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侯宗濂

鎖定
侯宗濂(1900年1月23日—1992年3月17日),字希頤,漢族,出生於遼寧省海城縣文甲溝村,中國近現代生理學家和醫學教育家,西安醫科大學(今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名譽校長。 [1-2]  [4] 
侯宗濂於1914年考入由日本人主辦的南滿醫學堂(後改為滿洲醫科大學)預科;1926年4月,獲日本京都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升任滿州醫科大學副教授;1931年,前往徐誦明任院長的國立北平大學醫學院任生理教授、主任;1937年6月,到福州創辦福建省立醫學專門學校(福建醫科大學前身)並任校長;1944年5月30日,接任國立西北醫學院院長並於8月上任視事,同時兼任附屬醫院院長;1950年4月,被教育部任命為西北醫學院代院長;1954年,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為西北醫學院院長;1992年3月17日逝世。 [2] 
侯宗濂畢生從事生理學研究工作。 [6] 
中文名
侯宗濂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遼寧省海城縣文甲溝村
出生日期
1900年1月23日
逝世日期
1992年3月17日
畢業院校
京都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希頤

侯宗濂人物生平

侯宗濂
侯宗濂(3張)
1900年1月23日,侯宗濂出生於遼寧省海城縣文甲溝村。
1914年,考入由日本人主辦的南滿醫學堂(後改為滿洲醫科大學)預科。
1920年7月,以第一名成績從南滿醫學堂畢業,留校任教,主攻生理學,師從生理學家久野寧教授,成為其四個助教中的第一個中國人。 [2]  [4] 
1922年9月,被推薦入日本京都大學進修生理學。
1924年8月,返回母校滿洲醫科大學,擔任講師。
1926年4月,在京都大學通過了博士論文答辯,由文部省授予醫學博士學位,升任滿州醫科大學副教授;應邀首登在日本召開的第七次世界熱帶醫學會。
1930年3月,到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留學深造。
1931年3月—8月,在德國萊比錫大學繼續進行研究工作。
1931年9月2日,返回瀋陽,時“九一八事變”爆發,親身經歷了日本侵略者槍炮聲在中國大地的震盪與迴響,遂憤然離開南滿醫大,前往徐誦明任院長的國立北平大學醫學院任生理教授、主任,併兼協和醫學院生理學名譽教員。
1937年6月,經朋友楊永年介紹和福建省長陳儀邀請,侯宗濂到福州創辦福建省立醫學專門學校(福建醫科大學前身)並任校長,因抗戰又遷校至沙縣
1943年2月,福建省主席陳儀離職,侯宗濂被調離學校,任福建研究院院長。
1944年5月30日,接任國立西北醫學院院長並於8月上任視事,同時兼任附屬醫院院長;同年冬,將附屬醫院遷往漢台,醫學院本部遷至文家廟。
1963年3月10日,毛澤東主席與侯宗濂院長(前右二)握手 1963年3月10日,毛澤東主席與侯宗濂院長(前右二)握手
1945年初,將蘭州西北醫學專科學校改為西北醫學院蘭州分院,侯宗濂兼分院院長,西北醫學院擬做遷蘭準備。
1946年8月,帶領醫學院北遷西安,併入國立西北大學,經一年籌備後,定名為國立西北大學醫學院,附設大學醫院,任院長。 [4] 
1947年5月17日,辭任西北大學醫學院院長,因咳血受阻,回東北任教未成,遂迎來西安解放。
1950年4月,被教育部任命為西北醫學院代院長。
1954年,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為西北醫學院院長。
1955年,親自創辦並擔任《西安醫學院學報》(今《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編委會主任。 [4] 
1956年,被評為國家一級教授。
1965年,經國家科委批准,組建普通生理學研究室。
1978年12月—1980年10月,任西安醫學院(今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院長。 [3] 
1980年,改任西安醫學院名譽院長。 [4] 
1985年10月18日,加入中國共產黨。 [4] 
1988年,任西安醫科大學名譽校長。 [1] 
1992年3月17日,逝世,遵其遺囑:骨灰一半葬於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另一半葬於福建醫科大學。 [2] 

侯宗濂主要成就

侯宗濂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侯宗濂在日本京都大學進修生理學期間,跟隨石川教授研究“肌肉神經普通生理學”,跟隨正路教授研究“生物物理化學”,獨立發現並糾正了德國米海利斯整理實驗材料時的分組錯誤;經久野教授指示,開始對費氏間隙本質進行探討,開始進行温度對費氏間隙影響實驗;返回滿洲醫科大學任講師後,繼續進行費氏間隙實驗研究,提出並完成研究課題《温熱對直流電作用於神經的影響》,證明加温對陽極電緊張有影響。
1926年10月—1927年3月,受到北京協和醫學院生理主任林可勝邀請,和林可勝教授在協和醫學院合作開展神經傳導有關問題和“胃液分泌”生理研究。
1926年—1933年,一直做鉀離子、鈣離子及其它對費氏間隙的影響,發現氧化鉀作用於陰極時,可使陰極閉鎖刺激消失;氧化鈣作用於陽極時,可使其陽極開放刺激消失。1934年,在南京召開的第九次世界熱帶醫學會上,講演了“鉀離子、鈣離子及其它對費氏間隙的影響”。1935年,代表中國生理科學會,在蘇聯莫斯科和列寧格勒參加十五屆世界生理學會並宣讀論文,詳細論證了費氏間隙的本質是陽極抑制,而不是費氏本人只發現短刺激時陰極有興奮陽極有抑制。其發現陰極同樣有抑制,陽極同樣有興奮。這種兩極興奮、兩極抑制是一種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獨立創見,從而結束了國際生理界關於費氏間隙本質的多年爭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侯宗濂仍繼續着20世紀30年代初在奧地利對法國Lapicque院士提出的興奮時值的質疑,提出用“標準時值”作為測量興奮性的指標,論證了用Weiss式中的常數a作為興奮性的指標更為恰當。經過實驗和理論研究,證明標準電量a是反映興奮性的指標,在電量達到a時就產生峯電位,也就是產生了一些可以擴布的興奮,因而它必然是興奮性的指標,而且也是促使產生興奮的動力。經對Lapicque院士演算的糾正,結束了統治生理學界半個世紀多的Lapicque時值概念。他把刺激強度、作用時間和強度變化兩兩配對成面,三個面按閾值概念構成閾立體,在三維空間上揭示刺激三要素的內在聯繫。
1972年,開始針刺鎮痛原理的研究,通過對合谷區穴位感受器的形態學研究,首先肯定了穴位針感感受器主要是深部感受器,其感受器很大可能是肌梭。根據穴位所處結構環境不同,針感感受器可分為五類:在肌肉豐厚處的穴位感覺器以肌梭為主,在肌肉與肌腱接頭處的穴位以腱器官為主,在肌腱附近主要以環層小體為主,在頭皮處穴位以遊離神經末梢為主,在關節處則以慢適應感受器為主。而針感衝動和針刺鎮痛的衝動傳入纖維是一致的,且主要是細纖維。穴位肌電是肌梭放電。 [2]  [4] 
  • 科研成果獎勵
1978年,侯宗濂應邀出席全國科學大會,針刺鎮痛原理和肌肉神經普通生理學兩項課題研究成果獲全國科技大會獎。 [2]  [4] 
  • 學術論著
侯宗濂一生中在中國國內外發表研究論文130餘篇;在國立北平大學醫學院時,侯宗濂在中國國內外發表《費氏間隙之真像》《交感神經對於心臟緊張之影響》《平流電開放刺激閥何以較低於其閉鎖刺激者》《開放刺激之時緊張曲線》《蓄電器放電時之費氏間隙》《費氏間隙之研究》《鉀及鈣對於費氏間隙之作用》等論著;1963年在《生理學報》和《生理科學進展》上分別發表了《正確反應興奮性的指標及應激性、興奮性的分離》《應激性與興奮性是各自獨立的、可興奮組織的特性》兩篇論文;1964年在大連舉行的全國生理學會上又作了《神經的應激、興奮、適應》的學術報告;1965年完成了《從尋求正確反應興奮性指標出發,探索應激、興奮和適應》的論文;1979年受衞生部委託,主持編撰《中國醫學百科全書》生理學分冊。 [4] 

侯宗濂人才培養

  • 學生培養
在國立北平大學醫學院時,侯宗濂培養了李茂之、賈國藩、方懷時等生理學家;被國家批准為第一批生理學博士生指導教師後,共培養了8名碩士和5名博士。 [4]  [6] 
  • 執教課程
在國立北平大學醫學院時,侯宗濂系統講解生理理論課,開設了生理實驗課,開出了所有實驗。 [4] 
  • 編寫教材
在國立北平大學醫學院時,侯宗濂編寫了《生理學講義》等教材。 [4] 

侯宗濂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1920年7月
南滿醫學堂銀表獎
1926年4月
“河西獎”獎章
1978年
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
2019年
最美勞動者——新中國成立以來陝西最具影響的勞動模範
資料來源: [4]  [7-8] 

侯宗濂社會任職

時間
社會任職
1951年7月
中國生理學會第十二屆理事會理事 [25] 
1952年9月
九三學社第三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9] 
1953年12月
九三學社西安分社第一屆委員會主任委員 [14] 
1954年12月25日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 
1956年1月
九三學社西安分社第二屆委員會主任委員 [14] 
1956年2月
九三學社第四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 [10] 
1956年7月
中國生理學會第十三屆理事會常務理事 [25] 
1958年10月
九三學社西安分社第三屆委員會主任委員 [14] 
1958年12月
九三學社第五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 [11] 
1959年4月—1964年12月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20] 
1959年7月—1963年12月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陝西省委員會副主席 [22] 
1962年2月
九三學社西安分社第四屆委員會主任委員 [14] 
1963年12月—1966年9月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屆陝西省委員會副主席 [23] 
1964年
中國生理學會第十四屆理事會常務理事 [25] 
1964年12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6] 
1977年12月—1979年12月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屆陝西省委員會副主席 [24] 
1978年2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7] 
1978年10月
中國生理學會第十五屆理事會常務理事 [25] 
1979年10月
九三學社第六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 [12] 
1979年12月—1983年4月
陝西省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 [21] 
1980年5月
九三學社西安分社第五屆委員會主任委員 [14] 
1981年11月
陝西省科學技術協會第二屆全省委員會主席 [15] 
1983年5月—1988年5月
陝西省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 [21] 
1983年6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8] 
1983年12月
九三學社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 [13] 
1984年10月
九三學社陝西省第六屆委員會主任委員 [14] 
1988年7月
九三學社陝西省第七屆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 [14] 
1992年5月
九三學社陝西省第八屆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 [14] 

中華人民共和國衞生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 [6]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 [6] 


中華醫學會陝西分會(陝西省醫學會)副理事長 [6] 

陝西省教授學銜評定委員會主任 [6] 

陝西省生理科學會理事長和名譽理事長 [6] 

侯宗濂個人生活

  • 家庭成員
父親:侯治平,前清貢生,1912年畢業於京師大學堂,當過教員、縣長和省議會秘書長,48歲逝世。 [2] 

侯宗濂人物評價

侯宗濂對醫學生理學研究貢獻巨大,堪稱生理學大師,對醫學教育發展貢獻卓著,是一位堅定的愛國者,堪稱西北醫學界領軍人。 [5]  (西安交通大學評)
侯宗濂先生的一生,是為祖國醫學教育和生理學研究而奮力拼搏和無私奉獻的一生。他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的燦爛業績將永留青史,他那種敢於開風氣之先、不懼權威的精神令人敬佩,他堅持真理、敢於鬥爭、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是我們後輩學習的榜樣。 [6]  王曉民《根深葉茂 蔚然成蔭》評)
侯宗濂教授嚴謹治學,勇於開拓,精益求精、一絲不苟,以縝密的科學思維、敏鋭的觀察分析能力直抵學術堂奧。 侯老淵博的學識和精湛造詣,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懷,深刻影響了醫學領域的幾代人。 [4]  (西安交通大學校史文化網評)

侯宗濂人物紀念

  • 建築命名
在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旗山湖公園中,有以侯宗濂命名的宗濂橋,以紀念侯宗濂創建福建省立醫學專科學校(福建醫科大學前身)。 [26] 
宗濂橋 宗濂橋
  • 院校命名
2007年,西安交通大學成立以侯宗濂的名字命名的西安交通大學宗濂書院 [29] 
  • 基地命名
西安交通大學建設有“侯宗濂基礎醫學拔尖人才培養基地”,是2020年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 [27] 
  • 專業命名
西安交通大學“臨牀醫學(侯宗濂班H)” 創辦於2007年,是以侯宗濂先生命名的八年制臨牀醫學專業(本博貫通),是為適應醫療衞生事業和醫學科學技術的發展對高層次醫學專門人才的需求而設置的高等醫學教育長學制專業。 [28] 
  • 人物話劇
西安交通大學師生編導的系列話劇《大先生》之《侯宗濂》以生理學奠基人侯宗濂的人生經歷展開,以學成歸國,心生疑惑、探尋答案、奮起抗爭、支援北平等主線故事層層展開,展現侯宗濂先生醫者仁心為蒼生,赤誠肝膽報忠國的勵志故事,重現了侯宗濂與友人們的努力與貢獻,傳承醫學的初心使命,照亮遠方的醫學之路。 [30-31] 
西安交通大學師生編導的系列話劇《大先生》之《侯宗濂》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