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佛蘭德斯美術

鎖定
佛蘭德斯美術原為尼德蘭美術的一個組成部分,荷蘭獨立後遂稱為佛蘭德斯美術。其發展道路與荷蘭美術不同,即一方面因受異族壓迫的影響而帶有民主性的傾向,另一方面仍呈現封建統治階級和天主教會豪華、鋪張、享樂的面貌。代表畫家有勃魯蓋爾魯本斯凡·戴克等。 [1]  佛蘭德斯美術是歐洲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文名
佛蘭德斯美術
外文名
Flemish Art
地    區
佛蘭德斯地區
代表人物
勃魯蓋爾、魯本斯、凡·戴克等

佛蘭德斯美術歷史背景

佛蘭德斯在歷史上泛指古代尼德蘭南部地區,大致包括今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東北的部分地區。其美術以繪畫為主,其次是建築和雕塑 。時間範圍一般限定在15至17世紀。
16世紀60年代,尼德蘭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尼德蘭人民與西班牙統治者進行了持續幾十年之久的不屈不撓的鬥爭,從北到南波及整個尼德蘭。1609年1月9日,西班牙國王與北方聯省簽定了“十二年休戰協定”,事實上承認了荷蘭的獨立,尼德蘭革命在北方獲得完全勝利,這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資產階級革命,在歐洲建立了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荷蘭共和國;而在南方佛蘭德斯(現在的比利時、盧森堡一帶)卻由於大貴族的妥協導致革命失敗,仍然處於西班牙封建專制與天主教會的控制下。因為複雜的經濟與政治背景的存在,17世紀佛蘭德斯的美術現象也是錯綜複雜的,既反映出本國宮廷貴族、教會、商人的審美趣味,也反映了外來藝術的影響,如意大利威尼斯畫派博洛尼亞學院派、卡拉瓦喬寫實主義、還有巴洛克風格,同時還體現着強大的尼德蘭民族藝術傳統的作用。這些因素相互融合、相互影響,形成了具有鮮明特徵的佛蘭德斯畫派。
16世紀的宗教改革運動尼德蘭革命給教會以沉重打擊,許多教堂遭到破壞,人們的宗教信仰發生了動搖,信徒人數因之減少,教會需要尋求一種新的藝術形式用以吸引人們;封建貴族和上層資產階級則需要一種華麗的風格裝飾府邸,為他們的享樂生活服務。巴洛克藝術以華美的色彩、激烈的動勢、飽滿的熱情傳達着一種感人的力量,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因此特別獲得教會的支持與鼓勵,也受到宮廷貴族、上層資產階級的歡迎。教會不惜重金訂製大幅宗教畫裝飾宏偉的教堂,為巴洛克繪畫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客觀條件。巴洛克藝術產生於意大利,建築與雕刻領域的成就也是在意大利表現得最為突出,而巴洛克繪畫卻是在佛蘭德斯獲得充分發展,並達到輝煌的巔峯。

佛蘭德斯美術歷史中的佛蘭德斯美術

12至13世紀,在佛蘭德斯出現過一批用銅和琺琅來製造工藝品的雕塑家和工藝師。中世紀起,手抄本細密畫流行,這種在繪畫中追求精確地描繪細節的傳統,孕育了畫家揚·凡·艾克兄弟和韋登。他們的繪畫不僅獨立於同時代意大利繪畫之外,而且對意大利美術起着直接而重要的影響。
16世紀意大利繪畫衝擊着佛蘭德斯繪畫。許多佛蘭德斯畫家前往意大利深造,回國後,力求把意大利樣式主義跟這裏土生土長的中世紀繪畫傳統融合起來。可惜這種融合往往顯得有點生硬,因而在藝術成就上不大。只有老勃魯蓋爾始終保持着民族繪畫傳統的精華部分,並加以發展,從而在藝術成就上跟15世紀的畫家凡·愛克兄弟等銜接起來。
15世紀上半葉,凡·愛克兄弟創作的《根特祭壇畫》,繼承並發展了手抄本細密畫傳統,標誌着早期佛蘭德斯繪畫的開端。此後,如韋登、赫里斯特斯等人想從意大利繪畫中求得畫面形象結構的發展,但又流於生硬和平庸。15世紀末,歐洲處於精神危機之中,博斯以其幻想的漫畫式形象,反映了宗教改革運動前夜人民羣眾反對天主教封建主義的思想情緒。
16世紀60年代,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反抗西班牙封建專制的鬥爭迭起。P.勃魯蓋爾以藝術為武器,深刻真實地揭示了其所處時代的殘酷性。如《伯利恆的嬰兒虐殺》等作品,即運用故事新編的方式暗示出西班牙軍隊的暴行。而《農民舞蹈》、《農民婚禮》等作品,則典型地描繪了農民的生活面貌,從而擴大了風俗畫的表現範圍。17世紀的佛蘭德斯不同於獨立後的荷蘭,它仍處於西班牙封建專制與天主教會的控制之下,其美術一方面受到文藝復興的影響,世俗性日益明顯;另方面為適應宮廷貴族與教會的審美要求,又發展了一種具有貴族氣息的、富麗堂皇的裝飾風格,成為歐洲巴洛克美術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1608年,魯本斯從意大利學成歸來,將米開朗琪羅丁託列託卡拉瓦喬等人的畫風與佛蘭德斯民族美術傳統相融合,形成具有浪漫主義傾向的獨特風格。在他所涉獵的宗教歷史畫 、肖像畫、風景畫和風俗畫中,均以其奔放的筆法、飽滿的色彩和雄壯的造型以及強烈的運動感,為佛蘭德斯美術灌注了新的生命力。在他的追隨者中,凡·戴克以肖像畫創作為主,後來服務於英國宮廷,對英國繪畫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F.斯尼德斯則以創作氣勢宏偉、富有節奏感的動物畫著稱。
17世紀為佛蘭德斯美術的又一個黃金時代。這裏的美術跟同期荷蘭獨立後那種為新興資產階級服務的美術不一樣;它仍然處於西班牙封建專制和天主教會勢力的控制之下,主要為官廷貴族、富商和耶穌會服務;這類人物對藝術的要求促使佛蘭德斯繪畫追求富麗堂皇的裝飾風格。同時,佛蘭德斯人民雖然仍歸異族統治,卻並沒有放棄爭取獨立的願望,仍然在利用西班牙跟荷蘭、英國和法國之間的矛盾,在政治和經濟方面探索獨立發展的道路。因此,這時期的藝術中也存在着反封建和民族意識的因素,並往往採取曲折的、寓喻的形式表現出來。17世紀的佛蘭德斯美術主流和同時期的荷蘭美術相比,雖然帶有明顯的貴族性和宗教性,屬巴洛克美術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另一方面仍然具有人民性。
這裏應該指明的是,巴洛克藝術與佛蘭德斯畫派的關係,佛蘭德斯畫派以巴洛克風格為主,佛蘭德斯畫派的主將就是巴洛克繪畫最傑出的代表魯本斯。當然巴洛克風格是外來的、是意大利傳入的,佛蘭德斯的藝術家們並不是對意大利巴洛克風格因襲模仿,而是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使宏偉華麗的巴洛克風格與尼德蘭傳統繪畫的諸多因素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具有浪漫主義傾向的獨特畫風:筆法自由流暢、色彩鮮亮華美、構圖富於變化、形象生動自然。17世紀,巴洛克風格在佛蘭德斯影響很大,卻並不是惟一的藝術風格,同時與之共存的還有古典主義藝術、寫實主義藝術等等,因此佛蘭德斯畫派中也存在着不同的藝術風格。 [2] 

佛蘭德斯美術經典藝術家和經典作品

17世紀被譽為尼德蘭繪畫的“黃金時代”,出現了一批傑出的天才式畫家。16世紀末,尼德蘭北部七省聯合起兵反抗獨裁統治,揭開了八十年戰爭(Eighty Years' War/Dutch War of Independence)的序幕,並於1581年獨立,是為“聯省共和國”(Dutch Republic)。這一時期的荷蘭戰亂頻頻,政治鬥爭和宗教鬥爭激烈,但這並不妨礙佛蘭德斯巴洛克繪畫藝術的繁榮。這一時期的代表畫家有哈爾斯(Frans Hals)、倫勃朗(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以及以魯本斯(Rubens)、凡·戴克(anthony van Dyck)、雅各布·喬登斯(Jacob Jordaens)為代表的安特衞普畫派,他們在一些人看來甚至直接代表了佛蘭德斯繪畫。突出的繪畫題材除了傳統的歷史、宗教題材、風俗畫、人像、風景、靜物之外,還有表現收藏家畫廊的“畫廊畫”(Gallery and art collection painting)及專門表現動物的創作。

佛蘭德斯美術魯本斯及其傳統

16世紀,佛蘭德斯的宗教歷史畫由於模仿意大利樣式主義繪畫而日趨平庸。
魯本斯《下十字架》 魯本斯《下十字架》
1608年,魯本斯自意大利回到安特衞普,使佛蘭德斯美術,包括宗教歷史畫等,獲得新的生命力。魯本斯跟荷蘭畫家倫勃朗一樣;精通各類繪畫的技法。他使意大利美術中的一部分東西,包括進步的人文主義思想、米開朗琪羅的紀念碑式的形式和氣派、威尼斯畫派的色彩,卡拉瓦喬的明暗調子、樣式主義的複雜的構圖,跟佛蘭德斯民族美術傳統結合起來,加以發展,終於形成了自己的畫風,其繪畫的特點為造型雄壯、色彩飽滿,筆法奔放,整個畫面充滿着運動感和戲劇性效果。他不僅畫宗教歷史畫,還畫肖像畫、風景畫,風俗畫和狩獵圖等,所有這些作品均以激情表達了對人生和自然的歌頌,就這一點來説,他的繪畫繼承併發揚文藝復興的反禁慾主義精神,屬巴洛克美術的精華部分。
魯本斯的藝術對當時佛蘭德斯繪畫影響很大。他的學生、助手和追隨者中,有名的有凡·戴克雅各布·喬登斯、F.斯尼德斯(Frans Snyders)等。凡·戴克畫過許多宗教畫,但其藝術才能主要表現在肖像畫方面。他後期在英國當宮廷畫家,其肖像畫對以後的歐洲肖像畫,尤其是對18至19世紀英國肖像畫產生過重要影響。

佛蘭德斯美術風俗畫和風景畫

在佛蘭德斯,風俗畫與風景畫均起源於尼德蘭畫家老勃魯蓋爾繪畫的傳統。喬登斯曾跟魯本斯合作,受到魯本斯的影響,其藝術成就被認為相當予荷蘭風俗畫家揚·斯丁(Jan Steen)。阿德里安·布魯威爾可能曾從荷蘭畫家哈爾斯習畫,他那些表現農民貧困潦倒生活的油畫,在技法上有革新精神,構圖單純,造型概括而厚重,很注意畫面氣氛和整體感的表現。當時佛蘭德斯的流行的風俗畫家還有大衞·特尼爾斯(David Teniers the Younger),A.揚森斯(Jan van Huysum)等。風景畫方面也出現過一些人才,但作為獨立的畫種,卻不像在荷蘭那樣地發達。魯本斯的風景畫以其宏偉的氣勢和生動性,在這一體裁的佛蘭德斯繪畫中最為突出。
希姆的靜物畫 希姆的靜物畫
此外,較有名的佛蘭德斯風景畫家還有於登(Lucas van Uden)。靜物畫和動物畫大體包括兩類:花卉畫、其他靜物畫。勃魯蓋爾為最優秀的花卉畫家。斯尼德斯為畫帶有動物的靜物畫和狩獵圖的能手。他深受魯本斯的影響,作品不僅幅面大,而且氣勢宏偉,富有節奏感。其弟子J.菲特(Jan Fyt)喜歡畫已死的獵獲物,他的這類油畫被稱為獵獲物展覽圖。這類油畫一直流行到18世紀,甚至影響了後來英國和法國的動物畫。楊·戴維茨·德·希姆(Jan Davidsz. de Heem)在佛蘭德斯靜物畫家中對後人影響最大。他有許多學生,他們形成了安特衞普靜物畫派。這個畫派所繪的數百幅風格類同的靜物畫一直留傳到今天。希姆首創了一種樣式豪華的靜物畫,其中水果、花卉、容器和玻璃杯等相互組合,畫面氣氛相當熱烈。這類靜物畫被認為是獵獲物展覽圖的一種對等物。

佛蘭德斯美術建築

安特衞普市政廳 安特衞普市政廳
15世紀的佛蘭德斯建築,在教堂方面幾乎始終保持着哥特式傳統,而在佔有重要地位的世俗建築,即宮苑與市政機構的建築上則體現了文藝復興時代的古典建築原則。到16世紀中葉,古典風格已得到較為成熟的體現。其典型的代表是由弗羅里斯(Cornelis Floris de Vriendt)設計的安特衞普市政廳,該建築所採用的創造性處理手法,為17世紀佛蘭德斯的巴洛克建築師們提供了良好的借鑑。17世紀耶穌會的巴洛克式天主教堂和世俗建築均很發達。
18世紀起,佛蘭德斯建築受外來影響,在建築樣式方面發生過多種多樣變化。1900年左右,比利時的實用建築和現代建築成為現代建築的先鋒派,其建築師有亨利·凡·德·威爾德(Henry van de Velde)等。這類建築對德國、荷蘭、法國的現代派建築都產生相當影響。

佛蘭德斯美術雕塑

《摩西井》 《摩西井》
佛蘭德斯雕塑有自身的傳統。14世紀末,佛蘭德斯的雕塑家們對形體的重量和體積感重新進行研究,形成優雅而漂亮的國際哥特式風格克洛斯·斯呂特(Claus Sluter)在被稱為《摩西井》的噴泉雕像創作中,運用寫實手法 ,等身大的雕像在造型上具有紀念性藝術的概括性,並顯示出世俗人物的堅強意志。他的雕刻予法國,尼德蘭、德國文藝復興雕刻以重大影響。
後來,佛蘭德斯雕刻雖不斷出現人材和作品,但影響不大。直到19世紀比利時王國建立後,才出現了一位不受學院派技法束縛的大雕刻家C.麥尼埃(Constantin Meunier)。他的那些以工人為題材的雕塑以其思想和藝術性,贏得了巨大的國際聲譽。
參考資料
  • 1.    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美術編輯委員會編.中國大百科全書 美術: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0
  • 2.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美術史系外國美術史教研室編著.外國美術簡史:中國青年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