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休耕

鎖定
休耕,農業術語,不是讓土地荒蕪,而是讓其“休養生息”,用地養地相結合來提升和鞏固糧食生產力。期間同樣要注意耕地管理與保護,防止水土流失等土壤破壞現象。
休耕制度,既可以讓過於緊張、疲憊的耕地修養生息,讓生態得到治理修復;也可以通過改良土壤相應出現的問題,增強農業發展後勁,實現真正的“藏糧於地”。2018年,雄安新區三縣4.3萬畝耕地實施休耕,每畝補助500元。 [1] 
中文名
休耕
解    釋
同一塊土地上種一年,停一年
作    用
這塊土地恢復肥力
領    域
耕作制度

休耕方式

休耕 休耕
農場主通過與政府簽訂合同的方式,自願對生產嚴重過剩的農產品所使用的耕地實行休耕。
有時候休耕並不一定是停止一年,也有可能是許多年,在這些年中,去別的土地耕作,直到這塊土地恢復肥力,也叫做輪作
一、輪作
在同一田塊上有順序地在季節間和年度間輪換種植不同作物或復麥後留茬播種玉米種組合的種植方式。如一年一熟的大豆→小麥→玉米三年輪作,這是在年間進行的單一作物的輪作;在一年多熟條件下既有年間的輪作,也有年內的換茬,如南方的綠肥—水稻—水稻→油菜—水稻→小麥—水稻—水稻輪作,這種輪作有不同的複種方式組成,因此,也稱為複種輪作。
試點區域:重點在東北冷涼區、北方農牧交錯區等地開展輪作試點。
技術路徑:推廣“一主四輔”種植模式。“一主”:實行玉米與大豆輪作,發揮大豆根瘤固氮養地作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優質食用大豆供給。“四輔”:實行玉米與馬鈴薯等薯類輪作,改變重迎茬,減輕土傳病蟲害,改善土壤物理和養分結構;實行籽粒玉米與青貯玉米、苜蓿、草木樨黑麥草、飼用油菜等飼草作物輪作,以養帶種、以種促養,滿足草食畜牧業發展需要;實行玉米與穀子、高粱燕麥紅小豆等耐旱耐瘠薄的雜糧雜豆輪作,減少灌溉用水,滿足多元化消費需求;實行玉米與花生、向日葵、油用牡丹等油料作物輪作,增加食用植物油供給。
二、休耕
重點在地下水漏斗區、重金屬污染區和生態嚴重退化地區開展休耕試點。
試點區域:主要在嚴重乾旱缺水的河北省黑龍港地下水漏斗區(滄州、衡水、邢台等地)。
技術路徑:連續多年實施季節性休耕,實行“一季休耕、一季雨養”,將需抽水灌溉的冬小麥休耕,只種植雨熱同季的春玉米、馬鈴薯和耐旱耐瘠薄的雜糧雜豆,減少地下水用量。
2.重金屬污染區。
試點區域:主要在湖南長株潭重金屬超標的重度污染區。在調查評價的基礎上,對可以確定污染責任主體的,由污染者履行修復治理義務,提供修復資金和休耕補助。對無法確定污染責任主體的,由地方政府組織開展污染治理修復,並納入休耕試點範圍。
技術路徑:在建立防護隔離帶、阻控污染源的同時,採取施用石灰、翻耕、種植綠肥等農藝措施,以及生物移除、土壤重金屬鈍化等措施,修復治理污染耕地。連續多年實施休耕,休耕期間,優先種植生物量高、吸收積累作用強的植物,不改變耕地性質。經檢驗達標前,嚴禁種植食用農產品。
3.生態嚴重退化地區。
試點區域:主要在西南石漠化區(貴州省、雲南省)、西北生態嚴重退化地區(甘肅省)。
技術路徑:調整種植結構,改種防風固沙、涵養水分、保護耕作層的植物,同時減少農事活動,促進生態環境改善。在西南石漠化區,選擇25度以下坡耕地和瘠薄地的兩季作物區,連續休耕3年。在西北生態嚴重退化地區,選擇乾旱缺水、土壤沙化、鹽漬化嚴重的一季作物區,連續休耕3年。

休耕實施

休耕雄安新區

河北發佈2018年耕地季節性休耕制度試點,開展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其中雄安新區三縣4.3萬畝耕地實施休耕,每畝補助500元。
季節性休耕改一年兩熟為一年一熟,將主要依靠抽取地下水灌溉冬小麥面積適當壓減,只種雨熱同季的玉米、油料作物,以及耐旱、耐瘠薄的雜糧雜豆等,減少地下水用量。季節性休耕期間,支持農民種油菜等綠肥作物,不澆水,不收穫,下茬作物種植前直接翻耕入田,減少地表裸露,培肥地力。按照先實施後補助、先公示後兑現的程序,經驗收合格,補助金通過“一折通”或“一卡通”發給實施休耕的農户。 [1] 

休耕塔里木河流域

自2018年冬播時起,在塔里木河流域地下水嚴重超採的喀什地區、和田地區已完成土地確權的縣(市)開展冬小麥休耕試點,兩地區各自5萬畝,休耕區域相對集中。休耕地塊“一定三年”,即從2018年開始,每年休耕10萬畝,保持地塊不變連續實施三年。為確保休耕區域內農民基本收益,休耕期間,新疆按照每畝500元的標準對承擔休耕任務的農户給予補助。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