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鎖定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是抗日戰爭初期,日本在華北佔領區建立的漢奸傀儡政權,又稱“華北臨時政府”“北平臨時政府”。1937年7月底,日軍佔領平津後,策劃建立統一的華北偽政權,12月13日南京陷落的第二天,日本侵略者在北平成立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湯爾和、王克敏、董康、朱深、王揖唐、齊燮元等為委員,下設議政委員會(委員長湯爾和)、行政委員會(委員長王克敏)、司法委員會(委員長董康),以五色旗為“國旗”,繼續用中華民國年號,北平為首都。轄河北、山東、山西、河南四個省公署和北平、天津兩個市政府。1940年3月30日,汪偽國民政府成立後,改組成“華北政務委員會”。 [1] 
中文名
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別    名
華北臨時政府
建立時間
1937年12月14日
滅亡時間
1940年3月30日
管轄地域
華北四省二市
政權性質
傀儡政權
主要領導
王克敏王揖唐齊燮元 [1] 
首    都
北京(當時叫北平
正式名稱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歷史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牌匾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牌匾
1937年12月14日,日本侵略者扶植漢奸王克敏、王揖唐等在北平成立偽政權。
抗日戰爭爆發後,日本侵略者為進一步併吞和控制華北,即着手在華北淪陷區策劃建立偽政權。1937年7月底,在北平(北京)成立了以北洋軍閥餘孽、漢奸江朝宗為主席的“北平地方治安維持會”。8月初,又在天津成立了以直係軍閥、政客、漢奸高凌蔚為首的“天津地方治安維持會”。
10月,日本政府派喜多誠一為北平特務機關長,扶植漢奸籌建統一的華北偽政權,以王克敏、董康、湯爾和、朱深、王揖唐、齊燮元等為“政府籌備處”成員。12月14日,華北偽組織和“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合併,在北平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管轄山西、河北、河南、山東4省及北平、天津兩市。這個偽政權標榜“三權分立”,責任內閣設行政、議政、司法3個委員會,分掌行政、立法、司法權。以王克敏為行政委員會委員長,湯爾和為議政委員長,董康為司法委員長,以王克敏、王捐唐、江朝宗、齊燮元、朱深等為臨時政府委員。偽政府下設6部:行政部總長王克敏,治安部總長齊燮元,教育部總長湯爾和,賑濟部總長王揖唐,實業部總長王蔭泰,司法部總長朱深。偽政府採用北洋軍閥政府時期的紅黃藍白黑五色旗為“國旗”。同時發表《政府成立宣言》,聲稱要“絕對排除共產主義,發揚東亞道義”。“臨時政府”成立後,日本政府與之簽訂《政治技術指導協定》,用所謂“日本進步的行政、法制、軍事的技術由側面來指導華北的政治”。
1938年4月,日本政府派行政、法制和軍事高級顧問3名常駐“臨時政府”,並派輔佐官15人分駐各部。“臨時政府”的一些重大施政措施及人事調動,完全受日本控制。
5月,王克敏去東京,與日本商定以“分治合作”的辦法,成立一中介機構,作為統一的偽政權成立前的過渡。
9月22日,“中華民國政府聯合委員會”在北平成立。“臨時政府”派王克敏、王揖唐、朱深為委員,“維新政府”派梁鴻志、温宗堯、陳羣為委員,以王克敏為主席。
1940年3月30日,汪精衞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後,北平的“臨時政府”改稱“華北政務委員會”,下屬各部改稱總署,原各部負責人改稱督辦,名義上隸屬南京汪偽政權,實際上仍保持相對的獨立性。

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歷任“官員”

人 名
任偽政權官職
原任北洋政府官職
行政委員會委員長兼行政部總長
財政總長
議政委員會委員長兼教育總長
財政總長
司法委員會委員長
司法總長・財政總長
內政總長
內務總長
治安總長兼華北治安軍司令
江蘇督軍
實業總長
外交總長・司法總長
北京特別市長
步軍統領
天津特別市長

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經濟

“華北臨時政府”同時在北平成立“大東亞聯合銀行”發行“聯銀券”。
聯銀券 聯銀券

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偽軍

華北治安軍 華北治安軍
“華北臨時政府”組建的“華北治安軍”,又名華北綏靖軍,俗稱“皇協軍”、“偽軍”,是抗日戰爭期間,日軍華北方面軍扶植的一支中國武裝。 [2-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