車載傳感網與智能交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自動化學院
2014年
廣東省重點產業知識產權大數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信息工程學院
2014年
廣東省大數據安全與服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計算機學院
2015年
廣東省仿生嗅覺與信息融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信息工程學院
2015年
廣東省數字媒體集成創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藝術與設計學院
2015年
廣東省綠色製造能效優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機電工程學院
2015年
廣東省固體廢物資源化與無害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2016年
廣東省科研及生化檢測用試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輕工化工學院
2016年
廣東省通用高分子材料穩定性改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輕工化工學院
2016年
廣東省高分子綠色製造與功能膜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材料與能源學院
2016年
廣東省通信技術與專用核心芯片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信息工程學院
2016年
廣東省虛擬現實及可視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機電工程學院
2016年
廣東省印製電子電路製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機電工程學院
2016年
廣東省數字化服裝集成創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藝術與設計學院
2016年
廣東省現代服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藝術與設計學院
2016年
廣東省可持續設計創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藝術與設計學院
2016年
廣東省人機交互與視頻分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計算機學院
2016年
廣東省面向行業服務的大數據挖掘與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計算機學院
2016年
廣東省城鄉更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2016年
廣東省面向智能製造的超高精度自動化檢測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自動化學院
2016年
廣東省金屬薄板節材精密分切技術工程技術中心
機電工程學院
2017年
廣東省焊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機電工程學院
2017年
廣東省高技術陶瓷精密製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機電工程學院
2017年
廣東省光催化技術集成與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2017年
廣東省結構安全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
2017年
廣東省高性能新型建築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
2017年
廣東省功能化妝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輕工化工學院
2017年
廣東省面向能源互聯網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自動化學院
2017年
廣東省綠色城鄉規劃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2017年
廣東省類腦計算與深度學習工程研究開發中心
信息工程學院
2017年
廣東省知識工程與協同計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計算機學院
2017年
廣東省工業污染場地修復技術與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2017年
廣東省離散製造知識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自動化學院
2018年
廣東省先進金屬材料及成形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材料與能源學院
2019年
廣東省減污降碳協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生態環境與資源學院
2021年
廣東省光刻膠與先進封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材料與能源學院
2024年
廣東省醫工交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生物醫藥學院
2024年
廣東省國際合作基地
粵港製造物聯網聯合實驗室
機電工程學院
2010年
粵港製造雲服務國際合作基地
信息工程學院
2014年
電磁波材料和器件檢測及應用技術聯合研究中心
材料與能源學院
2010年
面向大灣區微流控技術及其應用國際合作平台
材料與能源學院
2018年
廣東省工程研究中心
廣東省儲能材料與器件工程實驗室
材料與能源學院
2018年
廣東省製造物聯網技術工程實驗室
信息工程學院
2011年
廣東省新一代通訊芯片與射頻系統工程研究中心
信息工程學院
2020年
廣東省經信委工程中心
廣東省物聯網共性技術研發工程中心
自動化學院
2011年
參考資料: [3] 
自然科學類平台(廳局級)
平台類別
機構名稱
依託學院
成立時間
廣東省普通高校重點實驗室
廣東工業大學自動化裝備與集成重點實驗室
自動化學院
2001年
廣東工業大學現代產品設計與製造技術重點實驗室
機電工程學院
2004年
廣東工業大學清潔化學技術重點實驗室
輕工化工學院
2004年
廣東工業大學功能材料的製備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
材料與能源學院
2005年
廣東工業大學資源綜合利用與清潔生產重點實驗室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2006年
廣東工業大學電力節能與新能源技術重點實驗室
自動化學院
2007年
廣東省普通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廣東高校土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
2008年
廣東高校現代精細化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輕工化工學院
2009年
廣東高校信息物理融合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計算機學院
2011年
電子產品工業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藝術與設計學院
2013年
廣東高校製造和知識產權大數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信息工程學院
2013年
廣東省高等學校國際科技合作創新平台
纖維增強複合材料在混泥土結構中應用的關鍵問題研究(高性能結構與材料聯合研究中心)
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
2013年
基於3D仿組織技術的天然抗腫瘤藥物發現(GDUT-Reugters新藥研發聯合實驗室)
生物醫藥學院
2015年
廣東省高校產學研基地
廣東高校RFID在離散製造業信息化應用產學研結合示範基地
信息工程學院
2006年
廣東高校機電產品自動化與信息化產學研結合示範基地
機電工程學院
2007年
廣東高校大型裝備自動化控制系統產業化產學研結合示範(創新培養)基地
自動化學院
2008年
廣東高校高性能數控裝備及關鍵功能部件技術與產業化產學研結合示範(暨研究生創新培養)基地
機電工程學院
2010年
廣東高校精細化學品的綠色合成及清潔生產產學研結合示範(暨廣東省聯合培養研究生)基地
輕工化工學院
2011年
廣州市重點實驗室
廣州市非傳統制造技術及裝備重點實驗室
機電工程學院
2016年
廣州市環境催化與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
環境與科學工程學院
2017年
廣州市低維材料與儲能器件料重點實驗室
材料與能源學院
2018年
廣州市清潔交通能源化學重點實驗室
輕工化工學院
2020年
參考資料: [5] 
人文社科類平台
機構名稱
主要依託學院
成立時間
級別

廣東省重點智庫
廣東製造業大數據創新研究中心
管理學院
2017年
省級
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
數字經濟與數據治理實驗室
經濟學院、法學院
2021年
廣東省決策諮詢研究基地
廣東工業大學大數據戰略研究中心
管理學院
2015年
廣東工業大學創新理論與創新管理研究中心
管理學院
2017年
廣東工業大學新工科教育研究中心
高等教育研究所、本科教學質量評估與建設中心
2021年
廣東工業大學粵港澳大灣區品牌戰略研究中心
管理學院
2021年
廣東工業大學嶺南傳統紡織服飾文化傳承研究中心
通識教育中心
2021年
廣東工業大學粵港澳大灣區協同治理與法治保障研究中心
法學院
2022年
廣東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
廣東工業大學設計科學與藝術研究中心
藝術與設計學院
2017年
廣東工業大學網絡和數據法治研究中心
法學院
2021年
廣東工業大學人權法治研究中心
法學院
2023年
廣東省人文社會科學普及基地
嶺南灰塑文化傳承普及基地
通識教育中心
2021年
新時代青年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培養研究重點基地
馬克思主義學院
2021年
粵港澳設計文化傳承與創新基地
藝術與設計學院
2022年
嶺南衣裳科普基地
通識教育中心等
2022年
生態文明教育科普基地
生態環境與資源學院
2022年
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廣東工業大學工業企業管理創新研究中心
管理學院
2009年
廣東省普通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
廣東工業大學工業企業大數據戰略決策實驗室
經濟學院
2016年
廣東省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嶺南灰塑
通識教育中心
2020年
廣州市新型智庫
廣東工業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與先進製造研究中心
按上級要求掛靠人文社科處
2023年
廣州市決策諮詢研究基地
廣東工業大學文化傳承創新研究基地
按上級要求掛靠人文社科處
2021年
廣州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廣州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研究基地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2017年
廣州市青年馬克思主義理論人才培養研究重點基地
馬克思主義學院
2019年
廣州數據法治研究中心
法學院
2020年
金磚國家智庫合作中方理事會副理事長單位
廣東工業大學金磚國家研究中心
經濟學院
2017年

參考資料: [4] 

廣東工業大學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5月,廣東工業大學高水平大學建設以來,學校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3項、何梁何利獎2項、省部級科技獎一等獎23項;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2項、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5項;獲廣東省優秀社會科學家1人。獲中國專利銀獎2項、優秀獎7項,2023年學校發明專利授權數位列全國高校第7位。在《全國科技創新百強指數報告2023》中位列全國科技創新高校50強第45位,廣東省屬高校第1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連續五年突破160項,位列全國前60名。2021年首獲創新研究羣體項目(全國僅42項,全省僅3項);2022年獲批5項優青項目,創歷史新高,同年獲批2項外國資深學者項目;2023年首次獲批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共同主持),首次同年獲批國家傑青2項、原創探索計劃項目2項。2023年獲批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及課題14項 [1] 
國家級、省部級科研獎勵(部分)
項目名稱
負責人
獲獎名稱
陳新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王成勇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多傳感器信息融合的智能集裝箱物流安全監控關鍵技術及系統
吳宗澤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科技進步一等獎
著作《融合與創新:教育信息化理論發展》
胡欽太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
著作《顛覆性創新:SNM視角》
張光宇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
複雜網絡化系統狀態估計與協調控制
魯仁全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自然科學一等獎
參考資料: [17-20] 
廣東工業大學2020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獲獎清單
等級
獎種
成果名稱
主要獲獎者或完成人員
完成單位
一等獎
廣東省自然科學獎
統計相關信號盲分離理論及應用
周郭許(廣東工業大學);謝侃(廣東工業大學);何昭水(廣東工業大學)
-
廣東省技術發明獎
基於盲分離的高精度全場形貌形變層析測量關鍵技術及應用
謝勝利(廣東工業大學);周延周(廣東工業大學);範志剛(哈爾濱工業大學);魏東(廣州廣電運通金融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赫建(廣州市晶華精密光學股份有限公司);陸川(成都國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白玉磊(廣東工業大學);董博(廣東工業大學);歐思嘉(廣東工業大學);黃躍珍(廣州廣電運通金融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謝衞紅(廣東工業大學);沈逸江(廣東工業大學);楊其宇(廣東工業大學)宋鑫;(廣州市晶華精密光學股份有限公司);李建中(廣東工業大學)
-
廣東省技術發明獎
電子製造柔性產線變型設計與優化關鍵技術及應用
劉強(廣東工業大學);陳新(廣東工業大學);冷傑武(廣東工業大學);曹鋒(大族激光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王斌(深圳天瓏無線科技有限公司);陸灝銘(深圳市運泰利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沓世我(廣東風華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劍鋒(大族激光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陳新度(廣東工業大學);趙榮麗(廣東工業大學)湯暉(廣東工業大學);張定(廣東工業大學);張浩(廣東工業大學);俞愛林(廣東工業大學);餘意(深圳天瓏無線科技有限公司)
-
廣東省技術發明獎
木質素的微結構調控及在微/納米領域的應用
邱學青(華南理工大學);龐煜霞(華南理工大學);錢 勇(華南理工大學);周明松(華南理工大學);楊東傑(華南理工大學);劉偉峯(華南理工大學);樓宏銘(華南理工大學);李廣澤(深圳諾普信農化股份有限公司);黃錦浩(華南理工大學);秦延林(廣東工業大學);林緒亮(廣東工業大學);方誌強(華南理工大學);歐陽新平(華南理工大學);易聰華(華南理工大學);仲以林(廣東瑞安科技實業有限公司)
-
廣東省科技進步獎
高質高效醫療防護製品製造裝備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
王成勇;劉奕華;李偉秋;陳偉升;倪明堂;楊煜俊;許冠;陳偉斌;高國利;趙輝;鄭李娟;郭力;顏炳姜;袁志山;何吉峯
廣東工業大學;匯專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電器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機械工程學會;廣東省智能機器人研究院;巨輪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中南機械有限公司;東莞市匯通自動化設備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銀寶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東正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廣東省科技進步獎
動力電池系統安全性關鍵技術及應用
張國慶;許輝勇;汪箭;李新喜;艾鄧均;陳斌斌;楊曉青;王明旺;翁靜雯;呂又付;周德闖;陽楚雄;雷晶晶;陳小源
廣東工業大學;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欣旺達電動汽車電池有限公司;廣東萬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等獎
廣東省自然科學獎
芳香胺摺疊體和8-羥基喹啉類衍生物的設計、合成及應用基礎研究
霍延平(廣東工業大學);高粱(廣東工業大學);彭進平(廣東工業大學);曾華強(廣東工業大學);孔騰飛(廣東工業大學);王俊東(廣東工業大學)
-
廣東省自然科學獎
複雜未知環境下非線性系統智能控制理論與方法
李鴻一(廣東工業大學);周琪(廣東工業大學);潘英男(渤海大學)
-
廣東省技術發明獎
高端金屬板帶精密高效剪切加工關鍵技術及裝備
閻秋生(廣東工業大學);李忠榮(廣州日寶鋼材製品有限公司);黃健明(廣東科盈智能裝備製造有限公司);路家斌(廣東工業大學);謝昭派(廣州日寶鋼材製品有限公司);潘繼生(廣東工業大學);黃超明(廣東科盈智能裝備製造有限公司);高偉強(廣東工業大學);朱奕瑋(廣東工業大學);羅偉堅(廣州日寶鋼材製品有限公司)
-
廣東省科技進步獎
新一代國密芯片及信息安全系統
熊曉明;蔡述庭;曹捷;戴序;詹瑞典;劉遠;鄭欣;胡湘宏;俞斌
廣東工業大學;惠州TCL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廣東省科技進步獎
多媒體處理和低功耗集成電路設計關鍵技術及核心芯片
劉怡俊;葉武劍;湯錦基;劉震宇;陳靖宇;王幫海;張子文;劉文傑;薛廣平;王彥飛
廣東工業大學;安凱(廣州)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
廣東省科技進步獎
手性藥物新型苯並咪唑類催化劑在不對稱氫化反應中的應用研究及產業化
徐亮;蒙發明;張翠仙;劉豔;毛波;李彥雄;劉毓宏;李躍輝;黃志鴻;周有桂
中山奕安泰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廣東工業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
參考資料: [21] 

廣東工業大學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大學城校區圖書館 大學城校區圖書館 [166]
截至2022年6月,廣東工業大學圖書館有大學城、龍洞、東風路、番禺、揭陽五個校區圖書館,在用總建築面積達10萬平方米,設有閲覽、自修及休閒座位共7000多個,周開放時間105小時,設立24小時自助服務空間。截至2023年9月,學校圖書館擁有紙質圖書411.58萬冊,當年新增18337冊 [45]  [68] 
  • 電子資源
截至2022年6月,擁有電子圖書245.84萬冊,文獻數據庫102個,擁有電子博碩士論文1557.72萬篇,電子期刊5.58萬種,開通了國際聯機檢索系統,建立了隨書光盤服務系統。積極參與全國性和區域性的資源共建共享活動,通過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體系(CALIS)、高等學校人文社科文獻中心(CASHL)、國家科技文獻信息中心、廣東省高校圖書館數字化教育教學資源保障體系、廣東文獻資源共建共享協作網、廣州科技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廣州地區高校圖書館聯盟、廣州大學城十所高校圖書館等共享服務系統等單位,開展文獻信息資源共享協作和學術交流活動,拓寬獲取文獻信息的渠道,更好地滿足師生文獻需求,促進學術交流和圖書館事業發展 [45] 
  • 學術期刊
《工業工程》 《工業工程》
工業工程雜誌(Industrial Engineering Journa)是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工業工程分會會刊,由廣東工業大學主辦,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協辦。本刊為中文雙月刊,國內外公開發行。本刊創辦於1998年,是中國工業工程領域兩大期刊之一,為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入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自然科學卷),《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CAJ-CD),加入《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網絡系統(ChinaInfo)數字化期刊羣》《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CEPS中文電子期刊服務》等 [55] 
《廣東工業大學學報》 《廣東工業大學學報》
廣東工業大學學報是由廣東省教育廳主管、廣東工業大學主辦的綜合性科技期刊,創刊於1984年12月,原名《廣東工學院學報》。後於1997年第1期起改用現名,現為雙月刊。本刊以“立足校內,面向國內外,傳播學術理論,重視工程實踐”為辦刊宗旨,主要刊登機械、材料、電氣、電子、自動化、信息、計算機、化工、環境資源、建築、管理及有關交叉學科等方面的學術論文,並選登具有新見解的學術爭鳴文章。入編美國《化學文摘》(CA)收錄期刊、俄羅斯《文摘雜誌》(AJ)來源期刊、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UPD)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CAJCED)來源期刊等 [57] 
《社會工作與管理》 《社會工作與管理》
《社會工作與管理》在承繼原《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辦刊基礎上,於2012年轉型並於2014年經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准更名而成。這是國內第一本由高校出版的社會工作專業學術期刊,雙月刊,國內外公開發行。本刊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 44-1708/C,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 2096-7640。本刊聚焦學術前沿動態,重點反映社會學和社會治理領域“觀點新、信息新、角度新、資料新、方法新”的理論成果,主要欄目有社會工作、社會政策、社會管理,聚焦廣泛的社會問題、政策及其相關理論的探討與研究。近年來,不斷有文章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和《人大複印報刊資料》轉載,是中國人文社會科學AMI綜合評價核心期刊(擴展版),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武漢大學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A-類) [58] 

廣東工業大學校園文化

廣東工業大學學校標識

  • 校徽
學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
設計理念:校徽設計以虛實共存的藝術手法,運用五個相同單元的人字形圖案,以創辦一流品牌學府為核心目標,象徵學校以人為本、凝聚各方力量,手拉手構築安全、宜人、和諧的育人環境,同時寓意廣工學子展翅高飛報效國家和人民的遠大理想,圖形與寓意巧妙結合體現學府人文氣息 [34] 
設計元素:人字形圖案圍合的虛形恰好構成廣州的市花——英雄花(紅棉花),體現廣東工業大學位於南中國四季如春,素有花城美譽的地理人文環境,同時象徵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充滿活力和生機的自由、民主的名牌大學的學術氛圍和文化特徵 [34] 
設計特色:校徽中心圖形以書籍和矩形知識模塊為平台表現“工”字的虛形,用廣東工業大學的英文縮寫“GDUT”構成圖形化的“業”字,突顯“工業”大學的辦學性質及工業信息技術的依託背景,中心圖形象徵學府培養健康快樂、學識淵博的學子猶如破土而出的人才之“苗”,茁壯成長,成就棟樑之材夢想的過程 [34] 
目標定位:繁體形式的廣東工業大學漢字與簡體英文全稱以“工業”為核心圖形,呈現出有序自由活潑的猶如花蕊的觸角,寓意集古今中外文化之精粹,融學府辦學理念之智慧,體現學府中西合璧的開放思想和創新精神 [34] 
校徽 校徽 [6]
色彩設計:源於中國傳統文化中傳達喜慶、吉祥、活力的色彩識別理論(天時)+英雄花的地域特點(地利)+廣工人的熱情、友善、進取、創新(人和) [34] 
  • 徽章
徽章為題有學校中文名稱的長方形證章。學生所用徽章為白底紅字;教職工所用徽章為紅底白字 [6] 
徽章
  • 校旗
學校校旗為紅色(基準色值:C15、M100、Y90、K10)長方形旗幟,中央印有校標和白色、橫式中英文標準字校名 [6] 
校旗 校旗 [6]

廣東工業大學精神文化

  • 校訓
團結、勤奮、求是、創新
釋義:團結,是力量的源泉,廣東工業大學師生團結一致,同心同德,為學校改革發展凝聚力量。勤奮,體現廣東工業大學師生學習和工作的精神狀態,是腳踏實地、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是追求卓越、追求進步的精神品質。求是,是堅持實事求是,是追求真理的科學態度、科學精神;堅持嚴謹治學、學以致用、知行合一。創新,是事業的靈魂,是突破、是超越;要解放思想、勇於探索,在繼承和發揚求是精神的基礎上追求創新和超越。 [34] 
  • 校慶日暨校友返校日
每年11月第二個星期六。 [6] 
  • 校歌
校歌是《逐夢》,由廣工集體創作歌詞,詞作家陳道斌執筆,作曲家王喆作曲。 [35] 
《逐夢》
《逐夢》
集體詞
陳道斌執筆
王喆曲
風起嶺之南,潮湧珠江旁。
悠遠鐘聲響,初心意氣昂。
金聲振,薪火傳,工大學府育中梁。
陽光下,春風裏,絃歌不輟滿庭芳。
風起嶺之南,潮湧珠江旁。
逐夢號角響,使命肩上扛。
立大志,勇擔當,工大學子美名揚。
求卓越,步步高,紮根南粵鑄輝煌。
團結勤奮,攜手齊聚力量。
強國有我,韶華不負,我們逐夢為理想。求是創新,寫下最美華章。
強國有我,韶華不負,我們逐夢向遠方。 [56] 
校歌 校歌

廣東工業大學社團文化

截至2022年9月,廣東工業大學共有144個社團,分為體育競技類、文化藝術類、學術科技類、自律互助類、志願公益類、思想政治類6大類。 [115]  其中,建築學者協會和北極星職業實踐與發展協會榮獲2019年廣東省優秀學生社團榮譽稱號。 [116] 
  • 建築學者協會
建協,全名“建築學者協會”,於1996年,由賴冠軍師兄在專業老師朱雪梅教授和輔導員何永堅老師的指導下成立。之所以取“學者”二字,便是希望協會成員可以秉承學者謙虛求知的態度和求實探真的精神,培養社團的學術能力,為建院學子打造一個廣闊的學術交流平台。 [117] 
建築學者協會
  • 北極星職業實踐與發展協會
廣東工業大學北極星職業實踐與發展協會成立於2004年9月29日,是一個針對全校學生開展關於職業規劃、社會實踐、就業指導、職場修煉等方面社會工作的服務型學生組織。北極星職業實踐與發展協會是結構完善、部門分工明確且具有高工作效率的學校組織,一直致力於為廣東工業大學學子提供更多的就職業信息與培訓指導的機會。 [118] 
北極星職業實踐與發展協會

廣東工業大學校區情況

廣東工業大學大學城校區

大學城校區 大學城校區 [167]
大學城校區位於廣州市番禺區小谷圍街廣州大學城外環西路100號,截至2018年11月,佔地面積2394.33畝 [71]  ,設有集成電路學院、機電工程學院、自動化學院、輕工化工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材料與能源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生物醫藥學院、生態環境與資源學院 [74] 

廣東工業大學龍洞校區

龍洞校區 龍洞校區 [168]
龍洞校區位於廣州市天河區龍洞街迎龍路161號,截至2018年7月,佔地面積589畝 [72]  ,設有管理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法學院、經濟學院 [74] 

廣東工業大學東風路校區

東風路校區 東風路校區 [169]
東風路校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東風東路729號,截至2022年8月,佔地面積213畝,設有藝術與設計學院、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校區內的1號、2號以及6號樓是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的主要教學樓。3號樓是繼續教育學院的主要教學樓。4號教學樓基本上是留學生在這裏上課,研究生的部分課程和工作也會在這裏開展。5號教學樓是藝術與設計學院的主要教學樓 [73] 

廣東工業大學番禺校區

番禺校區 番禺校區 [170]
番禺校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鍾村街市廣路11號,截至2023年8月,設有國際教育學院,佔地90.3畝 [74-75]  [79] 

廣東工業大學揭陽校區

揭陽校區 揭陽校區 [172]
揭陽校區位於廣東省揭陽市粵東新城大學路,截至2024年6月,學校官網顯示首期工程佔地約956畝,建築面積約22萬平方米,設有先進製造學院 [78]  ,揭陽校區共建設了行政樓、教學樓、實驗室、圖書館、訓練館、體育館、禮堂、學生宿舍、教師公寓、學術交流中心等單體26棟,校內西區學生宿舍樓每間宿舍約20多平方米可供4名學生入住,房間配備了櫥櫃、書桌、空調、電熱水器等設施 [77] 

廣東工業大學沙河校區

沙河校區 沙河校區 [171]
沙河校區位於廣州市天河區先烈東路131號,設有沙河園區,截至2021年12月,可使用建築面積約6000平方米,未來規劃建設總體使用面積可達到20000平方米左右 [76]  [79] 

廣東工業大學行政管理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校長
黨委副書記
黨委常委、副校長
杜承銘王成勇、魯仁全、王振友
副校長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廣東省監委駐廣東工業大學監察專員
龐建國
參考資料: [16]  (截至2024年5月)

廣東工業大學校友情況

傑出校友
姓名
職務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原副校長
建築結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男籃運動員,中國國家籃球隊隊長
中國籃球運動員,廣東宏遠籃球俱樂部總經理
中國大陸女模特、演員、主持人
“Bottle Dream”創辦人
曾任廣東省常委、廣州市委書記、市長,貴州省省長 [173] 
無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軍事通信技術專家
曾任廣州市地鐵總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
珠江水利委員會勘測設計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中華中文信息研究院院長
全國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廣州市浩洋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
曾紅衞
惠州首創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廣東巨輪模具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中國男子籃球隊主教練
參考資料: [28] 

廣東工業大學所獲榮譽

榮譽
時間
獎項名稱
2018年
榮獲2018年-2021年創新創業教育示範學校稱號 [122] 
2021年
榮獲廣東省2021年度徵兵工作先進單位 [124] 
榮獲全省高校就業創業工作表彰 [125] 
2022年
首批國家級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單位 [80] 
榮獲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優秀組織獎 [119] 
獲省教育廳高校預防艾滋病和性健康教育優秀案例三等獎 [123] 
2023年
2020—2021年度廣州市無償獻血和臨牀用血先進單位 [60] 
榮獲2023年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獎 [120] 
榮獲廣東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示範單位 [121] 
2024年
榮獲2023年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獎 [83] 
榮獲首屆全國學青會廣東省校園組代表團“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8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