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人類學歷史本體論

(青島出版社2016年增補11篇版)

鎖定
《人類學歷史本體論》是2016年青島出版社增補11篇版圖書,作者是李澤厚。
中文名
人類學歷史本體論
作    者
李澤厚
出版時間
2016年07月
出版社
青島出版社
頁    數
664 頁
ISBN
9787555238546
類    別
人類學 哲學
定    價
139 元
開    本
16 開
裝    幀
精裝
印    張
41.5

人類學歷史本體論內容簡介

本書乃李澤厚原創性思想系統即“人類學歷史本體論”的集大成鉅著,它以“人類視角,中國眼光”,抓住中華文化之“神”,以孔子來消化康德馬克思海德格爾等,希冀通過“轉化性創造”,為人類未來有所獻益。 [1] 
全書強調製造—使用工具的社會實踐基礎上的文化心理結構,亦即個體心靈的情理結構問題。《倫理學綱要》承繼中國情本體傳統,在人類學歷史本體論哲學視角下,從“人之所以為人”出發,將道德、倫理作內外二分,道德作傳統宗教性與現代社會性二分,人性作能力(意志)、情感、觀念三分等來討論倫理學的一些根本問題。 [2]  《認識論綱要》是對認識論某些問題的看法,提出“度”應作為認識論的第一範疇,也指出中國實用理性有優點,但有忽視邏輯和思辨的缺失,頗待自我改善。《存在論綱要》則圍繞着“人活着”及某些宗教—美學論議,為本無形上存在論傳統的中國“哲學”,順理成章地開出一條普世性的“後哲學”之路 [3] 
此次出版進行了最新編排和修訂,並增補了十一篇十三萬字。全書內容濃縮,文字明暢,旨意深淳而無繁細碎瑣,深刻有力而無晦澀艱難;但須“沉潛往復、從容含玩”,方可窺堂奧、得真髓、悟命運 [4] 

人類學歷史本體論目錄

[2] 
前記(2015)
總序(2010)
答高更(paul Gauguin)三問
我們從何處來?
我們是甚麼?
我們往何處去?
倫理學綱要
內在自然人化説(1999)
自由意志的絕對性
相對倫理塑建絕對
兩種道德論(2001)
經驗變先驗
現代社會性道德
西體中用
關於情本體(2004)
心、性為本還是情為本
什麼樣的情
情本體、兩種道德與“立命”(2006)
人性能力
權利與善誰優先
“道始於情”
立命:上帝拯救還是自己拯救
談“惻隱之心”(2007)
道德心理與社會生物學
“共同人性”的三方面
再談理性與本能(2008)
動物本能與人類理性
能力、情感與觀念
兩種道德與儒學傳統
新一輪“儒法互用”(2009)
善是什麼
和諧高於公正
倫理學答問補(2012、2016)
要點在三個區分
自由意志乃人性能力
接着Wittgenstein走
情本體 [3]  與女權主義倫理學
孟子的偉大貢獻
從“兩德論”談普世價值與中國模式(2011)
兩德論不贊同“天賦人權”
公民課比《三字經》重要
關於“中國式自由主義”(2012)
歷史偶然性很重要
歷史性、理想性、情感性
“不在五行中”
為什麼説孔夫子加Kant(2014)
“學而第一”與“不知的共同根源”
“爾安乎”與絕對律令
意志、觀念、情感和“最高境界”
人是目的與關係主義
事實、價值不二分
歷史進入形上
“上帝死了”之後
認識論綱要
“度”的本體性(2001)
“度”來自生產技術
歷史建理性與“以美啓真”
實用理性的邏輯(2004)
度的操作本性
度的辯證智慧
度與個體創造
答問(2008、2010)
“度”與“數”
發現與發明
陰陽五行與辯證邏輯
秩序感
關於“理性內構”(2015)
走出語言與默會知識
普遍必然性與客觀社會性
要重視個體心理的獨特性
主體性(subjectality)哲學認識論(1979、1984)
關於邏輯和數學的根源
時空的實踐基地
因果觀念從何而來
什麼是“我思”
核心是主體性(subjectality)的內外結構
存在論綱要
哲學探尋錄(1994)
“人活着”:出發點
“如何活”:人類主體性
為什麼活:個人主體性
活得怎樣:生活境界和人生歸宿
雙本體論(2001、2004)
工藝本體與所謂“經濟決定論
心理成本體
文化心理結構
再談宗教經驗
建立新感性(1988、2006)
人性心理本體
原始積澱
人性與審美形而上學
中國傳統的述説(1988)
孔門仁學
“逍遙遊”
“值得活嗎?”
禪意盎然
關於“美育代宗教”答問(2008、2016)
語言是存在之家?
天地境界
感傷中的神意
四大皆空還得活
歌功而不頌德
功夫即本體
我思故我不在
附錄
哲學自傳(2003)
第四提綱(1989)
歷史本體論的起點(2006)並附錄(2015)

人類學歷史本體論作者簡介

李澤厚 李澤厚
李澤厚,中國當代最具原創性、最具系統性、最具影響力、享有世界聲譽的大思想家,在哲學、思想史、倫理學、美學等多個領域均有重大建樹,其思想系統為“人類學歷史本體論”。
李澤厚1930年6月出生於湖北武漢,湖南長沙人,195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20世紀50年代創立了“實踐美學”;80年代開時代之先聲,獨領風騷,風靡神州,被譽為“思想領袖,青年導師”,創造了思想文化界的“李澤厚時代”。1988年當選為巴黎國際哲學院院士。1992年客居美國,先後任美國、德國等多所大學的客席講座教授等。1998年獲美國科羅拉多學院人文學榮譽博士學位。2010年入選世界最具權威的《諾頓理論和批評選集》,躋身於世界偉大文藝理論家行列。 [5] 
主要著作:《批判哲學的批判》《中國古代思想史論》《中國近代思想史論》《中國現代思想史論》《美的歷程》《華夏美學》《美學四講》《走我自己的路》《論語今讀》《己卯五説》《歷史本體論》《實用理性與樂感文化》《倫理學綱要》《哲學綱要》《該中國哲學登場了?》《中國哲學如何登場?》《迴應桑德爾及其他》《什麼是道德》《由巫到禮 釋禮歸仁》等;結集有《李澤厚十年集》《李澤厚集》《李澤厚對話集》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