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京(拼音:jīng)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2]  ,其古字形像高大的建築物,本義為建在高處的房屋。作形容詞指高大。由於國都多建在高地上,所以“京”又指國都、首都。京由京城引申為特指中國首都北京,如京廣線。 [16] 
中文名
拼    音
jīng
部    首
五    筆
YIU [3] 
倉    頡
YRF [3] 
鄭    碼
SJKO [3] 
筆    順
點、橫、豎、橫折、橫、豎鈎、點、點
字    級
一級(編號:1205) [1] 
平水韻
下平八庚 [4] 
筆畫數
2+6
造字法
象形字
結    構
獨體字,上下或上中下結構 [5] 
異    體
亰、𡬱、𢂋、𦣿
統一碼
4EAC [1] 
四角碼
0090₆ [3] 
注音字母
ㄐㄧㄥ

文字溯源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象形文字。甲骨文的“京”字,描畫的是一個高樓的形狀(圖1-3),高台之上建有高高的房子,可能是用於觀察敵情的瞭望塔。金文(圖4-6)與甲骨文差不多,只是在其上的房壁上加了兩橫,表示窗户。戰國文字(圖7-9)出現省畫變形。楚系文字與三體石經寫法相合。小篆(圖11、12)稍有變化,但仍保持了高台之上房屋的樣子。楷書是由小篆楷化而來,已經不像高丘了。受古文字體影響,一些書法作品中的“京”字中部多出一橫,寫作“亰”。現代規範寫法的“京”字中部沒有多出一橫。 [2]  [6]  [16] 
“京”的本義是表示建在高處的屋子。《説文解字》認為“京”為人工堆積而成的高大土丘。這並不完全準確。《爾雅·釋丘》:“絕高為之京。”郭璞注:“人力所作。”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人力所作者為京,地體自然者為邱;散文則亦通稱也。”在這個高大平台上又建築的房屋,才叫京。郭沫若《兩週金文辭大系考釋》:“象宮觀厜㕒(zuīwéi,高峻)之形,在古素樸之世非王者所居莫屬。王者所居高大,故京有大義,有高義。”《後漢書·劉虞傳》:“瓚乃築京於薊城以備虞。”《三國志·魏志·公孫瓚傳》:“為圍塹十重,於塹裏築京,皆高五六丈。”京指平台上高大的建築物,也即王者所居。從北京故宮的建築物中還可以看到這種景象。故宮的宮殿就是建築在高大的土石平台之上。
但高台上的建築物,也不僅僅是帝王的宮殿。高台的作用是保障安全、預防洪水、瞭望遠方。故古代的穀倉也大都建在高台上。《史記·扁鵲倉公列傳》:“黃氏諸倩見建家京下方石,即弄之。”裴駰《集解》引徐廣曰:“京者,倉廩之屬也。”
無論是帝王所居,還是倉廩之屬,都很高大,正如郭沫若所言,京,有高大之義。《左傳·莊公二十二年》:“八世之後,莫之與京。”京既然非常高大,自然需要很多材料才能建築而成,故中國古代又以京表示最大的數詞。漢徐嶽《書術記遺》:“十兆曰京。”另一説又認為,萬萬兆為京。《孫子算經》捲上:“凡大數之法:萬萬曰億,萬萬億曰兆,萬萬兆曰京。”
帝王的宮殿,除了一部分別宮行宮,都是建在國家的首都。首都和帝王的宮殿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於是便以京來代指首都。周代以來便把首都叫做京或京城。《詩經·大雅·下武》:“三後在天,王配於京。”鄭玄注:“京謂鎬京也。”但凡國家的首都,都可稱為京城、京師。《三國志·魏志》:“董卓乃豺狼也,引入京城,必食人矣。”“今大將軍矯詔召外兵至京師。”這裏的京城、京師指東漢的首都洛陽。《西遊記》敍述唐僧師徒行進到朱紫國首都時,慨嘆其繁華説,“果然是個帝王都會處,天府大京城”。別國的首都也可稱為京城。在現代的普通話中“京”的使用和意義絕大多數都是指“北京”,例如“京劇”“京腔”“京味兒”,等等。 [16]  [19] 

詳細解釋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文言〉高丘。
artificial mound
《詩經·小雅·甫田》:“曾孫之庾,如坻如京。”毛傳:“京,高丘也。”
築京;京丘;京觀
〈文言〉特指京觀。古代戰爭中,勝者為了炫耀武功,收集敵人屍首,封土而成的高冢。

呂氏春秋·不廣》:“齊將死,得車二千,得屍三萬,以為二京。”

〈文言〉大谷倉。

管子·輕重丁》:“有新成囷京者二家。”

國都;首都。
capital
《詩經·大雅·文王》:“殷士膚敏,祼將於京。”
唐·白居易《琵琶行》:“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
京都;京師;京府;京畿
(Jīng)北京的簡稱。

進京開會。
京腔;京劇;京漢鐵路
〈文言〉鯨魚,後作“鯨”。
whale
漢·揚雄《羽獵賦》:“騎京魚。”李善注:“京魚,大魚也。字或為鯨。”

(Jīng)古地名。春秋鄭邑,為共叔段所居。故址在今河南滎陽東南。

左傳·隱公元年》:“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杜預注:“京,鄭邑。今熒陽京縣。”

(Jīng)指京族



(Jīng)姓氏用字。參看“京姓”。



(Jīng)南京的簡稱。民國時期南京簡稱為“京”,1949年後停用。


京蘇菜
形容詞
〈文言〉大;盛。

《左傳·莊公二十二年》:“八世之後,莫之與京。”
舊唐書·宣宗紀》:“動皆如意,古無與京,念此誠勤,宜加寵賞。”

數詞
古代數名,指一千萬。一説萬萬兆為京。

漢·徐嶽《數術記遺》:“十兆曰京也。”
《孫子算經》捲上:“凡大數之法:萬萬曰億;萬萬億曰兆;萬萬兆曰京。”

[7-9] 

古籍訓釋

説文解字

【卷五】【京部】舉卿切(jīng)
人所為絕高丘也。從高省,| 象高形。凡京之屬皆從京。
【註釋】①人所為: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對文則人力所作者為京,地體自然者為邱;散文則亦通稱也。” [10] 

説文解字注

“人所為絕高丘也”注:《釋丘》曰:“絕高為之京,非人為之丘。”郭雲:“為之者,人力所作也。”按,《釋詁》雲:京,大也,其引伸之義也,凡高者必大。
“從高省,丨象高形”注:舉卿切,古音在十部。 [11] 

廣韻

舉卿切,平庚見 ‖京聲陽部
京,大也。《廣雅》曰:“四起曰京。”《風俗通》曰:“京,非人力所成,天地性自然也。”京義亦取此。公羊曰:“京者,大也;師者,眾也。天子之居必以眾大之辝(辭)言之。”又姓,《風俗通》雲:“鄭武公子段封於京,號京城大叔,其後氏焉。”漢有京房。
【校釋】京義亦取此,當作“京師義亦取此”。 [12] 

康熙字典

【子集上】【亠部】京;部外筆畫:6
《唐韻》舉卿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卿切,並音驚。大也。揚子《方言》:燕之北鄙,齊楚之郊,凡人之大謂之京。
又《爾雅·釋丘》:丘絕高曰京。《廣雅》:四起曰京。
又蔡邕《獨斷》:天子所居曰京師。京,大也。師,眾也。《公羊傳·桓九年》:天子之居,必以眾大之辭言之。
又數名。十億為兆,十兆為京。
又姓。漢京房,宋京鏜。
又與原同。《禮·檀弓》:趙文子曰:是全要領,以從先大夫於九京也。注:九京,山名,在今絳州。晉大夫墓地在九京。京卽原字。
又人名。《後漢·銚期傳》:破更始將軍京。《東觀漢紀》:京作原。古通用。
又與鯨同。《前漢·揚雄傳》:騎京魚。
又與強同。《山海經》:北方神名禺強。《莊子》注作禺京。
又《韻補》葉居良切,音疆。《詩·小雅》:憂心京京,葉上將下癢。《左傳·莊二十二年》:五世其昌,並於正卿。八世之後,莫之與京。注:京猶齊也。卿音羌。 [13] 

字形書寫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宋體) 字形對比(宋體) [14]

書寫提示

書寫 書寫
❶“小”的第二筆楷體是點。❷全字上寬下窄。❸“亠”首筆點在豎中線上端。❹“口”居田字格中心部位。❺“小”,亅的豎段在豎中線。 [5] 

書法欣賞

(以上參考資料 [15] 

韻書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kl
i̯ăŋ
先秦
王力系統
k
iaŋ
先秦
董同龢系統
k
jăŋ
先秦
周法高系統
k
iaŋ
先秦
李方桂系統
kl
jiang
西漢



東漢





jieng


jieng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庚耕清青

jieŋ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庚耕清青

jieŋ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庚耕清青

jieŋ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k
i̯ɐŋ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k
ǐɐŋ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k
jɐŋ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k
iaŋ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k
jɐng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k
ǐaŋ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7]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下平十二庚

開口呼
全清
舉卿切
kjɐŋ
集韻
平聲
下平十二庚
開口呼
全清
居卿切
kiaŋ
禮部韻略

平聲





居卿切

增韻

平聲





居卿切

中原音韻

陰平
庚青

齊齒呼

全清

kiəŋ
中州音韻

平聲
庚青





雞英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十八庚


全清
居卿切
kiəŋ
分韻撮要
陰平
第七英影應益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7]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tɕiŋ
55
陰平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tɕiŋ
213
陰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tɕiŋ
21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tɕin
55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tɕin
44
陰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tɕin
212
陰平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tɕiŋ
21
陰平

晉語
太原
tɕiŋ
11
平聲

吳語
蘇州
tɕin
44
陰平

吳語
温州
tɕiaŋ
44
陰平

湘語
長沙
tɕin
33
陰平

湘語
雙峯
tɕiɛn
55
陰平

贛語
南昌
tɕin
42
陰平

客家話
梅縣
kin
44
陰平

粵語
廣州
kɪŋ
53/55
陰平

粵語
陽江
kɪŋ
33
陰平

閩語(閩南片)
廈門
kɪŋ
55
陰平
文讀
kĩã
55
陰平
白讀
閩語(閩南片)
潮州
keŋ
33
陰平
文讀
kĩã
33
陰平
白讀
閩語(閩東片)
福州
kiŋ
44
陰平

閩語(閩北片)
建甌
keiŋ
54
平聲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8]  、漢典 [17]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5-04]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476
  • 3.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12]
  • 4.    八庚 京  .搜韻[引用日期2019-05-04]
  • 5.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169
  • 6.    常文禮 著.智慧漢字[M].貴陽:貴州大學出版社,2012.06:89-90
  • 7.    羅竹風 主編.漢語大詞典 第2卷 [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349
  • 8.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680-681
  • 9.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1[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313
  • 10.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717
  • 11.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説文解字 2 全注全譯版[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8.05:633
  • 12.    蔡夢麒 校釋.廣韻校釋[M].長沙:嶽麓書社,2007.06:495
  • 13.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13-14
  • 14.    字形對比、異體字  .漢典[引用日期2019-05-11]
  • 15.    各體書法  .漢典[引用日期2019-05-11]
  • 16.    鄭春蘭編著.精彩漢字[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8.06:266-267
  • 17.    京的音韻方言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2-02-17]
  • 18.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351
  • 19.    鄭春蘭編著.精彩漢字[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8.06:266
展開全部 收起