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人造子宮

鎖定
人造子宮是理想中的科研及繁衍裝置,它通過模擬哺乳動物子宮和卵生動物卵的條件,使受精卵人造環境下發育,從而擺脱對母體的需求,使動物遠緣雜交成為可能,而且可以作為批量生產生物的基地。 [1]  [4] 
中文名
人造子宮
作    用
繁衍裝置
意    義
解放女性
優    點
作為批量生產生物的基地
主張者
舒拉米斯

人造子宮人造子宮簡介

近日,研究人員宣稱,八個羊幼體在人造子宮中存活了四周時間,是相關試驗中存活時間最長的一次。對於人類治療早產嬰兒來説,這或許是一個極其重要的階段性勝利。先不論人造子宮這個研究本身有多成功,人造子宮的現實意義絕不只是治療一點流產早產不孕不育,懷孕脱離女人無疑是人類社會自有婚姻以來最大的變革:男女從此在生理上平等,婚姻將與性別無關,人口素質越高生育越少的逆向淘汰得以遏止,完全社會撫養成為可能。 [2-3] 

人造子宮歷史發展

2017年,美國費城兒童醫院改進早產兒孵化器,製成塑料袋式“人造子宮”。共有8只羊羔胎兒在“人造子宮”中活了4周,併成功出生。但移入“人造子宮”時,這些羔羊胎兒的胎齡相當於22-23周的人類胎兒,器官已形成。22-23周是人類最早可以出生並在子宮外存活的胎齡。 [4] 
2021年4月,《自然》雜誌發佈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研究,稱其利用“人造子宮”,已成功培育出數百隻小老鼠,且小鼠所有器官發育指標都正常。 [4] 

人造子宮相關觀點

女權主義者舒拉米斯·費爾斯通:“應該通過研製人造子宮將婦女從‘在性和生育活動中備受專制的角色’中解放出來。”
美國康奈爾大學華裔女博士劉洪清:“人造子宮所帶來的問題並不是在於科技進步,而在於人的具體操作上:怎麼利用法律去限制這項科技成果被濫用,如果把這項科技轉換成醫學上的成果來解決患者的問題,那麼將給人類帶來福音。這些問題應該由法律專家去解決,而不能讓科學家自己去解決。”
俄克拉荷馬大學斯科特·蓋爾芬德博士:“那樣會帶來真正的問題,一些女權主義者擔心,人造子宮的到來意味着男人可以將女人趕出這個星球,而人類的繁衍不會受到影響。雖然這種觀點未免杞人憂天,然而,人造子宮肯定會引起一些激烈情緒反應。”
泰晤士報》:“人造子宮對早產時間過早的嬰兒來説意義重大,它可以讓早產兒離開母親子宮後繼續在相似的舒適環境中汲取營養,直到完成孕期,長成一個足月的寶寶。此外,人造子宮還可幫助那些受精卵不易着牀或着牀之後容易流產的、甚至是那些因疾病而摘除子宮的女性解決生育上的困擾,圓她們的媽媽夢。而更令人跌破眼鏡的是,在這種技術下,男性甚至也可以‘生孩子’。
宇宙航行時代它能培育太空開拓者、克隆戰士,也能培育“母體”的居民。人造子宮在太空開拓時優勢更明顯。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