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何黎

(昆明醫大第一附屬醫院皮膚科主任)

鎖定
何黎,女,1962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 [1] 彝族,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衞計委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2]  ,十九大黨代表 [3]  。現任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雲南皮膚病醫院執行院長 [3] 
任國家教育部 “高原光損傷性皮膚發病機制及防治研究” 創新團隊的學科帶頭人 [4]  、國家臨牀醫學重點專科負責人、全國痤瘡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全國光醫學及皮膚屏障研究中心負責人、國家化妝品不良反應診斷機構負責人、雲南省協同創新中心負責人、雲南省科技領軍人才 [5] 
何黎教授2013年獲雲南省科技進步特等獎,2016年獲雲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創新團隊獎) [6]  ,2020年獲何梁何利區域創新 [21]  和雲南省第五屆興滇人才獎專業技術人才獎” [8]  [22] 2016年獲全國十大教書育人楷模 [23] 2019年當選國之名醫 [24] 
現任亞太皮膚屏障研究會副主席、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雲南省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主任委員等 [7] 
中文名
何黎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彝族
出生日期
1962年8月
畢業院校
雲南大學
職    業
皮膚科醫生 [26] 
主要成就
提出恢復皮膚屏障學理論
出生地
雲南
現任職務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雲南省皮膚病醫院執行院長 [3] 
學術職稱
教授
職業殊榮
獲何梁何利獎 [21] 
國際兼職
亞太皮膚屏障研究會副主席 [27] 
國內學術職務
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28] 

何黎人物簡介

何黎 何黎
何黎,中國皮膚醫學美容界的一個標誌性名詞。1985年畢業於昆明醫學院臨牀醫學專業,2006年畢業於雲南 大學,獲博士學位。1993年——1995年留學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專修皮膚美容。職業生涯中代表中國皮膚醫學界多次赴美、英、法、日、韓等國際最前沿的皮膚醫學研究地區進行學術交流
何教授在損容性皮膚病及皮膚美容方面具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及豐富的臨牀經驗 [29]  。特別是在高發易復發的痤瘡、黃褐斑、敏感性皮膚等損容性皮膚病發病機制、皮膚屏障研究及臨牀防治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同時擅長疑難皮膚病的診治。
何黎 何黎
作為全國痤瘡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她組織全國54家醫院開展的痤瘡易感基因研究,全面明確了中國人重型痤瘡易感基因,且制定了優化治療方案。該成就為皮膚頑疾痤瘡研究領域的重大突破,為上百萬名皮膚頑疾患者帶來了治癒福音。
何黎 何黎
同時,其在國內率先利用無創性皮膚檢測技術對黃褐斑進行臨牀分型,並制定優化治療方案,極大提高了黃褐斑臨牀治癒率
何黎教授首次闡明瞭多形性日光疹、痤瘡、銀屑病、激素依賴性皮炎等存在皮膚屏障受損的觀點,提出了“恢復皮膚屏障是治療損容性皮膚病首要措施”的重要理論。
Two new susceptibility loci 1q Two new susceptibility loci 1q
由何黎教授率領的研究團隊,歷經十餘年研究,破解重型痤瘡的遺傳基因,並形成論文“Two new susceptibility loci 1q24.2 and 11p11.2 confer risk to severe acne [9]  ”,2014年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發表,開創我國皮膚學痤瘡研究領域的先河,標誌着我國皮膚學在痤瘡研究領域已走到了國際學術的前沿。
何黎 何黎
何黎大夫雖然在當代皮膚醫學美容界已蜚聲海內外,但對於自己的故鄉、皮膚病高發地區——雲南皮膚醫學美容事業的發展,卻始終傾注了極大的職業熱情和精力。立足於雲南特色植物多樣性資源,何黎教授參與研發出我國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功效性護膚品——“薇諾娜”。 [34] 

何黎學術任職

亞太皮膚屏障研究會副主席
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10] 全國痤瘡研究中心首席專家 [30]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科分會副主任委員 [43] 
雲南省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主任委員
國家級學術期刊《皮膚病與性病》雜誌主編
國家級學術期刊《中國皮膚性病學雜誌》主任編委 [30] 
國家級學術期刊《中華皮膚科雜誌》編委
國家級學術期刊《臨牀皮膚科雜誌》編委
國家級學術期刊《中國美容醫學》編委
國家級學術期刊《中華醫學美學與美容學雜誌》編委

何黎職業榮譽

全國十大教書育人楷模 [11] 
中國之名醫 [33] 
雲南省科技領軍人才 [5] 
雲南省第五屆興滇人才獎專業技術人才獎” [8] 

何黎學術成就

何黎科研獲獎

何黎 何黎
獲2013年度雲南省科技進步特等獎
光損傷性皮膚病防治體系的創建及應用” [13] 
獲雲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常見損容性皮膚病發病機制及防治研究”(排名第一);
獲雲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雲南省光線性皮膚病防治創新團隊”(一等獎); [25] 
獲雲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
(排名第一);
獲雲南省自然科學類一等獎
—“基於少數民族DNA庫的疾病基因及人羣起源的分子遺傳研究”(排名第四)。

何黎出版書籍

主編 8部:
美容皮膚科學》(衞生部十一五規劃教材)(人民衞生出版社)2012年
《皮膚科疑難病例精粹》(第二輯)(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1年
《皮膚科疑難病例精粹》(第三輯)(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8年 [44] 
皮膚美容學》(全國皮膚美容專業醫師培訓教材)(人民衞生出版社)2008年
《皮膚保健與美容問與答》(雲南科技出版社)2008年
《皮膚科醫師推薦-皮膚保健與美容》(人民衞生出版社)2007年
《實用美容皮膚科學》(人民衞生出版社)2018年 [31] 
獲得專利 5 項:
“含重樓提取物的治療痤瘡的功效性護膚品及製備方法”
“一種含有青刺果油的功效性護膚品及製備方法”
“一種含馬齒莧提取物的功效性護膚品及製備方法”
“用於特應性皮炎輔助治療的功能性製劑及製備方法”
“一種用於激光術後皮膚修復的功能性製劑及製備方法” [14-20] 
發佈指南:
中國黃褐斑診療專家共識(2021版). 中華皮膚科雜誌, 2021年 [40] 
中國敏感性皮膚診治專家共識. 中國皮膚性病學雜誌,2017年 [41] 
護膚品皮膚科應用指南. 中國皮膚性病學雜誌, 2015年 [42] 
中國人面部皮膚分類與護膚指南. 皮膚病與性病, 2009年 [39] 
舒敏保濕類護膚品在敏感性皮膚中的應用指南. 中國皮膚性病學雜誌, 2019年 [38] 
抗粉刺類護膚品在痤瘡中的應用指南. 中國皮膚性病學雜誌, 2019年 [37] 
功效性護膚品在慢性光化性皮炎中的應用指南. 中國皮膚性病學雜誌, 2020年 [36] 
功效性護膚品在兒童特應性皮炎中的應用指南. 中國皮膚性病學雜誌, 2020年 [35] 
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等期刊發表論文242篇,其中SCI44篇;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3項,牽頭制定指南及共識10項,主編專著及教材7部。 [32] 
Zhi Yang,Haijing Yu,Baowen Cheng,Wenru Tang,YongliDong,Chunjie Xiao,Li He*.Relationshipbetween the CAG Repeat Polymorphism in the Androgen Gene ang Acne in the HanEthnic Group.Dermatology,2009;218:302-306. (IF = 2.741)
C Ji, B Yang, Y-L Yang, S-H He, D-SMiao,L He* ,Z-G Bi. Exogenous cell-permeable C6 ceramidesensitizes multiple cancer cell lines to Doxorubicin-induced apoptosis bypromoting AMPK activation and mTORC1 inhibition. Oncogene. 2010, 29: 6557-68(IF=7.4)
Chao Ji , Yan-li Yang , Zhi Yang , Ying Tu, Lei Cheng, Bin Chen, Ji-ping Xia, Wei-ling Sun ,Zhong-lan Su,Li He* , Zhi-gang Bi.Perifosine sensitizes UVB-induced apoptosisin skin cells: New implication of skin cancer prevention? Cell Signal.201224(9):1781-89(IF=4.3)
Rui-Qun Qi,Li He, Song Zheng, Yuxiao Hong,Lei Ma, Shifa Zhang, Liping Zhao, Xinjian Guo,Yong Wang, Jiang-yun Yu, Lan Fu,Wei Zhang, Tingfeng Long, Chao Zhang, Guohong Chen,Junping Lin, ChengliangWang, Li Zhou, Qingsheng Mi, Matthew Weiland, John Z.S. Chen, S.S. SalumMchenga, Ya-Kun Wang, Uwesu Mchepange, Zhimin Wang, Hong-Duo Chen and Xing-HuaGao.BRAF Exon 15 T1799AMutation Is Common in Melanocytic Nevi, but Less Prevalent in CutaneousMalignant Melanoma, in Chinese Han.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Dermatology.2011,131:1129-1138. (IF = 6.314)
Ting-fengLong, Liu Liu, Li He*, Li-da Shen,Hua Gu, Zhi Yang, Ying Tu,Rui-hong Ruan,Yin Liu.Androgen, estrogen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s in acquiredbilateral nevus of Ota-like macules.Pigment Cell Melanoma Res. doi:10.1111/j.1755-148X.2009.00644.x
Dan Xu,Ruihong Yuan,Hua Gu,Tongyun Liu,Ying Tu,Zhi Yang, Li He*.Theeffect of ultraviolet radiation o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Smad
pathway and p53 inactinic keratosis and normal skin.Archives of Dermatological Research,Dol 10.1007/s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