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何承矩

鎖定
何承矩(946-1006年),字正則,河南洛陽人。北宋大臣,建武軍節度使何繼筠的兒子。 [2] 
起家棣州衙內指揮使,從徵北漢,授閒廄副使。宋太宗即位後,奉命監管泉州軍事,鎮壓福建的叛亂有功,遷閒廄使崇儀使)先後,治理河南府潭州潘州滄州、雄州, [1]  抵禦契丹進攻。宋真宗嗣位後,知雄州,支持屯田和榷場事宜,歷任英州團練使、知澶州、雄州團練使、齊州團練使。 [2] 
景德三年,去世,享年六十一,獲贈相州觀察使。 [2] 
正則
所處時代
宋代(北宋)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洛陽
出生日期
946年
逝世日期
1006年
主要成就
抗遼守邊、築白洋淀“水長城”
主要作品
《文昭園聞提壺有感》
本    名
何承矩
身    份
節度副使,實專郡治、團練使

何承矩人物生平

起家棣州衙內指揮使,從徵北漢劉崇。開寶四年,授閒廄副使。

何承矩宋太宗朝

太平興國三年,漳、泉陳洪進納士,詔承矩乘傳監泉州兵。會仙遊莆田、百丈寇賊嘯聚,承矩與喬維嶽、王文寶討平之,以功就遷閒廄使。疏為政之害民者數十事上之,悉被容納。會改使名,即為崇儀使。五年,知河南府。時調丁男百十輩轉送上供綱,何承矩以為橫役,奏罷其事。徙知潭州,凡六年,囹圄屢空,詔嘉獎之。入為六宅使。端拱元年,領潘州刺史,命護河陽屯兵。
米信知滄州,不習吏事,以為知橫海節度副使,實專郡治。時契丹撓邊,何承矩上疏曰:“臣幼侍先臣關南徵行,熟知北邊道路、川源之勢。若於順安砦(延川縣)西開易河蒲口,導水東注於海,東西三百餘里,南北五七十里,資其陂澤,築堤貯水為屯田,可以遏敵騎之奔軼。俟期歲間,關南諸泊悉壅闐,即播為稻田。其緣邊州軍臨塘水者,止留城守軍士,不煩發兵廣戍。收地利以實邊,設險固以防塞,春夏課農,秋冬習武,休息民力,以助國經。如此數年,將見彼弱我強,彼勞我逸,此御邊之要策也。其順安軍以西,抵西山百里許,無水田處,亦望選兵戍之,簡其精鋭,去其冗繆。夫兵不患寡,患驕慢而不精;將不患怯,患偏見而無謀。若兵精將賢,則四境可以高枕而無憂。”太宗嘉納之。
霖雨為災,典者多議其非便。何承矩引援漢魏至唐朝屯田故事,以折眾論,務在必行。乃以何承矩為制置河北緣邊屯田使,俾董其役。事具《食貨志》。由是自順安以東瀕海,廣袤數百里,悉為稻田,而有莞蒲蜃蛤之饒,民賴其利。
淳化四年,擢為西上閣門使、知滄州,逾年,徙雄州。御書印紙錄其功最,仍賜以弓劍。何承矩推誠御眾,同其甘苦。邊民有告機事者,屏左右與之款接,無所猜忌,故契丹動息皆能前知。至道元年,契丹精騎數千夜襲城下,伐鼓縱火,以逼樓堞。承矩整兵出拒,遲明,列陣酣戰久之,斬馘甚眾,擒其酋所謂鐵林相公者,契丹遁去。是年春,府州嘗敗契丹眾,承矩條殺獲以諭州民,或揭於市,契丹愧忿,故有是役。宋太宗意其輕率致寇,覆命與滄州安守忠兩換其任。魏廷式使河北,得雄州功狀,抗表上言。又遣內侍劉勍核實,及麾下士有功者千餘人,皆進擢齎賜。

何承矩宋真宗朝

宋真宗嗣位,復遣知雄州,賜詔:“朕嗣守鴻業,惟懷永固,思與華夷共臻富壽。而契丹自宋太祖在位之日,先帝繼統之初,和好往來,禮幣不絕。其後,克復汾、晉,疆臣貪地,為國生事,信好不通。今者聖考上仙,禮當訃告。汝任居邊要,洞曉詩書,凡有事機,必能詳究,輕重之際,務在得中”。何承矩貽書契丹,諭以懷來之旨,然未得其要。
鹹平二年,契丹南侵,屢遣內侍以密詔問御遏之計,密封以獻。嘗詔聽邊民越拒馬河塞北市馬。何承矩上言曰:“緣邊戰棹司自淘河至滄州泥姑海口,屈曲九百餘里,此天險也。太宗置砦一十六,鋪百二十五,廷臣十一人,戍卒三千餘,部舟百艘,往來巡警,以屏奸詐,則緩急之備,大為要害。今聽公私貿市,則人馬交度,深非便宜,且砦、鋪皆為虛設矣。”疏奏,即停前詔,屢被手札褒飭。三年,召還,拜引進使。州民百餘詣闕貢馬,乞借留承矩,詔書嘉獎,復遣之。承矩上言曰:
契丹輕而不整,貪而無親,勝不相讓,敗不相救。以馳騁為容儀,以弋獵為耕釣。櫛風沐雨,不以為勞;露宿草行,不以為苦。復恃騎戰之利,故頻年犯塞。臣聞兵有三陣:日月風雲,天陣也;山陸水泉,地陣也;兵車士卒,人陣也。今用地陣而設險,以水泉而作固,建設陂塘,綿亙滄海,縱有敵騎,安能折衝?昨者契丹犯邊,高陽一路,東負海,西抵順安,士庶安居,即屯田之利也。今順安西至西山,地雖數軍,路才百里,縱有丘陵岡阜,亦多川瀆泉源,因而廣之,製為塘埭,自可息邊患矣。今緣邊守將多非其才,不悦詩書,不習禮樂,不守可疆界。制御無方,動誤國家,雖提貔虎之師,莫遏犬羊之眾。臣按兵法,凡用兵之道,校之以計而索其情,謂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此料敵制勝之道也。知此而用戰者必勝,否則必敗。夫惟無慮而易敵者必擒於人也。伏望慎擇疆吏,出牧邊民,厚之以奉祿,使悦其心,借之以威權,使嚴其令。然後深溝高壘,秣馬厲兵,為戰守之備。修仁立德,佈政行惠,廣安輯之道。訓士卒,闢田疇,勸農耕,畜芻粟,以備凶年。完長戟,修勁弩,謹烽燧,繕保戍,以防外患。來則御之,去則備之,如此則邊城按堵矣。臣又聞古之明王,安集吏民,順俗而教,簡募良材,以備不虞。齊桓晉文皆募兵以服鄰敵,故強國之君,必料其民有膽勇者聚為一卒,樂進戰效力以顯忠勇者聚為一卒,能逾高赴遠、輕足善鬥者聚為一卒,此三者兵之練鋭,內出可以決圍,外入可以屠城。況小大異形,強弱異勢,險易異備。卑身以事強,小國之形也;以蠻夷伐蠻夷,中國之形也。故陳湯統西域而郅支滅,常惠用烏孫而邊部寧。且聚膽勇、樂戰、輕足之徒,古稱良策,請試行之。且邊鄙之人,多負壯勇,識外邦之情偽,知山川之形勝。望於邊郡置營召募,不須品度人才,止求少壯有武藝者萬人。俟契丹有警,令智勇將統而用之,必顯成功,乃中國之長算也。
又如榷場之設,蓋先朝從權立制,以惠契丹,縱其渝信犯盟,亦不之廢,似全大體。今緣邊榷場,因其犯塞,尋即停罷。去歲以臣上言,於雄州置場賣茶,雖貲貨並行,而邊氓未有所濟。乞延訪大臣,議其可否,或文武中有抗執獨議,是必別有良謀。請委之邊任,使施方略,責以成功。苟空陳浮議,上惑聖聰,秪如靈州,足為證驗,況茲契丹又非夏州之比也。
四年十月,建議選鋭兵於乾寧軍,挽刀魚船自界河直趣平州境,以牽西面之勢。五年,詔兼領制置屯田使。始建榷場,或者謂承矩意在繼好,然契丹無厭,未足誠信,徒使公行窺伺。會契丹有殺斥候卒者,復罷之。時契丹數窺邊城,大浚渠,頗撓其役。詔何承矩握兵深入其境,以分其勢。承矩以無騎兵,第遣數千卒出混泥城,襲之而還。
景德元年,入朝,進領英州團練使。宋真宗謂宰相曰:“承矩讀書好名,以才能自許,宜擇善地處之。”冬,出知澶州。承矩自守邊以來,嘗欲朝廷懷柔遠人,為息兵之計。及是,車駕按巡本部,卒與契丹和,益加歎賞。韓杞之至也,命郊勞之。明年春,復知雄州。是歲,契丹始遣使奉幣。承矩以朝廷待邊人之禮悠久可行者,悉疏以聞。手詔嘉納,仍聽事有未盡者便宜裁處。三年,真拜雄州團練使。時邊兵稍息,農政未修。又置緣邊安撫使,命承矩為之,且詔邊民誘其復業。承矩曰:“契丹聞之,必謂誘其部屬也。”乃易詔文為水旱流民之意。王欽若時知樞密,援漢蟲達、周仲居(周應的兒子)改詔,請罪承矩。帝曰:“承矩任邊有功,當優假之”。第詔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稟進止。
何承矩頗有識鑑,典長沙日,李沆王旦為佐,何承矩厚待之,以為有公輔器。善推步,自知冥數,乃以老疾求僻郡。詔自擇其代,承矩以李允則為請。乃授承矩齊州團練使,遣之任,至郡裁七日,卒,年六十一。特贈相州觀察使,賻錢五十萬,絹五百匹,中使護葬。

何承矩親屬成員

家世
曾祖父
何神劍
追贈左驍衞大將軍。
祖父輩
祖父
後周天平節度使、同平章事,贈中書令
祖母
楊氏
——
父輩
建武軍節度使,卒贈侍中
同輩
何承睿
隨父於石嶺關大破遼國。
兒子輩
兒子
何龜齡
何昌齡
娶齊王趙元佐之女太和縣主,內殿崇班
何九齡
何遐齡
孫輩
何象中
何昌齡之子,閣門祗候。

何承矩個人作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