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元略

(北魏宗室宰相)

鎖定
元略(486年~528年),字俊興,河南洛陽人,鮮卑族。 [1]  北魏宗室大臣,景穆帝拓跋晃曾孫,中山王元英第四子。 [2] 
器度寬雅,為人和邃。起家員外郎,歷任羽林監通直散騎常侍、給事黃門侍郎。反對領軍將軍元乂殺害太傅元懌,貶為懷朔鎮副將,聯合中山王元熙兄弟,起兵勤王。失敗之後,投奔南朝梁,深得梁武帝蕭衍敬重。輾轉回到北魏後,拜侍中、驃騎大將軍、尚書令、國子祭酒,冊封東平王。 [2-3] 
武泰元年,遇害於河陰之變,時年四十三,獲贈太保、司空公、徐州刺史,諡號文貞。 [3-4] 
本    名
元略
俊興
所處時代
北魏
民族族羣
鮮卑族
出生地
河南洛陽
出生日期
486年
逝世日期
528年
主要作品
《追先寺》
主要成就
侍中、驃騎大將軍、尚書令,國子祭酒
爵    位
東平王
封    贈
太保、司空、徐州刺史
諡    號
文貞

元略人物生平

元略墓誌 元略墓誌 [1]
元誘的弟弟元略,字儁興。才華氣質比元熙差,而有和順深邃的聲譽。從員外郎逐漸升任羽林監通直散騎常侍冠軍將軍、給事黃門侍郎。 清河王元懌死後,元叉貶降元略為懷朔鎮副將。沒來得及赴任,遇到元熙起兵,和元略書信來往。不久遇上元熙失敗,元略就隱身出逃,依託舊日朋友河內人司馬始賓。始賓就做荻草筏子,夜晚和元略一起渡過盟津,前往上黨屯留縣入慄法光那裏。法光一向重信義,欣然地接納他們。元略的舊日朋友刁雙這時任西河太守,元略又歸附他。停留了一年時間,刁雙才派侄兒刁昌護送元略暗中逃到長江以東。蕭衍十分厚待尊敬他,封元略為中山王,食邑一千户,任宣城太守。 [2] 
不久徐州刺史元法僧佔據城池向南叛變,州內官吏百姓都被法僧挾持逼迫。蕭衍於是任命元略為大都督,命他前往彭城,接應招誘新歸附的人。元略到達,駐守在黃河以南,被安樂王元鑑打敗,元略僅幾十個騎兵進城。蕭衍不久派遣豫章王蕭綜鎮守徐州,徵召元略和法僧一同返回。元略雖然身在長江以南,自以為家中遭禍,日夜啼哭,身體如同在喪期之中。又厭惡法僧的為人,和法僧説話,不曾笑過一次。蕭衍又授任元略為衡州刺吏,沒有赴任。遇到蕭綜獻出城池歸附魏國,蕭綜的長史江革、司馬祖𣈶、將領士兵五千人全被擒獲。肅宗命令有關官員全部遣送江革等人回到南方,憑此來徵召元略。蕭衍於是用充分的禮節遣送元略。
元略將要返回時,蕭衍為他設酒宴送別,賜給金銀一百斤,蕭衍的百官,全部送到長江邊告別,派遣他的右衞將軍徐確率領一百多人護送元略到京城。肅宗詔令光祿大夫刁雙到邊界慰問,又下令徐州賜給絹布各一千匹。授任元略為侍中、義陽王,食邑一千户。回到石人驛亭,詔令宗室、親戚、內外百官原先互相認識的,准許到近郊迎接。賜給帛三千匹,房舍一棟,粟五千石,奴婢三十人。司馬始賓授任給事中、兼任直後,慄法光任本縣縣令,刁昌任東平太守,刁雙任西兗州刺史,凡元略所到,給予一餐一宿的地方,無不蒙恩受賞。
不久改封東平王,又被任命為車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儀同三司、領左衞將軍侍中照舊。又以本官兼任國子祭酒,升任驃騎大將軍尚書令。靈太后十分寵愛重用他,他受到的委任信賴,差不多和元徽相等。這時天下變亂多,軍隊國家千頭萬緒,元略持守常道保全自己,沒有其他的補益,恭敬順從備位充數而已。
爾朱榮,是元略的姑父,元略一向輕視他,元略又阿附於鄭儼徐紇,爾朱榮對這幾人都記恨在心。爾朱榮進入洛陽,元略在河陰被殺害。以本來官職追贈他,加授太保司空、徐州刺史,諡號為文貞。

元略親屬成員

元略先輩

曾祖:拓跋晃,北魏景穆帝
祖父:拓跋楨,儀同三司、南安惠王。
父親:元英,司徒、中山獻武王 [2] 

元略兄弟姐妹

元攸,東宮洗馬;
元熙,太尉、中山文莊王;
元誘,車騎大將軍、都昌恭伯;
元纂,恆州刺史、高昌縣侯;
元義興,瀛洲刺史、武邑郡王;
饒安公主,嫁給刁宣。

元略妻子

盧真心,出自范陽盧氏北祖第四房,北魏光祿大夫、散騎常侍、青州刺史盧尚之的女兒。

元略兒子

元景式,本名元顏,東魏北廣平太守、東平王。

元略女兒

元摩利、元足華、元定華。
參考《魏故侍中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尚書令徐州刺史太保東平王元君墓誌銘》 [1] 

元略軼事典故

《追先寺》 選自 北魏 楊炫之《洛陽伽藍記
追先寺,侍中尚書令東平王略之宅也 [3]  。元略生而岐嶷(nì),幼則老成。博洽羣書,好道不倦。神龜中,為黃門侍郎。元乂專政,虐加宰輔。元略密與其兄相州刺史中山王元熙欲起義兵,問罪君側。雄規不就,釁起同謀。元略兄弟四人,並罹塗炭。唯元略一身,逃命江左梁朝。
蕭衍素聞元略名氣,見其器度寬雅,文學優贍,甚敬重之,謂曰:“洛中如王者幾人?”略對曰:“臣在本朝之日,承乏攝官。至於宗廟之美,百官之富,鴛鸞接翼,杞梓成陰,如臣之比,趙諮所云:車載斗量,不可數盡。”衍大笑,乃封略為中山王,食邑千户,儀比王子;又除宣城太守,給鼓吹一部,劍卒千人。略為政清肅,甚有治聲。江東朝貴,侈於矜尚,見略入朝,莫不憚其②進止。尋遷信武將軍、衡州刺史。
孝昌元年,孝明帝寬宥吳將江革,請元略歸國。江革者,蕭衍之大將也。蕭衍謂曰:“朕寧失江革,不得無王。元略曰:“臣遭家禍難,白骨未收。乞還本朝,③敍錄存沒。”因即悲泣,衍哀而遣之。乃賜錢五百萬、金二百斤、銀五百斤、錦繡寶玩之物不可稱數。親帥百官送於江上,作五言詩贈者百餘人。凡見禮敬如親比。
比元略始濟淮水,孝明帝拜略侍中、義陽王,食邑千户。元略至闕,詔曰:“昔劉蒼好善,利建東平,曹植能文,大啓陳國,是用聲彪盤石,義鬱維城。侍中義陽王略體自藩華,門勳夙著,內潤外朗,兄弟偉如。既見義忘家,捐生殉國,永言忠烈,何日忘之!往雖弛擔為梁,今便④言闕下,有志有節,能始能終,方傳美丹青,懸諸日月。略前未至之日,即心立稱,故封義陽。然國既邊地,寓食他邑,求之二三,未為盡善,宜比德均封,追芳曩烈,可改封東平王,户數如前。”尋進尚書令、儀同三司,領國子祭酒,侍中如故。
元略從容閒雅,本自天資,出南入北,轉復高邁,言論動止,朝野師模。建義元年,薨於河陰,贈太保,諡曰“文貞”。⑤【嗣王景式】舍宅為此寺。
註釋
① 至於朝廷上人才之美,官員的眾多,(就如同)鳳凰翅膀挨着翅膀,杞樹與梓樹連成一片,成為廕庇 [4] 
② 行為,一舉一動
③ 和活着的人説話,記錄死去的人
④ 言辭得體地 (指自己給了梁國國君蕭衍一個有説服性的回國的理由)
⑤ 嗣 :繼承 ; 景式 :元略的兒子

元略墓誌

元略的墓誌在其被殺當年的七月十八日(公元528年8月18日)建,介紹了其生平及家庭成員。1919年,此墓誌於洛陽北面的安駕溝出土。與同時代的墓誌一樣,《元略墓誌》被認為是有書法參考價值的文物。墓誌現存於遼寧省博物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