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公元前35年

鎖定
公元前35年,公曆平年,共365天,52周零1天;其中公元前36年2月20日~35年2月8日為農曆乙酉年(雞年),公元前35年2月9日~公元前34年1月29日為農曆丙戌年(狗年),全年無農曆閏月建昭四年。
中文名
公元前三五年
外文名
Thirty-five BC
公    曆
公元前35年
世    紀
公元前1世紀
年    代
30年代
春    節
2月9日
天    數
平年,共365天
中    歷
黃帝紀年2663年
丙戌年時間
前35年02月09日~前34年01月29日
立    春
2月6日
生    肖
干    支
丙戌
農曆立春
無春
上一年
公元前36年
下一年
公元前34年

公元前35年簡介

英譯:thirty-five years BC 。
解釋:公元前35年,代指公元元年開始計算時的35年前。

公元前35年所處朝代

西漢:公元前202年2月28日至公元9年1月14日。

公元前35年歷史紀事

斬殺郅支單于
公元前35年春季,正月,郅支單于的人頭被送到長安。甘延壽陳湯上書説:“我們曾經聽説,天下的大道理莫過於統一。從前有唐堯、虞舜,今有強大的漢朝。匈奴呼韓邪單于已成為我們北方的藩屬,只有郅支單于背叛漢朝,沒有伏罪。他逃亡到大夏王國以西,認為強大的漢朝不能使他稱臣歸順。郅支單于對百姓殘忍狠毒,巨大的罪惡上通於天。臣甘延壽、陳湯,率領仁義的軍隊,替天討伐,幸賴陛下神異威靈,陰陽配合,天氣晴明,攻破敵陣,打敗敵人,斬殺郅支單于及名王以下。應該把郅支單于的頭懸掛在長安槁街蠻夷館舍之間,以昭示萬里,膽敢冒犯強大漢朝的,距離雖遠也必誅殺!”丞相匡衡等認為:“現在春季,正是掩埋屍骨之時,不應懸掛人頭。”元帝下令懸掛郅支單于的頭示眾十日,然後掩埋。並祭告位於郊外的祖先祭廟,大赦天下。滿朝文武向元帝祝賀,舉行酒宴。 [1] 
中山王劉竟去世
公元前35年六月甲申(初五),中山王劉竟去世。劉竟是元帝的幼弟,跟皇太子劉驁年齡相仿,在一起遊玩、讀書,一起長大。劉竟去世後,劉驁前往弔喪。元帝看到太子,懷念幼弟,悲哀不能自制。可是已經走到面前的太子,卻並不悲哀,元帝對此非常怨恨,説:“天下哪有一點慈愛心腸都沒有的人,可以繼承祖宗祭廟香火,做人民父母的?”這時,駙馬都尉、侍中史丹,正充當太子劉驁的監護人。元帝責備史丹,史丹脱下官帽,請罪説:“我確實看見陛下哀痛中山王,以致身體瘦損。前些時,太子應當進見,我暗中囑咐他,不要流淚哭泣,免得引起陛下傷感。罪過在我,我應該被處死。”元帝認為史丹説的是事實,才息怒。 [1] 
藍田地震
公元前35年,藍田發生地震,山崩,霸水壅塞。安陵堤岸崩塌,涇水壅塞,向西逆流。 [1] 

公元前35年史書記載

《資治通鑑》卷第二十九記載。原文如下:
孝元皇帝下建昭四年(丙戌,公元前三五年) [2] 
春,正月,郅支首至京師。延壽、湯上疏曰:“臣聞天下之大義當混為一,昔有唐、虞,今有強漢。匈奴呼韓邪單于已稱北籓,唯郅支單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為強漢不能臣也。郅支單于慘毒行於民,大惡通於天。臣延壽,臣湯,將義兵,行天誅,賴陛下神靈,陰陽並應,天氣精明,陷陳克敵,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縣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丞相匡衡等以為:“方春,掩骼、埋胔之時,宜勿縣。”詔縣十日,乃埋之。仍告祠郊廟,赦天下。羣臣上壽,置酒。 [2] 
六月,甲申,中山哀王竟薨。哀王者,帝之少弟,與太子游學相長大。及薨,太子前吊。上望見太子,感念哀王,悲不能自止。太子既至前,不哀,上大恨曰:“安有人不慈仁,而可以奉宗廟,為民父母者乎!”是時駙馬都尉、侍中史丹護太子家,上以責謂丹,丹免冠謝曰:“臣誠見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損。曏者太子當進見,臣竊戒屬,毋涕泣,感傷陛下;罪乃在臣,當死!”上以為然,意乃解。 [2] 
藍田地震,山崩,壅霸水;安陵岸崩,壅涇水,涇水逆流。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