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以鄰為壑

鎖定
以鄰為壑(拼音:yǐ lín wéi hè)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孟子·告子下》。 [2] 
“以鄰為壑”原義是拿鄰國當做大水坑,把本國的洪水排到鄰國去(壑:深溝;深坑)。後比喻只圖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難或禍害轉嫁給別人;在句中可充當謂語、定語;含貶義。 [2] 
中文名
以鄰為壑
拼    音
yǐ lín wéi hè
近義詞
嫁禍於人
反義詞
雪中送炭相濡以沫守望相助
出    處
《孟子·告子下》
注音字母
ㄧˇ ㄌㄧㄣˊ ㄨㄟˊ ㄏㄜˋ
語法結構
偏正式
成文用法
作謂語、定語
感情色彩
貶義詞

以鄰為壑成語出處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於禹。”
孟子曰:“子過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為壑。今吾子以鄰國為壑。水逆付謂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洚人之所惡也。吾子過矣。”(《孟子·告子下》) [3] 
後人根據這個故事提煉出了“以鄰為壑”這個成語。

以鄰為壑成語故事

“以鄰為壑”故事配圖
“以鄰為壑”故事配圖(2張)
戰國時期,魏國有個丞相叫白圭,不僅善於經商,還是個出色的水利學家。他曾為魏國興修水利,發展生產,有一定的功績。但是他的治水方法,主要是修築堤壩,用以阻攔洪水衝入本國國境,至於鄰國是否將因此氾濫成災,他就不管了。
白圭對自己的治水工作相當滿意,曾得意地對孟子説:“我很懂得治水,我的方法恐怕要勝過大禹哩!”孟子冷笑一聲,不客氣地説:“算了吧!你那叫什麼治水呀!你知道大禹是如何做的嗎?”
原來,大禹治水的方法與白圭完全不同。在大禹之前,(gǔn)治了九年水,仍然沒有把水治服,因為他只懂得水來土掩、造堤築壩,結果洪水沖塌了堤壩,水災反而鬧得更兇了。舜覺得鯀辦事不力,就把他殺了,又改收鯀的兒子去治水。
禹改變了他父親的做法,用開渠排水、疏通河道的辦法,把洪水引入大海。當時黃河中游有座龍門山,擋住了河水的去路,致使河水溢出河道,造成水災。禹就領人開鑿龍門山,開了一個大口子,讓河水暢行無阻。就這樣,經過十三年的努力,終於治服了洪水,使百姓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孟子回顧了這段歷史後,對白圭説:“你錯了。大禹治理水患是順應自然,讓洪水順着河道自然流淌,最終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而你治水的方法卻是以鄰為壑,人為修建堤壩和河道,把洪水引到鄰國去。洪水沒有順着河道自然流走,到了鄰國還是會引發大洪水。這是每一個有良知的人都不會做的,你怎麼能和大禹相提並論呢?”
白圭聽了孟子的批評,不禁羞愧萬分,再也不宣揚自己治水的功績了。 [4] 

以鄰為壑成語寓意

以鄰為壑,其實質就是損人利己,可是白圭不僅不以為恥,反而洋洋自得,到處吹噓他治水的本領。誠如孟子所説的是“仁人之所惡也”。從白圭治水“以鄰國為壑”聯想到生活中“以鄰為壑”的現象,如商家之間的競爭,政治鬥爭中的你死我活,“以鄰為壑”的手段更是無所不用其極。你知道“以鄰為壑”,別人也同樣知道“以鄰為壑”,結果是人人都成了“鄰”,成了“壑”,最終結果是害人害己。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有一顆美好的心靈,為了自己也為了他人。有了困難和問題,應該正確地面對,合理地解決,而不應該把問題和困難嫁禍給別人,這樣對別人不好,同樣對自己也不利。心中充滿陽光,世界才更精彩。 [3]  [5] 

以鄰為壑成語用法

  • 成文用法
“以鄰為壑”比喻把困難、災禍等推給別人 [2]  ;在句中可充當謂語、定語;含貶義。 [1] 
  • 運用舉例
宋·文天祥《知潮州寺丞東巖洪公行狀》:“公智慮深達,如宿將持重而規畫綿絡,不以鄰為壑也。” [6] 
清·黃遵憲《乙丑十一月避亂大埔三河虛》詩:“人盡流離呼伯叔,時方災難又幹戈。諸公竟以鄰為壑,一夜喧呼賊渡河。” [6] 
毛澤東整頓黨的作風》:“‘以鄰為壑’,全不為別部、別地、別人想一想,這樣的人就叫做本位主義者。” [6] 
參考資料
  • 1.    以鄰為壑  .漢典[引用日期2020-02-03]
  • 2.    許振生主編;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新華成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01:893
  • 3.    馬亞中,吳小平主編.中國寓言全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12:48-49
  • 4.    遲紅葉編寫;戴友生等繪畫.寫給孩子的中華成語故事 智慧篇[M].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18.02:72-73
  • 5.    道紀居士主編.讀書人典藏書系 孟子全編[M].北京:海潮出版社,2016.02:252-254
  • 6.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1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1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