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僧伽吒經

(一部經文)

鎖定
《僧伽吒經》記載了僧伽吒法門。由釋迦牟尼佛主講,另外兩位佛參與講述,三位菩薩提問。全文采用總分結構。開篇總括僧伽吒法門的妙用,後用各種實例來展開説明。
開篇總括:“此法門在閻浮提有人聞者,悉能除滅五逆罪業 [1]  。”“若人聞此法門福德之聚“ “如恆河沙等諸佛如來所有福德。”“若人得聞如是法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切不退轉;見一切佛,一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惡魔不惱,一切善法皆得成就。”聞此法者,能知生滅。“ [1] 
卷一主要“聽聞獲福” 展開,與會者當時就獲得了這個宏大的福德。而且一切勇菩薩的跨世界旅行也見到了一切佛,“一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見到了滅。到了華上世界,那裏的蓮華藏如來也補充了聽者獲得的福德,同時也講了一個除滅五逆罪業的實例。 [1] 
卷二圍繞“一切善法皆得成就“展開,僧伽吒法總攝一切大乘正法。甚至僧伽吒法能自作示現為人説法。釋迦牟尼回憶自己就是聽聞該法門從而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1] 
卷三圍繞” 惡魔不惱,成就善法“展開,遠離惡知識,修行善法。並指出了精進的方向。釋迦牟尼佛自己的經歷,盡一切惡,獲得須陀洹果位為實例 [1] 
卷四圍繞”能知生滅“展開,一切勇菩薩在日月明世界與日月土如來的故事,涉及到年少眾生和年老眾生的如何解脱生死。藥上菩提薩埵帶那個世界的年少眾生回到本世界,在釋迦牟尼佛的僧伽吒法會現場登位。皆大歡喜。圓滿。 [1] 
中文名
僧伽吒經
外文名
Saṅghāṭa,saṁghāṭa,आयàसंघाटम्
別    名
僧伽多
譯    意
集會
別    意
法門名

僧伽吒經出現背景

《僧伽吒經》直接記錄了釋迦牟尼佛在王舍城靈鷲山的教授。佛陀的這次教授,就像所有的大乘經典,是由他的弟子記住之後,再用梵文寫下來的。《僧伽吒經》的獨特之處在於這部經是釋迦牟尼佛親自從往昔的古佛聽受的,而且對讀誦者的影響廣大、深遠。
《僧伽吒經》的梵文是一個術語,意思「連結」或「連繫」。《僧伽吒經》屬於一種特殊的經類,其功能是轉化那些以特殊方式聽聞或唸誦這些經典的人。其中一項殊勝的利益是,凡是聽聞《僧伽吒經》者,臨命終時,諸佛會現身來安慰他們。還有,如經中所述,凡是《僧伽吒經》所安立之處,諸佛恆在。因此,讀誦此經能夠加持誦經之處。 [2] 
一般來説,讀誦大乘經典是淨障的六種善行之一;而《僧伽吒經》本身特別詳細地説明:讀誦這部經得以消除苦的種子,帶來未來多生多世長遠的果報,並保障誦經者獲得直到成佛的安樂。本經還開示念死無常,包括死亡時身心變化的過程。一九三零年代,在英國統治的北巴基斯坦所做的一次考古挖掘中,挖出埋在地下的一個佛教圖書館。這次的考古挖掘對於歷史學家十分重要,因為它發掘了 大量的第五世紀手抄本,遠比印度本土其他任何地方更多。在這許多重要的手抄本之中,《僧伽吒經》的數量最多,甚至遠超過現今的妙法蓮華經、金剛 經或般若經。好幾世紀以來,《僧伽吒經》一直是所有大乘經典中最廣為讀誦、流通的經典。
據唐道宣《大唐內典錄》卷四下記載,東魏北齊時期,鄴下僧團持續進行譯經活動。元象元年(538)於司徒孫騰府譯成《僧伽吒經》四卷五十一紙,譯者為中天竺優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魏言高空),僧昉筆受。唐靖邁《古今譯經圖紀》卷四、唐智升《開元釋教錄》卷六同載,唐明佺《大週刊定眾經目錄》見四卷五十九紙。《開元釋教錄》將其定為大乘經大集部經典。
僧伽吒經是那爛陀寺鎮寺之寶,那爛陀寺是玄奘法師西天取經學習的寺廟,那爛陀寺曾經是全世界佛法傳播的中心,僧伽吒經乃是無數修行者夢寐以求求而不得之法。
許多人缺乏值遇此經並相信其利益的福報,能有機會值遇、聽聞、讀誦此經,並對此經有信心,均是過去累積了很大的福德方可值遇,尤其是「抄寫」此經,僅僅抄寫一字,就有不可思議的功德,能以金、銀、珠寶等來抄經,功德更為殊勝。

僧伽吒經修持功德

關於《僧伽吒經》的功德,世尊做了如下重要開示:
聽聞者之福德
爾時世尊告一切勇菩提薩埵,有法門名僧伽吒。若此法門在閻浮提,有人聞者,悉能除滅五逆罪業,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一切勇,於汝意云何,若人聞此法門福德之聚,過於一佛福德之聚。一切勇白佛言:“云何世尊。”佛告一切勇:“如恆河沙等諸佛如來所有福德。若人聞此法門。所得福德亦復如是。一切勇。若人得聞如是法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切不退轉,見一切佛,一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惡魔不惱,一切善法皆得成就。一切勇,聞此法者能知生滅。”
一切勇,如是法門一經於耳,得生無量功德。
此法甚深,如是法門難得聞名。若得聞此法門名者,一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藥上,是人得超千劫生死,生淨佛國。
聞此法門福德勝彼。若有供養十三恆河沙諸佛如來,若有於此法門聞一四句偈,此福德勝彼,況具足聞。
善男子。若胡麻等數諸佛如來。説聞經功德不能令盡。
聽聞僧伽吒法門經於耳者 臨命終時恆河沙等百千億諸佛世尊安慰其人
若有得聞如是法門經於耳者:八十劫中自識宿命,六十千劫作轉輪王,八千劫中作天帝釋,二十五千劫作淨居天,三十八千劫作大梵天,九十九千劫不墮惡道,百千劫中不墮餓鬼二十八千劫不墮畜生,十三億百千劫不墮阿修羅中,刀劍不傷,二十五千劫不生愚痴中,七千劫中具足智慧,九千劫中生處端正,具足善色如如來身,十五千劫不作女人,十六千劫身無病惱。三十五千劫常具天眼,十九千劫不生龍中,六千劫中無嗔恚心,七千劫中不生貧賤家,八十千劫主二天下,極最無窮受如是樂,十二千劫不生盲冥,十三千劫不生聾中,十一千劫修行忍辱。臨命終時識行將滅,不起倒想,不生嗔恚。見東方恆河沙等諸佛如來,面見南方二十億佛,面見西方二十五恆河沙諸佛如來,面見北方八十恆河沙等諸佛如來,面見上方九十億恆河沙諸佛世尊,面見下方百億恆河沙等諸佛世尊。善男子,彼諸世尊安慰其人,“善男子,汝莫恐怖,汝已聽受僧伽吒法門。”“善男子,汝見如是恆河沙等百千億佛世尊不。”“唯然已見。”世尊告曰:“此諸如來故來見汝。”是善男子問言:“孰作何善諸佛見。”諸佛告言:“善男子,汝在人中曾聞僧伽吒法門,是故諸佛故來見汝。”
若以淨信心讀誦此僧伽吒法門 臨命終時得見九十五億諸佛安慰接引
善男子,若有聞此法門者,所得壽命滿八十劫,何況書寫讀誦之者。一切勇,若有人以淨信心讀誦此法門福多於前,九十五劫自識宿命。六萬劫中為轉輪王。於現 在世人所敬重,刀不能害,毒不能傷,[女*(犮-乂+又)]蠱不中。臨命終時,得見九十五億諸佛,安慰之言,汝莫怖畏,汝在世時聞僧伽吒法門,九十五億佛,各將其人至其世界。一切勇,況復有人得具足聞如是法門。
註釋:[]((劫是時間單位)一劫有多長時間呢?譬如有一個大城市長寬十二由旬(由旬是長度單位,一由旬大概三十里或四十里)高三由旬,城市裏面裝滿了胡麻(即指亞麻子,長4~7毫米,寬2~3毫米)。有長壽的人超過了一百年就取走一顆胡麻。就這樣城市中的胡麻都取光了,一劫的時間還沒到。又譬如有一座大山長寬二十五由旬(按照一由旬三十里計算就是375公里),高十二由旬(180公里)。有長壽的人過了一百年,用一絲綢輕輕擦過一下,就這樣一百年後擦一次,大山都被擦掉了,但一劫時間還沒到。“劫”就是這樣天文數字的時間概念。) [2] 
聽聞者之功德
一切勇,若有善男子,聞此法門生信心者:於千劫中不墮惡道,五十劫中不墮畜生,萬二千劫不墮愚痴,萬八千劫不生邊地,二萬劫中生處端正,二萬五千劫常得出家,五萬劫中作正法王,六萬五千劫修行念死。一切勇,彼善男子善女人,無少不善,惡魔不得其便,不入母胎。一切勇,聞此法門者,生生之處,九十五阿僧祇劫不墮惡道,於八萬劫常得聞持,十萬劫離於殺生,九萬九千劫離於妄語,一萬三千劫離於兩舌。 [2] 
正信希有—聞經起信者之宿世善根
佛告一切勇:“樂小法者亦復如是。不能聽受如是法門。一切勇。若不曾見十八億恆河沙諸佛如來。不能書寫如是法門。若不曾見九十億恆河沙諸如來者。不能聞此法門。若人曾見百千億如來者。聞此法門不生誹謗。一切勇。若有曾見百千億恆河沙如來。聞此法門能生淨信。起如實想不生誹謗。一切勇。聽若有書此法門一四句偈。彼過九十五億千世界。如阿彌陀國。彼人佛土亦復如是。” [2] 
淨信合掌作禮 滅五無間罪業
若人造作五逆之罪。聞此法門須臾之間。悉能除滅無量百千億劫。閉惡道門開生天道。於此法門聞四句偈功德如是。況復書寫讀誦,供養華香幡蓋,恭敬尊重,合掌禮拜一言贊善,如是功德不可思議。 [2] 
誰讀此經一合掌禮。佛告一切勇:“善男子,若人造作五逆之罪,若教人作若隨喜作。於此法門聞四句偈。合掌淨信能滅五逆。何況有人,於此法門具足書寫讀誦供養如此功德多彼無量。” [2] 
註釋:[五逆]
五逆又名五逆罪、五無間業、五無間罪或五不救罪。即(1)殺母,(2)殺父,(3)殺阿羅漢,(4)噁心出佛身血,(5)破和合僧。《俱舍論》卷十八另載與五逆同類之五無間同類業,即︰(1)污母及無學尼,(2)殺正定聚菩薩,(3)殺有學聖者,(4)奪僧和合緣,(5)破壞佛塔。《薩遮尼乾子經》等所載,大乘之五逆為︰(1)破壞塔寺焚燒經像,或取佛物法物僧物,或教人作見他人作心生歡喜。(2)毀謗聲聞辟支佛法及大乘法。(3)逼令沙門還俗,或斷其命。(4)犯小乘五逆之一者。(5)謗無一切善惡業報,長行十不善業;不畏後世果報,自作或教唆他人行十惡業。將《金光明最勝王經》卷三〈滅業障品〉所載“(1)噁心出佛身血,(2)誹謗正法,(3)破和合僧,(4)殺阿羅漢,(5)殺害父母。
造五無間罪則墮無間地獄,八大地獄之第八阿鼻地獄,謂之五無間。
是哪五種無間呢?
1.無時間間隔直墮地獄 2.受苦無間斷 3.受苦的時間無間斷 4.受苦的壽命無間斷 5.受苦的空間無間隙 [2] 
書寫者之殊勝功德
一切勇。汝聞僧伽吒法門故得在此會。無善根人則不能得見此佛國。
如此法門能示法藏,滅諸煩惱,然大法炬,降諸惡魔,照明一切菩提薩埵之舍,説一切法。 [2] 
佛陀對世界無比的大悲、無比的慈愛
譬如有人閉在闇室眼無所見,復有異人曾受苦惱作是思惟,此人受苦甚為可愍,若不得脱是人必死,以火與之令得少明。時闇室人見火嘆喜心得安樂。爾時彼火以少因緣熾然火焰燒彼闇室。爾時彼人被燒而死。時王聞之作如是念,本國眾生若有所犯更不繫縛。爾時國王告下人民,汝等諸人莫生怖畏,於本國內施汝無畏,若有所犯不加害,汝亦不殺,汝皆當安隱莫生怖畏。藥上,如來亦復如是,燒諸煩惱滅諸病苦,猶如彼人為令闇室眾生安隱,自燒而死。如來如是,為諸眾生令得安隱,不惜身命拔諸繫縛令得解脱。如是藥上,如來永離三毒之惱,為諸世間作大燈明,於地獄畜生餓鬼阿修羅,老少眾生拔令解脱。 [2] 
佛陀為輪迴在六道中的苦惱眾生作真實的皈依處
佛觀一切愍之如子。吾等無父無母,無兄弟親族,一切皆無。佛為父,如來是母。佛如日月示人善道,於生死中能救眾生令不復生。諸煩惱河甚可怖畏,眾生在中煩惱漂溺,如來救之令不復入,世尊憐愍為説正法,示人無上菩提之處。(:此文中所指的"父母"意指能救度出輪迴苦海的人,可以真正依靠的人,能為指引光明道路的人。) [2] 

僧伽吒經其他大乘經典

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説一乘圓教,表清淨了義,究竟圓滿,微妙無上。《法華經》是佛陀釋迦牟尼晚年所説教法,屬於開權顯實的圓融教法,大小無異,顯密圓融,顯示人人皆可成佛之一乘了義。在五時教判中,屬於法華、涅盤之最後一時。因經中宣講內容至高無上,明示不分貧富貴賤、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法華經》也譽為“經中之王”。
《妙法蓮華經》關鍵詞就是“妙法蓮華”這四個字。“妙法”指的是一乘法、不二法;“蓮華”是作比喻,形象地講“妙”在什麼地方,他的殊勝處,第一是花果同時,第二是出淤泥而不染,第三是內斂不露。
《法華經》是釋迦牟尼佛晚年在王舍城靈鷲山所説,為大乘佛教初期經典之一。《法華經》成立年代約紀元前後,最晚不遲於公元1世紀,因為龍樹菩薩(公元150-250)的著作《中論》、《大智度論》已引用本經文義。另外《大泥洹經》、《大般涅盤經》、《優婆塞戒經》、《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大佛頂首楞嚴經》等諸經皆列舉本經經名並援引經中文義,可見本經之成立年代較以上諸經為早。
大方廣佛華嚴經
華嚴經(Bud dhavatamsaka-mahavai pul yasutra) 。佛教經典。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另稱《雜華經》。學術界一般認為,《華嚴經》的編集,經歷了很長的時間,大約在公元2~4世紀中葉之間,最早流傳於南印度,以後傳播到西北印度和中印度。有人認為,在梵本《樹嚴經》及《大方廣佛華經》(第58卷)中都提到 ysa 一字,這是于闐文而不是梵文。因此,該經出現的年代和傳播的地區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譯本 漢譯3種:
①東晉佛陀跋陀羅譯,60卷34品,稱《舊(晉)譯華嚴》或《六十華嚴》;
②唐實叉難陀[1]譯,80卷39品,稱《新譯華嚴》或《八十華嚴》;
③唐貞元中般若譯,40卷,稱《四十華嚴》,為經中《入法界品》的別譯,全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脱境界普賢行願品》。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佛教經典。全稱《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又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簡稱《金剛經》。
最早由後秦鳩摩羅什於弘始四年(401年)譯出。1卷。以後相繼出現5種譯本:
②南朝陳真諦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③隋達摩笈多譯《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
④唐玄奘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即《大般若經》的第九會);
⑤唐義淨譯《佛説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另外,還有藏文、滿文譯本等。
佛説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
佛説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共一卷,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此經內容大概為:佛成道未久,大眾雲集。佛入寶舍三昧,出無量化身。十方化佛皆集,十方世界,猶如一會。勝分菩薩説偈問法,大威光仙人止之,自問所疑,佛為決疑,遂發大願求一切智,一切仙人亦同發願。佛悉授菩提記,復出舌相,説持經功德,仍以此經囑累文殊菩薩。
佛説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其他譯本·佛説第一義法勝經
翻譯記
夫愛法者必深善根,《涅槃經》雲:供佛二恆。魏尚書令儀同高公,重法心成,生上財想,博採梵文,廣崇翻譯。且《佛説第一義法勝經》者,諸法門中,此其髓也。公意殷誠,感之題額。沙門曇林,瞿曇流支,興和四年歲次壬戌,九月一日甲子換文。始末四功,質義乃定,五千五百七十六字。
大乘華嚴部·第0091部,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與華嚴經壽量品同。
全文
如是耳聞:一時,薄伽梵在摩揭陀國閒寂法林,坐妙菩提金剛堅固無量妙寶共所莊嚴紅蓮華台師子座上,與十不可説俱胝那庾多百千佛土極微塵數大菩薩俱,及諸天、人、阿素洛等,無量大眾前後圍繞。
爾時,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不可思議光王,承佛威神,從座而起,頂禮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諸佛國土,時分莊嚴,有勝劣不。”
佛言:“善男子,曾此索訶世界,釋迦牟尼佛土一劫,於極樂世界無量光佛土,為一晝夜。極樂世界一劫,於袈裟幢世界金剛堅固歡喜佛土,為一晝夜。袈裟幢世界一劫,於不退輪音世界極妙圓滿紅蓮敷身佛土,為一晝夜。不退輪音世界一劫,於絕塵世界法幢佛土,為一晝夜。絕塵世界一劫,於明燈世界師子佛土,為一晝夜。明燈世界一劫,於妙光世界遍照佛土,為一晝夜。妙光世界一劫,於難超世界身放法光佛土,為一晝夜。難超世界一劫,於莊嚴世界一切神通慧光王佛土,為一晝夜。莊嚴世界一劫,於鏡輪世界月覺佛土,為一晝夜。善男子,如是世界展轉漸增,滿十不可説俱胝那庾多百千佛土極微塵數世界佛土,最後世界,佛土一劫,於蓮華德世界賢德佛土,為一晝夜。於彼世界,諸菩薩眾,修治殊勝普賢行地。
“善男子,如諸世界晝夜漸增,如是諸佛壽量身相,菩薩世界莊嚴亦爾,由彼有情福轉增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此顯示無邊佛土功德法門,歡喜信重,受持讀誦,如理思惟,廣為他説,臨命終時,十方佛土無量諸佛,皆現其前慰喻讚美,令其增進無量善根,隨願往生諸佛淨國,乃至無上正等菩提,於生生中常憶宿命,修菩薩行速得圓滿。”
時,薄伽梵説此經已,不可思議光王菩薩摩訶薩,並諸天、人、阿素洛等一切眾會,聞佛所説,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淨土五經一論
1:《佛説無量壽經》——簡稱《無量壽經》。
2:《佛説觀無量壽佛經》——簡稱《觀經》。
3:《佛説阿彌陀經》——簡稱《阿彌陀經》。
4:《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簡稱《往生論》。
5:《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清咸豐年間魏源(魏默深)居士追加。
6:《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唸佛圓通章》——清末民初淨土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師追加。
淨土五經一論由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年再版,其中《無量壽經》版本為印光大師勘定的“曹魏康僧鎧”主譯的佛説無量壽經》。
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
大乘五大部外重譯經·第0241部共二卷元魏天竺三藏法師曇摩流支
持經功德
文殊師利。若復有菩薩教化十方一切世界所有眾生令發菩提心。若復有菩薩化一眾生令得不退地。所得功德勝前功德乃至無量阿僧祇
心經
(經名)有數本:鳩摩羅什所譯《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經》一卷,日本弘法之心經秘鍵,即此本之解釋也,但其題號為佛説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二玄奘所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卷,華嚴之賢首釋之,謂為心經略疏。慈恩又有般若心經幽贊一卷。其他有唐利言譯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卷,唐法月重譯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卷,宋施護譯之佛説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一卷。此中舉世流通者,鳩摩羅什譯之本也。
玄奘譯本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説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説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僧伽吒經迴向發願

誦經功德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有情 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僧伽吒經辯證佛法

《僧伽吒經》記載:“於此法門書一字者,功德勝彼一切輪王所有福德。”指的是信受者。佛法是辯證的,誹謗此法門的也是讀此經的。亂解此經者鑑。
六祖大師開示:所説一切文字章句。如標如指。標指者。影響之義。依標取物。依指觀月。月不是指。指不是物。但依經取法。經不是法。經文則肉眼可見。法則慧眼能見。若無慧眼者。但見其文。不見其法。若不見其法。即不解佛意。不解佛意。則誦經不成佛道。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