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伊麗莎白·都鐸

鎖定
伊麗莎白一世(英文: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名為伊麗莎白·都鐸,英國都鐸王朝的最後一位英格蘭愛爾蘭女王(1558年11月17日-1603年3月24日在位),也是名義上的法國女王。英王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的女兒。
伊麗莎白早年接受良好的宮廷教育,但在同父異母的姐姐瑪麗一世在位時期遭到打壓。1558年,瑪麗一世去世,伊麗莎白繼承王位。次年1月加冕成為英格蘭的女王。
伊麗莎白即位之初成功的保持了英格蘭的統一。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統治後,使英格蘭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英格蘭文化也在此期間達到了一個頂峯,湧現出了諸如莎士比亞培根等著名人物;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開始確立。伊麗莎白統治時期,在英國曆史上在位時被稱為“黃金時代”。
在伊麗莎白統治末期,英格蘭經歷了許多考驗,曠日持久的英西戰爭形勢惡化、愛爾蘭危機、埃塞克斯伯爵叛亂、農業歉收和饑荒、議會反專利權的風暴,不健全的地方政府及中央官僚機構的腐敗,社會下層的貧困、流離失所的流民。這一切給這個輝煌時代染上黯淡色彩。伊麗莎白在其輝煌的建樹之後,給後人留下了少得可憐的財富和龐大的債務。 [1] 
1603年,伊麗莎白在里士滿王宮去世,享年69歲。她終身未嫁,因此被稱為“童貞女王” [20]  ;也有“榮光女王”“英明女王”之稱。
中文名
伊麗莎白·都鐸
外文名
Elizabeth Tudor
別    名
童貞女王 [20] 
榮光女王
英明女王
國    籍
英國
民    族
盎格魯-撒克遜人
出生日期
1533年9月7日
逝世日期
1603年3月24日
職    業
英格蘭愛爾蘭女王
主要成就
開創英國曆史的“黃金時代”,使英國成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保持了英格蘭的統一
出生地
英格蘭-倫敦-格林尼治-普拉森舍宮
信    仰
聖公會
皇    室
都鐸王朝
在    位
1558年11月17日—1603年3月24日

伊麗莎白·都鐸人物生平

伊麗莎白·都鐸早期經歷

伊麗莎白於1533年9月7日出生在英格蘭王國首都倫敦格林尼治的普拉森舍宮,她是英王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個王后安妮·博林唯一倖存的孩子。由於她父母是按新教教規結婚的,天主教認為她是一個私生女。伊麗莎白出生時被指定為王位繼承人,她同父異母的姐姐瑪麗(後來的瑪麗一世)成為她的服侍者。
1536年5月19日,伊麗莎白三歲時,她的母親安妮·博林被判叛逆罪處死。伊麗莎白被宣佈為私生女,從“伊麗莎白公主”變成了“伊麗莎白·都鐸小姐”。
1537年,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三個王后簡·西摩生了一個男孩:愛德華(後來的愛德華六世)。伊麗莎白和瑪麗都成了愛德華的傭人,但是姐姐瑪麗沒有善待童年至少女時期的伊麗莎白。當愛德華接受洗禮時,伊麗莎白為愛德華獻上白色洗禮服,將聖油塗抹在愛德華的身上。 [2] 
1546年的伊麗莎白 1546年的伊麗莎白
1543年,伊麗莎白年邁的父親亨利最終娶了在宮廷任職的凱瑟琳·帕爾為他的第六任妻子。凱瑟琳·帕爾王后對瑪麗和伊麗莎白兩個公主都很好,讓她們受到很好的教育,有可靠的朋友和同齡的伴侶。受到王后影響,亨利八世和兩個女兒瑪麗、伊麗莎白和解。伊麗莎白的教師包括英國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人文主義者羅傑·阿斯坎。她受到古典、歷史、數學、詩歌和語言的教育。她可以説和寫六種語言:英語、法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拉丁語和希臘語。伊麗莎白在王后凱瑟琳·帕爾和其他教師的影響下成為了一個新教徒。在凱瑟琳·帕爾王后的勸解下,1544年,亨利通過第三次繼承法案,重新賦予瑪麗和伊麗莎白王位繼承權,位置在愛德華王子之後。但兩人仍然是法律上的私生女。 [3] 
1547年,亨利八世去世,愛德華六世繼位。由於當時愛德華年紀尚幼,政權落在以新教徒為多的攝政議會中,這些新教徒嘗試使新教成為英格蘭的國教,因而伊麗莎白的王位繼承人地位比較穩定。但是1553年,愛德華得知自己的生命已到末期後,與議會擬定了“繼承案”,試圖阻止國家再度落入天主教勢力。愛德華任命他的表親簡·格雷為王位繼承人,將他同父異母的姐姐瑪麗和伊麗莎白都排除在外。 [4] 

伊麗莎白·都鐸姐妹鬩牆

伊麗莎白 伊麗莎白
1553年7月,瑪麗在愛德華六世死後,廢黜了繼任的簡·格雷,成為英格蘭的女王瑪麗一世 [5]  瑪麗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她逼迫伊麗莎白改信天主教。伊麗莎白表面上雖然皈依,但內心仍然是一個新教徒。瑪麗對此非常不滿。
1553年年末,托馬斯·懷逸以擁立伊麗莎白之名,發動叛變,率領軍隊從肯特郡一直到倫敦才被打敗。雖然伊麗莎白堅持自己沒有參與起義,但她仍然被監禁於倫敦塔兩個月,隨後伊麗莎白被釋放,但被軟禁在一處莊園中。 [6] 
1555年4月,伊麗莎白被解除了監禁,奉詔入宮,陪伴自稱懷孕的瑪麗一世。而瑪麗的妊娠反應一直到1555年7月,在她的肚子回覆原狀之後,證實她並沒有懷孕。
1558年3月,由於瑪麗一世婚後長期無子,瑪麗不得不接受伊麗莎白為自己的合法繼承人,英國國會重申了亨利八世國王規定伊麗莎白作為繼承人的安排。

伊麗莎白·都鐸加冕為王

1558年11月17日,瑪麗一世逝世,伊麗莎白繼位。伊麗莎白於1559年1月15日在倫敦西敏寺威斯敏斯特教堂被加冕為女王,稱伊麗莎白一世。
即位之初的伊麗莎白一世
即位之初的伊麗莎白一世(3張)
伊麗莎白一世即位時,英格蘭處於內部因宗教分裂的混亂狀態,為了鞏固統治,緩和國內外的壓力,女王採取了對天主教和新教兼容的政策,穩定了政治基礎。成功地保持了英格蘭的統一,而且在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統治後,使英格蘭成為歐洲最強大和最富有的國家之一。英格蘭文化也在此期間達到了一個頂峯,湧現出了諸如許多著名的人物,包括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
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期間出現了很多航海家,其中包括弗朗西斯·德雷克沃爾特·雷利漢弗萊·吉爾伯特,促進了英國航海業的發展。英國的國力日漸強盛,在北美洲建立了殖民地。
然而,她所採取的宗教兼容政策並沒有徹底解決宗教衝突問題,導致女王統治後期清教運動不斷,社會動盪。
伊麗莎白一世為人謹慎,她的座右銘是“我觀看,而且我沉默”。她喜歡投資於昂貴的衣服和珠寶,她經常騎在馬背上參觀國家地區,而不是坐着馬車參觀。
慎於榮譽的頒發和顯職的授與也是她在位期間的特徵。在將近四十五年裏,在英格蘭只授與八個貴族頭銜:一個伯爵爵位、七個男爵爵位;在愛爾蘭只授與一個男爵爵位。她並將樞密院的成員由三十九人降至十九人,後來再降至十四人。 [7] 

伊麗莎白·都鐸繼承人問題

約1575年的伊麗莎白一世 約1575年的伊麗莎白一世 [20]
由於伊麗莎白一世終身未婚,沒有子嗣。英國議會曾多次懇求女王儘早擇婿,期望她為王室生養繼承人。但是她説:如果她選擇了外國王子,他會讓英國無法保持中立的外交政策(如姐姐瑪麗一世和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的婚姻);嫁給一個英國人會加劇宮廷內的宗派鬥爭。
伊麗莎白的表侄女、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是一個天主教徒,1567年被廢黜,次年逃入英格蘭。伊麗莎白一世將瑪麗·斯圖亞特囚禁起來以保障瑪麗無法威脅她的地位。1587年,伊麗莎白一世以謀反罪名將瑪麗·斯圖亞特處死。
伊麗莎白一世的表外甥女凱瑟琳·格雷夫人,是亨利七世之女瑪麗·都鐸的外孫女,對王位有優先繼承權。她和愛德華·西摩,第一代赫特福德伯爵的秘密婚姻激怒了伊麗莎白一世,她本人也於1568年被囚至死。
在伊麗莎白一世的晚年,當她不得不確定她的繼承人時,她越來越傾向她的侄孫,被她處死的瑪麗·斯圖亞特的兒子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後來的詹姆斯一世)。但她從未正式命名他為繼承人。

伊麗莎白·都鐸光榮謝幕

晚年的伊麗莎白一世,1595年 晚年的伊麗莎白一世,1595年
伊麗莎白一世執政期間,英國專制王權和民族國家得到鞏固,資本原始積累迅速發展,初步奪取了西班牙的海上霸權,這些都對英國曆史產生了深遠影響。但在其統治末期,英格蘭經歷了許多考驗,曠日持久的英西戰爭形勢惡化、愛爾蘭危機、埃塞克斯伯爵叛亂、農業歉收和饑荒、議會反專利權的風暴,不健全的地方政府及中央官僚機構的腐敗,社會下層的貧困、流離失所的流民。這一切給這個輝煌時代染上黯淡色彩。伊麗莎白一世在其輝煌的建樹之後,給後人留下了少得可憐的財富和龐大的債務。 [1] 
下層社會的動盪,資產階級的不滿,日益尖鋭的宗教爭端以及不斷髮生的宮廷傾軋,都使伊麗莎白晚年變得憂鬱、孤僻、多疑。她的身體也衰弱多病。1603年元月,伊麗莎白卧牀不起。3月23日,已經病危且失去語言能力的她同意樞密院的安排,用手勢指定詹姆斯六世繼承王位。3月24日凌晨,伊麗莎白在倫敦的里士滿王宮逝世,終年69歲(一種説法認為,伊麗莎白一世可能死於她所化的濃妝中的毒素所引起的血液中毒 [20]  )。後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右面。
由於伊麗莎白終身未婚且沒有子嗣,故而在她死後,歷經118年的都鐸王朝的統治宣告終結。她死後由詹姆斯六世繼承英格蘭王位,稱詹姆斯一世,開啓了英國的斯圖亞特王朝 [8] 

伊麗莎白·都鐸為政舉措

伊麗莎白·都鐸政治

伊麗莎白一世(中)與朝臣出巡 伊麗莎白一世(中)與朝臣出巡 [20]
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時期,是英國曆史上的重要矛盾轉折期:君主專權開始向議會主權轉化;在封建經濟形態中已萌生出資本主義的幼芽;1588年格拉沃利訥海戰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使英國挫敗了國外天主教勢力的入侵,基本消除了天主教的威脅,鞏固了宗教改革的成果。
即位之初,伊麗莎白在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支持下,推行一系列有利於國家富強和資本原始積累的政策。在政治上強化專制王權,重用柏利勳爵塞西爾等大臣,逐漸把議會變成專制統治的工具。
伊麗莎白一世於1559年利用議會通過法令重立英國國教,與羅馬教廷決裂。並與爭奪其王位的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進行長期鬥爭。
1587年樞密院處死瑪麗·斯圖亞特,從而打擊了內外天主教勢力的顛覆活動,進一步鞏固王權。
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晚期,英國國內矛盾日益突出。長期戰爭使國家財政陷入新的危機。城鄉人民反抗不斷。愛爾蘭局勢惡化。特別是專制王權與資產階級的聯盟漸生裂痕。資產階級要求繼續深入宗教改革,掀起清教運動
伊麗莎白一世對清教徒嚴加迫害,隨意把許多商品專賣權賞給寵臣的作法不利於工商業的進一步發展,遭到議會的猛烈抨擊。她不得不在1601年向議會許諾停止出售有害的專賣權。
伊麗莎白一世晚期,社會矛盾也反映在統治集團內部,1601年她不得不處死在倫敦謀反的寵臣埃塞克斯伯爵 [9-12] 

伊麗莎白·都鐸經濟

伊麗莎白一世半身畫像
伊麗莎白一世半身畫像(4張)
在經濟上伊麗莎白一世實行重商主義政策,保護和發展本國毛紡織業和其他新興工場手工業。她特別鼓勵造船和航海業,鼓勵建立各類海外貿易公司,擴大英國呢絨等商品的海外市場。繼續鼓勵圈地運動,頒佈迫害失地農民的血腥立法、徒工法和濟貧法等。力圖用國家政權控制或干預社會經濟變革。
向南,英國與北非、西非國家發展商業往來。1585年,英國成立了“摩洛哥公司”。1588年,又成立了“幾內亞公司”。這些地區壟斷性的商業集團紛紛前往非洲,從事不平等的貿易掠奪,乃至販運黑奴
向東,英國恢復了與地中海地區的貿易往來,打通了與印度等東方國家的貿易。
1571年,西班牙威尼斯的聯合艦隊戰勝了奧斯曼土耳其海軍,為英國向地中海地區擴張商業提供了有利條件。1580年,奧斯曼土耳其蘇丹穆拉德三世表示願意與英國通商。於是,伊麗莎白女王於1581年正式向“利凡特公司”頒發貿易專利證書,允許該公司壟斷對奧斯曼土耳其的貿易,期限為7年。而且,女王本人也向該公司秘密投資4萬英鎊,佔了該公司全部資產的一半。英國通過“利凡特公司”每年向奧斯曼土耳其出口價值約15萬英鎊的呢絨。
英國的殖民貿易觸角開始伸向東方的印度,1600年,倫敦商人在伊麗莎白女王的支持下成立了著名的“東印度公司”,該公司享有對好望角以東的國家特別是印度進行貿易的壟斷權。 [13] 

伊麗莎白·都鐸宗教

  • 宗教改革
主詞條:英國宗教改革
1588年的伊麗莎白一世 1588年的伊麗莎白一世 [20]
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時期,採取了對天主教新教兼容的政策。
女王的宗教改革,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伊麗莎白女王為自己塑造了一箇中立的形象:既不是一個新教者,也不是一個天主教徒,運用政府的力量來處理國家事務。
第二個階段:恢復以前瑪麗一世曾提出所有宗教政策。
第三階段:伊麗莎白女王力求使英國國教的信仰綱要符合當時國內國際的客觀情況,將愛德華六世1552年所修訂的《祈禱書》加以修改,命令在全國各教會的神職人員中強制實行,任何人不得違犯。
  • 清教運動
主詞條:清教運動
雖然伊麗莎白女王在法律上使國教完全復興,重新確立了亨利八世和愛德華六世的改革成果,但這種温和寬鬆的氣氛並不能夠真正消解各種宗教主張和派別之間的潛在牴觸。
伊麗莎白一世的宗教改革極其不徹底,這在伊麗莎白執政晚期更能體現出來。天主教的復辟勢力在英國遭到了沉重的打擊,而新教的激進派——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清教徒也同樣處於受壓抑的狀態。資產階級要求繼續深入宗教改革,掀起清教運動。清教徒與國教會之間激烈的爭論和衝突,從伊麗莎白一世時一直持續至詹姆士一世時期。 [14] 

伊麗莎白·都鐸文化

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期間,實行開明寬容的政策使文學藝術大力發展,人文主義得到廣泛傳播。莎士比亞就是最傑出的代表。
伊麗莎白一世在位期間,正值英國文藝復興的鼎盛時期,因此在文學史土稱為“伊麗莎白時代”。這是一個英國詩歌、散文、戲劇空前繁榮的時期。文學,尤其是詩歌和話劇進入了一個黃金時代。伊麗莎白一世和她的父親亨利八世一樣,也自己從事寫作和翻譯,她親自翻譯了霍勒斯的《詩歌藝術》。一些伊麗莎白生前的演説和翻譯作品一直流傳至今。 [15] 

伊麗莎白·都鐸軍事

伊麗莎白一世冊封弗朗西斯·德雷克為爵士 伊麗莎白一世冊封弗朗西斯·德雷克為爵士
隨着西班牙日益成為英國海外擴張的主要敵人,伊麗莎白一世縱容弗朗西斯·德雷克等英國海盜搶劫西班牙船隻和殖民地,1585年又直接派兵援助尼德蘭反抗西班牙的統治。1588年英國在英吉利海峽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但在科倫納·里斯本遠征後英國失利連連。與西班牙人媾和成為伊麗莎白一世迫不及待的願望。伊麗莎白一世的財政日益入不敷出,海上的戰爭不得不採取股份制形式,旨在調動私人的積極性,但是,利潤對他們的吸引力遠大於伊麗莎白一世的海洋戰略,導致制勝良機一次次喪失。這場戰爭一直延續到1604年,雙方打成平手,不論在海上還是在陸上英國並未能佔上風。
從1594年起在愛爾蘭還爆發了一場九年戰爭。但伊麗莎白政府的政策保證了英國的安全,最大限度地節省了國家財力,減輕了人民負擔,從而維護了社會穩定。 [10]  [16] 

伊麗莎白·都鐸外交

在對外關係上,伊麗莎白一世初期採取使法國西班牙兩大強國互相牽制的政策,使英國一度較少捲入歐洲大陸糾紛,有利於增強國力。
伊麗莎白女王基本上選擇了對法國和解的政策。英國與西班牙的衝突來得較晚,卻很激烈,特別在伊麗莎白統治晚期表現得最明顯。 [12] 

伊麗莎白·都鐸歷史評價

伊麗莎白一世被普遍認為是英國曆史上最傑出的帝王之一。在她當政期間,英國的經濟繁榮昌盛,文學璀璨輝煌,軍事上曾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英國在黃金時代所取得的成就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應歸功於她。 [17] 

伊麗莎白·都鐸軼事典故

伊麗莎白·都鐸倖存標記

伊麗莎白一世早年時得過一場天花,這場天花在當時的英國奪去了許多人的生命。她餘生都帶着天花留下的傷疤。 [20] 

伊麗莎白·都鐸個人愛好

伊麗莎白一世喜歡打獵、跳舞和騎馬,這些興趣愛好一直保持到她60多歲。 [20] 

伊麗莎白·都鐸婚姻外交

伊麗莎白一世之簽名 伊麗莎白一世之簽名
伊麗莎白一世在世時就以“The Virgin Queen”(“童貞女王”)著稱,她一生都保持獨身沒有結婚。不過她年輕時,因為沒有出嫁,所以對別人的追求從不拒絕,也不同意,做無表態狀,這樣在國際上拉扯着各方關係在,她利用她未婚待嫁的身份,對先後向其求婚的西班牙、神聖羅馬帝國、法國、瑞典等王室虛與委蛇,以自己的婚姻為籌碼,在歐洲大陸各國,特別是法國和西班牙這兩大強國之間進行權力平衡,為英國最大限度地謀求國家利益。 [19]  據説她即位後,把加冕指環戴在左手無名指上,作為她把一生獻給自己的國家與人民的象徵。 [20] 

伊麗莎白·都鐸星期五不吃魚

伊麗莎白一世之墓
伊麗莎白一世之墓(2張)
伊麗莎白一世即位後,面臨的首要任務是處理遺留的宗教問題。她帶領英國乾脆利落地又轉向了新教:在1559年,就很快頒佈了新的《至尊法案》,重立英國國教,與羅馬教廷決裂,重申英國國王為英國教會最高首領。
1571年,她又促使國會通過作為英國國教會官方教義的《三十九信條》,最終確立了英國國教。作為《三十九信條》中的一項規定,英國國教會摒棄了天主教星期五不準吃肉(在天主教裏,星期五不能吃肉,就吃魚)的齋戒。《三十九信條》在英國曆史上意義重大,它一直沿用到今天。
英國的許多百姓為了表明自己的態度:站在伊麗莎白一世一邊與天主教劃清界線,他們的一項標誌性的做法和口號是“星期五不吃魚”。
“星期五不吃魚”又縮略成“不吃魚”(英文:eat no fish)。在伊麗莎白一世為正統的社會里,“不吃魚”就成了一種與政府保持一致的標誌,於是在英語中,“不吃魚”就成了表示擁戴政府的行為,“不吃魚的人”就成了“忠於政府的人”以至於成了“誠實可信的人”的同義詞。 [18] 

伊麗莎白·都鐸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參考資料 [20] 

伊麗莎白·都鐸影視形象

年份
電影名
飾演者
1998
凱特·布蘭切特(年輕時期)
1998
朱迪·登奇(年老時期)
2005
2007
伊麗莎白2:黃金時代
凱特·布蘭切特
表格參考資料 [21-23] 
參考資料
  • 1.    錢乘旦、許潔明.大國通史:英國通史:上海社會科學院,2007年12月 :140-141
  • 2.    Loach.愛德華六世.美國:耶魯大學出版社,1999 :5-6
  • 3.    Alison Weir.亨利八世:國王和宮廷:Ballantine Books,2002-10-29:216
  • 4.    弗雷.歷代英王生平.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238
  • 5.    普洛登,艾莉森.簡格雷夫人:九天女王.倫敦:薩頓出版社,2003:182
  • 6.    梁彗.《天津市經理學院學報》 .天津:天津市經理學院學報,梁彗 .《天津2012 :第2期
  • 7.    凱瑟琳·布什.伊麗莎白一世.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11-07-18:1-125
  • 8.    英國君主(1603 - 至今)  .英國皇家官方網站[引用日期2013-12-05]
  • 9.    孫學美.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河北省張家口市:河北北方學院,2012:伊麗莎白一世政治性格成因探析
  • 10.    伊麗莎白一世宗教政策述論(1558—1603)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17-09-05]
  • 11.    暨愛民.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湖南省吉首市:吉首大學,1994:伊麗莎白一世的政治與宗教改革
  • 12.    G・R・波特.新編劍橋世界近代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608
  • 13.    摩根.牛津英國通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93:274
  • 14.    朱臨.時代報告.河南省:時代報告雜誌社,2012:探析英國伊麗莎白一世的宗教兼容政策
  • 15.    冬山.世界文化.天津:天津外國語學院,1991-02:伊麗莎白一世及其寵臣埃塞克斯伯爵的詩作
  • 16.    英西戰爭(1588—1604)中的英方政策評價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17-09-05]
  • 17.    伊麗莎白一世逆境中領導的典範  .中國新聞網.2010-03-09[引用日期2013-12-05]
  • 18.    “不吃魚”——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宗教鬥爭  .鳳凰網.2009-11-18[引用日期2013-12-05]
  • 19.    付靜.歷史教學(下半月刊).天津:歷史教學社,2004年08期 :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婚姻外交
  • 20.    Elizabeth I Facts  .Britannica[引用日期2021-12-22]
  • 21.    伊麗莎白 (1998)  .Mtime時光網[引用日期2022-02-03]
  • 22.    伊麗莎白2:黃金時代 (2007)  .Mtime時光網[引用日期2022-02-03]
  • 23.    伊麗莎白一世 (2005)  .Mtime時光網[引用日期2022-02-0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