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內黃灌腸

鎖定
內黃灌腸是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的一種傳統特色小吃,屬於豫菜系,該菜品已納入安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1] 
蒜灌腸色澤粉紅,味道清淡,趁熱吃最佳,吃起來入口光滑,香辣韌軟,軟而不粘,香而不膩。它是以豬血豬腸、麪粉、香油、五香料為主要原料所製成。灌腸起源在清咸豐年間,由縣城邱姓屠户發明。灌腸以豬血、豬腸、麪粉、香油、五香料為主要原料精製而成,可以涼調,叫筲灌腸;可以煎食,叫煎灌腸。味美可口、風味獨特,且有補血、健脾、壯筋骨、消滯之功效,很受羣眾歡迎。有民謠《內黃灌腸》曰:“腸子豬血白麪灌,小刀一拉下煎盤,小鏟兒一翻撮一碗,肚裏不飢能解讒。”
中文名
內黃灌腸
分    類
豫菜
口    味
鮮香可口、回味無窮
主要食材
豬血豬腸
所獲榮譽
安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流行地區
河南安陽以及周邊城市

內黃灌腸簡介

內黃灌腸 內黃灌腸
所謂灌腸,就是將豬腸子洗淨,用40%的麪粉、60%的豬血,拌成汁灌入腸內,將腸子兩頭用細繩子紮緊,然後將其放入鍋內煮熟的一種食品。煮腸子時最關鍵的是要邊煮邊用錐子扎腸子排氣,這樣腸衣就不會被煮裂。把煮好的灌腸放在保温桶裏擺攤賣,這種灌腸叫筲灌腸。筲灌腸只需把剝好的蒜加上少許鹽搗成蒜汁,把灌腸切成片,澆上蒜汁就可以吃了。筲灌腸要趁熱吃,吃起來感覺入口光滑、軟而爛,且辣中帶香、香而不膩。內黃人為什麼把盛在保温桶中的灌腸稱作“筲灌腸”呢?據説,以前賣灌腸的人,把灌腸煮好以後放在筲(一種用竹子或木頭製成的桶)裏,擔着沿街去賣,所以叫做筲灌腸。社會發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就把筲換成了保温桶,可仍管它叫筲灌腸。筲灌腸是內黃最流行的小吃,無論早、中、晚,無論春夏秋冬,大街小巷到處都是擺小攤賣灌腸的。看那些灌腸攤前,一個個吃灌腸的人的吃相,就是不餓也會忍不住前去來一碗!“老闆,來一碗肥點類。”一口地道的內黃話加一碗熱騰騰的筲灌腸就是一個內黃人典型的形象!
街頭賣的另一種是將灌腸切成片煎着吃,叫煎灌腸。用豬油煎出來的灌腸是最好吃的,只見一片片灌腸煎成了金黃色,讓人看上去很有食慾,吃起來外焦裏嫩,香味撲鼻。煎灌腸在內黃也是比較受歡迎的小吃。煎灌腸的起源要比筲灌腸早,在內黃的鄉村比較流行,在縣城比較少,如果去鄉下趕廟會,就能吃到純正的煎灌腸了。
灌腸含有大量脂肪、蛋白、小麥澱粉、醣類以及微量鐵、鈣、鉀、鈉等成份,所以大有補血、健脾、壯筋骨等功能。加上好吃不貴,尤為廣大羣眾所喜愛。

內黃灌腸邱家灌腸

內黃灌腸以邱家為最早。在一百三十多年前,內黃南街邱秀山的曾祖父,原以殺豬賣肉為業。這位邱姓老人因常去縣衙送肉,不斷看到廚裏放着一些外來菜品,有香腸粉腸等,都是豬肉、豬腸經過加工配製而成的。這位老人從這裏受到啓發,他特意去安陽買了一截粉腸研究。在其侄子的幫助下,開始了自己的發明製作,終於製成灌腸上市。

內黃灌腸筲灌腸簡介

內黃灌腸 內黃灌腸 [2]
在內黃,灌腸是很受歡迎的特色小吃,在內黃暢銷150多年了。當地有民謠《內黃灌腸》説:“腸子豬血白麪灌,小刀一拉下煎盤,小鏟兒一翻撮一碗,肚裏不飢能解饞。
內黃灌腸為什麼叫“筲灌腸”?據説,以前賣灌腸的人,把灌腸煮好以後放在筲(一種用竹子或木頭製成的桶)裏,擔着沿街去賣,因此而得名。
5月18日,在安陽市內黃縣的灌腸店裏,48歲的陳九安在做着灌腸。和普通的灌腸不同,他做的,叫筲灌腸,是內黃的特色小吃。
11年前,陳九安學做筲灌腸,成了內黃筲灌腸的第5代傳人。他介紹,筲灌腸起源於清咸豐年間,由縣城邱姓屠户發明的,已經有150多年曆史了。和普通灌腸不同,豬血是筲灌腸的重要原料之一。

內黃灌腸內黃煎灌腸

內黃煎灌腸 內黃煎灌腸
就是生灌腸切成片,在煎盤上煎熟,一般豬油煎,很香很好吃,可以美容養顏。

內黃灌腸製作方法

先將豬血放入30%的鹽水溶液裏,用木棍攪拌,不使凝固。繼之,再和四比一的稀水面汁混在一起,分批適量地灌入洗淨的豬腸之中,待其血槳、面汁之混合體在腸內凝固後,即可放入水鍋內用小火温煮,並要不斷用針剌腸,使之冒出氣泡,以免腸衣崩破。一般情況下約一個半小時即可煮熟食用,如再進行加工更好。其加工方法是:用手託腸,以刀剖為適量薄片,根據不同季節和食者愛好,可用蒜汁、香油調拌,稱之為涼調灌腸;或放入底平煎盤,加油煎,看好火色,待塊體由紅變紫黑,腸衣向外津油,用小鐵鏟翻動,即可盛入分盤食用。用小磨香油煎更好。

內黃灌腸歷史背景

1993年出版的《內黃縣誌》,就有對內黃縣風味小吃的記載,裏面如此描述灌腸:清咸豐年間,縣城邱姓屠户,用豬血、豬腸、麪粉、香油、五香料為主要原料,精製而成,頗受人民歡迎。可以涼調,可以煎食,不僅味美可口,且有補血、健脾、壯筋骨等功能。一年四季,常有應市。
而老百姓中,卻更喜歡一種帶有神秘色彩的傳説來描述灌腸:傳説程咬金與老孃艱難度日,鄉人可憐他們,常把殺豬剩下的豬血、大腸施捨給他們,咬金靠賣這些換得飯菜。一日鄰人給多了,咬金無器皿可用,順手將血灌入腸子中存放,誰知這一灌,眾人再吃血時感覺特別美味,於是就有了這流傳下來的特色小吃。
對於生活在現代的我們來説,不管是屠户還是程咬金,灌腸這種製作複雜而又精思巧設的民間美食就這麼流傳下來了。 [1] 

內黃灌腸內黃小吃

如灌腸、豆沫、耙糕、壯饃,在所有的小吃當中灌腸是最有內黃特色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