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何鴻業

鎖定
何鴻業(1923年11月4日-1998年3月6日),山西省崞縣(今原平市)西莊村人。青少年時期就受到進步思想的影響,1937年參加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1938年入陝北延安抗大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冀魯豫軍區營政委、團長。1947年獲翼魯豫軍區“一等功臣”稱號。
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任志願軍軍司令部作戰科科長。回國後,任華北軍區司令部警衞處副主任。1958年畢業於解放軍政治學院。後歷任北京衞戍區後勤部政委、政治部副主任和軍政大學校務部部長、鐵道兵後勤部政委、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副司令員兼後勤部部長。 [1] 
1998年3月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5歲。
中文名
何鴻業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23年11月4日
逝世日期
1998年3月6日
畢業院校
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
職    業
軍人
出生地
山西省崞縣

何鴻業人物簡介

何鴻業,1923年11月4日生,山西崞縣(今原平縣)人。1937年參加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1938年入延安抗大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晉察冀軍區第三縱隊南下支隊營副教導員。1941年被授予戰鬥模範稱號。後任冀魯豫軍區營政委、團長。1947年被授予一等功臣稱號。參加了隴海、滑縣、平漢等戰役。
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軍司令部作戰科科長。回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軍區司令部警衞處副主任。1958年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1959年1月至1964年5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衞戍區後勤部政委,1964年5月至1969年4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衞戍區政治部副主任,1969年4月至1979年2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政大學校務部部長,1979年2月至1983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後勤部政委,1983年1月至1985年11月任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第一副司令員兼後勤部部長。1985年11月退役。曾獲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三級解放勳章。
1998年3月6日在北京逝世。 [1] 

何鴻業人物生平

何鴻業投筆從戎參與抗日

何鴻業,原平市西莊村人。1923年11月4日生於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父親除務農外,冬閒時趕牲口馱炭,聊補家計;母親善針黹,操持全家生活。父母生他兄弟三人,他最小。幼年在村讀書,後考入本縣蘭村高小。在高小,他以品學皆優深受教師的喜愛和同學的親善。這時期,他的大哥己是中共地下黨員,常把一些進步書刊如《西行漫記》等交給他傳遞到學校讓學生們閲讀,使他受到革命思想的影響。1937年10月,日軍侵入山西,就在他的家鄉進行忻口戰役。何鴻業親眼目睹了日軍在這一帶燒殺的罪行,敵人的野蠻激起他強烈的愛國心,他決心投筆從戎,上陣殺敵。12月,他告別父母,進山西抗敵決死4縱隊12總隊當了戰士。這一年他14歲。
1938年夏,經部隊組織安排,他隨他的大哥和其他一些戰友,長途跋涉奔赴革命聖地延安,進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 年,抗大畢業,被分配到晉察冀軍區冀中軍區一分區21團10連任排長。他的大哥仍回到山西抗敵決死縱隊,後在晉西十二月事變中壯烈犧牲。 [2] 

何鴻業抗日戰爭中英勇作戰

在冀中,何鴻業始終馳騁在對日作戰的第一線,參加了抗日和南下討逆中的大張、李家窪、白莊、古云集、東北莊、高堡、三合鎮、小灘、袁莊、南清店、楚旺、柳下屯、八孔橋、六塔集、鴨固集新汴鐵路、破擊南(樂)清(豐)公路等幾十次戰鬥。作戰中,他捨生忘死,身先士卒,英勇頑強,沉着機智,指揮果斷,以善於打硬仗惡仗而聞名,先後兩次負傷不下火線,繼續堅持戰鬥,經受住了生與死的嚴峻考驗。
在戰火中他成長起來,先後擔任晉察冀軍區3縱隊南進支隊教導2隊政治指導員,21團連政治指導員,16團營副政治教導員,冀魯豫軍區第四軍區16團1連政治委員,軍分區獨立大隊政治委員,第九軍分區特務營政委等職。1941年3月,在晉察冀軍區3縱隊南進支隊創“三模”時,被評為模範幹部;9月被評為模範黨員,10月,在三縱隊南下支隊20 團11 連尚和島、東北莊戰役和瓦崗解圍戰後,被評為戰鬥模範。1944年12月參加了冀魯豫軍區、冀魯豫行署和平原分局聯合召開的羣英大會。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2] 

何鴻業解放戰爭中奮勇殲敵

解放戰爭期間,何鴻業歷任冀魯豫軍區第四軍分區衞封大隊副政治委員,第15團副團長,10團副團長,12團團長,357團團長。期間,他率部參加了豫北定陶、隴海、平漢、長垣滑縣開封等戰役,出色地完成了作戰任務,先後榮立兩次一等功,榮獲冀魯豫軍區授予的一等功臣獎章和獎狀。
在豫北地區的鬥爭中,在敵人重兵壓境、環境殘酷的條件下,何鴻業同志勇與敵人鬥智鬥勇,尋機殲敵,屢屢致敵以重創。1946年8月,何鴻業率兩個連在封丘縣代村,以無一傷亡的代價殲敵整編第三師先頭部隊一個加強連,榮立一等功,受到晉冀魯豫軍區通報表彰。9月,在滑縣雙營村,他指揮一個營的兵力殲敵一個營,創造瞭解放戰爭初期在我軍弱小情況下的突出戰績。
1947年3月,在平漢戰役中,何鴻業率15團參加了著名的嶽王莊伏擊戰,生俘國民黨少將副師長高強斌,擊斃敵第四綏靖區中將政治部主任程遠湘。4月,他又帶領15團神速追擊全殲敵一個保安團,繳獲戰馬30餘匹,機槍20餘挺,我軍無一傷亡,再次榮立一等功,受到軍分區通報表彰。10月,在晉魯豫軍區四分區功模大會上,他被授予一等功臣獎章。1948年春,何鴻業任357團團長時,在浚縣與敵保安三團遭遇,由於他指揮得當,行動敏捷,不到一個小時,殲敵一個營,為他參加的解放戰爭劃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不久,他被選送到華北軍政大學學習,1949年9月,在學習期間又一次立功。 [2] 

何鴻業新中國建立后辛勤工作

新中國建立後,何鴻業擔任綏遠省36軍騎兵3團政委,第23兵團36軍司令部作戰科長。1951年他入朝參戰,參加了搶修介川、泰川機場的反轟炸戰鬥。1952年7月回國後,相繼擔任華北軍區司令部警衞處副主任兼警衞團政委,軍區司令部軍交處北京軍運處政委。1956年2月入解放軍政治學院學習,獲大專文憑。
何鴻業 何鴻業 [2]
1959年2月以後,何鴻業歷任北京衞戍區後勤部政委、政治部副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政大學校務部部長,鐵道兵後勤部政委等職。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新時期,他深入部隊調查研究,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部隊管理工作的特點,狠抓部隊正規化建設,為加強部隊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和作風建設提出了很多合理建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擔任北京衞戍區後勤部政委、政治部副主任期間,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他深入基層,深入實際,為加強衞戍區的後勤建設和政治思想建設,為保證首都安全和社會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擔任軍政大學校務部部長期間,他主管學校的行政和後勤保障工作,帶領大家發展生產,科學管理,為學校創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條件。在與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的鬥爭中,他旗幟鮮明,光明磊落,講原則,不盲從,堅定地站在黨和人民一邊,為保護大批老幹部做出了努力,表現了共產黨人無私無畏的崇高品格。在擔任鐵道兵後勤部政委期間,為完善鐵道兵後勤保障體系,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之初為鐵道兵部隊推行成本核算,作出了可貴的貢獻。
1983年1月,何鴻業同志調任新組建的武警部隊副司令員兼後勤部部長,參與組織領導了武警部隊的重建工作。他積極疏通供應渠道,順利組織完成了武警部隊組建初期的接供工作和83式服裝改革。他經常深入部隊調查研究,積極探索武警部隊建設規律,在不斷完善武警部隊後勤保障體系,加強後勤保障機構和後勤保障力量建設,建立健全後勤標準制度,以及加強武警部隊行政管理工作、院校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基礎性工作,為武警部隊後勤工作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985年底,何鴻業同志退出一線領導崗位後,參加了武警總部諮詢小組。在此期間,他滿腔熱情地支持新班子的工作,一如既往地關注武警部隊的建設和發展。
1955年,何鴻業被授予上校軍街,並榮膺三級獨立勳章、解放勳章,1993年又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功勳榮譽章。1998年3月6日,因心臟病突發在北京逝世,享年75歲。 [2] 
參考資料
  • 1.    盛平主編:《中國共產黨人名大辭典(1921-1991)》,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1年,第357頁。
  • 2.    吳斌主編:《原平百年人物誌》第1卷,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63-16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